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资讯 > 吴氏资讯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北京中考语文现牌匾题 武侯祠吴英将军题写的“明良千古”入选
作者:小茶生    信息来源:网摘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9-14 |社区|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

 

     北京中考语文现牌匾题 武侯祠吴英将军题写的“明良千古”入选





       24日,北京市8.4万名初三毕业生开始了为期两天半的中考。其中,语文卷首次出现了牌匾题,四川成都武侯祠的“眀良千古”作为选项之一,以图片形式呈现在试卷上,分值2分。此前,本报关于“书香之家”在杜甫草堂举办的报道,入选今年四川高考语文卷,分值3分。成都被誉为“博物馆之城”,成都的博物馆频繁入选语文试卷,网友戏称,成都威武。

       原题

       许多名胜古迹都有名人题写的匾额,这些匾额上的字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但有的字却不符合现代规范汉字的书写要求,下列匾额属于这种情况的一项是:

       A.北京孔庙

       B.山东蓬莱阁

       C.北京卧佛寺

       D.四川成都武侯祠

       牌匾题首次进入北京中考试卷,出现在第一部分基础运用的第3小题。这道题列出了北京孔庙的“斯文在兹”、山东蓬莱阁的“丹崖仙境”、北京卧佛寺的“智光重朗”、四川成都武侯祠的“明良千古”这四大古迹中的著名牌匾照片,要求学生从中找出不符合现代规范汉字书写要求的牌匾。

       既然是名胜古迹的匾额,字写得必然是极好的,就不用挑书法的毛病了。有语文教育专家解析,这道题利用名人题写的匾额考查现代规范汉字的书写,答案选D,“明”字左边的“日”写成了“目”。

       科普

       这块“眀良千古”的匾额,悬挂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二门正上方。清康熙11年,由四川提督吴英撰写,取“君明臣良,千古垂范”之意。

        据《汉语大字典》载:眀同“明”。该条目引《正字通·目部》曰:“眀,田艺衡曰:‘古皆从日月作明,汉乃从目作眀。’”也就是说,“明”字原本从日,从汉代开始出现以目为“眀”的用法,眀也就是明。该书“明”字条目解释其含义之一,即为贤明,贤能。

       成都市文联委员、成都市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钟杨琴笙喜临名碑法帖,他介绍,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著名的《洛神赋》贴中,“明”字便写成了“眀”。“眀”为“明”之异体字,二字同义,即“贤明,贤能”之意。“人说‘耳聪目明’,武侯祠的匾额之所以用‘目’字旁,可能是说‘明君’之‘明’,重在擦亮眼睛,才能识人、识势。”

        如果以现代汉字的书写要求来看,“眀”字可能是文化古迹或是旅游景区出现最多的异体字了。在南京的明太祖朱元璋明孝陵,至少有两处这样的写法:保护碑上的“明孝陵”写成了“眀孝陵”,在陵墓宝顶正南面的石砌墙体上的“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字,“明”也写成了“眀”。此外,新都的宝光寺有“光明世界”匾,济南市大明湖的门牌上“明”字,同样写成“眀”。华西都市报记者 曾洁

       原标题:北京中考语文首现牌匾题 成都武侯祠“明良千古”入选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吴平河    责任编辑:吴太雄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吴英研究工作坊”台湾成功大学登场
    福建厦门吴氏宗亲举行吴英将军文化交流
    【吴氏人物】吴英
    吴英学术研讨会
    清威略将军吴英年谱考略与其他
    莆田定庄历史文化与吴英涉台文化联谊会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或回复:(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