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资讯 > 吴氏世系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古吴国二十五位君主简介 二
作者:吴氏大统宗编委会    信息来源:至德文化博览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2-20 |社区|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

西破强楚,建阖闾城

周景王十八年(前527年),吴国立僚为王,乃吴氏二十世。僚又名洲,寿38岁,为吴第二十三位君主。配钟氏,子庆忌。

王僚二年(前525年),派公子光率师伐楚,两军战于长岸(今安徽当涂西)楚师先败,司马子鱼(公子鲂)战死,继而楚师又大败吴师,获吴王所乘之舟。吴师夜袭,又败楚师,夺回王舟。

八年(前519年),王僚再派公子光伐楚,楚败。次年又伐楚,夺取了楚国居巢、钟离(均在安徽境内)两城邑。

王僚十年(前517年),吴伐楚之州来(今安徽凤台),楚令尹子瑕、司马蘧率楚、蔡、陈、许、顿、胡、沈等国之军救之,战于鸡父(今河南固始东),胡、顿、陈三军先溃,继而许、蔡、沈三军败走,楚军亦大败。

王僚十三年(前514年),僚乘楚平王去世之机,派其弟盖余和烛庸,率兵伐楚,然楚早有防备,用兵截断吴军退路,吴军被困,加之季札出使未归,公子光认为时机已到,设家宴请王僚,派专诸刺死王僚。

公子光即位,成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阖闾,为二十四位君主。阖闾以流血手段夺取了吴国王位,众议纷纷,但他即位后重用贤能,发展生产,厉行节约。“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缕,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见《左传·吸公元年》),任伍子胥为行人(外交官),接着又任命伯嚭为大夫,孙武主军事,施行一系列安邦治国、富国强兵之策。从这一点上讲,阖闾不失为一位称职的君主。

为改变吴国“险阻润湿,又有江河之害,居无守御,民无所依,仓廩不设,田畴不垦”的状况。他命伍子胥“筑城廓、设守备、实仓廩、治兵库”。于是,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城的周围40里,辟八个陆门,以象天八风;水门八个,以法地八聪。内筑小城,周围10里,辟三个门,不开东门,以防越国进攻(据考古认定,城在今无锡西郊马山闾江和武进雪堰桥之间,叫“阖闾城”,城墙尚存,古迹斑斑)。

他又命军师孙武精选士卒,教之以战术,整顿军纪,大力发展坚船利剑,使吴军成为一支装备精良、斗志旺盛、纪律严明、能征善战的劲旅。阖闾把楚国视为身边最强大、最危险的敌国。周敬王八年,阖闾三年(前512年),吴伐楚,攻下了舒(今安徽庐江县西),杀死吴国叛逃楚国的将领盖余和烛庸(此二人为王僚之弟,听说公子光杀僚篡位,乃以其兵降楚,封之于舒)。四年(前511年)又伐楚,夺取了楚国六(六安东北)、(霍山南)两城邑。五年(前510年),伐越,越败。六年(前509年)楚伐吴,吴击之,楚军大败。吴军夺取了居巢(今安徽巢湖一带)而还。自阖闾起,吴军连连伐楚,楚军疲于奔命。九年(前506年),吴与蔡、唐联兵伐楚,于柏举(今湖北麻城举水一带),吴国以三万兵力,把楚国20万大军打得一败涂地。五战五捷,10天之内,楚国元气大伤,吴国大振。“北威齐晋,西破强楚,南摄越国”,中原诸侯大为敬畏。

由于越国在吴伐楚时,曾偷袭吴国后方,阖闾回国后,计划伐越。周敬王二十四年,阖闾十九年(前496年),君允常卒,吴伐越,双方战于李(今浙江嘉兴南)。两军对峙,越军设计,先派死士在吴军阵地前自刎,吴军一时莫明其妙。越军突然发动猛烈攻击,吴军猝不及防,因此大败。军退七里,方才稳住。战斗中,越军灵姑浮用戈击伤吴王阖闾脚趾,阖闾回国后,伤发而溘然长逝。

夫概,诸樊次子,光(阖闾)之弟,生卒年未载。公元前506年,夫概随兄与蔡、唐联兵伐楚,吴军抵达汉水,楚亦发兵拒吴,双方对峙。夫概急功近利,想一举消灭楚军,阖闾不同意,夫概极不高兴道:“王已属臣兵,兵以利为上,尚何待焉?”于是以5000兵攻楚,楚兵大败。阖闾率师乘胜追击,直捣楚国都城郢。哪知,楚大夫申包胥乞救于秦,在秦国朝廷哭了七天七夜,秦国才派子蒲、子虎率战车500乘援楚。子蒲托辞“不知吴国战术战法”,使楚军先同吴军作战,自己却带兵从稷(今河南桐柏)后面,暗暗包围吴军,使吴军腹背受敌。这时,越国见吴军被困于楚,于是派军偷袭吴国后方。一边是秦国救楚,吴困;一边是越军侵吴,战事危急。夫概瞅住这一时机,逃回吴国,自立为王。阖闾听到这一消息,气愤万分,率兵回国,攻打夫概。夫概败,投奔楚国。楚昭王遂于九月返郢,于是楚封夫概于棠溪(今河南西平县西北),其后裔有奔赴棠溪者,则以地为姓,改姓棠溪氏。留在吴国或其他地方者,改姓夫余氏。

盖余,一作掩余,吴王僚之次弟,在僚被刺后,投奔楚国,楚以礼相待,将舒邑赐封给他和烛庸。阖闾三年(前512年)吴伐楚,被杀。其后裔改姓盖余氏。

烛庸,吴王僚三弟,其经历亦如盖余,唯后裔改姓烛庸氏。

二十一世,夫差(公元前528—前473年),寿55岁,在位23年,为吴国第二十五位君主,也是最后一位君主。

夫差失国

阖闾临终前问太子夫差:“你会忘记勾践杀父之仇吗?”夫差回答说,决不会,三年内必报此仇。

周敬王二十五年(前495年),夫差继位后“习战射,常以报越为志”,并让人每天提醒他:“夫差,你忘记了杀父之仇么?”夫差二年(前494年),举兵伐越,在夫椒(今太湖马迹山)大败越军。吴军进入越国,越王只剩甲兵五千,退守会稽,无力应战,屈膝求和,派大夫文种贿赂吴国大夫伯嚭。吴臣伍子胥以“少康复国”的典故喻清吴王夫差除恶务尽,夫差不听。伍子胥便直言:“今不灭越,后必悔矣。”他主张乘胜追击,彻底灭越,以除后患。可是当时的夫差,有傲慢之气,把注意力集中于中原称霸,小看越国,听从奸臣伯嚭之言,拒不采纳伍子胥的忠言,允许越国讲和。

夫差为实现称霸中原的决心,耗费巨资,新筑城廓于邗(今扬州西),以便囤粮。夫差四年(前492年),又凿邗沟,以通水师。此河沟通江淮,东北通射阳湖,西北至末口入淮,为运粮通道。这是历史上又一条人工运河。

夫差七年(前483年),听说齐国攻打鲁国,他率兵北上,会鲁伐齐。千里之外,劳师费财。伍子胥再次进言:“勾践乃吴之心腹大患”,请放弃“会鲁伐齐”,集中兵力灭越。夫差刚愎自用,不采纳伍子胥的建议,反而听信伯嚭奸计,两次攻打齐国,得胜而归。这助长了夫差有恃无恐的心态,欲罢黜伍子胥。伍子胥见夫差亲小人,远贤臣,不纳忠言,不除心患,所以在出使齐国时,将儿子托付于齐国大夫鲍牧。夫差知道后,恼怒至极,加之伍子胥总以老臣的身份,多次劝谏,有碍夫差独行其是,故赐剑伍子胥要他自刎。伍死前说:将我的眼球挖下,挂在东门上,让我可以看到越国是如何灭亡吴国的。此情此景,悲壮至极。

伍子胥死后,吴国忠良皆不敢进谏,夫差也不纳谏言,甚至连太子友的进谏也漠然置之。

在以后的几年中,夫差多次率兵北上,与齐、鲁、宋、卫、晋等国争盟主之位,国内仅留太子友、王子地守国。夫差虽然暂时争得盟主之位,但勾践复国谋略在得寸进尺,屡施诡计,使吴国后方混乱。越国还向吴国借粮,而待还粮时,却用蒸谷来偿还,吴人不识其奸下种,颗粒未收,造成严重粮荒,以致怨声载道,使吴国顿受严重的后患。

夫差十四年(前482年),夫差继续北上,会诸侯于黄池(今河南封丘南),滞留中原。勾践乘吴国国内空虚,民怨财尽之机,发兵四万,自率六千,攻打吴国。吴军大败,越军进入吴都姑苏。夫差听到这一消息,带兵回吴,千里跋,士卒疲惫,国力空虚,无力战斗,便派人以重金请和。勾践估计了吴越双方力量,认为自己还不可能彻底消灭吴国,同意讲和。

周元王元年,夫差二十年(前476年),越王勾践再次兴兵伐吴。在笠泽(又名囿,今太湖),两军夹水而阵,越军以左右两翼之兵袭扰吴军,吴军分兵抵御,而越军则集中三军之力,直攻吴之中军,吴军败北。越军大举攻吴,围攻姑苏长达三年,于夫差二十三年,即公元前473年,姑苏陷落。夫差眼看强大的吴国毁于已手,愧对先祖,愧对吴人及其子孙后代,愧对伍子胥等忠臣,自刎而死。

历经650年,25位君主与江南人民共创的文明,毁于越军之手,许多地方,成了司马迁笔下的“吴墟”。但是,吴氏子孙,并不因此而一蹶不振,他们继承泰伯精神,继续开拓进取,历朝历代,英才辈出,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今,吴氏后裔,已近三四千万之众,遍居全国及世界各地,是名副其实的望族。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吴文佰    责任编辑:wcb888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古吴国二十五位君主简介  一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或回复:(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