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征,又是维系传统宗族的圣物,数千年历史文化的沉淀,形成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寻根思源的追求。历史上的吴姓宗族,都重视族谱的兴修。东汉时,濮阳候吴如胜始创吴姓族谱(公元154年),以后续修了15次,但不能联络到全国。各地吴姓在不同时期都在修谱,在上海图书馆珍藏的吴氏族谱不下千百种。民国年间的吴佩孚,计划修全国吴氏族谱,没有实现。泰伯无锡祖地109世宗亲吴伟勋,在现代通讯方便、政通人和的大好形势下,九十年代开始,倡导新修《中华吴氏大统宗谱》,经过几届编委十多年的考察对接,世界族人认祖归宗,出版了世系卷(泰伯1世至90世左右,公元前1157-公元1400年左右,沿时2500多年,到明朝初。),入黔始祖吴良弼在明朝初1381年随调北征南傅友德将军入黔,考正吴良弼为泰伯90世后裔。吴姓沿革统谱修地方吴氏家谱,新家谱不下千百种。吴姓人口在全国人口中排列11位,未入谱者多,考查不清楚上元祖系者也多,认定世次,分得清长辈晚辈。共同学习求发展,共建和谐幸福家庭是同一目标。迁入贵州的人,史书记载:明初,有江西填湖广;1381年,有调北征南来云贵;明代中期,有流民进云贵;明末清初,有李自成吴三桂带兵入贵州。平时,有因湖广填四川、太平军、义军、土司与流官等战乱、饥荒、官非、商贸、婚姻等等,族人迁来迁去甚至更名者,无统一记录。下限世次好考察,上限世次难考察。世系衔接众说不一,以大多数族人认可为要,不吹毛求疵指责。毕节吴学良、吴清荣、吴维才等倡导修的良弼谱志和各分支支谱,先后告竣;大部分先祖祖墓先后翻修,成为文物;毕节吴文化活动中心场地建设在论证中。 1世泰伯-90世良弼-95世继阳:《继阳支谱》,靠道文带头捐资、清友呕心沥血编修、坤荣长年累月采访,印发谱书1300册、三种吴文化光碟1500碟,早已发完。族人说:有了家谱,有本可依、有章可寻、承先启后、教育族人、和谐进取,逐步实现繁荣幸福的小康梦!部分族人未得《继阳支谱》,请求再版;闻讯认祖归宗新来了3000多继阳后裔,迫切请求再版,才决定增加新的人口资料后,增强版300册。社会、家族、个人要全面发展,要弘扬先进的传统文化,国史、方志、家谱是三大文化支柱。以史为鉴:歌颂诸葛亮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岳飞精忠报国!科技兴国,老百姓把木工技师鲁班、教师孔子等敬若神明、社会主义在实现中国的小康梦!以地方志为鉴:学习奢香夫人促进民族团结、关注民生修通九绎的精神!以吴氏族谱为鉴:弘扬得姓始祖吴泰伯忠孝、仁爱、谦让、开拓的至德精神,学习吴良弼忠于职守,维护国家统一,守护二龙关,保一方平安!盛世修谱,传承文明,此次再版,更正了原版的失误,取消了原勘误表;增加了新的内容,但失误之处,在所难免,望族人指正,后人更新!
继阳支谱再版编委会主编 吴清友 修定 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