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闽西最书香古书院——漳平双洋吴氏学堂
吴氏学堂(承启堂学堂)位于双洋镇东洋村,建于清道光年间。吴氏学堂平面格局:由前门廊、左右两厢、中天井及出龟亭、主堂等组成。建筑结构:山墙搁檩式土木结构、三段燕尾脊悬山顶,出龟亭为五架抬梁、歇山顶。装饰:后期整修时木构件漆红白黑三色。
吴氏入闽始祖(本一世。统86世)振石公为宋代进士朝请大夫,任山西潞州府(今山西长治市)别驾。随文丞相护翊宗太子过漳岩之孔党,见天意属“元”遂隐居。其十六世孙从科公吴双塘开基至东洋村五角楼,此公以国学生乡介宾任江西淮府点膳。生五子,两获岁进士,三子吴殷之讳廷辂公(第十七世)岁进士两登副板任云南永昌府(现云南保山市)通判。居官清慎,爱民历节,在宁洋县城内建“亲爱堂”。十九世乡进士候铨守备士麟公吴瑞征万里扶親,孝植天性。二十世祖痒生山公吴卞州育有四子,一门三个太学生(相当于今天的博士),两个痒生。二十一世祖太学生龙图公吴遇天励精图治,治家有方,勤富一方并育有六子(两个痒生,一个太学生),由长子二十二世祖擎中公吴自姬建怀德堂、顺德堂,六子二十二世祖美馨公吴钟应建承启堂并吴氏学堂,同世有恩进士吴子祥、吴季祥兄弟均候铨教谕(县中学校长)。痒生吴润中。二十三世后吴氏学堂共出痒生12个,贡生2个,太学生15个,儒生3个,进士1个。二十三世祖太学生吴任通例赠儒林郎。进士吴廷轩守备五品御候选中军府。固有恩魁之称。吴氏历代获赠忠、孝、廉、节称号。第十九世祖吴麟山讳相字长梅,康熙癸末年(1703)赐进士授奉直大夫翰林院侍读加一级,1709年授翰林院检讨,1713年恩科钦差浙江典试,国子监司业。此世祖将开基祖上灵位从龙岩营兜山村嵌入宁洋城内树德堂(今镇政府边上),俗称吴翰林宗祠,每年十月半龙岩各地都来祭祖。谱上记载吴翰林雄才大略答仁圣问曰:忠于君,忠于民,忠于事。赋予福建免税三年。现存有道光十一年(1831年)《恩魁》牌匾一块,甲戍年奇峰吴记、丁丑奇峰吴记锡壶两个。
吴氏学堂是现今漳平市保存最为完好的私塾学堂之一,从吴氏学堂的建筑结构与规模来看,不仅可以看出吴氏先人的富庶和对子孙后代教育的重视,还可以从县一级的“地方”视角考察清道光年间的社会、经济与文化,从而推进对那一时代的认识。
“丰屋知名家,乔木知旧都”筑室建房是人类不息的文明追求,钟爱精美、宏大、古老的建筑物,是人类永远化解不了的文化情结。举头望去,高耸的府第门额,厚重的“恩魁”牌匾,雕镂的轩廊厅阁,凝固的东洋村古名居建筑,传承给了后世人,让我们细细品读。
渤海湧派波澜濶
清流渊源润泽深
树立先祖忠孝遗风而歌而泣
德教后裔礼义立家惟勤惟俭
痒生:吴树芳、吴净芳、吴启文、吴必英、吴鸿模、吴文超、吴志超、吴秉强、吴廉江、吴逢金、吴敬、吴履亨
贡生:吴鸿光、吴式周
儒生:吴继香、吴德华、吴玉成
太学生:吴量深、吴奇峰、吴任通、吴祥轩、吴若轩、吴文轩、吴玉轩、吴纪轩、吴青超、吴明超、吴见参、吴旭初、吴畅然、吴善征、吴廷芳
进士:吴廷轩、
泰伯114世孙
本28世孙吴建宁敬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