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资讯 > 吴氏渊源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吴氏文化资料精编
作者:吴志柏    信息来源:综合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2-17 |社区|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

 

吴姓是中国十大姓氏之一,在宋代《百家姓》中排名第六,当今百家姓中排第十位,总人口约2400余万。历史上的吴姓后代源于周朝太王古公亶父的儿子泰伯、仲雍。据“史记” 载,泰伯兄弟本来有王位继承权,但他们发现父亲非常喜欢老三季历的儿子姬昌,甚至把振兴周族的理想寄托在孙子昌身上,有时当着众人的面情不自禁地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即后来的周文王),以避季历借口外出为父亲采药逃到荆蛮,则断发纹身,示不可用。季历得以顺利继位,后传位给文王昌。

    泰伯、仲雍二人逃到荆蛮后,自号“句吴”。当地人很敬慕他们的德行,纷纷前去投靠。归之千馀家,他们就建立了吴国,定都于(江苏南部太湖流域的、常州无锡县东南六十里,也就是现在的梅村一带)。

吴姓渊源五大支:

一、出身姬姓:始于周,也称周族姬姓吴,是吴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商末周文王之祖父古公亶父封长子泰伯于陕西陇县的吴岳,封次子仲雍于陕西武功西的雍原。不久二人为让王位继承权而率周族姬姓吴一支出奔荆蛮,进陕西秦岭南的商县,穿湖北入湖南衡山,经江西清江吴城,渡永修,沿长江而下,迁江宁、镇江、涉常熟。历经四代最终到达江西无锡东的梅里。仲雍的曾孙周章建立了吴国,亦称句吴。前五八五年,寿梦正式称吴王。春秋后期,吴国曾一度攻破楚国,北上与晋国争雄,称霸于东南。前四七三年灭越,吴国子孙遂以吴为姓。这支人主要活动于华东一带,随后向中原,华北和华南发展,有二千六百年的历史。

二、源自姚姓:舜部落是东夷族一支,舜继尧之位而居中原,占据古吴之地(今山西平陆吴山之旁的历山),史称有虞氏。夏禹继舜建夏朝,封舜之子商均于虞,即今河南东部的虞城。姚姓虞国作为东部的方国而存在,商朝时国亡,子孙以吴为姓,秦末安徽宿县大泽乡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首领吴广,就是姚姓的后裔,这支吴姓有三千五百年的历史。

三、出自吴回氏族:黄帝的后裔颛顼,他的儿子“称”的族人分布在今河南汝河地区,称的儿子叫老童,老童有二子:黎、吴回,二子在舜时先后任祝融氏(古代掌管火种的首领),代表着在氏族中的极高地位和权力。后黎获罪被诛,吴回继任祝融氏,吴氏族居于姜姓吴的故地。夏朝时,吴氏族沿着渭水北岸东迁至西平陆的关山。商朝时,吴氏族沿黄河而下,进入河南新郑地区,建立吴方国。继而东  至濮阳雷泽之西,最终到达山东临朐东北朝阳古城。史称王吴,是商朝东方的强大方国,商末的吴伯是这支吴回氏族的后裔,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四、源出姜姓:黄帝时代的关部落以驺虞为图腾,解释为吴,作为氏族之名。驺虞是一种古兽,其叫声洪亮。吴氏族属于炎帝部落,姜姓,活跃于今陕西陇县陇山之东的姜水旁,所居之地称吴山。首领吴权,其后裔吴枢是黄帝的生母。炎帝和黄帝同为古羌人的两大分支,互相通婚,形成了华夏族的主体。姜姓吴氏族随夏族东迁到观津(今河北武邑东)。曾与神箭手后羿比射的吴贺是其后裔,姜姓吴氏的历史达五千年。

五、出自外族的改姓:宋朝后出现北方外族改姓事件:北宋西夏国党项族有吴姓;元朝的蒙古人有吴姓;清朝满洲八旗乌尔锡氏、乌拉氏、乌苏占氏、兀扎喇氏、乌锥氏、乌苏氏等集体改姓吴。南方地区的汉族中融入外族基因的事件主要发生在明朝时期。

原阳吴氏

原阳吴氏分原武、阳武二支:

一、原武一支 

   吴伟进13281398),元末明初人,生于元天顺二年,卒于明建文三年,享年71岁。据《吴氏源流》记载,吴伟进为明朝的创建屡立奇功,在中原军屯戍守时病逝,葬于河南原武县张角村西。

吴伟进为人忠厚,仗义疏财,德才兼备。在徽州昌溪河两岸有很大的影响力。元至正十五年(1356),红巾军攻占南京,吴伟进看到元朝统治者腐败堕落,鱼肉百姓,遂帅族人揭杆反之,汇入红巾军的义军行列。吴伟进在义军元帅徐达麾下任参将,所帅部队称吴家军。这支队伍征云伐贵、收衮州、拼密云、战大都,成为朱元璋的劲旅和嫡系,朱元璋被称为吴王,便是由这支部队而得名。

明洪武元年(1368),吴伟进奉命辖营卫辉府,任绿营总督,所属部队分派到中原各地,军管战后土地的分配及大迁民的安置工作,定居中原,吴伟进成为南征北居的始祖。其儿子吴文达时任河南武陵河道总督,军屯原武张角村;其二弟吴伟福军屯原封一带,三弟吴伟禄留守卫辉府,吴家军将士在各地组织屯田扩耕,开垦因战乱和黄水泛滥而荒芜的土地,是明朝大迁民前最早进入中原的吴氏族人。

“军管民耕,屯田积粮”的政策对明朝稳定中原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大迁民铺平了道路。明初原武县首任县长惠济民曾为吴家军屯田积粮树碑立传,歌功颂德。

明洪武三十年(1398)二月初八日,吴公辞世,二世祖吴文达帅部将先父厚葬于原武县张角村西南龙子岗,并将随军北上的同宗将士亲属亡灵近百人,同冢幽宅,立碑铭志,于当年二月二十八日举行了首次壮烈的公祭仪式。

吴氏公墓总占地面积76.9亩,成为武陵地区规模最大、碑刻最多的吴氏墓群。

1457年,黄河成患,百里长堤,千疮百孔,公墓数次被水吞没,庞大的墓地夷为平地,举族为避水患,迁至姚家圏。

1554年,九世祖吴慈(时任清苑县令)与吴士毅(庠生)为崇祀先祖,在姚家圈修建吴氏宗祠,把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日到二十八日定为吴氏祭祀日,也是庙会日。600余年从未间断,庙会香火旺盛。

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2年),意大利传教士在原武王村镇建筑教堂,外国列强无视国人愤慨,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将元明烈士碑林强行拆毁,用于修建教堂房基,墓地被毁得目不忍赌,再加上日寇入侵,战乱连年,世事巨变,特别是引黄灌淤工程不断,吴氏公墓被沉封得越来越深,虽有吴氏后人积极绿化,封土培冢,却难以恢复昔日壮观,令人惋叹。

近年海内外炎黄子孙纷纷认祖归根,珍视宗亲文化之风日盛,整合三吴文化(吴氏公墓、泰伯文化广场、泰伯纪念堂)也越来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吴氏公墓被列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大发现,成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吴文佰    责任编辑:wcb888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南阳吴氏文化研究会捐赠书刊给贵州省黔
    吴姓当代演艺名星吴海棠
    华莹山南宗和尚考
    贵州籍民族歌手吴宇珍走进《原创贵州》
    宜宾市吴姓至德文化研究会
    千秋功过说夫差
    吴云出使云南
    唁 电
    再论长沙王吴芮的世次与左台吴氏谱的历
    大悟吴氏宗亲会纪念著名革命英烈杨松(
    吴姓起源
    《著姓吴氏》征稿启事
    2019年4月10日吴文化“泰伯祭祀大典”信
    2019年,我们再出发!赣鄱吴氏2018年年
    台湾延陵吴氏世系图
    吴尚东籍贯科第生卒年及其仕履考证
    陕西省延安市吴旗县吴氏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河道乡河大村吴氏
    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王闫乡口头坪村吴氏
    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渔度镇鱼池村吴氏
    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枣林镇吴氏
    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西河乡三合村吴氏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中原镇麻庙村吴氏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或回复:(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