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资讯 > 吴氏资讯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沉痛悼念吴清友宗长
作者:吴进华    信息来源:知行谷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1-4 |社区|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

 

   今日早晨,惊闻清友宗长不幸离世的噩耗,特别悲痛,各位宗亲也都非常悲痛并纷纷表示哀悼!清友宗长为良弼家族修谱及传播家族文化、至德文化、增进家族团结等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他的不幸逝世,是家族的重大损失。为此,贵州吴氏宗亲委员会特别向清友宗长的不幸离世致以最深的哀悼,对他为家族所做的贡献表示最深的敬意,祝清友宗长天堂永远安宁!      

  为表达对他的哀思,特把清友宗长在论坛所发的文章和资料,转给各位亲友,各位可以共同表达哀悼!

 

 

吴良弼家族熟语族史浅释

吴泰伯

   3200多年前,古公亶父是一位优秀部族首领,生泰伯、仲雍、季历。泰伯“三让”王位,去开创勾吴国,为得姓“吴”一世祖;泰伯庙和泰伯墓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泰伯以谦让、仁爱、忠孝、开拓、创新名垂千古,史称为“至德文化”。

  太伯、仲雍各葬在什么地方?   太伯葬在芜锡梅里,今芜锡市东的鸿山(又名梅里山),仍存墓址,并存有唐代诗人陆龟蒙凭吊的诗文:“故国城荒德未荒,年年椒尊湿中堂。迩来父子争天下,不信人间有让王。”仲雍葬在吴国虞山,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山腰间,俯视前古吴地。墓门是乾隆皇帝提的“ ? 建先贤仲雍墓门”。墓门前有三道牌坊,在第三道牌坊正面横额刻有“先贤虞仲墓”,石柱两侧刻有“一时逊国难为弟,千载名山还属虞”。这两处墓地,至今成了吴姓子孙寻根问祖之地。

    至德文化       吴泰伯的风范用于治国,礼仪天下,兴周灭纣,周朝一统800年,为有史以来延续最久的王朝。孔子称泰伯“让贤”为“至德”(最高的道德),司马迁列为泰伯第一世家,这种精神叫“至德文化”或“吴文化”。电视台多用“吴文化”播出,海内外宗亲纪念吴泰伯,称为“吴文化节”。

   三让家风 古公的王位按规定应传给长子泰伯,泰伯看到季历的儿子姬昌贤能,有意把王位传给季历、再传给姬昌(周文王) ,因此,泰伯、仲雍借故外出采药避居吴山,让季历接受王位为“一让”;古公病逝,泰伯、仲雍回周原奔丧,季历劝慰泰伯继承王位,泰伯坚持不受为“二让”;泰伯远走高飞,定居江苏无锡梅里,开拓新天地,并传言要姬昌继位施政为“三让”。文王传位武王(姬发),建立了长治的周朝。历史上,总是争权夺利,战乱不休;在民间,有的人家,争父母遗产,吵闹不让,应该继承三让家风。泰伯“三让”,让文王、武王礼仪兴邦,三让传家远,至德世泽长!


调北征南

       明王朝建立后,云南的梁王仍继续使用元朝年号,称雄一隅。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九月,朱元璋命颖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蓝玉、西平侯沐英为左右副将军,挥师三十万直指云贵,史称“太祖平滇”,又称“调北征南”。 部队在皇旨“就地屯田养兵,家属随后遂焉”的号令下, 军士们在这里筑陇构圩,开荒辟地居住。为当今贵州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屯堡文化遗产。

吴良弼

  入黔始祖吴良弼,1438年生,祖籍江苏无锡梅里,住湖北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1381.9.随傅友德将军调北征南,平定梁王后,定居吴家屯(又名后所),镇守毕节二龙关。1388年,随普定侯陈桓建毕节卫50“屯堡”“所”行政管理机构。官至“千户”,生公华、公普、公荣。1400年舍身尽职,墓地待考。良弼夫人孙玉蓉的墓地在毕节龙盘山下,是有名的吴家“八卦坟”,刻有24孝图,属于作不移动文物保护的墓文化。


    吴家屯 吴家屯在二龙关上游,是吴良弼屯兵驻地,镇守二龙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傅友德将军是镇守七星关,共防云南梁王势力分裂明朝。吴家屯现属地为“毕节市七星关区青场镇青坝村。青坝村皂角树的螺蛳吐乳地上,葬有吴家第四代吴宗及下几代的古墓群,竖立有得姓始祖泰伯纪念碑,是祭祖追宗的地方。以前,居住在青场的族人很多,称为“吴家屯”。后大部分族人由吴家屯迁居各地。


八卦坟

      入黔始祖吴良弼夫人孙玉蓉墓,有600多年历史,墓地在毕节市龙盘山下,政府定为不移动文物。良弼各地后裔每年清明节都去八卦坟扫墓,祭祀先祖,传播忠孝、仁爱、谦让、和谐、开拓进取家风。


老三房

    吴良弼长子公华为长房,次子公普为二房,三子公荣为三房,常称第二代老三房。


上五房

  良弼曾孙吴宗,吴宗长子有良为长房,次子有仁为二房,三子有朋为三房,四子有信为四房,五子有义为五房。常称第五代上五房。

下五房

      有良长子继先为长房,次子继聪为二房,三子继阳为三房,四子继贤为四房,五子继荣为五房。常称第六代下五房。


    良弼后裔迁居 迁居是人类为生产、生活、生存的必然现象,古猿从树上到树下,智人从山地到平原,人类因经济、政治、军事、商务等种种原因在地球板块上无休止地迁徙着。良弼祖入黔以来,因蓝玉疑案、安邦彦举兵反明朝廷、土司与流官之争、吴三桂卫清又叛清、多次大饥荒、、太平军过境、苗民起义、三年困难时期,良弼后裔为了生存,从吴家屯迁出的多,散居40余县市,总人口有20多万,健在的10余万。常因战乱、灾荒、商贸、官非迁居毕节七县一市的多,有的远迁云南、四川。此次修谱,有的找不到祖系,所以一代人或两代人要续修家谱,才不断代。目前,山区的农户往经济发达的城市迁居。将来,如果有的城市的能源紧张,环境污染,城里人也会迁到空气清新,绿水青山的农村居住。所以,族人要带着家谱迁居,才知道自己的族史祖系。  

    吴氏至德宗祠 解放前,良弼后裔在毕节百花山修有《吴氏宗祠》,文革后,传统文化无法保存。中华文化复兴,弘扬至德文化,为传承文明,吴学良倡导新修了吴氏族谱。水城吴学周、吴进等组织新建了水城《至德吴文化研究中心》;纳雍何(吴)兴明、等组织新建了纳雍《何(吴)氏至德宗祠;毕节吴道明、吴道发、吴学春等组织新建了毕节烧杠《至德吴氏宗祠》:镇雄吴维玖等组织新建了镇雄《吴氏宗祠》。大方成立了吴氏宗亲联谊会,贵阳吴维祥筹建贵州吴氏总会等。在新建吴氏至德宗祠中,不少族贤为传播至德高风出力出钱,继荣-国正支系族人每人捐资50元,何(吴)兴荣宗亲解囊70万元捐资修宗祠,是族人学习的榜样。

吴氏继阳支谱简介        

     第二版用80克环保纸和照相纸印刷,分上下册金装线订。彩页80页,黑白752页。成本价160元。 欢迎族人来毕节请购家谱。        

   吴清友根据总谱、志书、采访整理   电话: 13885729511 (本人年纪较大,除家谱和谱书事外,其他非重要事,望宗亲体谅勿扰为谢)    2014.12.1.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吴学慧    责任编辑:吴学慧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信息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或回复:(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