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地:武进留城。
勾践,春秋末越国国君(公元前497年—公元前465年在位)。姓姒,名勾践,又名菼执。曾败于吴,屈服求和,臣事吴王。二十二年后的公元前473年,举兵灭吴后称霸。
《左传·哀公元年》载:“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春,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报槜李(阖闾阵亡之仇)也,遂入吴。越使大夫种因吴太宰伯嚭以行成(议和),夫差不纳伍员 ‘灭之’之谏,许之。”夫椒之战使越国濒临灭亡,国都被吴国所破,而夫差不采纳伍子胥“永绝后患”的建议,《左传·哀公元年》载:伍子胥告人曰“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吴王夫差答应了勾践的求和。其后吴国太宰伯嚭和越国大夫文种代表两国签合约。签合约后,越王勾践把战败后的越国内政交与文种管理,自己和妻子、范蠡带着大批黄金、牛羊等贡品来到武进,作为言败、示降、求和的人质。《武阳志余》载:“留城,囚越质之处。”按此载之说,当年越王勾践夫妇和范蠡就是囚禁在淹城旁的留城,为时三年。勾践在被囚期间能屈能伸,忍辱负重之功为常人所不及。夫差每次坐车出去,勾践就给他拉马。有一次,夫差生病了,勾践毛遂自荐,说自己能治夫差的病,可是夫差不让勾践接近他,勾践只能尝夫差的屎来治病。果然,夫差的病被勾践治好了。有付出必有回报,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国。《吴越春秋》又载:“其后,吴王如越王期日疾愈,心念其忠,临政之后,大纵酒于文台。吴王出令曰:‘今日为越王陈北面之坐,群臣以客礼事之。’……于是,遂赦越王归国,送于蛇门之外,群臣祖道。”吴王夫差在勾践图存求释的圈套下,先解其囚入宫室,但执牧如旧;再召其入都赐酒宴,从留城搬到了阖闾城;后竟然在释放勾践时亲自送出蛇门(阖闾城南门),并召群臣夹道相送。勾践从囚徒之身到享受国宾之礼,怎不从内心窃笑夫差之愚蠢。
公元前491年,越王勾践被释放回国。勾践回国后,明显敬吴之表,内敛灭吴之念。他强扼复仇之心,铭记囚吴之辱,在范蠡、文种的辅佐下,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实施了行之有效的“抑吴”之策,寻觅和等待最佳的复仇机会。公元前482年,勾践在鲁国子贡“连环计”的安排下,趁夫差伐齐,国内空虚之际突袭吴国,火烧吴王夫差离宫(姑苏台),俘杀吴太子友,大捷班师。公元前473年,吴越两国军事力量发生了根本性的量变和质变,勾践举全国精锐之师,发动对吴国的最后总攻,马踏王台,灭吴称霸。
有关资料记载,当年勾践和范蠡在被囚牧羊时,勾践作《古风》一首,明言囚吴为奴之诚,暗喻东山再起之心(今佚)。据传说勾践灭吴后曾到留城囚地,集吴虏为一室,付之一炬,以雪被囚之耻。二十二年风水轮流转,宋朝诗人邵雍作《吴越吟》一诗以叹:“夫差丁未曾囚越,勾践戊辰还灭吴。二十二年时返复,一如当日却乘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