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资讯 > 历史人物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吴氏传人首次公布吴三桂陈圆圆画像
作者:罗茜    信息来源:金黔在线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2-20 |社区|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

  9月1日,岑巩县马家寨吴氏第十一代传人吴永鹏,首次向岑巩县历史文化资料收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公布自己收藏的吴三桂、陈圆圆画像,共6幅。

  据介绍,今年7月中旬,李治亭等5位清史专家亲赴马家寨考察,得出“马家寨吴氏就是吴三桂遗脉”和“陈圆圆墓基本确定在马家寨”的结论,吴三桂和陈圆圆两位历史人物一下成为世人关注的热点。

  但吴三桂到底什么长相?陈圆圆到底美到何种程度?当地人并不知道他们的模样。

  近日,岑巩县文史工作人员多次向吴永鹏讲明要征集吴三桂、陈圆圆史迹资料,建设“吴三桂陈圆圆史迹陈列馆”。吴永鹏看时机已成熟,同意公布吴三桂和陈圆圆的画像。这些画像他一人收藏,从未向外公布展示过。

  吴永鹏家中收藏有吴三桂征战的雕像画1幅,封王和称帝时的画像各1幅,吴三桂初遇陈圆圆时的场景画像1幅;陈圆圆出家和青春妙龄绝色期照片各1幅。

 

 

  历史似乎总爱把沉重的负担交给一双柔弱的肩膀。陈圆圆,江南歌妓,艳名盛于秦淮。如果不出意外,她本当消散于花柳,零落于风尘。然而,一系列机缘巧合却令她成为一根历史的明线,串联起动荡的明末清初——被外戚田畹赎买,送给崇祯,许配吴三桂,又为李自成所掳,后被夺回,并最终成为平西王妃。从苏州到京城再到云南,她的辗转牵动着江山的变迁。但是,在三藩作乱,昆明城破后,这根线索却戛然而止——清廷清查的吴三桂“逆属”名单上并无陈圆圆的名字。她是死于兵燹之灾,还是远遁他方?如果是后者,她后来的身世会是如何?其香魂所归又在何处?

  今年7月,来自北京几所学术研究机构的五位专家齐聚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的马家寨,对此地传说中的陈圆圆墓进行确认。确认结果有力地动摇了先前学界普遍持有的“陈圆圆埋骨昆明”一说,基本认定一代美人陈圆圆香魂所归为马家寨狮子山绣球凸上的一座坟茔。

  马家寨陈圆圆墓址的发现及确认,不同于一般名人故里之争。作为研究明末清初历史的一条重要线索,陈圆圆在吴三桂政权覆灭后的去向,对于清史的考证与编订,都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昆明埋骨曾是“共识”

  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多数史家都或多或少地接受着这样一个观点:陈圆圆并未离开春城,并最终埋骨此处。这种说法由来已久,几乎成为整个昆明的集体记忆。昆明市内就有两处陈圆圆墓。其中莲花池边碎石堤上更立有墓碑,墓碑畔的池水便是传说中陈圆圆自沉的所在。

  前社会科学院民族学和人类学研究所教授滕绍箴在著述《三藩史略》一书时,就曾对“昆明说”审视良久。面对本报记者的采访,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难掩彼时的遗憾:“首先,这个碑是民国的时候才立的。是当地人对陈圆圆的缅怀,并非历史的物证;其次,这个说法依据的多是清人笔记和野史传说,需要仔细推敲。”

  可即便如此,在未能接触到其他更有力观点的情况下,滕教授依然在自己的著作中站到了昆明一边。实际上,早在1984年,贵州省东南部一个叫做马家寨的小村落里,一块刻着“文物保护单位”字样的石碑已经在一处小坟头静静立起。这处受到地方政府认证并保护的文物叫做“陈圆圆墓”。

  十六年后的今夏,一支五人组成的北京专家组赶赴贵州对此古迹进行考察。滕绍箴教授即是专家组的一员。

  天上掉下马家寨

  贵州省黔东南州的岑巩县是座不大的县城,其下辖的马家寨更是小之又小。与中国其他许多冠以“某家寨”的村落一样,马家寨的姓氏成分十分单一。但有意思的是,这个姓却并非马姓,而是吴姓。

  马家寨里都是吴姓人,无心者听了也许会心生戏谑的兴趣,却难有审慎的好奇。初来这青山怀抱之所的人无法想象,秘密在此沉埋,历史于此平寂。

  揭开马家寨神秘面纱的外来人,叫做黄透松。

  黄透松,贵州人。1968年被划为“走资派”,与其他六人一起被送往马家寨的“学习班”。当时的黄透松已过而立之年,每天的主要活动却是在会场里接受众人批斗,这让他满心的悲观与失落。

  他的遭际受到马家寨吴姓人的同情。为了安慰这个年轻人,吴姓人开始或明或暗地透露,自己是满清逆臣的后代,深知千夫所指的苦痛。对于吴姓人的善意,黄透松表达了感谢。但是对于逆臣之后的说法,他一笑置之。吴姓人见黄透松不信,后来便干脆直陈自己那位叛逆的先祖正是大名鼎鼎的平西王吴三桂。

  这最终引起了黄的兴趣。因为在政治风云莫测的当时,这种承认显得既大胆又没有必要。如果是纯粹的善意,那么这种涂抹自己来安慰他人的行为实在有些过于热情了。

  实质性的进展发生在1983年,贵州省文化局转发国家文物局关于编写《中国历代名人名胜录》的通知,其中提到跟岑巩有关的便有吴三桂。这促成黄透松第一次正式前往马家寨进行调查。但是面对黄的调查,马家寨人选择了警惕和缄默。只有一位时任岑巩县农业部门干部的吴姓后人曾经隐约地做出承认。但是因为害怕背上“背叛祖宗”的恶名,他拒绝了黄透松公开其身份的要求。前两次调查以失败告终。

  黄透松第三次前往马家寨,这一次,他辗转找到了一位叫做吴永松的当地农民。吴永松性格朴实直爽,出于对“红头文件”的信任,在得到了黄透松“绝对无伤吴家”的保证之后,最终对其肯定了马家寨吴姓人俱为吴三桂后人这一事实,并且一代美人陈圆圆亦葬在此地。

  那是1984年,马家寨跃入史学界视野。开始在陈圆圆的归宿谜题上向昆明发出挑战。

  神秘的吴三桂后裔

  2010年7月,滕绍箴一行抵达马家寨。在一系列疑问中,第一个需要解决的,就是马家寨吴姓人与吴三桂的真实渊源。

  经过多年的教育宣传,马家寨人的思想观念已经有了很大转变。1300多吴姓人中,凡懂事者,俱称自己为吴三桂之后。在滕绍箴等人看来,这种主动承认可作为一条有力的人证。虽然史学界对吴三桂其人的主流评价渐趋中性,但仍未将其作为一个十分光彩的历史名人看待。吴姓后人在这一点上并无刻意攀宗附祖的必要。此外,在马家寨的实地考察中,滕绍箴一行注意到有两个汉字频繁出现:延陵。无论是在吴姓人家的灶膛还是墓碑,甚至吴家人中举后留念而立的进士碑上,“延陵”二字都被普遍嵌用。这让几位专家立即联想到江苏高邮一带,那里的吴姓人家在家中堂上供奉先祖,即称为“延陵堂”。而吴三桂的祖籍正是江苏高邮。高邮距马家寨几千公里,两地吴姓却惊人同俗。显然,在人口自然流动较为缓慢的封建时代,此间因果大于巧合。

  吴永鹏说,这些画像,是他先后从苏州、昆明等吴三桂、陈圆圆生活过的地方找来的,珍藏在家中已有10多年。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吴文佰    责任编辑:wcb888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信息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或回复:(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