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资讯 > 吴氏资讯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在浙江省第二届吴文化研讨会上的发言
作者:吴先辉    信息来源:吴先辉提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6-16 |社区|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

 

     浙江省第二届吴文化研讨会上的发言

            ——厦门市吴文化研究会学术部主任:吴先辉

 

各位宗贤好!

    非常高兴地参加浙江省吴文化研究会在义乌举办的浙江省第二届吴文化研讨会。下面我就吴文化中的几个关键词之内涵谈述自己的观点,供诸君参考,非妥之处请予教正与完善。

 

一、关于“泰伯精神”

 

1泰伯的人生实践

    泰伯的人生实践是其精神的母体,是对其人生实践进行理论总结的依据。

    这里我们为泰伯的人生实践作一个核心的归纳:

        三让王位,是谦让不争的道德基石;(谦和忍让)

        衡山采药,是孝父友弟的真诚动因;(孝父友弟)

        勾吴拥戴,是诚信不欺的千秋明证;(诚挚守信)

        开拓梅里,是自强不息的丰硕成果。(自强不息)

    这些都是几千年来各类史书典籍均有记载的历史事实。这些总结,就是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所作出的合符逻辑的理论归纳。

泰伯奔吴之后的筑吴城、立文台、开伯渎、兴稻作、唱吴歌、……,等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和文化改革实践,都是泰伯的人生伟大贡献;这也是其被吴地人称之为人文始祖的理由所在。

 

2泰伯精神与吴文化的关系

    从完整、准确地表述来讲:泰伯精神是吴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核心价值,是驱动吴文化走向全面发展,走向成熟,走向辉煌,成为江南文化的风骨乃至影响中原的动力之源。但无论如何都没有理由说她是吴文化的全部。本人认为,这是在阐述吴文化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宏观把握。这样的观点比较符合逻辑,也较适合历史事实,不存在偏颇;因此可以得到吴文化区域和社会的普遍认可,而不会说我们在吹牛皮说大话。

    这仅是自己的看法,以供大家商讨。    

 

3泰伯精神与至德文化的关系 

    前面或许讲到与下面相似的内容,但作出如下的基本界别还是必要的。

    从其内涵的来源、范围、实质、相互关系谈述如下观点:

  

    泰伯精神的总体内涵

    “泰伯精神”的概念范围就是:泰伯的精神财富。

    从层次与地位上讲:“泰伯精神”的核心内容(乃核心价值)就是“至德文化”。孝父友弟、诚挚守信、谦和忍让、自强不息(孝友、诚信、谦让、自强)就是至德文化的内涵。然而至德文化的内涵就是泰伯精神的核心价值,这就是吴氏四维的理论内容。

    “兼收并蓄、经世致用 、崇文重教、道济天下”,是“泰伯精神”的外围。

    总起来讲:孝父友弟、诚挚守信、谦和忍让、自强不息、兼收并蓄、经世致用 、崇文重教、道济天下,就是“泰伯精神”的总体内涵。

 

    我们吴氏族人,应该理直气壮地表达:“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泰伯精神!这样的表述是千秋万代都能站得住脚的。理论就是人们前进的指南。在理论上没有清楚的、准确的、完整的表达,使大家都明确起来,说泰伯精神指导我们的行为就显得虚无、苍白。然而,也要避免捕风捉影、自圆其说、牵强附会等没有历史依据、不合历史事实、历史逻辑的臆断以及理论上、逻辑上的混乱与重复等现象。赞美祖先,既要虔诚、热情,又要实事求是。所谓“有美不扬是没祖,无美而称是诬祖。”这既是诚信的要求亦是实事求是科学态度。

    只有符合历史事实,才能得到知识界认可,人们也会因此而公道地说:吴氏搞的这些都有根有底、符合历史事实,不虚伪、不牵强,很实在。

    有了这些,才能得到整个社会的认可,并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更为重要的是得到子孙后代的遵循与践行,成为能够行之久远的文化成果!

 

二、关于“至德文化”

 

    “至德”是道德评判,“至德文化”用较详细的文字来阐述就是:最有道德的文化行为。由此可知“至德文化”属于精神文化。“泰伯精神”和“至德文化”其核心内涵是基本相同的。但从总体内涵来讲,“泰伯精神”宽泛些。从这一维度出发,应该说:“泰伯精神”是母,“至德文化”是子。“泰伯精神”丰富多元,“至德文化”核心主题。

 

至德文化的内涵

    要比较清楚地了解至德文化的内涵,我们必须回归到历史的现实场景,去追问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至德的表现形式是什么,也就是说称泰伯“至德”的源头是在哪里?

    这个问题对于具有吴文化常识的人都是清楚的:源于孔子之言“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二是孔子言泰伯“至德”的根据是什么?

    这个问题也很清楚,就是“三以天下让”,尚无其他方面的关联。

三是为什么孔子仅仅凭着“三以天下让”的行为,就可以评判为“至德”?

    因为“让天下”是六合之内最大的“让”,最崇高的“让”。这样的道德行为是极为高尚、极为伟大的表现。故此,孔子赞之为“至德”。

    “三让王位”,这充分表达了泰伯其让心之诚,其让心之坚。其让的思想基础是遵从父意,成全父愿,这又是孝的重要品格。

这些因果链条明白而简单,没有更多的因素纠结,没有更多的事件介入。

    正在于此,所以说“至德文化”在其内涵上核心主题。

    但是,在阐述“至德文化”的时候,我们凭着泰伯“让”后的奔吴,“让”的思想基础,与及泰伯入吴后“纹身断发”、“千家拥戴”和修筑伯渎河、经济繁荣、等一系列史实,以理性的思维和逻辑的手段去获取事物的必然,去追寻历史的原型。

    从“三让王位”,我们可以感悟到泰伯的谦让品格。

    从他为顺从父意而让位于弟,可知其孝友的思想情怀。

    从他为融入荊蛮而纹身断发,可知其诚信的品格。

    从千里奔吴开拓梅里的实践,去追寻其思想基础,就是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这些都是从泰伯人生的历史事实中找到的思想资源。这些泰伯思想资源的获取,是以历史事实为依据,以逻辑为手段,秉持理性判断的原则所获得的。我们所获得的这些成果与泰伯的人生实践是相统一的。

    这种探究的方式方法是符合学术规范的。对泰伯的人生实践进行总结、以哲学的思辨将其上升到理论层面,形成完整的、科学的、符合原生态的泰伯思想,这就是以“孝友、诚信、谦让、自强”为内容的至德文化。    

    然而,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仁、义、礼、智、信”的主旨与其表达形式,都可以在“孝友、诚信、谦让、自强”的道德表现中找到“仁义礼智信”的内在元素。       

 

我们再商讨一个问题:

    个人认为,我们把“至德文化”说成是“至德精神”也决非是错,在贯彻到实践层面是一样的东西,都是要落实同样的一种理念。但在文字表述上表述为“弘扬泰伯精神,传承至德精神”就不合修辞习惯,所以调整为“弘扬泰伯精神,传承至德文化”。再往下分析:“泰伯精神”与“至德文化”原本是一个主体,而不是分裂的两个主体。也就是说“泰伯精神”包含着“至德文化”,这里等于对“至德文化”的重说。但是为什么要重说?本人认为最重要的是:这是孔子给的殊荣,具有金字招牌的效应,百姓均认可之。除此原因之处,就显得累赘与多余。                            

    本人上面文中说的是“至德文化”与“至德精神”在我们多数时候的运用中是不存在本质区别的。但决不是说“精神”与“文化”毫无区别。从广义上讲它们是同一主体,但从狭义上讲文化是行为方式,精神是思维方式。

谢谢大家!

 

                                    2017610

 


与鹰潭市的宗亲在一起

在万年县

在余干县

在义乌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彤杉    责任编辑:彤杉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信息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或回复:(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