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资讯 > 吴氏迁徙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福建吴氏】吴卓家族的迁徙
作者:吴超群    信息来源:吴超群QQ空间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2-28 |社区|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
   据福建《南平县志》五代十国吴卓《南山崇寿寺碑铭》,南山宋代《宋故建州浦城知丞吴洤公墓志铭》,清代道光八年《延陵南山吴氏大宗谱》,民国《顺昌县司马派宗谱》,民国壬申年《泉州延陵统谱》、晋江市《磁灶吴氏族谱》,清代康熙四十年《长乐市华阳吴氏宗谱》的“一志,二碑,五谱”史料记载,唐代时期福建延平南山镇吴氏始祖分三批入闽隐居延平南山,开拓南山的历史翔实可证,具体时事分述如下:

    首次入闽为官的是河南光州固始人吴卓,吴卓系南平吴氏始祖,字克立。吴卓,吴穟的仲子,唐咸通年间进士,官任大理评事登仕郎,银青光禄大夫。吴卓于唐僖宗中和元年(881)之前,从山东兖州金乡县令调任福建长汀县令。吴卓是首次入闽为官,而后肇基南山的始祖,享年88岁。夫人魏氏生春、融、和、景、华、秀六子。吴卓卒后同魏氏合葬于南山吴长窠,此墓已被南平市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批入闽。是因黄巢农民起义,僖宗中和元年寿州屠夫王绪发兵陷光州,此时在楚州为官的吴卓次子吴融(进士,金紫光禄大夫),便和堂兄吴玲(进士,银青光禄大夫,镇州长史)、吴佩(进士,银青光禄大夫,遂州行军司马),及玲、佩之父吴旷,三叔吴浚一起南下到福建长汀投奔吴卓避难。时局混乱,吴卓之父吴穟和他的大哥吴稀官任河南留守同指挥副使,授标骑尉将军,二哥吴穗官任福建泉州行省都指挥、同知授标骑尉将军,四弟吴获官任湖广兵备部指挥佥使,授标骑尉将军,弃任入闽。吴稀迁居顺昌富屯,吴穗派分崇安五夫里,吴获居将乐蛟湖。吴穟居住在福州城侯官虎江之左。

    第三批入闽。公元885年(唐光启元年),因汀州土人葛氏作乱。吴珣(佩之弟)率家族兵丁千余人,从河南固始出发,同王潮、王审知入闽,解长汀之围,救父兄之难。吴珣与王潮说:“吾欲入闽救父兄之难。”潮曰:“我亦欲南矣,可相为唇齿。”于是各统兵入闽。潮翼审知从福州(泉州),珣至汀,连发矢中葛,克之,人称双箭大王。遂守汀,以俟唐复。

    福建延平南山吴氏唐代后期分三批入闽史实清楚,有据可查。时称“双箭大王”第三批入闽的的吴珣虽是于唐光启元年(885)和王潮、审知一起入闽解长汀之危,救父兄之难。到福建后王潮、审知既入泉州,吴珣直至汀州与葛战。以双箭射毙葛王,葛众大溃,珣遂入汀,遂守汀以俟唐王朝复兴。人们呼吴珣为“双箭大王”。唐光启元年(885),固始“三王”入闽军众共有五千人,而吴珣率领的吴氏家兵就有一千余人,占了四分之一。族谱说,吴氏家兵与王氏军队“互为唇齿”、“互不统属”的说法是可以成立的。“乾宁元年(894),昭宗幸凤翔,赐王审知朱诏镇闽,吴卓弃官依审知,居福州”。由于吴珣少年英雄豪杰,武功高强,又有强大的家族兵丁队伍,加之吴稀、吴穟、吴穗、吴获、吴卓、吴玲、吴佩、吴融、吴珣父子兄弟一班人在闽的势力。此时王潮、审知兄弟与吴珣一方面是同乡友善,另一方面又害怕吴珣在福建有割据之势。直到开平三年(909),朱温封王审知为闽王,这时吴卓长期以来所向往再当唐朝之臣的愿望已破灭。作为唐朝的忠良,百姓的父母官,他从心底里不喜欢后梁王朝,义不承认朱温皇帝。吴卓和子侄们商议:“我家世为唐臣,理难北面。”吴融也说:“闽王吾乡人,比肩者也,今虽闽王,岂容北面事之,当与唐恩何?”为了忠于唐朝,消除王审知的戒心,吴卓便与胞兄吴旷、胞弟吴浚(进士),次子吴融,侄儿吴玲、吴佩、吴珣一班人,率家族兵丁一千余人由福州北上,芟草莱,驱狐狸,劈荆棘,隐居在南平橘溪,开田造屋,建筑书院。吴珣也把长汀交付王审知,义不北面事之,与父兄隐居橘溪。当时王审知十分高兴,并对吴卓的高风亮节给予很高评价,吴珣亦有终身“双箭大王”之称呼。吴卓长子吴春、三子吴和、四子吴景、五子吴华、六子吴秀随祖父吴穟居福州,并依王审知。

    现已查清吴卓五子吴华名俦,系宁德、福安、古田、屏南、霞浦五县市的吴氏始祖。唐开平三年(909),王审知委任吴俦(华)侍御提举,派往福州府长溪感德场龟村车孟白羊场银场坑冶视事。吴俦勤于王事,历十八载,至银场督监采矿石,后奏闽王返老家河南固始养老,审知准之。俦带着次子吴邝回老家,留长子吴沃在闽省视事。吴沃后在宁德黄柏开山立业,为黄柏始祖,其子孙在宁德蕃昌生聚,族裔繁衍,人才辈出,道德文章,功名事业,炳炳无数,成为宁邑之望族。

 

崇寿寺碑铭刻

 

    于皇我祖,世为唐臣,义不帝梁,因家于闽。

    有田一成,有经一笥,经传之家,田施之寺。

    维子实贤,忠孝一门,上法乃祖,下贻厥孙。

    轻财重义,继志述事,文献犹在,毋坠厥绪。

 

    有联曰,剑津桔水吴家五进士闽省鸿儒,金紫银青光禄五大夫李唐显宦。

 

    附:唐代南平吴氏名人录

    1、吴可博,字广文,系入闽始祖吴穟的祖父,唐玄宗天宝十年进士(751),累官至尚书左仆射,太子太师,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封银青光禄大夫,补弘文馆校书,卒赠“渤海郡公”,葬硖石(今河南三门峡市东南)。夫人韦氏生二子,长舜咨,次舜翊。

    2、吴舜翊,名荣,字华盛,系太伯66世孙,河南固始人,吴可博次子,是南平吴氏入闽始祖吴穟的父亲,唐宪宗名将。夫人孔氏生五子,稀、穗、穟、获、程。

    3、吴稀,舜翊之长子,应文省试武进士状元,以武功献策。任河南留守同指挥副使,授标骑尉将军。

    4、吴穗,舜翊次子,字懋脱,应文省试武进士探花,以武功献策。任福建泉州行省都指挥同知,授标骑尉将军。

    5、吴穟,舜翊三子,字懋质,号子文,系南平南山吴氏始祖吴卓之父。官居刑部侍郎,赠兵部尚书左大丞。

    6、吴获,舜翊四子,字懋贯,南平入闽始祖吴懋的四弟,应文省试武进士亚元探花,以武功献策,受标骑尉将军,任湖广兵备部指挥佥使。

    7、吴旷,字克远,吴穟长子,吴卓之胞兄,应文省试孝举廉,任襄阳令,赠御史大中丞,夫人范氏生三子,长玲、次佩尧三珣。

    8、吴卓,字克立,吴穟次子,唐咸通年间进士。官任大理评事,山东兖州金乡县令,福建长汀县令,封银青光禄大夫。夫人魏氏生六子,春、融、和、景、华、秀。

    9、吴浚,字克修,吴穟之三子,吴卓之弟。唐乾符会魁,试进士科中第,官任洛阳主簿。终殁,无子。

    10、吴玲,吴旷长子,唐乾符年间与弟佩、融三人联名登进士第,国子临祭酒河南镇州长史,大顺元年授银青光禄大夫,为南山唐代长史派始祖。

    11、吴佩,吴旷长子,唐乾符与融联登进士第,官任遂州行军司马。系南山唐代司马派的始祖,南平南山吴氏属司马派最盛。

    12、吴珣,吴旷之三子,吴珣少年英雄过人,武功高强。唐光启元年,吴卓长汀处土人葛氏作乱,他率家族兵丁从河南固始南下长汀,以双箭射毙葛王,解救父兄之难,被称为“双箭大王”。是南山唐代中山派始祖。

    13、吴融,吴卓的次子,乾符年间与从兄玲、佩联登进士 ,官任太常寺簿,赐金紫光禄大夫,再除御史中丞,生子四,天佑、天福、天禄、天禧,系南山唐代长官派始祖。

    14、吴华,名俦,系吴卓第五子,唐开平三年(公元909年)和大哥春,三哥和,四哥景, 六弟秀居福州随王审知,任闽国侍御提举。生二子,一邝,二沃,系闽东宁德五县市的吴氏始祖。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吴学慧    责任编辑:吴学慧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信息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或回复:(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