吴氏在线信息交流中心

姓 名:

吴明  |  IP:219.130.31.*  |   Time:3/24/2004 11:29:40 PM  |  QQ:0  |  ID:554

地 址:

广东省化州市人

EMail:

kooming@21cn.om

主 题:

寻根问祖

内 容:

各位宗亲,请问有没有我化州这里的族谱资料?

回 复

:... 化州市始祖吴宝玉。 吴宝玉原籍福建莆田,进士,任广东巡按,于南宋淳熙年间,定居化州宝山侧。至4世武举人吴禄秀迁杨村。至13世迁白沙。今棠美、山心、高步、风口等大都是吴禄秀的后裔。 化州县平定镇江笃吴氏始祖吴 ... hmongwu.8u8.com/html/wu/wulink0328.htm  3/25/2004 2:00:33 AM

姓 名:

OK  |  IP:211.92.2.*  |   Time:3/24/2004 12:59:42 PM  |  QQ:0  |  ID:553

EMail:

NO E-mail

主 页:

http://starslaboratory.xiloo.com/WU.htm

主 题:

吴氏徽标(吴煜煜提供)

内 容:







回 复

:谢谢煜煜家门  3/25/2004 9:20:42 AM

姓 名:

吴沛锋  |  IP:219.128.160.*  |   Time:3/24/2004 1:17:52 AM  |  QQ:0  |  ID:552

EMail:

WUPEIFENG1980826@SOHU.COM

主 题:

What do?

内 容:

煜煜宗亲:你好,我吴氏现在澄海已有数万人口.由于老谱在五十年代蒙难失落.未能查明粤川公之父亲是谁,有何兄弟.(据我辈考证,初定为福建省诏安梅州始祖尚质公之子,应龙公之孙).但其中重重不足之处.是我辈之所未能考证.而<<梅州吴氏族谱>>对在外开枝的子孙以未加于记载入谱.劳驾宗亲操劳查考.我澄海粤川公系数万裔孙在此谢礼.         粤川公二十四世孙沛锋

回 复

:大家都来帮查查  3/24/2004 1:48:33 AM

姓 名:

網管  |  IP:61.189.211.*  |   Time:3/24/2004 1:02:01 AM  |  QQ:0  |  ID:551

EMail:

NO E-mail

主 题:

查找篪公之子炎公后裔的情况

内 容:

    帮帮查找“吴汉—>吴兢—>吴篪-吴炎-........吴立纲,中间的“........”世代即从吴炎到吴立纲的具体情况。
    因湖南麻阳吴氏谱只记载了吴炎以上和吴立纲以下世代的具体情况,中间还有八至九代无法考证,还请各位宗亲帮查查。
    十万火急!!!

回 复

:  

姓 名:

吳沛鋒  |  IP:61.141.59.*  |   Time:3/23/2004 12:08:35 PM  |  QQ:0  |  ID:547

EMail:

WUPEIFENG19808269@SOHU.COM

主 题:

What do?

内 容:

煜煜宗親:
        
    你好!以下是廣東省澄海吳氏粵川公世系的字輩,澄海隆都粵川公十五世孫始啟用此輩序內世詩.澄海西吳肇基公(粵川公七世孫)派下裔孫自肇基十三世孫始用此輩序外世詩:
     內世詩:       元亨利貞    德先光美    周召欣武    繼月增年    儼若安定
                   元亨利貞    啟敬仁賢    發強剛宜    繼月增年    儼若安定
     外世詩:       元亨利貞    德長嘉會    義和士本    繼月增年    儼若安定
                   元亨利貞    典謨訓告    元恭克讓    繼月增年    儼若安定

回 复

:多多交流  3/24/2004 12:49:04 AM

姓 名:

吴丽珊  |  IP:221.192.17.*  |   Time:3/23/2004 3:58:03 AM  |  QQ:0  |  ID:546

EMail:

NO E-mail

主 题:

纠正煜煜先生几个错误

内 容:

     煜煜先生在“回复吴兆民”中说:“现在中国重点文化保护碑记《妈祖碑记》就有宋光宗绍熙元年《加封灵惠妃昭》行文之首,碑刻就有“奉天承运 皇帝昭曰:古今崇祀岳瀆 怀柔百神......"难道说碑记也是可疑吗?”
      据我了解,妈祖的确于南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由夫人进爵为妃,敕封字数达十四字:灵惠昭应崇福善利助顺显卫英烈。但是否立碑,史书上没有记载。据庄德《妈祖史事与台湾的信奉》一文,对台湾各地妈祖庙和天后宫作的统计,有确实年代可考者三十九座,建于明者二,其余为清代。福建的情况也大体如此。请问煜煜先生——
     1、先生所说的“碑记”不知是指刻在哪个庙里的哪块碑上?
     2、这个“碑记”的落款是宋光宗绍熙元年吗?
     3、“碑记”即刻在碑上的碑文,据我所知,中国的重点保护文物里有碑,似乎至今还没有“碑记”。“中国重点文化保护碑记”的说法是常识性错误。
     4、“奉天承运”始自朱元璋,这是常识......

回 复

:全世界的妈祖庙有2500多座,就我们莆田建于宋朝的就有贤良港等五座。说建于明朝,是对妈祖历史的不熟悉。〈敕封天后志〉有宋代几个皇帝的诏賜。福建莆田林一心。  3/26/2004 7:55:07 AM

姓 名:

網管  |  IP:61.189.208.*  |   Time:3/23/2004 2:22:51 AM  |  QQ:0  |  ID:545

EMail:

NO E-mail

主 题:

大家都來討論

内 容:

大家都來討論

回 复

:  

姓 名:

吴姓家人  |  IP:218.106.101.*  |   Time:3/22/2004 11:15:28 PM  |  QQ:0  |  ID:544

EMail:

NO E-mail

主 题:

关于陈述

内 容:

我赞赏兆民先生的观点,要鼓励质疑,不怕质疑。要理性,理智。我觉得煜煜先生语言风格......

回 复

:  

姓 名:

吴兆民  |  IP:221.192.16.*  |   Time:3/22/2004 9:06:53 PM  |  QQ:0  |  ID:543

EMail:

wuzhaomin@163.com

主 题:

谢谢网管

内 容:

谢谢网管的解释。另补充《辞源》的解释如下——
    明太祖初定大朝会正殿为“奉天殿”,于皇帝所持大圭上刻“奉天法祖”四字,在与臣下的诰敕中开首自称“奉天承运皇帝”。后相沿成为帝王敕命的套语。
     据此,“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应读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而不应读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所以宋徽宗的“奉天承运  皇帝制曰”的诏书显然不足采信。
     各位利用业余时间办起“吴氏在线”,令人感佩。吴氏谱牒卷帙浩繁,若想去伪存真、厘清脉络,抱定“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态度尤为重要;应鼓励人们质疑,不怕人们质疑。

    

回 复

:  

姓 名:

網管  |  IP:220.172.180.*  |   Time:3/22/2004 8:40:09 PM  |  QQ:0  |  ID:542

EMail:

NO E-mail

主 题: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小考 

内 容:

    近来古装戏泛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一语大概也已为大家耳熟能详。本文就来谈谈这一句话的历史沿革,其中错漏之处,还请方家多多指正。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起源,要从秦汉说起,秦始皇一统天下,不满足于王的称号,于是定名号为皇帝,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其玉玺上就铭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以昭示其合法性。汉承秦制,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完备的皇帝制度。东汉蔡邕在《独断》中有这么一段论述:“秦承周末,为汉驱除,自以德兼三皇,功包五帝,故并以为号。汉高祖受命,功德宜之,因而不改也……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诏,史官记事曰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所在曰行在,所居曰禁中,后曰省中。印曰玺。所至曰幸,所进曰御。其命令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而其中策书等诏旨的写作格式,据范晔在《后汉书.光武帝记第一》“九月,赤眉入长安,更始奔高陵。辛未,诏曰:“更始破败,弃城逃走,妻子裸袒,流冗道路。”文下引汉制度注曰:“帝之下书有四: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诫敕。 策书者,编简也,其制长二尺,短者半之,篆书,起年月日,称皇帝,以命诸侯王。三公以罪免亦赐策,而以隶书,用尺一木,两行,唯此为异也。制书者,帝者制度之命,其文曰制诏三公,皆玺封,尚书令印重封,露布州郡也。诏书者,诏,告也,其文曰告某官云[云],如故事。诫敕者,谓敕刺史、太守,其文曰有诏敕某官。它皆仿此。”从中我们可以推知汉代最为重要的一类诏书的开头应是某年某月某日,某某皇帝……魏晋南北朝时的诏令与汉代相仿,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现存这一时期的皇帝即位诏书中多有“应天顺时,受兹明命。”一语,如《晋书》帝纪三晋武帝即位诏,帝纪六东晋元帝即位诏都写有上述文字。此中的重要原因大概是当时朝代更替频繁,做上皇帝的都十分注意强调其统治乃天命所归,他人不得窃夺。
    唐代诏令分为册书,制书,慰劳制书,发日敕,敕旨,论事敕书,敕牒七种形式,一般由中书省(多为中书舍人)起草,门下省审核颁行,门下省的审核颁行有严格的规定,“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复奏而施行之。小事则署而颁之。”(《唐六典》卷8门下省“给事中”条)故而其所颁行的制书之首往往是“门下”两字,如《肃宗命皇太子监国制》开头就是“门下,天下之本……”而天命所归的话往往见于皇帝的即位诏令中,如德宗即位册文有“昊天有命,皇王受之。” 肃宗即位赦称:“朕闻圣人畏天命,帝者奉天时……” 顺宗即位赦称:“朕纂承天序……”
    宋代的诏令继承唐代又有所变化。与唐代相似,宋代皇帝的诏令,不论事情大小,“非经二府者,不得施行”(《国朝诸臣奏议》卷47蔡承禧:《上神宗论除授不经二府》,此处二府指中书门下和枢密院)。诏令起草工作都是由中书门下议,而后命学士为之。故许多重要诏令开头与唐代一样,都是门下二字。如《宋大诏令集》所载从宋太祖到宋徽宗八位皇帝的即位赦文均以门下置于篇首,同时,《宋大诏令集》中所存的诏令中,以“朕绍膺骏命”或“朕膺昊天之眷命”开头的亦占有相当比例,此类诏令,多见于真宗以后诸帝,承平日久,日益觉得自己的伟大与光荣,于是忍不住要宣谕一番。
    元代以蒙古语为国语,故以“国语训敕者曰圣旨,史臣代言者曰诏书,”(《经世大典序录.帝制》)蒙文圣旨和汉文诏书开头都使用“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皇帝圣旨”的套语,其实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是蒙古文,意为“上天眷命”。不过当时不少蒙文圣旨多被机械翻译为汉文,故而汉文诏书中亦有不少以“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开头。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广泛使用应该是在明代,明太祖于加强中央集权不遗余力,自然少不了这受命于天,君临天下的气势。太祖以为自己的统治出至天意,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一记载太祖尝言:“见人言动皆奉天而行,非敢自专也。”因而其诏书的开头就是奉天承运,明代礼仪明文规定,亲王,群臣上表笺,都得有“皇天眷命,统驭万方”,“承天受命,君师宇内”等字样,节日朝贺须用“奉天永昌”,皇帝郊祀称自己为“嗣天子臣”,其使用的音乐头一句就是“荷蒙天地兮,君主华夷。” 皇帝结婚的纳采制词首句也是“朕承天序”,皇帝的宝玺则有皇帝奉天之宝,奉天承运大明天子宝”等等。而对于民间的祭拜天地行为严加管制。明会典卷165“亵渎神明”条目规定,如果民间私下告天拜斗,则为亵渎神明,须杖70。清承明制,其诏书多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头,中间诏示内容,最后一般以“布告天下咸使闻知”或“布告中外咸使闻知”结尾。诏书以外,清代还有制辞(即制书)其开头一般是“奉天承运皇帝制曰”云云。到了1912年,随着宣统皇帝发布退位诏书,“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也终于终结了,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回 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