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乡亲,大家好。
感谢各位来参加我们为父母立碑揭碑暨母亲百年诞辰纪念庆典,我们全家表示热烈的欢迎!
吾新村吴氏源于陕北清涧,大明洪武年间迁徙白水雷衙梨树沟,万历时期转辗新村西吴家。历代先祖,以农为本,勤奋创业,节俭治家,购地置屋,垒墙筑村,形成了家族的根本。本族八世祖文德,皇清田园处士。九世祖克信,清时恩荣寿官。
曾祖振江,经商长安,诚信为本,秉承勤奋,富足节俭,挂《勤俭堂》匾于大庭,捧《万卷书》像于影轴,誉“省客家”号于桑梓,传“吴东侯”名于东乡,结巡抚金兰之殊遇,获《教子有方》之美誉。
祖父骏铭,乡试名望,时经饥荒战乱之困苦,仅存堂屋薄田以度日,在家办私塾,启蒙授学童。以勤农为根本,以节俭持家常 。
先严云生,生于一八九八年十月十八日,卒于一九八三年六月十六日,享年八十有六。先父,知古晓今,博闻明理,勤劳善良,耿直公道,娴熟农事,终生陇亩 。
先慈李氏,生于一九一六年腊月十六日,卒于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十二日,享年八十秩一,祖籍河南,扶沟包屯,朱村岗村。先慈闺府食寒,幼失双亲,兄妹三人,长者十三,相依为命,孤苦度日,患害眼疾,逐渐失明,逢外寇入侵,遇黄水泛滥,攀树拽枝,存活生命,逃难陕西;辗转周折,幸遇家严,相濡以沫,偕老百年。先慈为了我们,一生辛勤,昼夜劳作:擀面蒸馍切菜刷锅碗,穿针纳鞋缝衣纺拐线,谷糠麸皮野菜度饥荒,拆洗缝补四时有衣穿。
二老深谙人间冷暖,明晰世上炎凉,处事以德为先,待人以和为贵,睦处邻里,善待本家,邻里生隙,则善言解和,乞者讨要,必给与饭馍,先后济过刘家范家,陋室居过牛家马家。二老教子宽严适度,育女耕读并重。谆谆告诫儿女,勤劳是本色,节俭久持家,一缕一粒来之不易,一针一线来之维艰。耄耋之年,儿孝媳贤,桌前儿女侍饭,床沿媳妇喂汤,儿孙绕膝,心旷乐怡,既无是非之烦,更没衣食之忧,处家昌之喜,享天伦之乐。
承祖上遗德,托父母之福,继勤俭之风,续耕读之本,我辈勤奋节俭。兄妹之中 或田野侍农,外出务工,或转辗粮行,苦读立业,或参军卫国,教坛授业。
大哥少时下苦耕作,稍长为家庭顶梁;家有村里首个大学生,曾经门挂四个军属牌,三位校长任职中小学,新荣是舍己救人的“好矿工”。
儿孙曾孙辈子女媳婿中,有司农者十人,博士后二人,博士三人,硕士十人,本科十三名,大专十九名,高中六人,内外重孙辈已有六人进入大学校门。众多莘莘后昆中,有学校任教行医服务的,做工程技术市场营销的,搞社会科学专职财会的,干网络技术个体户经营的。
业农者勤耕细播,司事者恪勤职守,人人奋发努力,个个为国奉献。
内外后辈九十口,遍布国内与美洲:北京上海与河南,新疆广东加西安,洛阳昆明并太原,深圳杨凌和渭南,神木阎良蒲城县,萨尔瓦多美利坚。
适逢高堂百年辰诞,惟恐祖上德望没掩,立石明誌,铭记勤俭。
上谢父母养育之恩,下策子孙进取之志,家道永昌,家风永传。
吴氏后昆新友 乙未年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