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淳安札溪吴中社二00九年四月编录
吴姓鼻祖后稷,名弃按周本纪其母有邰氏之女姜源为源帝喾元妃出野见巨人足迹欣然践之身动而孕居暮生叶仕尧为农师教民稼穑树艺五谷民得其利封邰号后稷姓姬生子婺玺-叔望-大窟-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云都-大公-组纠-诸周-公叔-祖颖-周太王(古公亶父即太王)-泰伯(太伯)、仲雍、季简(生子即文王)。
始祖讳太伯,又泰伯(古泰通太),殷高宗武丁四十年丙申正月初九生,立国“勾吴”,以国为氏,在位49年,卒于殷帝乙四年丙寅三月初五,享年91岁,娶卜氏,吴氏开氏始祖。周太王古公亶父长子。葬今江苏无锡鸿山。止
【古迹】泰伯墓:墓用青色大理石砌成,高2米,直径3米,墓顶填黄土,墓碑四方形,正面刻“泰伯墓”,墓前矗立两根高大华表,华表上雕威武雄狮,墓前建有供祭祀的享堂,建于1818年,享堂门旁石上镂有齐彦槐书的对联“志异征诛三让两家天下,同天辟一杯万古江南”;泰伯庙:又名至德寺,为纪念在梅里的居所改为祠庙,大殿前有明代石牌坊,上书“至德名邦”,唐代诗人陆龟蒙《和泰伯庙》一诗“故国城荒德未荒,年年椒尊湿中堂。迩来父子争天下,不信人间有让王。”
【事迹】太王有意传位给季历之子昌,太伯携弟仲雍逃到荆蛮句吴,建立吴国。
【考证】《诗经•皇矣》曰:“帝邦作对,自泰伯、王季”。孔子:“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己矣!三以下天让,民无得而称焉。”刘昭云:“无锡县东皇山有太伯冢,去墓十界上坪有旧宅,其井犹存。”
一世讳仲雍,吴氏传代始祖,周太王古公亶父次子。生于殷高宗武丁四十四年庚子,与兄泰伯同奔吴,在位5年,卒于殷小乙九年辛未,享寿92岁,娶万氏,葬虞山。子二:季简、居简。
【古迹】仲雍墓:在江苏常熟西北的虞山,墓前原有三道石牌坊,第一道是清乾隆年间建,上书“敕建先贤仲雍墓门”,第二道正面是江南督学使曹先题的四字牌“南国恭友”,第三道正面有“先贤虞仲墓”。两侧石柱上刻一楹联“一时逊国难为弟,千载名山还属虞”。牌坊之后,墓上有四块墓碑,正间一块是明代江南巡按御史路振飞题字“商逸民虞仲周公墓”。
【事迹】太王有意传位给季历之子昌,太伯携弟仲雍逃到荆蛮句吴,易服毁容,完全改从吴人文身断发习俗,以江苏无锡东南梅里(今梅村乡)为都城,建立吴国。
二世讳季简,传代始祖:仲雍长子,太伯嗣子(过继给太伯为子)。生于殷祖甲十五年丁丑,在位十年,卒葬江苏常熟,娶高氏。子二:叔达、叔夏。
三世讳叔达,季简长子。生于殷庚丁十三年甲寅,在位十八年,娶黄氏。子二:周章、仲。
四世讳周章,叔达长子。生于殷商帝乙二十二年辛卯,在位22年,娶林氏。子一:熊遂。
【事迹】周武王寻找仲雍后裔时,周章已继承父位,担任荆蛮句吴的首领,武王正式封周章为句吴国君。
五世讳熊遂,周章之子。西周吴国国君,生于商纣王二十年戊辰,在位48年,娶苏氏。子一:柯相。
六世讳柯相,熊遂之子。生于周成王二十年乙已,在位30年,娶朱氏。子一:彊鸠夷。
七世讳彊鸠夷,柯相之子。生于周康王壬子年,在位51年,娶杜氏。子一:余桥疑吾 。
八世讳余桥疑吾,疆鸠夷之子。生于周昭王乙未年,在位38年,娶颜氏。子二:柏庐、柯庐
九世讳柯卢,余桥疑吾次子。生于周穆王丙申年,在位59年,娶梅氏。子二:周繇、次仲
十世讳周繇,柯卢长子。生于周穆王癸酉年,在位32年,娶江氏。子一:屈羽
十一世讳屈羽,周繇之子。生于周懿王庚戌年,在位34年,娶张氏。子一:夷吾
十二世讳夷吾,屈羽之子。生于周厉王丁亥年,在位33年,娶邓氏。子一:禽处
十三世讳禽处,夷吾之子。生于周二相周召共和甲子年,在位39年,娶彭氏。子一:转
十四世讳转,禽处之子。号君转,字柯转,生于周宣王庚子年(公元前801),在位41年,娶董氏。子一:颇高
十五世讳颇高,转之子。生于周平王二十二年(公元前749),在位9年,娶梅氏。子一:旬卑
十六世讳旬卑,颇高之子。字毕轸,生于周庄王四年(公元前693),娶梅氏,在位51年,是时晋献公灭周北虞。子一:去齐
十七世讳去齐,旬卑之子。秋春吴国国君,生于周惠王二十年甲子(公元前657),卒于周定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86),在位35年,娶刘氏。子一:寿梦
十八世讳寿梦,去齐之子。 号乘,字熟姑,又称攻卢王,生于周襄王三十二年(前620)卒于周灵王十一年(前561)庚子九月,在位25年,葬于赢博,娶文氏。子四:诸樊、余祭、夷昧、季札。
【事迹】吴王寿梦有雄心壮志,即位初,做好破楚服越争霸中原的打算。这时,申公巫臣沈到吴国,申公巫臣原为楚国著名贵族将军,因与楚争美貌倾城的夏姬而带夏姬逃出晋国投奔吴国。寿梦得此良臣,开始与中原交流。引进中原文化。经过数十年,吴国成为拥有今江苏、上海、浙江、安徽等地的泱泱大国,并开始进攻亲楚的小邦巢、徐。
十九世讳季札,寿梦四子。生于周简王十年乙酉(前576)四月十八日,卒于周敬王三十五年丙辰(前485),葬于江苏武进亲七十里申浦之西,娶颜氏。封嘉贤侯。 子一:蜀庸
【事迹】余昧去世时,想传位给季札,季札逃。
十九世讳诸樊(又名遏)。寿梦长子。子二:阖闾(又名光)、夫桀。
十九世毪余祭(又名戴吴又名戴樊),寿梦次子,后不祥。
十九世讳夷昧,寿梦三子。子二:僚(又名州子)、桀余(又名掩余)。
二十世讳阖闾(又名光),诸樊长子。子二:终累(为楚所杀)、夫差。
二十一世讳夫差,阖闾之子。子三:冯(即姑曹)、地(即启后不祥)、友。
二十二世讳友,夫差之子。子二:裔、弥庸(名简字大中)。
二十三世讳弥庸(名简字大中),友长子。子:向余。
二十四世讳向余(讳伟字伟绩)。弥庸之子。子:子山。
二十五世讳子山(讳直字子山),向余之子。子三:厥由 、穆、平。
二十六世讳厥由,子山之子。子一:申
二十七世讳申,厥由之子。从山西迁江西。娶蘧氏。子二:芮、延
【事迹】吴申在楚国官任大司马,当时战国诸侯争霸接近尾声,秦统一天下已成定局。吴申见楚国必亡,携母带妻自楚国南渡长江,隐居江西庐山。
二十八世讳芮,申长子,殁于公元前201年,长沙王。娶商氏。子六:臣、郢、浅、阳、元、质;女一,嫁黥布为妻。
【事迹】吴芮在秦朝时,才能出众,当上番阳县令,百姓尊称“番君”秦末农民起义,吴芮知秦必亡,遂率领当地越人起兵响应,与项羽等入关破秦,项羽封他为衡山王。汉一统天下后,封为长沙王,建都临湘,食邑三千。葬于监湘,谥号“文王”(班固《后汉书》卷三十四载)。后孙权大破长沙,有人挖毁吴芮墓,取棺木用作孙坚庙,开棺一看,芮衣服容貌鲜艳如新。后发墓者在寿春见到南蛮校卫吴纲,与吴芮一模一样。一问,吴纲为吴芮的第16代孙。(《世说新语》、《搜神记》、《水经注》都有记载)
【考证】《世说新语》、《搜神记》、《水经注》、《汉书•吴芮传》:记载吴芮事迹。
二十九世讳浅,芮三子,第一代便侯,汉惠帝元年(前194)九月生,殁于公元前157年。子一:信
【事迹】吴浅在汉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九月因其父长沙王的功德被封为便侯,食邑2000户,在位37年,谥号“顷侯”。
三十世讳信,浅之子,第2代便侯,在位6年,殁于孝景帝六年(公元前151年)。子一:广志
三十一世讳广志,信之子,世袭第3代便侯。子一:千秋
三十二世讳千秋,广志之子,世袭第4代便侯。子二:衍陵、胤陵
【事迹】吴千秋,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实行削蕃政策,加上吴千秋“坐酎金罪”,侯国被废除,[迁居蒲坂(今山西永济西蒲州)],至此,从湖南永兴一带向北远迁山西,后裔散居中原各地)
三十三世讳衍陵,字长陵,千秋长子,妻刘氏。子二:全、介
三十四世讳全,衍陵长子,妻冉氏,子一:隆 [自山西迁毫(今河南商丘西南)]
三十五世讳隆,全之子,妻端木氏。子二:复兴、复奇 (从山西迁河南商丘)
三十六世讳复兴,隆长子,娶张氏。子一:汉、洽、演
————————————————————————————————————————————
三十七世讳汉,复兴次子,字子颜,东汉开国元勋,云台二十八将之一,殁于公元44年5月,享年88岁,葬于枣阳(今湖北枣阳),谥号“忠侯”。子二:威、国
【事迹】王莽末年,父亲吴章被害,吴汉逃到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初以贩马为生,结交地方豪杰,被任为安乐县令(今北京义顺),刘秀起义,慕名率兵投奔,封为偏将军,邯郸战役中,吴汉建立奇功,加封为建策侯。公元25年,东汉建立,刘秀任命其为大司马,改封舞阳侯(今河南舞阳),第二年,改封为广平侯(今河南鸡泽),收食广平、斥漳(今河北曲周)、广年(今河北永年)四个县的租税。
三十八世讳威,汉长子,广平候。子四:宣、昕
三十九世讳昕(又名盱),威次子,《水经•沔水注》作“吴财”,与《汉书》异,建成二十八年,吴盱封为筑阳侯(今湖北谷城),因长兄吴旦无子,公元83年封为平春侯(今河南信阳西北)。子一:胜
四十世讳胜,盱之子,族谱叫“吴如胜”,为将军,阵亡。第2代平春侯。子:圭(王旁)
【事迹】创修吴氏族谱,这是历史上最早修创的吴氏族谱。永兴二年(公元153年),吴郡太守糜豹在郡城(今苏州)建立吴太伯庙,奏请朝廷寻访吴氏正宗后裔主持庙祀,吴胜以家传《吴氏世系》进呈,汉桓帝审阅后拍案叫绝,命太尉黄琼待议以吴胜次子吴允承封为奉祀侯,迁往吴郡主持吴氏始祖太伯庙祀。季札后裔吴征生一支,经过600多年的辗转迁徙,又回归到吴氏的故土—江苏吴郡。
四十一世讳圭,胜之子,有谱栽名珪,以父功封“安阳候”,奉祀侯,江苏吴郡,葬于姑苏。谥号“文孝侯”。子一:文质。
四十二世讳文质,圭之子。奉祀良侯,江苏吴郡,葬于姑苏。谥号“良侯”。子二:熊庆、景;女二:为孙坚的妻、妾
四十三世讳熊庆, 偳长子,字应之,官大尉掾,奉祀侯,主持太伯庙祀。子二:康年、康寿
四十四世讳康年,熊庆长子。字永龄,任孙氏吴国丞相中书令、太子傅之职,后封为“奉祀侯”,葬于五城山,谥号“恭敏”。子一:司子英,女一,嫁蜀郡太守张康。
四十五世讳司子英(又名厚英),康年之子,字邦俊,有谱栽名厚英、嗣英。在吴国任丞相中书令兼领太子太师,改封为“嗣贤侯”,葬吴郡道山,谥号“穆”,娶光禄大夫张国明之女为妻。子一:正己
四十六世讳正己,司子英之子,字廷法。孙吴政权任丞相中书令,嗣封“嗣贤侯”,娶右丞相傅虞之女为妻,公元280年晋武帝灭吴,遇害。葬道山吴英延墓侧。子:定。
四十七世讳定,正己之子。子一:坦、之则。
四十八世讳坦,定之子。子:延。
四十九世讳延,坦之子。子一:猛。
五十世讳猛,延之子。子一:安诚。《江西通志稿•氏族志》载他祖籍河南濮阳,三国东吴时,以孝闻名,任西安令(江西),迁江西休宁。入晋后,官至散骑常侍,光绪十二年至德堂《吴氏世谱•吴氏叙宗》列其为天下吴姓十二大宗之一的“祯”字一派始祖,。其世系表为:汉—成—盱—如胜—文质—应之—康年—寻英—正已—定—之则—延—猛...。【事迹】吴猛,十四孝中那位以血膏蚊的孝子,三国仕吴为西安令。四十岁方遇异人,授以道术。后谒大仙湛母获仙术,曾经在南昌渡江,以白羽画水而渡,江水断流,惊世骇俗。曾遇异人授仙方,回豫章,江涛风急,以白羽挥渡之。迨许逊飞升,公驾鹿车随云而去。女彩鸾,亦得道,遇文萧贻诗云:“若能相伴徙仙坛,愿得文萧跨体彩鸾,自有绣襦并甲帐,琼台一见雪霜寒”。因而同归钟陵,名跨虎陡山乘云去。宋封逊真君,时徽宗亦追封猛公为神烈火真人,为传世之宝。
五十一世讳安诚,猛之子。子一:均。
五十二世讳均,安诚子。子一:钦。
五十三世讳钦,均之子。子一:授。
五十四世讳授,钦之子。子一:文蔚。
五十五世讳文蔚,授次子。子一:良 。
五十六世讳良,文蔚子。子二:义方、义永。
———————————————————————————————————————————
五十七世讳义方,良长子。子三:太微、少微、保微。
五十八世讳少微,安徽休宁吴氏•义方次子,字仲芳,703年进士,授晋了尉,官至左台监察御史,与武功人富嘉谟、太原主薄谷倚并富文辞,号称“北京三杰”。主持《吴氏正宗谱》修编,娶朱氏。子三:隆术、巩、筠。
五十九世讳巩,安徽休宁吴氏•少微次子,字定国,唐朝开元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以文学著名,曾将故乡吴里改为凤湖街,石舌山为凤凰山,莲池为凤凰池,子孙贤能,寿八十七岁,妻王氏,。子三:长宥、次密、三泉(后裔11代孙吴景安中元和三年进士仕至光禄大夫、14代孙吴用清宋仁宗时儒士、八十五代孙永胜、永捷后裔行成鲁西南吴氏)。
六十世讳泉公,巩三子,字星源,肃宗朝任建州长史取王氏女葬八都琅源吴家坞金山人住后后三子,子三:全、瑶、瑀 。
六十一世讳全,泉长子,禀赋明敏,不求仕进以耕读教子为乐,葬杨塘金钗坞娶汪葬十都东克口,子二:淑溱、淑沅 。
六十二世讳淑溱,全公长子,葬古塘娶程氏葬杨村上庄,子一:矩公。
六十三世讳矩公,淑溱长子,葬一都苏塘娶范氏,子三:明、能、仁 。
六十四世讳明公,字则成,矩长子,葬金钗坞娶王氏葵黄岚,子三:道隆、道超、道兢。
六十五世讳道隆,明长子,葬一都吴家村娶韩氏葬糜村东岸。子二:晋、晃。
六十六世讳晋公,字安卿,道隆长子,大承事以德著称葬石舌凤凰山娶韦、韩氏葬苏塘。子一:深之 。
六十七世讳深之,晋之子、一承事葬王村娶汪氏。子三:五靖、六竦、七翊 (迁居休宁) 、八公。
六十八世讳五靖,深之长子、子二:景秀、景元 (迁富饶)。
六十九世讳景秀,字第大,五靖之长子,官至国子祭御史大夫。子一:团。
七十世讳团公,第大之子,谥号文庆,乳名八,生于梁太祖开平四年庚午八月十九日居休宁县石田后于晋高祖天福五年庚子五代汉时因射猎至临溪爱形胜迁居焉殁于宋太祖乾德三年乙丑九月二十一日享年五十六岁葬休宁县十九都归佥五保一百二十三号土名方坞头上瓦瑶潭溪渔翁撒网形内震山庚向以乘龙气外作癸山丁向以收沙局吴山东至高尖西至汉溪南至垅外程氏艾山新文系佥戌字八千五百二十五号计税了娶孺人程氏生于开平已巳年二月十一日殁于宋开宝五年壬申亨年六十有四葬孙村叶塘焉。子二:全聚、全衅。
七十一世讳全聚(小八公,字会之),团长子。世居临溪,葬马汪山。子:仁拱、义修、仁广。
七十二世讳仁拱,全聚之长子。子:江巡、文超、建、甲。
七十三世讳文超,仁拱之次子。子:从道、尧。
七十四世讳尧,字盛德,文超之次子。生于大中祥符八年乙卯九月十三卒于元佑二年丁卯享寿七十,娶万安闵氏同葬溪前杉木下边旌旗出洞形。子:江。
七十五世讳江,尧之子。娶程氏。同葬金鳅出海形。子:永高(迁开邑高山)、永通(不祥)、永兴(居乔亭殁为神另起图)、永宣(迁湖州)、永宝(即迁居现浙江淳安札溪之始祖。原属安徽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