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资讯 > 吴氏资讯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鲁西南郓城武安东吴庙吴保良世系】
作者:吴云涛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2-13 |社区|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

 

【鲁西南郓城武安东吴庙吴保良世系】

                             作者:吴海涛

 


吴氏远祖世系表:黄帝-少昊-蟜极-帝喾-后稷-婺玺-叔望-不窋-鞠陶-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辟方-高圉-候牟-亚圉-云都-太公-组绀-诸盩-公叔祖类-古公亶父


始祖泰伯

又泰伯(古泰通太),殷高宗武丁四十年丙申正月初九(约公元前1165—前1074年)生,立国勾吴,以国为氏,第一位吴国君主,在位49年,卒于殷帝乙四年丙寅三月初五,享

99岁,娶卜氏,吴氏开氏始祖。周太王古公亶父长子。 葬今江苏无锡鸿山(古称皇山)。

【古迹】泰伯墓:墓用青色大理石砌成,高2,直径3,墓顶填黄土,墓碑四方形,正面刻泰伯墓,墓前矗立两根高大华表,华表上雕威武雄狮,墓前建有供祭祀的

享堂,建于1818年,享堂门旁石上镂有齐彦槐书的对联志异征诛三让两家天下,同天辟一杯万古江南泰伯庙:又名至德寺,为纪念在梅里的居所改为祠庙,大殿前有

明代石牌坊,上书至德名邦,唐代诗人陆龟蒙《和泰伯庙》一诗故国城荒德未荒,年年椒尊湿中堂。迩来父子争天下,不信人间有让王。”

【事迹】约公元前1123年,太王有意传位给季历之子昌,太伯携弟仲雍逃到荆蛮句吴,建立吴国。

【考证】《诗经·皇矣》曰帝邦作对,自泰伯、王季孔子:“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己矣!三以下天让,民无得而称焉。刘昭云:无锡县东皇山有太伯冢,去墓十界上坪有旧宅,

其井犹存。”

中华吴氏新编统一字辈:从泰佰一百零一世起:泰让文传宗,雍敦维景崇,开基百世继,务本千家从。章嗣国斯永, 寿承名始雄,季贤其见博,友善观光中。至德启公同,

海东表大风,高祖树典范,远孙锦程通。棠棣真毓秀,兰桂胜劲松,俊杰英豪汉,安邦智谋勇。好学期上进,览月步九重,历代人才济,富贵久兴隆


一世仲雍

吴氏传代始祖,字孰哉,号虞仲,周太王古公亶父次子。生于殷高宗武丁四十四年庚子,与兄泰伯同奔吴,第二位吴国君主,在位5年,卒于殷小乙九年辛未,享年92岁,娶万氏,

葬虞山。子二:季简、居简

【古迹】仲雍墓:在江苏常熟西北的虞山,墓前原有三道石牌坊,第一道是清乾隆年间建,上书敕建先贤仲雍墓门,第二 道正面是江南督学使曹先题的四字牌南国恭友

第三道正面有先贤虞仲墓。两侧石柱上刻一楹联一时逊国难为弟,千载名山还属虞。牌坊之后,墓上有四块墓碑,正间一块是明代江南巡按御史路振飞题字商逸民虞仲

周公墓

【事迹】太王有意传位给季历之子昌,太伯携弟仲雍逃到荆蛮句吴,易服毁容,完全改从吴人文身断发习俗,以江苏无锡东南梅里(今梅村乡)为都城,建立吴国。

一世季厯周太王古公亶父三子。周文王之父,嗣父太王之位为王传国于周修古公遗道子孙而有天下子一:姬昌


 

二世季简

传代始祖:仲雍长子,太伯嗣子(过继给太伯为子)生于殷祖甲十五年丁丑,第三位吴国君主在位十年,享年76岁,卒葬江苏常熟,娶高辛氏。子二:叔达、叔夏

二世居简传代始祖仲雍次子有贤行后裔不详

二世姬昌季历公之子嗣位即文王也享年九十九岁子一:姬发


 

三世叔达

季简长子。生于殷庚丁十三年甲寅,第四位吴国君主,在位十八年,享年54岁,娶伊氏。子二:周章、虞仲

三世叔夏季简次子后裔不详

三世姬发姬昌之子打败了纣王,建立周朝,派人到江南找泰伯的后代 ,封第四代孙周章为吴候。子:


 

四世周章

叔达长子。生于殷商帝乙二十二年辛卯,第五位吴国君主,在位22年,享年51岁,娶姒氏。 子二:熊遂、赟

【事迹】周武王寻找仲雍后裔时,周章已继承父位,担任荆蛮句吴的首领,武王正式封周章为句吴国君。

四世虞仲叔达次子传十二世,至公元前655年被晋国所灭,仲为虞氏、樊氏始祖。

【事迹】周武王寻找仲雍后裔后,封仲于周原之北夏墟,仲以国得姓,是为虞仲。虞仲所封之国因在周北,称北吴或北虞。虞国介于晋国和虢国之间,晋人借道虞国改打虢国,虞国忠臣宫

之奇向虞君进谏:唇亡齿寒。虞君不听,这年十二月,虞被晋灭。

【考证】《史记·吴太伯世家》曰自太伯作吴,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后为二:其一虞,在中国;其一吴,在夷蛮《春秋》:僖人执虞公

四世仲奕,未详。阎氏开氏始祖
【事迹】周武王寻找仲雍后裔后,封仲雍曾孙仲奕至阎乡(今江苏苏州言桥下塘),其后代以阎为姓氏。


 

五世熊遂

周章长子。西周吴国国君,生于商纣王二十年戊辰,第六位吴国君主,在位48年,享年75岁,娶公冶氏。 子一:柯相

五世周章次子。子:不祥


 

六世柯相

熊遂之子。生于周成王二十年乙已,第七位吴国君主在位30享年68岁,娶端木氏。 子一:鸠夷


 

七世疆鸠夷

柯相之子。生于周康王壬子年,第八位吴国君主在位51年,享年69岁,娶公羊氏。 子一:余桥疑吾


 

八世余桥疑吾

鸠夷之子。生于周昭王乙未年,第九位吴国君主在位38年,享年72岁,娶公孙氏。子二:柏虞、柯虞


九世柏庐

余桥疑吾长子,让位无考。不详

九世柯庐

余桥疑吾次子。生于周穆王丙申年,第十位吴国君主,在位59年,享年73岁,娶姚氏。 子二:周繇、次仲


 

十世周繇

柯庐长子。生于周穆王癸酉年,第十一位吴国君主,在位32年,享年61岁,娶季氏。 子一:屈羽

十世次仲柯卢次子。不详


 

十一世屈羽

周繇之子。生于周懿王庚戌年,第十二位吴国君主,在位34年,享年71岁,娶林氏。 子一:夷吾


十二世夷吾

屈羽之子。生于周厉王丁亥年,第十三位吴国君主,在位33年,享年72岁,娶邱氏。 子一:禽处


 

十三世禽处

夷吾之子。生于周二相周召共和甲子年,第十四位吴国君主,在位39年,享年76岁,娶黄氏。 子一:转


 

十四世

禽处之子。号君转,生于周宣王庚子年(公元前801),第十五位吴国君主,在位41年,享年74岁,娶轩辕氏。 子一:颇高


 

十五世颇高

转之子生于周平王二十二年(公元前749),第十六位吴国君主,在位9年,享年53岁,娶殷氏。 子二:句卑、句餘


 

十六世句卑

颇高长子。字毕轸,生于周庄王四年(公元前693),第十七位吴国君主,在位51年,享年72岁,娶高辛氏,是时晋献公灭周北虞。 子二:去齐、去樵

       十六世句餘颇高长子。子: 不祥


 

十七世去齐

句卑长子。生于周惠王二十年甲子(公元前657),第十八位吴国君主,在位35年,卒于周定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86),享年71岁,娶邱氏子一:寿梦

十七世去樵句卑次子。子: 不祥


 

十八世寿梦

去齐之子。 号乘,字熟姑,又称攻卢王,生于周襄王三十二年(前621)卒于周灵王十一年(前561)庚子九月,第十九位吴国君主,在位25年,享年60岁,葬于赢博,娶文氏。

子四:诸樊、余祭、余昧、季札、

     【事迹】吴王寿梦有雄心壮志,即位初,做好破楚服越争霸中原的打算。这时,申公巫臣沈到吴国,申公巫臣原为楚国著名贵族将军,因与楚争美貌倾城的夏姬而带夏姬逃出晋国投

奔吴国。寿梦得此良臣,开始与中原交流。引进中原文化。经过数十年,吴国成为拥有今江苏、上海、浙江、安徽等地的泱泱大国,并开始进攻亲楚的小邦巢、徐。


 

十九世诸樊

寿梦长子,字遏。殁于周灵王二十四年(公元前548年),第二十位吴国君主,在位13年。享年48岁,娶陶氏,子二:光(阖庐)、夫概

【事迹】公元561年寿梦去世,诸樊以长子身份临时摄政,他与兄弟商量决定废长立少,将王位让给季札,并受到王室的一致拥护。但季札像当年泰伯一样逃到乡下,诸樊继位。并确定

吴国王位的继承,由父终子继改为兄终弟及制。公元前548年,在攻楚的盟国巢国时,亲自上阵,中箭身亡。

 

十九世餘祭

寿梦次子。又名戴樊,第二十一位吴国君主,在位4年,《左传》云戴吴,殁于周景王元年(公元前544年)。享年43岁,娶华氏,子一:偃

【事迹】在位4年,金戈钱马,南攻越国,西入强楚,接纳齐国流亡者庆封,并将公主嫁给庆封,因此结仇强齐。攻打越国时,俘越人,加以阉刑,派其守船。公元前531年,余

祭在视察船队时,被看船的越国阉奴刺亡。

 

十九世餘眛

寿梦三子。第二十二位吴国君主,在位17年,《左传》云夷昧,殁于周景王十八年(公元前527年)。享年54岁,娶谢氏,子三:僚、盖余、烛庸

 

十九世季札

寿梦四子。生于周简王十年乙酉(前576四月十八日,卒于周敬王三十五年丙辰(前485), 兄余祭以国让季扎札相让不就退耕延陵周灵王癸丑受封延陵季子享年九十余岁卒葬

晋陵县北即今常州府七十里申浦之西孔子篆基墓铭东汉永兴二年邦人修庙立碑庆元五年勅封昭德侯其衬见史记烈传季子卒于嬴博之有间。娶颜氏。 子五:逞之、征生、重道、子玉、木熹 (今

日吴氏、延氏、延陵氏的开氏始祖)

【事迹】余昧去世时,想传位给季札,季札逃。


二十世

余昧长子。第二十三位吴国君主,在位12年,《左传》云州于。周敬王五年(前515)卒,袭立13年遭専诸之祸而卒,享年38岁。娶钟氏,子一:庆忠

 

二十世光(阖闾)

诸樊长子,字阖闾,殁于周敬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第二十四位吴国君主,在位19年,葬于江苏苏州西北虎丘山,子二:终累、夫差

   【事迹】季札逃亡,余昧的儿子僚继位,引起公子光(阖庐)的忌妒和不满,扬言我父亲兄弟五人,王位应当传给季子,季子若不肯受,我是长兄之子,应由我接位,公子光暗结

党羽,图他日篡位。后找到专诸刺弑吴王僚,阖庐立为王。他为王后,求才若渴,使吴国声威赫赫,季子言苟先君祭祀不废,人民主位不空,社稷有供奉,国家能昌盛,就是我的君王,

我敢怨恨谁呢?国力强盛后,阖庐以伍子胥和孙武为军师,亲自统帅大军对楚作战,公元前506年,吴国与唐、蔡两国联军五战五胜,攻克楚国都城郢,楚国求兵秦,吴国失利,阖庐之

弟公子夫概自立为王,未果后逃楚。公元前496年,阖庐攻姑苏伤脚趾而殁。

二十世夫槩诸樊次子。子一:庆忌。堂溪氏、既氏、夫余氏的开氏始祖 )

二十世餘祭之子。字简子

二十世盖余余昧次子。(盖余氏的开氏始祖)

二十世烛庸余昧三子。(烛庸氏的开氏始祖)

二十世逞之季札长子。子一:濮婪 

二十世征生季札次子。字霁,子二:启蕃、畴颖

二十世重道季札三子。子一:利坚

二十世子玉季札四子。子二:忠、怒(隐居延陵)

二十世木熹季札五子。子:


二十一世终累阖庐长子,太子,字波,早夭。

 

二十一世夫差阖庐次子,第二十五位吴国君主,也是最后一位君主,在位23年,殁于周元王三年(公元前528—公元前473年),享年55子三:友、地、鸿

【事迹】阖庐殁,夫差继位,致力于富国强兵。3年后大败楚国于夫椒,越王勾践忍辱求和。夫差听信奸相太宰喜否,与楚言和。越王卧薪尝胆,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远离本

北上黄池主持诸侯大盟会时,楚王5000精兵攻下吴国,俘太子友和王孙弥庸。夫差三子:友、地、鸿。由于历史记载甚少,谜团重重。涉及面广,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十一世庆忌夫槩之子。子: 庆忌氏的开氏始祖)

二十一世庆忠僚之子。子:

二十一世濮婪逞之之子。子一:午   隐居太湖洞庭东山武峰山东,埋氏,为濮姓,后传至五十代孙百生,于公元前1204年上朝见宋宁宗,下旨复为吴姓)

二十一世启蕃征生之子。子一:诩

二十一世利坚重道之子。子二:成铿、成镳

二十一世子玉长子。子:

二十一世子玉次子。子一:南


二十二世夫差长子,太子友,流婺源。子:

自从夫差失国后,友率部北上,到了蒙古,改名换姓为经?铁木儿,在那儿生根繁衍,引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辉煌历史,但正史未有记载。台湾友人沈映冬先生己告诉一个重要信息,

在蒋介石死后不久,台北、台南二地报纸分别刊登了国民党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博林的声明:从此自己复姓为吴,名化鹏,其哥名云鹏。这消息在台湾轰动一时,议论纷纷。经?铁木儿的父亲

是思克巴图将军(汉名吴尚志,满名具敕琪王句 ),是国民党驻蒙古特派员,他有三个年轻貌美的匈奴赫连民族的女子为副室。其中王苏养的儿子,初名宗武,后被蒋介石收养,移居奉化,

后迁台湾,毕业于台湾成功大学,1949年又被送至美国留学,归国后即任台湾蒙藏委员会委员长,他与经?铁木儿是同父异母兄弟,他们都是友的后裔。这样就纠正了有些谱上所载友即是

鸿,被放遂到江西婺源,有的说友死在战场上等等不实记载。据有些谱上记载,自夫差失国后,“友”的有些后裔就迁到吴县的大平乡尚望里,被贬为平民。那里靠近陆墓,确有不少吴姓。

而今大平乡现改为开发区,己找不到任何遗迹了。

二十二世夫差次子,王子地。子:

元代史学家金履祥著的《通鉴前编》曰: “地”往东海去了(一度受阻于舟山群岛)”,“日本又云泰伯之后。盖吴亡,其支庶入海为倭”。近代日本学者日下恒夫和乌越宪三郎的研究表明,吴

人东渡日本大约在周贞定王十九年前后,与夫差失国年代相差不远。东渡日本的吴氏后裔,虽己完全融入日本大和民族之中,但仍留有不少祖根“吴”的标志,今日本的“吴”、“吴人”、“吴

羽”、“吴汉”等就是从中国吴氏演化而来。日本《新撰姓氏录》说:“松野,吴王夫差之后,此吴人来我之始也。”可见一些吴氏己完全变成日本姓氏了。至今日本文字中的“吴字与我国完

全一样。公元1700年明治维新前,日本学者松下见林在其所著的《异称日本传》一书中说:“吴之时,其国王姬姓;(之后)亡命日本,是日本开国之始。”由此可证实,夫差二子“地”东渡

日本是事实。

二十二世鸿,夫差三子,被越王虏去流放江西婺源,居于潜匿十九年卒。子:江西鄱阳吴氏,浮梁吴氏、余干吴氏、乐平吴氏等吴氏始祖)

二十二世,濮婪之子,子:

二十二世,启蕃之子:子二:暨、售

二十二世成铿,利坚长子,子一:若水

二十二世成镳,利坚次子,子一:起

二十二世,怒之子,子三:科


二十三世诩长子,子:

二十三世诩次子,子三:卢、弥庸、裔

二十三世若水成铿之子,子一:玉 分别迁浙江石门,福建甫田,江西南丰,广东,四川等地)

二十三世成镳之子,吴起,(著名军事家,卫国左氏,出生左城,左城在左山西南六里,后为河圯,今曹县,左山在曹县西北六十里,-名左岗,左岗在济阴县东北

五里以近左城"故以名","魏迁济阴于左山,隋置济阴县于左山之,在曹县西南14公里,力本屯乡寺东韩和寺西韩二村之间原有左山寺,古迹尚存,为考证吴起故里,中国军事科技院

专家,省史志办公室专家,省社科院专家经多次考察,证明吴氏家谱始祖是吴期,经专家实地考察,若判定为左山遗址不妥,以此向西南25公里的左城,则在曹县堤上范西附近,此地

正是曹县今山东定陶西曹县韩集镇赵堂行政村吴庄所在地。)吴起死后,其妻携带儿女流落到本省青州莱芜县,相传六十六代,吴期立下誓言,不管哪朝哪代吴氏后代做了官,都要搬迁

回老家,一直到六十七世祖吴宗勉,做了明朝正京总兵,遵照先祖遗训搬迁至定陶县砖庙乡吴庄直到笫四代才将曹县韩集镇赵堂行政村吴庄确定为故乡,专家发现古泰山庙残碑,碑文记有

赵君者,郝传仁,吴起等建庙会首。子一: 期

二十三世南长子,子:   

二十三世南次子,子:   

二十三世南三子,子:   


二十四世售长子,子:

二十四世弥庸售次子,又名简,字大中。子二:句馀、句镡

二十四世售三子,又名启,子:不详    居吴江县东吴村,第四十代孙唐天宝勅差歙县因居休宁)

二十四世若氺之子,子一:梓


二十五世句馀弥庸长子,又名讳、字伟绩,娶智氏,葬绛邑,今山西翼城东。子一:蹶由  

二十五世句镡弥庸次子子:

二十五世玉之子,子一:桓


     二十六世蹶由句馀之子,先名涉、字道深、之长子楚襄王时同黄歇使秦昭王留为白起实客卒于秦。新按谱此下载彰穆平三代今考饶州潽无彰字穆平实镢由弟也、今改

正入为同世。子一:申

二十六世梓之子,子一:圭


    二十七世蹶由之子。字子裕,饶州右志余干越志并五彩山吴氏谱皆云夫差六世孙有高节末事楚考烈王为司马申君徏封吴谏面得罪谪番阳令而齐人说以入不寻迁余干即今

 

余干县习泰乡五彩也申施仁行义遐迩钦仰称为长者孙多居五彩山四方称五彩山吴氏蔓延他境富贵不絶至今七十余世矣。  娶蘧氏。子二:芮、筵

    【事迹】吴申在楚国官任大司马,当时战国诸侯争霸山接近尾声,秦统一天下已成定局。吴申见楚国必亡,携母带妻自楚国南渡长江,隐居江西庐山。

二十七世桓之子,子一:镐


 

二十八世

申长子,殁于公元前201年,长沙王。生于五彩山前未有山名时因芮生时五彩云漫山人乃称云五彩山芮性孝义绰有父风秦末为番阳令得江湖间民心称曰番君秦无道天下叛英布以兵

七千寄芮芮以子妻之项梁起兵江东属梅肖为将率越人相应佐沛公降析郦二邑高祖得之封长沙王都临湘橅安凋瘵逋逃皆归明年定阌至贑之金精山薨谥曰文:娶商氏。子六:臣、郢、浅、汤、

元、质,女一:嫁黥布为妻。史臣论曰初高祖贤芮制诏御史长沙王忠定着令至孝惠高后封庶子为侯传国数世昔高祖定天下异姓而王者八国如张耳陈余彭越黥布臧荼卢绾韩信徼一时之权夔诈

成咸得裂土南面称孤强大见疑怀不自安坐困穷迫终归灭亡芮得其道故能传号五世庆流支庶宜乎着甲令而称忠也

    【事迹】吴芮在秦朝时,才能出众,当上番阳县令,百姓尊称番君秦末农民起义,吴芮知秦必亡,遂率领当地越人起兵回应,与项羽等入关破秦,项羽封他为衡山王。汉一统天

下后,封为长沙王,建都临湘,食邑三千。葬于监湘,谥号文王(班固《后汉书》卷三十四载)。后孙权大破长沙,有人挖毁吴芮墓,取棺木用作孙坚庙,开棺一看,芮衣服容貌鲜

艳如新。后发墓者在寿春见到南蛮校卫吴纲,与吴芮一模一样。一问,吴纲为吴芮的第16代孙。(《世说新语》、《搜神记》、《水经注》都有记载) 

    【考证】《世说新语》、《搜神记》、《水经注》、《汉书·吴芮传》:记载吴芮事迹。

二十八世申次子。子:   不祥

二十八世圭之子,子一:沐


 

二十九世

芮长子,世袭第2代长沙王,居监湘,在位八年,公元前193年殁,葬于临湘,谥号成王。袭父在高祖时五年受封明年薨臣遂嗣父封成王十一年英布以诛韩彭疑惧而叛臣遗书

诱之曰今汉社稷既定诛灭功能吾属保肯回江南相与犄角布从之明日布为高祖击败带甲千余至彭蠡湖遗书一函以迎之曰今汉使在城怀疑不安故脱身回余干函欲一见一定反布欲从之经往夜宿

兹田舍间伏兵诛之传首师收其残甲君子曰吴臣诱布弒之所谓言不信也是史臣称其忠享年四十九岁。  三:回、正、平  

    【事迹】吴申在楚国官任大司马,当时战国诸侯争霸山接近尾声,秦统一天已成定局。吴申见楚国必亡,携母带妻自楚国南渡长江,隐居江西庐山。

二十九世芮次子,义陵侯,殁于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子一:重

    【事迹】吴郢初任长沙国柱国,后于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九月封为义陵侯、食邑1500户。

    二十九世芮三子,第一代便侯,汉惠帝元年(前194)九月生,殁于公元前157年。子一:信
   
【事迹】吴浅在汉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九月因其父长沙王的功德被封为便侯,食邑2000户,在位37年,谥号顷侯

     二十九世芮四子, 又名阳《江阴吴氏统宗源流考》作吴汤,沅陵侯,殁于公元前177年。子三:栋材、粱材、福

    【事迹】吴阳在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七月,被封为沅陵侯,在位25年,谥号顷侯 

     二十九世芮五子。受封列侯,子一:惠朝   (家居临湘)

二十九世芮六子,受封侯,子:不详     (与元同居临湘)

二十九世镐之子,子一:霍


 

三十世 臣之长子,3代长沙王,殁于公元前186年葬临湘。子二:右、陟

    【事迹】吴回于公元前193年继第三代长沙王。居临湘,在位7年,葬于临湘,爵薧谥哀王

三十世臣之次子。为哀王,子:不详      (居临湘今临安县也)

三十世臣之三子。子:不详      (亦临湘居马)

三十世郢之子,第2代义陵侯,在位10年,殁于高后七年(公元前181年)。

三十世浅之子,2代便侯,在位6年,殁于孝景帝六年(公元前151年)。子一:广志

三十世汤之子,子一:周

三十世栋材汤长子,又名栋羽, (为安徽青阳老田吴氏开基始祖,安徽肥东县六家畈吴氏族谱),其后裔分迁安徽和县、桐城、青池,潜山、太湖广德、铜陵、江婺源、

波阳、浙江、长兴、开化、北京、上海等地。)子二:相玉、卿玉 

三十世梁材汤次子,又名栋羽, 子一:碧玉

三十世汤三子,第2代沅陵侯,在位17年,谥号顷侯子一:周

三十世沐之子,子一:庄


     三十一世回之长子,爵薧谥第4代长沙王,公元前178年殁,葬临湘。子一:羗

     【事迹】吴右,《汉书·异姓诸侯王表》又作吴若,公元前186年世袭第4代长沙王,在位8年,葬于临湘,谥号共王

    三十一世回之次子,字文声,官至御史。子一:传

     三十一世广志信之子,袭封世袭第3代便项侯。子一:千秋

三十一世福之子,世袭第3代沅陵侯,谥号哀侯

三十一世相玉栋材长子,子二:祖本、宗本

三十一世卿玉栋材次子,子二:枝本、根本

三十一世碧玉梁材之子,子一:守本

三十一世福之子,子:

三十一世霍之子,子一:森


三十二世字着,右之长子,第5代长沙王,据《史纪》《汉书》记載,爵乏嗣至文帝朝国除,殁于汉孝文帝后元七年(公元前157年),葬于临湘。子:

【事迹】吴差,《汉书·异姓诸侯王表》又作吴产,公元前176年世袭第5代长沙王,在位22年,谥号靖王。无子,长沙国被废除。

     三十二世陟之子,子一:渊        (后裔47世存仁迁居九江,55世宁迁青洲)等地。

三十二世千秋广志之子,世袭第4代便侯。子二:长陵、允陵
   
【事迹】吴千秋,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实行削蕃政策,加上吴千秋坐酎金罪,侯国被废除,[迁居蒲阪(今山西永济西蒲州)],至此,从湖南永兴一带向北远迁

山西,后裔散居中原各地)

三十二世祖本相玉长子,子三:骐、骊、骥

三十二世宗本相玉次子,子二:骑、跨

三十二世枝本卿玉长子,子一:骏

三十二世根本卿玉次子,子:

三十二世守本碧玉之子,子一:騪    (迁桐柏今河南省)

三十二世庄之子,子二:惔、永


三十三世传之子, 子三:慎、恪、性

 

三十三世长陵,千秋长子,字衍陵,隐德弗耀, 妻刘氏。子二:全、介 (据锡谱载为羌之子,据《史记》《汉书》记載,著(差羌)无后,长陵是千秋之子。

200511月统谱常委会执行小组扩大会议研究决定统谱按《史记》《汉书》记载入编)

三十三世允陵千秋次子,字胤陵 子:

三十三世森长子,子:

三十三世森次子,子一:敬

三十三世祖本长子,子二:重宁、重宇

三十三世祖本次,子二:重富、重宠

三十三世宗本长子,子一:重容

三十三世森次子,子一:敬


三十四世渊长子,子一:真

三十四世渊次子,子一:珏

三十四世渊三子,子:

三十四世衍陵长子,官为城门尉,妻冉氏, 子二:隆、盛   [自山西迁毫(今河南商丘西南)]

三十四世衍陵次子。子一:盛

三十四世重宁骐长子,子一:文贤

三十四世重宇骐次子,子二:文廉、文清

三十四世重富骊长子,子一:文净

三十四世重宠骊次子,子:

三十四世重容骑之扌,子一:文洪

三十四世永之子,子一:封


     三十五世慎之子,子一:琳 

三十五世恪之子,子三:箸、龙、鸾  

三十五世全长子,妻端木氏。子二: 复兴、复奇    (从山西迁河南商丘)

三十五世全次子,妻端木氏。子一:复融

三十五世文贤重宁之子,子一:豪志

三十五世文廉重玉长子,子二:豪刚、豪斗

三十五世文清重玉次子,子一:豪兴

三十五世文洪重容之子,子一:豪发

三十五世敬之子,子二:弧、篑


 三十六世真之子,子:(失传)

三十六世珏长子,子一:载

三十六世珏次子,子一:古公

三十六世珏三子,子:

三十六世复兴隆长子,娶张氏。子一:章 [自毫(今河南商丘西南)迁南阳,葬于宛(今南阳) 

三十六世复奇隆次子。子-:兴一    (迁今合肥)

三十六世复融盛之子,子:

三十六世豪志文贤之子,子:

三十六世豪刚文廉长子,子二:念什、念伯

三十六世豪斗文兼次子,子一:念千

三十六世豪兴文清之子,子一:念万

三十六世豪发文洪之子,子四:念福、念寿、念永、念宁

三十六世封长子,子一:会

三十六世封次子,子一:葴


三十七世复兴之子,子三:尉、汉、洽

三十七世弧之子,子:

三十七世篑之子,子一:汉

 


三十八世又名演、章长子,光武帝刘秀的一员猛将,战死沙场。子一:彤

三十八世章次子,字子颜,东汉开国元勋,云台二十八将之一,殁于公元445月,享年88岁,葬于枣阳(今湖北枣阳),谥号忠侯子二:成、武

【事迹】王莽末年,父亲吴章被害,吴汉逃到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初以贩马为生,结交地方豪杰,被任为安乐县令(今北京义顺),刘秀起义,慕名率兵投奔,封为偏将军,

邯郸战役中,吴汉建立奇功,加封为建策侯。公元25年,东汉建立,刘秀任命其为大司马,改封舞阳侯(今河南舞阳),第二年,改封为广平侯(今河南鸡泽),收食广平、斥漳(今河

北曲周)、广年(今河北永年)四个县的租税。

三十八世章三子,字翕,封褒亲侯。子一:安国

三十八世葴之子,子一:槚


三十九世尉之子,光武帝刘秀封为安阳侯(今河南正阳),子孙兴旺。子:不详

三十九世汉长子,字威,袭父广平候。子二:旦、昕、旴

三十九世汉次子,字国子一:明詧

  三十九世安国洽之子,字武,建武二十八年(公元52年)封为新蔡侯(今河南新蔡)。子:不详    (迁居江东)

三十九世汉之子,子二:号、烝


 

四十世长子,改封号吴旦,为灌阳侯(今河南遂平)《水经·瞿水注》作吴且,建武二十八年广平侯国废除后,殁于建初八年(公元83年)。子二:如胜、

如晴

       四十世成次子子:

      四十世成三子《水经·沔水注》作吴财,与《汉书》异,建成二十八年,封为筑阳侯(今湖北谷城),因长兄吴旦无子,公元83年封为春平侯(今河南信阳

西北)。子一:胜

四十世明詧武之子子一: 谷

四十世槚长子,子一:矩

四十世槚次子,子一:盐


四十一世如胜旦长子,,为将军,阵亡。第2代平春侯。子二:允佐、允承

【事迹】创修吴氏族谱,这是历史上最早修创的吴氏族谱。永兴二年(公元153年),吴郡太守糜豹在郡城(今苏州)建立吴太伯庙,奏请朝廷寻访吴氏正宗后裔主持庙祀,吴胜以

家传《吴氏世系》进呈,汉桓帝审阅后拍案叫绝,命太尉黄琼待议以吴胜次子吴允承封为奉祀侯,迁往吴郡主持吴氏始祖太伯庙祀。季札后裔吴征生一支,经过600多年的辗转迁徙,又回

归到吴氏的故土江苏吴郡。(据锡谱載,为旦之子,据《后汉书》记載,旦无后;胜是盱之子,200511月统谱常委会执行小组扩大会议研究决定:统谱按《后汉书》记載入编)

四十一世如晴旦次子, 子:

四十一世旴之子, 子:

四十一世明詧之子,子二:域、城

四十一世号之子,子一:铄

四十一世烝之子,子一:鍱


四十二世允佐胜长子。子:不详

四十二世允承
胜次子,以父功封安阳候,奉祀侯,江苏吴郡,葬于姑苏。谥号文孝侯子一: 偳

四十二世谷长子。子二:乾英、匡

四十二世次子。子二:班、兰

四十二世矩之子,子一:旎

四十二世盐之子,子一:祐


四十三世允承之子,字文质,奉祀良侯,江苏吴郡,葬于姑苏。谥号“良侯”。子二:熊庆、景;女二:为孙坚的妻、妾

四十三世乾英域长子,子一:懿

四十三世域次子,子一:尊

四十三世城长子,子一:德

四十三世城次子,子一:复

四十三世铄之子,子:

四十三世鍱之子,子一:梁

     


 

四十四世熊庆

偳长子,字应之,官大尉掾,奉祀侯,主持太伯庙祀。二:康寿、康年

四十四世偳次子,带两个妹妹自苏州南下钱塘谋生,官至丹阳太守,封扬武将军,公元203年殁。子二:奋、祺

四十四世乾英之子,子二:教、彦

四十四世匡之子子一:弘

四十四世班之子,子一:叙 

四十四世兰之子,子:

四十四世袏之子,子一:瑚


四十五世康年熊庆长子。字永龄,任孙氏吴国丞相中书令、太子傅之职,后封为奉祀侯,葬于五城山,谥号恭敏  一:英延,女一,嫁蜀郡太守张康。

四十五世康寿熊庆次子,子:

四十五世景长子,被孙权任为吴郡都督,统兵镇守东方,后封为新亭侯(今江苏南京)。子一:安

     四十五世景次子,被孙权封为都亭侯。子一:纂

四十五世懿长子,子:

四十五世懿次子,子一:建

四十五世尊之子,子一:质

四十五世德之子,子一:运

四十五世梁之子,子一:库


四十六世英延康年之子,字邦俊,又名厚英,嗣英,在吴国任丞相中书令兼领太子太师,改封为嗣贤侯,葬吴郡道山,谥号,娶光禄大夫张国明之女为妻。

子一:之则

     四十六世奋之子,嗣袭新亭侯,与人谋反,被杀绝。

四十六世祺之子,娶滕绣的女儿为妻,滕绣谋反,受株连。

四十六世彦之子,子一:猛

四十六世弘之子,子一:应

四十六世叙之子,子二:元、享


四十七世之则英延之子,字廷法。孙吴权任丞相中书令,嗣封嗣贤侯,娶右丞相傅虞之女为妻,公元280年晋武帝灭吴,遇害。葬道山吴英延墓侧。子一:式

四十七世之子,字世云,《江西通志稿·氏族志》载他祖籍濮阳,三国东吴时,以孝闻名,任西安令(江西),迁江西休宁。入晋后,官至散骑常侍,光绪十二年

至德堂《吴氏世谱·吴氏叙宗》列其为天下吴姓十二大宗之一的字一派始祖,。其世系表为:汉如胜文质应之康年寻英正已之则...【事

迹】吴猛,十四孝中那位以血膏蚊的孝子,三国仕吴为西安令。四十岁方遇异人,授以道术。后谒大仙湛母获仙术,曾经在南昌渡江,以白羽画水而渡,江水断流,惊世骇俗。记:太宗四

十九世,猛公,字世云,库公之子。公列二十四孝,排行第六。性孝,扇枕恣蚊。曾遇异人授仙方,回豫章,江涛风急,以白羽挥渡之。迨许逊飞升,公驾鹿车随云而去。女彩鸾,亦得道,

遇文萧贻诗云:若能相伴徙仙坛,愿得文萧跨体彩鸾,自有绣襦并甲帐,琼台一见雪霜寒。因而同归钟陵,名跨虎陡山乘云去。宋封逊真君,时徽宗亦追封猛公为神烈真人,为传世之

宝。《搜神记》记:吴猛,濮阳人,生二子,廉、章。(孙吴柳迁居休宁;第6代孙吴玄得,迁居旌州;第7代孙,唐初人吴良,迁居歙州(安徽休宁),吴良的后裔形成歙州吴氏,又称

休宁吴氏、新安吴氏;(吴良迁歙州,生二子:吴义永、吴义方)。

四十七世质之子,子一:康

四十七世远长子,子一:乾

四十七世运次子,子一:


四十八世之则之子。子一:皋孟

四十八世猛长子。子一:瑩

四十八世猛次子。子:

四十八世之则之子。子四:珽、玑、玙、坚


四十九世皋孟式之子。字益,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3年),追尊上古圣贤后裔,封皋为昭衍公,谥号宣懿。葬吴郡树里山。二:佶、儇、

四十九世廉之子。一:季怀

四十九世康长子。三:宗献、宗芳、宗惠

四十九世康次子。

四十九世康三子。

四十九世康四子。一:龙


五十世皋益长子,世袭昭衍公的爵位,娶晋成帝母亲明穆皇后的妹妹庾氏,被任为中书令,咸和三年(公元328年)封为渤国公,逝世后赠为太师,谥号显肃

子七:始泰、始华、始衡、始恒、始嵩、始淮、始济。

     五十世皋益次子。子:

五十世季怀莹之子。子一:绍

五十世宗献珽长子。子一:威

五十世宗芳珽次子。子:

五十世宗惠珽三子。子:

五十世坚之子。字让,子:

    


五十一世始泰佶长子,世袭爵位,才德出众,被简文帝任为御史中丞,赠延陵开国公子二:符隽、符佑

五十一世始华佶次子。子:

五十一世始衡佶三子。子:

     五十一世始恒佶四子。子:

五十一世始嵩佶五子。子:

五十一世始淮佶六子。子:

五十一世始济佶七子。

五十一世季怀之子。子二:悠、忠

五十一世宗献之子。子二:坦之、隐之


五十二世符隽始泰长子,字国瑞,晋孝武帝时封为燕国公,任尚书左仆射,葬京口(今江苏镇江)。子一:豫

五十二世符佑始泰次子。子:

五十二世悠长子。(后裔69世存惠迁居四川,74世舜传迁居江阴、其后裔形成江阴吴氏分支)。子二:隐之、庆之

五十二世悠次子。子一:延之

五十二世坦之威长子。子:

五十二世隐之威次子。(山东鄄城人,东晋时任广州刺史,后裔67世面力一迁延陵、又迁濮阳鄄城、后定居江西贵溪,75世延祚迁居山西太原)。子三:旷之、延

之、旺之


五十三世符隽之子,字德章,任镇北将军,乃将才,勇猛善战,晋安帝元兴三年(404年)在与北魏道武帝拓跋圭的战斗中阵亡,赠宁国公、谥号,妻刘氏。

子一:

五十三世隐之悠长子,子一:晏

五十三世庆之悠次子,子一:景

五十三世延之忠之子,子一:昶

五十三世旷之隐之长子,子:

五十三世延之隐之次子,子三:桢、樾、椒

五十三世旺之隐之三子,子:


五十四世豫之子,6岁时,正值宋武帝起兵,刘氏携迁暨阳(今江苏武进市东芳茂山),隐居吴郡,(59世骏迁居汉阳山、湖北武昌市)(61世奎迁居江陵)(68

翥隐居山阴、今绍兴)(72世吴畦后裔迁居安徽徽州),(73世顼迁居浙江湖洲),(75世尊若迁居江苏常洲)。子二:荟、荃

五十四世隐之之子,子一:固

五十四世庆之之子,子一:镇卿

五十四世延之之子,子一:

五十四世延之长子,子:

五十四世延之次子,子:

五十四世延之三子,子三:玖、玠、夫


五十五世戢长子,居吴郡横山,葬横山(今江苏武进县东芳茂山)。子二:琨、寿

五十五世戢次子。子:

五十五世晏之子。子:

五十五世镇卿景之子。子:

五十五世昶之子。子一:诚

五十五世椒长子。子:

五十五世椒次子。子:

五十五世椒三子。子:


五十六世荟长子,葬横山先君墓侧。子二:襄、广

五十六世寿荟次子。子:

五十六世字安诚,云之子。子三:柳、均、元


五十七世琨长子,字世南。子二:洵文、洵武(出继)

五十七世广琨次子。子一:洵武(继子)(后裔失考)

五十七世诚长子,子:

五十七世诚次子,字筠,号宗源先生,子三:钦、歆、歙  (后裔形成安徽休宁吴氏)

五十七世诚三子,子:


五十八世洵文襄之子,字天宇,任宋朝阳郡守,齐高帝起兵灭宋,阵亡,葬龙冈山,赠开国侯,谥号贞忠子一:鬷

     五十八世洵武广之子。子:

五十八世均长子。子二:授、摘

五十八世均次子。子:

五十八世均三子。子:


五十九世洵文之子。子二:盾、垕 [南齐时迁居汉阳山(湖北武昌)隐居不仕]

五十九世钦长子。子三:文崇、文蔚、文得  

五十九世钦次子。  (迁鄱阳瓦雀坝) 


 

六十世
鬷长子,南朝梁武帝时任宁朔将军,历任司马、侍中、左长史。陈霸先灭梁时战亡,赠左翊将军,诏令在江陵(今湖北江陵)建祠祭祀,谥号义烈子一:奎

六十世鬷次子。子:

六十世文崇授长子,子:

     六十世文蔚授次子。子二:良,源

     六十世文得授三子,子:


 

六十一世
盾之子。字文耀,隋文帝时任中都令。迁居江陵,卒葬江陵,娶竺氏。 子二:承休、承烈

六十一世文蔚长子。子二:义方、义永

六十一世文蔚次子。子四:宗臣、宗昭、宗庆、兢


     六十二世承休奎长子,即吴臧。博涉经史,尤以治《春秋》见长,是当时有名的学者。卒葬江陵,娶左氏。子一:若远

      六十二世承烈奎次子。子:

六十二世义方良长子。子三:太微、少微、保微

六十二世义永良次子。子:

      六十二世宗臣源长子。子一:

      六十二世宗昭源次子。子一:

  六十二世宗庆源三子。子一:

      六十二世源四子。子二:如海、如渊


六十三世若远承休长子,字伯高,唐太宗时进士,任中书舍人,升户部侍郎驸。历任山南防御观察使,户部侍郎,累进银青光禄大夫,封赞皇县开国男,在先祖吴胜

纂修的吴氏世系基础上,新纂完整的正宗吴氏族谱,为吴氏家族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卒后谥文惠,葬骊山。子一:世伟


六十三世少微
安徽休宁吴氏·义方次子,字仲芳,703年进士,授晋了尉,官至左台监察御史,与武功人富嘉谟、太原主薄谷倚并富文辞,号称北京三杰。主持《吴氏正宗谱》修编,娶朱氏。子三:隆术、巩、堪


六十四世安徽休宁吴氏·少微次子,字定国,唐朝开元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以文学著名,曾将故乡吴里改为凤湖街,石舌山为凤凰山,莲池为凤凰池,子孙贤能,寿八十七岁,妻王氏。子三:宥、密、泉(后裔11代孙吴景安中元和三年进士仕至光禄大夫、14代孙吴用清宋仁宗时儒士、八十五代孙永胜、永捷后裔行成鲁西南吴氏)。


六十五世巩三子,字星源,肃宗朝任建州长史取王氏女葬八都琅源吴家坞金山住后生。子三:全、瑶、瑀


六十六世 泉长子,禀赋明敏,不求仕进以耕读教子为乐,葬杨塘金钗坞娶汪葬十都东克口,子二:淑溱、淑沆


六十七世淑溱全公长子,葬一都十古塘娶程氏葬杨村,子一:矩


六十八世矩公淑溱长子,葬一都苏塘娶范氏葬来源。子三:明、能、仁


六十九世明公字则成,矩长子,金钗坞娶王氏葵黄岚。子三:道隆、道超、道兢


七十世道隆明长子,葬一都吴家村娶韩氏葬糜村东岸。子二:晋、晃


七十一世晋公字安卿,道隆长子,大承事以德著称葬石舌凤凰山娶韦、韩氏葬苏塘。子二:深之、辉之


七十二世深之晋长子、一承事葬休宁杨坞。子三:五靖、六竦、七翊    (迁居休宁)


七十三世五靖深之长子。子二:景元、景秀、


七十四世景秀字第大,五靖次子,官至国子祭御史大夫。子一:团  (安徽桐城今枞阳马埠吴氏谱)


七十五世团公第大之子。谥号文庆,乳名八,字大信,生于梁太祖开平四年庚午八月十九日居休宁县石田后于晋高祖天福五年庚子五代汉时因射猎至临溪爱形胜迁居焉殁于宋太祖干德三年乙丑九月二十一日享年五十六岁葬休宁县十九都归佥五保一百二十三号土名方坞头上瓦瑶潭溪渔翁撒网形内震山庚向以乘龙气外作癸山丁向以收沙局吴山东至高尖西至汉溪南至垄外程氏艾山新文系佥戌字八千五百二十五号计税了娶孺人程氏生于开平已巳年二月十一日殁于宋开宝五年壬申亨年六十有四葬孙村塘焉。子二:全聚、全衅


七十六世全聚浙江淳安札溪吴氏·团公长子。小八公,先名字会之 ,卒葬马汪山 子四:用清、仁栱、义修、仁广 77世用清的上世祖源存在几种不同意见待考正)

七十六世全衅团公次子。公, 先名字启之,卒葬临溪瓦瑶坑充大业林当宋时系佥

休宁县十九都四保五千四百五十五号其山东至岭西北至降南至程子田及路及吴师且田系子山丙向新丈被本都侄人吴世七吴世章吴玄标等侵占向来清水明族众标挂但于团公墓所设二席一向西祭团公一向南祭,衅公以全昭穆于今观之临溪族众刊刻墓伴之团二墓似有差讹再细查孺人 x 氏葬临溪诸吴村心。子四:仁祯、仁祚、仁、仁福 (山东郓城谱)


七十七世仁福全衅四子,福公行名细公,宋宁熙中编辑族谱,卒葬休宁十九都土名吴家庄后岩下虎形葬山坤向经理吴学士户已字二千一百四十号坟山三十步东至吴京论山直下至田西至山降及吴大通山南至吴京论庄基北至降及吴大通田孺人葬吴牙塘震山庚向。子五:十九公、念三、念一公、念四公、念九公。


七十八世念九公仁福五子。名圆,娶程氏又继程氏卒葬休宁二十一都泰塘程清甫宅后灵鼠投仓形四山庚向孺人俱葬内处合墓延佑二年吴同孙户经理六字六十五号坟山一角东至降西至程清甫地南至降直下至田北至降,洪五年间吴忠户业。子二:十四公、十五公。


七十九世十五公名镇念九公次子。自宋徽宗宣和二年、公元(1120由休宁临溪迁歙岭娶佘氏孺人卒孝宗淳熙年间葬歙二十五都审坑楸梓岭即留村百家山金牛脱扼形孺人葬本山蛇形吴义祖户经理非字三百八十四号坟山一亩一角五十步东至吴海翁山合水西至朱家坞口南至高尖沿岭分水北至田新丈田字一千零七十五号。子五:三一公、三三公、三五公、三六公、三七公 


八十世三五公名浩,十五公镇三子,娶江氏葬大石坪生坟池。子七:文孟、文仲、文季、文瑞、文祥、文亮、文焕      刘村大屋下(文仲五世孙宗保迁)     刘村理石坦(文瑞迁生三子长念五次天弼三天麟)        休宁洋烟(天弼迁山西洪桐文祥曾孙守法迁)        刘源妙山(天麟迁五世玄孙寄桥迁山东范县)       歙长龄(天弼曾孙福童安童同迁)      歙浯村(天弼玄孙昂迁)     歙城新民桥(天英七世孙永希迁)    浯村村西(天英五世孙音师迁)      江阴黄山(文焕公孙梦日迁)     刘村社屋冲(文亮迁生二子长天兴次天英) 


八十一世文祥三五公五子。  子一:建


八十二世文祥之子。子一:广居


八十三世广居建之子。子一:守法


八十四世守法广居之子,子三:平 、原、中 (南宋宗宝佑二年公元(1254)年,由江南休宁居安徽歙县歙岭后迁平阳洪桐)。


八十五世守法长子。子二:永胜、永捷、永淑

八十六世永胜 平长子。子四:含、仁甫、蕴、厚。


八十七世 永胜长子。子十二:寄桥、秉忠、安濮、徒丰、通正、通甫、放勋、信义、德源、宇先、待后、同岳


八十八世信义含八子。子一:恭礼


八十九世恭礼信义之子。子一:新   (于明正统年间、由兖州石桥迁郓邑西平镇老吴庄、今郓城黄安镇家庙吴庄)


九十世恭礼之子,二:文忠、立忠    (于明朝正统年间由兖州石桥迁郓邑西平镇老吴庄今郓城黃安镇家庙吴庄)


九十一世文忠新长子。子一:     (山东巨野太平吴氏始祖)


九十二世文思之子。子二:善诱、西来


九十三世西来敏次子。子一:震安   (郓城武安东吴庙吴氏始祖)


九十四世震安西来之子、子二:多闻、多见


九十五世多闻震安长子、子一:

九十五世多见震安次子、子四:守恭、守信、守敏、守惠


九十六世守信多见次子、子四:友能、友朋、友君、友臣


九十七世友能守信长子。子一:永兴


九十八世永兴友能之子。子一:风柱


九十九世风柱永兴之子。子一:廷栋


        一百世廷栋风柱之子,子二:邦泰邦和


一百零一世邦泰 廷栋长子,子三:尚志、尚修、尚云、

一百零一世邦和廷栋次子,子二:尚蓮、尚礼


一百零二世尚俢 邦泰次子,子四:佳曾、佳懷、佳思、佳孟


一百零三世佳孟 尚修四子。配大厰杜氏,子三:芳成、芳荣、芳敦


一百零四世芳成 配东郭庄郭氏,佳孟长子子二:鸣皋、鸣康


一百零五世鸣皋 芳成长子。配张氏,子一:效聖


一百零六世效聖 鸣皋之子。配杨庄王公之女王氏,子三:仁麟、仁趾、仁厚,女一:嫡娘娘庙张庄张门为婿


一百零七世仁麟 效聖长子。配彭氏常家庄彭尚武之长女,子三:慎金、慎海、慎钱,女四:长嫡中王庄王爾腮次嫡李仲刚屯高瑞之、三嫡武安集宋淑保、嫡霍宋家庄霍玉臣。

一百零七世仁趾效聖次子,配褚家垓韩氏。 子一:慎都

一百零七世仁厚效聖三子,配叚家庒叚兆民之长女 子二:慎玺、慎印 


一百零八世慎金 仁麟长子,配夏楼陈万周之长女, 子:止。

 

一百零八世慎海仁麟次子,配黄屯黄氏。子一:景乐,女一:嫡大王庄王门为婿

一百零八世慎钱仁麟四子,子:止

一百零八世慎玺仁厚长子,子一:景泰  

一百零八世慎印仁厚次子,配武安集宋公之女宋景。子一:景生  女一:九花


一百零九世景生字新生, 慎银之子,配李氏秀甜、子三:自东、自兴、自华、


一百一十世自东新生长子。配河南民权县林七乡杨庄户趙氏俭芝,子二:保良、保国,女一:乐梅

一百一十世自兴新生次子。配郑州市黄河路六里屯王氏新诊,子一:磊

一百一十世自华新生三子。配郑州市张氏景梅,女一:凡(出国新西兰)


一百一十一世保良 自东长子。配河南省巩义小芝田闫振録之女秀琴,子二:昊、超、女一:丹

一百一十一世保国 自东次子。配郑州市发电设备厂刘合祥之女风菊,子一:强

一百一十一世自兴之子。配郑州市小杜庄张氏静,子一:桐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吴文佰    责任编辑:wcb888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山东省鄄城县许集村吴氏家谱—鲁西南吴
    江西南城格山吴氏九修族谱
    鲁西南吴氏耀先支系
    鲁西南吴氏科公支系
    西南吴氏朝举公后裔支谱
    鲁西南(吴老家)吴氏入谱的外迁支系
    热烈祝贺鲁西南吴庄村《吴氏族谱文字谱
    热烈祝贺单县西南四十五里堤头吴氏与世
    吴增魁赴湘西南地区调研筹备工作
    鲁西南吴庄村《吴氏族谱文字谱》续修编
    热烈祝贺鲁西南原引马乡现凤凰乡许集村
    世界吴氏统一字辈与鲁西南四十字辈对应
    鲁西南鄄城县吉山镇吴楼村隆重召开住鄄
    在鲁西南吴氏吴楼始迁祖纯公石像开光典
    热烈祝贺鲁西南吴楼始迁祖纯公石像开光
    热烈祝贺鲁西南鄄城县吉山镇吴老家泰伯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或回复:(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