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宗亲大家好:
溯我吴姓,始于泰伯,源自黄帝,是黄帝的正宗嫡传后裔,血统纯正而高贵,黄帝传二十五世至古亶父,古公有三子,长泰伯,次仲雍,三季历,季历有子昌(即周文王),智力超人,古公继望于昌。泰伯、仲雍会其意,假借为父亲看病为名出外采药,历尽千辛万苦,只奔荆蛮(今现在的无锡市梅里村),三让王位(后人称为三让王),后来建立起国家组织,号曰“勾吴”,泰伯被推为君王,泰伯被奉为吴姓开姓始祖,传我谱载至我吴老家开基始祖,已历82世。
我吴老家始祖,兄弟三人,原籍胶州赵贤乡牛沟社,明洪武元年,因避兵乱,兄弟三人迁于濮阳颖水之左,遂相宅而居,即现在的山东省鄄城县箕山镇吴老家,三始祖从闵王驾籍徽州(即今安徽黄山市),二始祖善阴阳,卜地理,于村前择二茔地,兄卒葬西茔,弟卒葬东茔,现在仍为西林,东林之说。至今600余年,传27世,主要居住在吴:老家附近的鄄、郓、巨、牡丹区、定陶等各县,及徐州、商丘一带,人口两万余,入谱的外迁支系主要有:85世祖世业迁巨野西8里吴庄,85世祖世俭迁巨野东南十里薛扶集,86世祖志惠迁老家北3里吴兴言庄,87世祖至道迁定陶坊山乡吴登庙,87世祖昊迁菏泽西北七里宋庄,88世祖吉、乾俱迁吴兴言庄西二里吴庄,88世祖纪迁吴兴言庄,88世祖纯迁老家北五里吴楼,88世祖绥、绰二公俱迁皇镇乡八里墩吴庄,88世祖纶迁皇镇乡吴庄,89世祖得铃迁曹县东北60里黄罡集吴庄,89世祖得镛迁菏消费者胡集吴庙,89世继泰迁菏泽牡丹乡金星庙吴庄,89世祖一龙迁老家东北3里吴楼,90世祖上智迁郓城黄安舒屯,90世祖楚珩迁鄄城闫什口,90世祖继孝迁吴兴言庄,90世祖川迁巨野丁官屯杨庄,90世祖岐迁郓城汉石桥,90世祖果迁郓城张集乡冯垓,90世祖华迁鄄西吴楼,90世祖恩民迁郓城陈坡乡吴堂,91世祖宜民迁郓城陈坡乡龚屯,91世祖嗣洛迁阙山县董家庄,92世祖加士迁菏泽庄寨,92世祖之俊迁鄄城引乡许集,92世祖光印迁郓城黄安,91世祖乾迁定陶陈集乡崔庄,92世祖自省、自修、自身、自启俱迁巨野西关,93世祖江左迁鄄城箕山王故庄,93世祖江右迁箕山乡冯胡同,93世祖登士迁丰县樊堂屋,93世祖奠珂迁水堡集,93世祖广银三子俱迁孤势滩,93世祖泰元迁河南,95世祖殿甲、登高,三公,俱迁水堡集,94世祖龙文迁巨野太平集郭坊,95世祖子文迁皇镇吴楼,95世祖有环迁郓城郭屯乡付庄,95世祖修情迁郑营乡信义集。95世祖海周迁回吴老家,96世祖烈迁闫什口西五里吴庄,96世祖芳林迁徐州府敬安集,96世祖宗来迁郓城张集45里庄,97世祖尚勇迁郓城黄安乡随庙,97世祖连岐迁箕镇李胡同,97世祖允科迁陈集镇马楼,97世祖邦柱迁皇镇乡倪庄,97世祖元兴迁皇镇集,98世祖建益迁郓城五界乡屈垓,98世祖相同迁郓城双桥乡何庄,98世祖怀泰迁沛县张庄镇芳庄,98世祖克泰迁沛县龙固集,98世祖克荣迁箕山镇裴楼,98世祖克聚迁沛县五段村,98世祖尚意迁陈集,98世祖三公由菏泽南关迁入东关,98世祖振江迁郓城丁里长乔庄,98世祖新卓迁大埝乡陈堤口,99世祖广田迁沛县张庄镇前张楼,99世希田迁铜山县郑集戴楼,99世祖凤鸣迁武安镇陈菜园,99世祖道海迁鹿邑县杨湖口乡杨陆庄,99世祖士秀迁敬安集金庄,99世祖士黎迁大埝乡吴庄,99世祖士银迁敬安集郑丹楼,99世祖为伦迁江苏丰县金陵集小新庄,100世祖永聪、永圣、永善俱迁沛县五段村,100世祖永田迁大埝乡冀庄,100世祖坤聚迁丰县范楼镇朱湾,100世祖广聚迁大埝村,100世祖道全迁商丘永城市顺和乡高老宅。
明清以来拥有的一批名人有,例贡辅任大明主薄,好问任通判,允中(宋庄人)明万历年间进士,任监察御,授光录寺少卿,岁进士桐芳,清康熙年间任禹城训导,后升齐河知县,有政声,百姓以“万民衣、万民伞”同颂,光祚岁进士、未仕,近代又出现了一批优秀人才,地厅级干部4人,县处级干部10人,科局级干部不完全统计50人,股级以下干部知识分子和大中专毕业生、企业家不可胜数,这些吴门英贤为祖国的建设作出了贡献。
历史上我族人对我们的谱多次敬修,由于我谱年代久远,经多次传播,不勉有错误之处,我58世祖,中唐进士、少微公我谱记载58世、无锡谱载63世,还有的谱记载59世、60世、62世,现在祖地无锡正在续修,全国吴氏大统宗谱,内容涉及世界各地,为了和中华吴氏大统宗谱接轨,必须以统谱为准,由于旧社会历遭战乱、灾荒,不少族人流落在外,没有归宗,由于过去家谱很少,在一些人的手中不变外露,很多外流族人想归宗找不着地方,所以我们的宗谱必须与时俱进,用网络进行联系,把我们的家谱上网,以便流落在海内外的族人在网上联系,认祖归宗,我们特设立世界吴氏总谱登录处,希望今天参加会议的我吴门英贤大力支持,通过网络联系族人,我们的吴文化千秋万代,永远昌荣。
谢谢大家
正忠
2010年元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