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篪公号卢山先生行十九前唐史臣后唐仕郎知南康军德化县为官素多阴得故明彻归江南
吴箎(池chi)徙庐山
吴明彻,吴洵文长子,又名吴融。唐代末期文学家。史称吴融自幼读书勤奋,文章写得洒脱,后中进士,曾做过昭度的书记官。《谈薮》记载:某次吴融大骂韦昭度,讥笑他的文章不好说:“此自是吴家文字,非老夫改之乃意”。从此“吴家的文字”的美号便传遍文坛。后来吴融累任著作郎、侍御史、户部侍郎、翰林。后因又为刘宋捐躯,便由南阳徙居江南汉阳山(今湖北武昌)隐居不仕,耕读自愉。子吴逵从汉阳山徙江陵(今湖北省辖)。
吴初云 吴琲子,生于宪宗元和6年(811)辛卯岁9月8日,任虔州刺史,殁于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壬子岁1月5日。妻丁氏。生四子:箎(chi)、简、端、守。
吴箎 初云长子,又名常、殿真,居庐山,遂号庐山翁。官九江德化县令。妻龙氏,生五子:彦辉、彦正、彦文、彦山、彦旦;续娶周氏,生五子:炳、炎、皙、炜、焕。十子学有所长,均任职。
值传至泰伯68世吴箎,其先祖多为唐代仕宦。吴箎曾任江南东道九江德化令,因爱庐山风景秀丽,遂徙居庐山。生有十子,分别,彦辉,彦正,彦文,彦等,彦旦,彦炳,彦炎,彦皙,彦炜,彦焕,修业于庐山国学。
吴皙迁徙永新 吴盛避居远口
吴皙,吴箎第八子,祖籍江南道江陵。任南唐江南西道永新县主簿(县长官),勤政爱民深得人心,卸任后,百姓助建居宅挽留迁居永新,并在宅旁凿井一口,人称义井。吴皙有二子:长名熄,归庐山奉亲祀祖,次名炤,先居永新义井,后迁城南烟冈。孙吴愿、吴惠迁廉里,愿居中院,惠居上院。吴惠为廉里上院开基祖,传12代至吴暹,因求学迁家于庐陵安塘。自永新烟冈迁廉里,再迁庐陵安塘,连迁三里(“里”为清代基层行政建置;如:板栗乡,旧称近林里)。故称安塘三里吴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