阖闾(?—前496),姓姬,名光,吴王诸樊之子,故又称“公子光”。春秋末期吴国国君,公元前514年至前496年在位,著名军事家,为“春秋五霸”之一。
阖闾的祖父吴王寿梦贤德能干,寿梦有四个儿子,诸樊,余祭,夷眛,季札。老四季札博学多才,最受吴王寿梦所爱,想让他接班,季札推辞不受,说:“礼有旧制,奈何废前王之礼,而行父子私乎?”劝说父王不能以个人的喜爱而乱了国家的制度。寿梦立下遗嘱,说:兄终弟及,以次相传,一定要授位给季札。寿梦死后,由诸樊代行国政,办完丧事,三位兄长都一致表示要季札当吴王。季札回答:“长兄应当掌权,这是宗庙社稷的制度,怎么能够变动呢?”他就避到舜过山(在江阴申港镇),甘于耕作。后来,诸樊伐楚而亡,传位给余祭;余祭死,传位给夷昧;夷昧死,又要传位给季札。季札还是不愿意,逃到了延陵(即武进县)。季札不受王位,夷昧的长子僚当了吴王。诸樊的长子光非常不服,他认为:这王位应该属于季札的,季札退让,应由我先,轮不到你僚啊!心怀异志。他结交了从楚国避难到吴国的谋臣伍子胥(伍员),共同密谋,又物色到勇士专诸,伺机刺杀王僚。
吴王僚当政的第二年,吴攻楚,吴兵败,吴王僚的王船也被楚人抢了。公子光带了勇士把吴王僚的船给抢了回来,表现了其勇谋。
公元前515年,楚国的楚平王死了。吴王僚趁着楚国办丧事的时候,派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盖余、属庸率领军队包围楚国的灒城。楚国出动军队,断绝了吴将盖余、属庸的后路,吴国军队不能归还。公子光和专诸趁此机会策划对吴王僚的暗杀行动。这年四月丙子日,公子光在地下室埋伏下武士,备办酒席宴请吴王僚。王僚派出卫队,从王宫一直排列到公子光的家里。酒喝到畅快的时候,公子光假装脚有毛病,进入地下室,让专诸把匕首(即“鱼肠剑”)放到烤鱼的肚子里,然后把鱼进献上去。到僚跟前,专诸掰开鱼,趁势用鱼肠剑刺杀吴王僚。吴王僚当场毙命,他的侍卫人员也杀死了专诸。公子光的伏兵诛杀了吴王僚的部下,这就是“春秋”历史上著名的“专诸刺王僚”事件。
公元前515年,公子光当了吴王,改号阖闾。阖闾上台后即开始实施强国富民振兴计划。他广泛搜罗人才,重用伍子胥为“行人”(掌朝觐聘问之官),伯嚭为大夫,孙武为大将(后人称其为兵家圣祖)与谋国政,并在全国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鼓励政策,修法制以任贤能,奖农商以实仓廪,治城郭以设守备,施恩行惠,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使吴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逐渐得到加强。
阖闾登王位后,得悉王僚的儿子庆忌逃往卫国。此人十分凶猛,阖闾派刺客要离用苦肉之计刺杀了要离。吴王阖闾逐一清除政敌。
周敬王八年(前512),针对楚国执政者众而不和,且互相推诿的弱点,伍子胥提出策略:分吴军为三部轮番击楚,以诱楚全军出战,彼出则归,彼归则出,待楚军疲敝,再大举进攻。此后数年间,吴军就此策略连年扰楚。阖闾三年(前512年),吴王阖闾与子胥、孙武、伯嚭出兵讨伐楚国,攻下舒城(安徽庐江县西南),诛杀了逃亡在楚的吴王僚的两个弟弟公子盖余、属庸。光想趁机攻入郢(楚国都,现湖北荆州市江陵西北之纪南城),将军孙武说:“士兵疲备,不可以,等待。”阖闾四年(前511年),伐楚,攻下六(安徽六安县北)、灊(安徽潜山县西北)。阖闾六年(前509年)吴大败楚军于豫章(大约长江北,淮水南),攻下楚国之居巢而回朝。公元前506年春,吴、蔡、唐三国组织了一个以吴国为主角的反楚同盟。吴师的补给由蔡国和唐国分担。兵贵神速,吴师不宣而战。吴师以当时所能动用的最大兵力和所能达到的最高速度,进入了楚国的腹地,楚师节节败退。公元前506年冬,两军决战于柏举(今麻城),楚师大败,退到雍(今湖北京山县)被吴师追上,溃散。吴师进逼郢都。柏举决战后的第十天,吴师攻破郢都,楚昭王出逃。吴军在孙武、伍子胥率领下,从淮水流域西攻到汉水,五战五胜,攻克楚之郢都,创造了春秋时期攻占大国都城的先例。然阖闾在郢纵容手下烧杀、抢掠、奸淫,激起楚国民愤以及诸侯各国的不满,使吴国政治上陷于孤立。后楚臣申包胥借秦兵帮助楚国,吴军退回吴。
翌年,越国君主允常率师进攻吴国,吴军击败越军。阖闾十一年(公元前504年),吴师再次伐楚,吴王派太子夫差攻打楚国,取得番城,迫使楚国迁都于鄀(今湖北省宜城东南)。从此,吴国威震中华。
公元前496年,阖闾趁越王允常新丧,举兵伐越,双方在槜李(今嘉兴西南)决战,允常之子勾践积极应对,把死囚编制成三组,并出动500人的敢死队,扰乱吴军,吴军大乱。大将灵姑浮重伤阖闾右足,阖闾被迫还师,病伤而死,归葬吴。
阖闾临死前叫儿子夫差站在他面前,对夫差说:“你忘记勾践杀了你父王了吗?”夫差回答:“不敢忘!”。阖闾死后,夫差即位,三年后,吴王夫差带吴军重创越国,报了仇,越国臣服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