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吳氏宗亲联谊会赴大椿联谊活动
沟通血脉情感 促进交流合作
2016年6月10日,修水县吳氏宗亲代表团一行50人,乘10辆小车组成的队伍,早晨八点五十分从修水联盛广场出发,一路浩浩荡荡驶向大椿乡吳氏宗祠。十点到达大椿乡。
大椿宗亲已在离宗祠一里之外的地方等候着我们的到来,我们的车队缓缓地驶进大椿乡街道,两旁的街坊无不住足观看。入宗祠不远的右拐入口处悬挂着一条红横幅上面写着“发掘姓氏文化,弘扬至德精神”,经过一条羊长小道到了吳氏宗祠。一下车,一座古色古香的祠宇映入眼帘,宗祠大门两旁贴着一副红对联,“宗祖传千秋事业,祠源启万派文章”。这里垂联挂彩喜炮连天迎接我们。
我们列队进入大门,门内是当地宗亲与我们一一相互握手,对我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来到列祖灵位前,点烛焚香,行三鞠躬,礼毕,我们自由活动,参观吳氏宗祠。
此祠为延陵吳氏宗祠,建筑占地面积为500平方米,整体高度为两层,一进两重,宽敞明亮,是一座砖木结构、上盖琉璃瓦,古典与现代为一体的建筑。大理石门框,门前一对石狮子,庄重、威武,前重有戏楼,青石与麻石铺垫的大天井,天井两旁是大走廊,走廊可列行摆四张坐十个人的圆桌,周围还很空畅,走廊楼与戏楼均为木结构,上重是大雄宗祠宝殿,上方供奉着列祖灵位,左昭右穆,前面摆着一张大香案台。宗祠上梁下宇,乔木玉柱擎天,麻石磉墩接地,抱头枋、牵引枋、横梁,浮雕穿雕栩栩如生,飞檐斗拱。致身于其中很自然会想起古代没有重力机械,这些石头、砖块、大木料建筑材料全靠人们肩挑背扛,当时先祖们不知付出了多少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么宏伟壮观的祠宇。
半小时过去了,接着开会,首先由大椿吳氏理事会现任会长章定先生致欢迎词;往届会长水泉先生致宗祠简介 ;此宗祠曾于明朝万历(公元1573--1620)年间建于原址。因各种原因,乾隆34年(公元1769)已丑,迁至白砂礅大港弦横街之首,因座落空虚,四兽不备,应兆全无,于嘉庆15年(公元1810)复迁现址,迄今200余年,斗转星移,年久失修,濒临倒蹋之危,在当今国运昌盛的大好形式下,后裔们安居乐业,财帛丰盈,于是成立筹备会进行筹资修复原貌,于2010年仲春动工,同年10月竣工。永垂千秋之俎豆,宜其万载之丞尝。
良材公支系代表文进,璋公支系代表学贵也相继发了言,学贵宗亲的发言,感慨万千,他说:“来到这里有种回家的感觉,受到宗亲们的热烈欢迎,此次的联谊拉近了宗亲的距离,增进了宗亲团结,拿以往的说来讲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以现在时髦用语是一个很好信息交流平台”。 还有宣公代表风生的致词,慷慨激昂,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迎来了阵阵掌声。亲三代,族万年,国家提倡繁荣,社会提倡和谐等等,语重心长,豪情万丈。
中午在宗祠宴席,席上十分丰盛,美酒佳肴,最具有物色的大椿土菜配肉食,肥而不腻,清脆爽口,让人垂涎欲滴。席间,宗亲们一一向我们敬酒,轮番上阵,推杯换盏,觥筹交错。感谢大椿宗亲的盛情款待!
下午在大椿宗亲的陪同下,我们一行参观了章荣宗亲的茶厂,受到了章荣宗亲的热情接待,一进门就给每个人送上一听(125g)霞森牌双井绿茶叶,此茶有《江西省著名商标》,《江西省名牌农产品》,《江西省礼品茶》荣誉称号,该茶畅销海内外。老板向我们介绍了茶的生产流程和经营管理。
下一站我们参观了吳三峰祠,吳三峰祠座落在大椿乡新庄村10组,距大椿乡镇约一公里,该祠前临半塘秀水,后倚雷峰青山,四周飞檐雄伟,烟砖青瓦古典相映,窗户均为石穿雕,上为雄鹰展翅,下为麒麟仰首,整个外观主体建筑框架部分保存较好,厢房全部是木雕房门,古朴典雅,做工讲究,花鸟图案,为妙为肖,部分不同程度损坏,地面青苔横生,现已残垣断壁,急于修复。
宗长拿出一块“壮志摧氛”牌匾,牌匾中间上方有一四方红印(模糊不清),左上角刻有‘诰授朝议大夫署南昌事饶州府正堂加八级又军功加二级纪录十次,蔡齐明’。右下角落款为‘皇清嘉庆三年岁宫戊午年季秋月戬谷吉旦贡生吳揖达立’,以牌匾落款年至今约210余年,宗长向我们讲解了这块牌匾的历史典故,在此不一一叙叨。
我们还参观了溪口镇烈士陵园,这个陵园埋葬着133位大革命时期的烈士。向东宗长向我们介说:“1931年11月18日,在第二次围剿中,国民党军队对136名藏身于该村汽洞(包家庄村一处山洞)中的革命战士和群众进行烟熏,133人被活活呛死,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汽洞惨案’”。
本次的大椿乡吳氏宗亲联谊活动圆满落下了帷幕。通过这次大椿之旅,让我感触不小,收获很大,受到了宗亲们的热忱欢迎和盛情款待,饱览了宗祠的宏伟壮观。感受到了大椿宗亲团结与力量,拉近了宗亲距离,了解到了优良的历史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