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资讯 > 吴氏资讯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吴笠谷 雕刻精彩人生
作者:董颖    信息来源:中华儿女报刊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2-13 |社区|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

  画画的人太多了,少我一人也无妨。吴笠谷坦言,“可研究砚台的人少,这个巨大的宝藏需要有人来挖掘。他深知砚雕对于中国传统的重要性,从此便一心扑在其上。

 

 他所拥有的丰富古砚藏品和精深的艺术功力,让其声名鹊起,独步砚林.
  因为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他曾亲赴阳关以感受诗中的意境;上世纪90年代,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深深的热爱与坚守, 亦曾把本来准备买房子的钱都用于收藏了砚台。就是这样的一位性情中人,凭借其对砚台的痴迷酷爱与精深研究,而成为了中国砚文化的先行者,他就是著名的砚雕大师吴笠谷。

  千山万水方寸间

  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记者来到位于北京西直门南大街官园桥一隅的斫云楼”——吴笠谷先生的工作室。与屋外的喧闹相比,屋内全然是另一番景致:陈设古朴典雅,墙上挂着吴笠谷的字画,展柜中精品砚台琳琅满目,每一方彷佛都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龟背纹石的歙砚,凸雕了一个长眉罗汉,龟背与长眉寓意呼应;苏东坡举杯邀明月样式的端砚,袖子自成一个砚池,背面则是明月几时有的佳句;更有轻罗小扇扑流萤的唐诗仕女砚……也就在这观砚、抚砚间,让人感觉彷佛在与器物神交,在身心体味中领悟作者的匠心与石材的灵动,进而使人涤心静气,物我两忘。而此刻,一袭宽松布衫,面似光头佛像般的吴笠谷已端坐台前,捧起一盏香茗,向记者如数家珍般地讲述起他与砚的渊源——
  吴笠谷出生于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的宝地——安徽歙县。那里素有东南邹鲁文化之邦的美誉,是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集中展示地,也是著名的中国徽墨之都中国歙砚之乡。地理的优越,历时千载的乡邦文化,古今砚雕的名家杰作,成为吴笠谷学习和借鉴的不竭之源。

  早年,吴笠谷曾得到黄宾虹的入室弟子、乡人山水画家程啸天的启蒙。上世纪90年代,他又北上求学于中央美院,得到众多名师及山水画名家龙瑞的指导。那时候,吴笠谷的人物画线描课稿曾被老师用作教学的范例,发给同学们临摹。就其书画的特点,界内人士评价道:“国画山水,用笔用墨刚柔相济,造境清幽,源出新安画派黄宾虹一脉而格调高旷;书法,兼习北碑南帖,笔意恣肆,结字险绝,用笔如用刀,笔由自主而不失绳墨,可入妙品。

  就在身边人皆以为吴笠谷会朝着绘画的方向继续奋进之时,他却选择了砚雕作为立身之本。画画的人太多了,少我一人也无妨。吴笠谷坦言,“可研究砚台的人少,这个巨大的宝藏需要有人来挖掘。他深知砚雕对于中国传统的重要性,从此便一心扑在其上,“砚雕是一门内美的艺术,需要有耐心,能沉得住

  砚台是传统的工艺门类,在中华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先民有彩绘,其时也就有砚台,但到了东汉,才有了严格意义上的砚出现。如今人们用砚的机会已大大减少,但其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载体,无疑乃是今人寄情养性的首选之一。

  天下艺事,本出一源,绘画、书法与砚雕三者之间有着相互影响。在吴笠谷看来,小小一方砚承载了太多的文化气息:石头材质本身是宝石,在构思和雕刻的过程中又融入了绘画、书法、篆刻、诗词歌赋甚至哲学、养生学于其中,千山万水都在上面,给人卧游千里之感,“这也正是文人砚与工匠生产的民俗砚之区别

  雕砚多年,吴笠谷却一直没有放弃画画,画和砚相互促进,使他的作品意境总是令人叫绝。已故著名学者张中行对吴笠谷极为推崇,曾题赠对联赞叹——“妙伎成佳砚,奇缘会古人。观吴笠谷所雕之砚,方知美名绝非虚传。

  2012年年初,吴笠谷接到中华砚文化发展联合会刘红军会长的一项特殊任务”,即制作一方将被送上太空的砚台。经过精心选材、设计和制作,同年616,袖珍歙砚——“飞天砚被选送搭载我国神舟九号载人宇宙飞船送上太空。飞天砚取材巧妙,完美地利用了原料本身的天然石品,“砚材本身的天然之美,无处不在,如何利用、巧用、妙用砚材其形、其色、其纹的自然之美,加上作者主观的艺术构思,完成一方高品味的、蕴涵天人合一’,富有人文精神的砚雕作品,应是砚雕家们毕生探求的方向。吴笠谷说,他亦将天人合一作为了砚雕艺术创作追求的最高境界:既尊重自然天成之美,又将工艺、文化注入其间。在此理念上制成的飞天砚由此享誉全国,而吴笠谷也因之成为中华砚飞天第一人

  2012年秋,吴笠谷再次受命创作了一方袖珍端砚——“蛟龙砚”,搭载我国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远洋深潜太平洋,从而实现了砚雕史上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不朽传奇。

  苦心雕砚石成金

  吴笠谷被业内称为学者型砚雕家”,其自幼热爱古典文学,当给记者讲述砚台时,也不只局限于砚台本身,而是贯穿中国的历史、文学与书画。对于他收藏的好砚、古砚,只要是摆在他面前,再泡上一壶茶,他便可以静静地坐着品享,物我两忘。砚台里有千山万水,砚台里也有古人情怀,感受端详一方砚台,仿佛自己浸身于大自然中,又或是与古人在交流。遇到难解的问题,他便一头扎到古籍中,或是图书馆的古籍馆中,查找翻阅相关资料。吴笠谷对砚台的研究痴迷而较真儿”,与砚台有关的文献,一定要看原著、原版,甚至与砚台有关的人,也要探查出个究竟,如此才有了吴笠谷今天的博学多才。他坦言,收藏砚台是为了研究学习。收藏到好的砚台,才可以更好地学习好砚台的雕刻工艺及文化内涵。
  吴笠谷不仅是砚雕大师,更是惜砚之人。无论从石料选择,还是在雕刻工艺上他都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感悟。他说:“选石料应注重实用性。但是随着现代机械化量化的发展,资源不断被开采,很多好的石料都被拿去做了没有艺术价值的砚台,使得资源更加紧缺,无法留给后人。他认为,普品砚台,可以大量做,可以产业化,但是应该选取普通的石头。而对于名石的老坑,则一定要慎重对待,因为老坑是有生命的,这对于资源也是一种尊重。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吴文佰    责任编辑:wcb888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吴笠谷先生作品“蛟龙砚”荣获“特别贡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或回复:(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