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资讯 > 吴氏世系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梅县谱 吴氏受姓始祖源流世系
作者:吴贤德    信息来源:吴超群QQ空间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3-25 |社区|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

吴氏受姓始祖源流世系  

1泰伯、仲雍2季简3叔达4周章5熊遂6柯相7鸠夷8余桥疑吾9柯卢10周繇11屈羽12夷吾 13禽处1415颇高16勾卑17去齐18寿梦19诸樊2021夫差 2223242526272829茂忠303132敬则3334353637383940414243治典4445车相464748公仪4950隐之51 525354冲元55565758596061626364通明6566初云6768697071坤二72吉甫73五四74千三75廷华76*

 

吴氏受姓始祖源流世系

 

始祖

开姓始祖:泰伯公,周太王长子,吴氏肇基之祖也,承太王之志,兄弟让国,与弟仲雍避居荆蛮以让季历,荆蛮人义之,从而归之者千馀家,奉以为君,号曰勾吴长,而吴之名实始於此(按荆蛮即勾吴地因地界楚越故称荆蛮後又称渤海郡梅里聚),配卜氏,无所出,公卒,立弟仲雍公长子季简为嗣,仲雍因袭其位,后周武王克商封泰伯公四世孙周章於吴,使奉公祀,并追封公为勾吴君,封爵吴伯,公生於殷帝武丁四十年丙申,卒於殷武乙四年丙寅,享年九十有一岁,葬於梅里(按吴地即旧江南无锡县今属江苏)。

传代始祖:仲雍公,周太王次子,嗣兄泰伯位君勾吴,周武王追封,公为吴伯,配万氏,生二子:长季简,承祧泰伯为本房祖;次居简,其衍传不载。公生於殷武丁四十四年庚子,卒於殷帝乙二年辛未,享寿九十有二岁。公卒葬於今江苏常熟县西北二里海虞山之阳,传立季简。

 

2 季简公, 仲雍所生子,亦即泰伯承祧子,周武王追封为吴伯,生於殷祖甲十五祀丁丑年,配高辛氏生子二:长叔达为本房祖,次叔夏。公卒葬於今江苏常熟县,传位叔达,而叔夏配妻及生子均无考不载。

 

3 叔达公  季简长子,周武王追封为吴伯,生於殷庚丁十三祀甲寅年,配黄氏生子二:长周章为本房祖,次虞仲。公卒传位周章,武王跷祚追思元圣,求泰伯、仲雍之后於吴,封叔达之长子周章为吴君,主泰伯祀,承泰伯嗣,国号曰吴,封叔达次子虞仲於河东虞城故夏之墟,主祀仲雍,仍仲雍嗣,是为虞公国,号曰虞,配李氏,後子孙以国为姓,姓其衍传不载。

 

4 周章公,叔达长子,生於殷帝乙二十二祀辛卯年,武王克商有天下,公已君吴,遂袭封为吴伯,受命主泰伯祀,承泰伯嗣,列为诸侯,因以吴,号国,子孙以国为姓,此吴氏发源之祖也,配林氏生子熊遂,公卒葬於今江苏常熟县西北二里海虞山之阳仲雍祖墓附近,传位熊遂。

 

5 熊遂公  周章之子,袭封吴伯,生於商纣王二十祀戊辰年,配苏氏生子柯相,公卒传位柯相。

 

6 柯相公,熊遂之子,袭封吴伯,生於周成王二十年乙巳岁,配端木氏生疆鸠夷,公卒传位疆鸠夷。

 

7 疆鸠夷公,柯相之子,袭封吴伯,生於周康王壬子年,配公羊氏,生子馀桥疑吾,公卒传位馀桥疑吾。

 

8 馀桥疑吾公, 疆鸠夷之子,袭封吴伯,生於周昭王乙未年,配公孙氏生子二:长柏卢,次柯卢为本房祖。公卒传位次子柯卢,而柏卢配妻及生子均无考不载。

 

9 柯卢公,馀桥疑吾之子,袭封吴伯,生於周穆王丙申年,配姚氏生子周繇,公卒传位周繇。

 

10 周繇公,柯卢一作虞之子袭封吴伯生於周穆王癸酉年,配汪氏生子屈羽。公卒传位屈羽。

 

11 屈羽公,周繇之子,袭封吴伯,生於周懿王庚戌年,配张氏生子夷吾。公卒传位夷吾。

 

12 夷吾公,屈羽之子,袭封吴伯,生於周厉王丁亥年,配邓氏生子禽处。

 

13 禽处公,夷吾之子,袭封吴伯,生於周二相周召共和行政甲子年,配黄氏生子君转。公卒传位君转。

 

14 君转公,禽处之子,袭封吴伯,生於周宣王庚子年,配董氏,生子颇高,公卒传位颇高。

 

15 颇高公,君转之子,袭封吴伯,生於周平王二十二年壬辰岁,配梅氏生子二:长勾卑为本房祖,次勾馀。公卒传位勾卑。

 

16 勾卑公,又名毕轸作勾一作旬一作句,颇高之子,袭封吴伯,生於周庄王四年戊子岁,配金氏生子二:长去齐为本房祖,次去良。公卒传位去齐。

 

17 去齐公,勾卑之子,袭封吴伯,生於周惠王二十年甲子岁,配刘氏生子寿梦,公卒传位寿梦。
 

18 寿梦公,名乘,字熟姑,去齐之子,袭封吴伯,公为泰伯公十八世孙。按:吴越春秋十七年,公以巫臣子孤庸为相,任以国政,至是吴始益大称王,都平江(今江苏吴县),通於晋,在位二十五年。考:经传鲁襄公十二年秋,公卒,临於周庙,实为同姓诸侯,故但吴入春秋之后虽自称王,而春秋则乃称吴子,盖因春秋时局使然。公生於周襄王三十二年辛丑,卒於周灵王十一年庚子,享年寿六十,葬於嬴博,在今山东泰安府莱芜县,公卒传位诸樊。配文氏生四子:

长诸樊公,本房祖。

次馀祭公,号戴吴,袭兄位,称在位四年,卒传位於弟夷昧,配华氏,生子无考。

三夷昧公,字夷末,袭兄位称王,在位十七年而卒,欲传位於弟季札,札仍不受,乃传位长子僚。公配谢氏生子三:长僚、次掩馀、三烛庸。僚袭父位称王,在位十二年,为光所弑,配锺氏生孙二:长诸、次庆。掩馀、烛庸配氏生子均失考。诸与庆亦如之。

四季札公,号季子,寿梦祖之第四子,泰伯祖之第十九世孙,轩辕之第四十四世孙,贤而让国,弃室而耕,受封於延陵(今江苏常州府武进县),故曰延陵季子,又封於州来(今安徽凤阳府凤台县),又曰延州来,季子尝受命聘鲁,观周乐,寻又出使齐晋郑卫,道过徐国,徐君好公佩剑,口弗敢言,公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及还,徐君已死,乃解其剑挂於徐君冢树上而去,公生於周简王十年乙酉四月十八日,至周敬王三十五年丙辰卒於江南镇江府丹徒县(今属江苏),享寿九十有二岁,葬於江南常州府武进县北七十里申浦之西,孔子题其墓曰:鸣乎有吴延陵季子墓。配上高氏,生二子:长暘、次霁。

 

19 诸樊公,名遏,袭父位称王,先是寿梦祖以第四子季札贤欲立之,札让不可,将卒遗命兄终弟及,以次相传,公乃摄事,当国已除丧,让位与札,札不受,公乃自立为王,在位十三年。卒於周灵王二十四年癸丑,传位於弟馀祭公。诸樊配陶氏生子二:长光本房祖、次夫概。次子夫概后以与兄阖闾争国被逐奔楚,楚昭王封为堂豁氏(一统志今河南汝宁府西平县西北百里古房国有堂豁城元和志西平县有堂溪村),今有吴氏子孙聚族而居,即堂溪氏之裔。

20 光公,号阖闾,袭僚位称王,公于周敬王五年(公元前515年)四月使专诸刺死僚,致国季札,札不受,光乃自立王位,周敬王六年,公举伍员为行人,伯嚭为大宰,及三年,与伍子胥、伯嚭等兴兵伐楚,周敬王九年调兵入郢,五战,楚五败。公在位十九年,配宫氏,生子二:长终垒、次夫差本房祖。终垒公为伐楚而卒。鲁定公六年(公元前504年),终垒用舟师打败楚军,俘虏楚国两个水师将领和另外七个大夫,又在繁扬(今河南新蔡北)打败楚子期的陆军,楚国元气大伤,国内人心惶惶,形势紧张,于是楚把首都往北远迁至鄀(今湖北宜城县东南),重新整顿国政。

 

21 夫差公,光次子,报父仇几灭越国,不听伍子胥之谏,在位二十年卒,公生二子:长友本房祖、次地。地公又名启,吴越战乱逃避至倭奴国。据传逃至日本南端登陆,因此该地定名吴市,现日本人吴姓皆公之后裔也。

 

22 友公,名鸿,夫差 之长子,吴国已失,太子降为庶人,居于苏州唐王县太平乡上望里即今之吴县是也。按统谱,夫差长子鸿郎,姑曹避难新安,今墓在徽州婺源泰伯岭。友公配田氏生四子:弥庸、雒、巩本房祖、景。弥庸配颜氏,卒葬曲泽,雒公、景公未祥载。

 

23 巩公,友公三子,配万氏,生子二:长炯、次惠本房祖。

 

24 惠公,巩公次子,生一子:淳。

 

25 淳公,惠公之子,配丁氏生子二:秦、案本房祖。秦公生二子:玖、琦。

 

26 案公,淳公之子,配丘氏生子二:琛本房祖、琳。

 

27 琛公,案公长子,配遂氏生子一名起。

 

28 起公,琛公之子,配赵氏、商氏,居卫阳(卫国都河南淇县),周安王十五年(公元前387年)奔楚为相。从曾子学兵书,善用兵事,齐楚鲁卫梁魏为名将,著兵书六篇。起公为人爱名不爱利,志在显赫,于周安王十一年被杀害。生一子名茂忠。

 

29 茂忠公,起公之子,配钟氏、田氏生一子名操。

 

30 操公  茂忠公之子,配樊氏生子四:祈、仪、羁本房祖、骥。仪公生一子名越,越公生一子名片。

 

31 羁公,操公三子,配陈氏,生一子名敬则,生于汉武帝壬子(公元前314年)。

 

32 敬则公,羁公之子,配陈氏生子二:玖、球本房祖。

 

33 球公,敬则公之次子,配刘氏生一子名显。

 

34 显公,球公之子,配冉氏生子三:琼、躬本房祖、金。琼公生一子名章,金公生一子名葵。

 

35 躬公,显公次子,配端木氏,生一子名昶。

 

36 昶公,躬公之子,生一子名汉。

 

37 汉公,字子颜,昶公之子,配卫氏生子三:长风、次秦本房祖、三虬。风公配刘氏生二子:长成又名标字式振,镇守西蜀;次名作惭。虬公字虬鬃,汉时往南番,由陆道至暹逻,至今南番之人皆有立庙祀焉。

 

38 秦公,汉公之次子,生一子名烈。

 

39 烈公,字应龙,秦公之子,仕汉封谬东侯,生二子班本房祖、槐。槐生二子垄、垓。

 

40 班公,烈公之长子,蜀国时为刘备大将,公元2217月与冯习率军四万为先头部队,顺江东下,首先攻占了秭归(今湖北省西部,位于西陵峡东头),夺取了三峡口,攻入吴境。公事蜀汉昭烈帝(刘备),重围救出主,同回白帝城,为国尽忠,人称为忠臣,后同武侯(即孔明)征南蛮,公为国殉职。生一子名播。

 

41 播公,班公之子,生一子名铉。

 

42 铉公,播公之子,生子二:长誓命、次治典本房祖。

 

43 治典公,名恢,铉公之次子,生于东汉和帝永元七年乙未(公元95年),官居南海大守。徙居陈留,生一子名祐。

 

44 祐公,治典公之子,字季美,以光禄四行官,谬东相,河间相,复迁齐相。公生於东汉安帝延光三年甲子(公元124年),  人有识举孝廉,以敦厚质朴逊让节俭四事持身,崇仁简民,不忍欺,公与沙穆定旧交。当日公父恢欲投青简写书时,公以薏苡与,谤王阳以衣囊邀名嫌疑之间先贤所谨,父乃止,抚其股叹曰:世不乏季子矣。后梁冀诬李固,马融为其不平,公曰卿何面目见人乎,冀怒出,公因自勉,后归家不复出仕矣,史称仁俭风流。祐公生一子:车相。

 

45 车相公,祐公之子,和生三子:长郁、次猷、三衡本房祖。

 

46 衡公,车相公之三子,生二子:长彦本房祖、次休。

 

47 彦公,衡公之长子,公为江通吏,将军薛翊仗节南征,仪甚盛,叹曰:大丈夫当如是也。有术进曰:以君相当至此。后晋武帝司马炎擢为雁门大守(今山西玉右),境宁静音二十余年。长江两岸横贯的铁索桥,始于西晋泰始八年(公元273年),是建平大守吴彦所建,目的是阻止晋师东下,后被西晋名将王浚烧断。彦公生二子:长公仪本房祖、次公信。

 

48 公仪公,彦公之长子,生子二:长琏、次鲁本房祖。

 

49 鲁公,又名坚,公仪公之次,有操行,生二子:长隐之本房祖、次坦之。

 

50 隐之公,鲁公之长子,字默处,原名集,世居河南濮阳,博学介操,家贫宴如也,执亲丧,哀感人,邻人韩康伯,其母闻公哭,辄投箸语康,尔掌铨衡必举此辈人。及康伯为东晋尚书,东晋安帝司马德宗隆安中(公元397~401年),隐之公遂被任命为龙骧将军、广州刺史。广州一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职守是邦者贪污成风,莫此为甚,朝庭欲革岭南之弊,遂由隐之任焉。公道经离广州西北二十里之石门有座清泉名曰贪泉,隐之公曾咏诗见志。古人去:此水一酌杯千金,试使夷齐饮(注:夷齐,是孤竹国君的儿子,长伯夷,三叔齐,不食周票采薇而食,饿死首阳山下),终当不易心。后晋升为中书侍郎度支尚书,嫁女只汉书一部,在任所清操益励,当食不过菜乾而已,帐下人进鱼,每将鱼背剥去而送于公,这种举动、用意,暗示可以贪污,不怕吞食民脂民膏之意,因此,被隐之公黜去其职,告老归家时,在船上发觉其妻刘氏人送她沉香一斤,即为公投入相亭河中,后人称为沉香浦。归舟之日,装无遗资,仅有小宅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小,大堂以竹篷为屏风,坐无毡席。公与唐李勉、李商隐、滕修、王琳、宋景、孔戣、贾商、萧傲、卢鱼并列十贤堂,载广东省志。配刘氏大恭人,长鸿、次伸本房祖。鸿公,又名兴字旷之,生于晋孝武帝太元三年(公元378年),晋安帝义熙年间官为将军。

 

51 伸公,又名荦,隐之公之次子,官为鄱阳令,世称仁让刚方,配李氏,生一子名钦。

 

52 钦公,伸公之子,配张氏生一子名猛。

 

53 猛公,钦公之子,字世云,公列廿四孝,事亲至孝,扇枕恣蚊,夏日手不停驱蚊,怕叮他父母,曾遇异人授神方,回豫章(今安徽合肥)江涛风急,以白羽扇挥渡之,迨许逊飞升,公驾鹿车随云而去。女彩鸾亦得道,遇文萧,贻诗云:若能相伴陟仙坛,愿得文萧跨彩鸾,自有绣襦并甲帐,琼台一见雪霜寒。因同归钟陵各跨虎,陟山乘云去。宋封逊真君,宋徽宗亦追封神烈真人(吴彩鸾,唐末时河南省濮阳县吴猛女,太和末年通文萧,家贫,日写孙缅唐韵一篇,售之度日,不知所终,道家附会称其成仙而去。猛公配王氏生二子:长神霄,次冲元本房祖。后裔支派福建省蒲田、晋江、同安、南安、惠安、安溪、平和、沼安、云霄。
 

54 冲元公,猛公之次子,世居河南固始县,配石作氏生三子:松、桂本房祖、槟。

 

55 桂公,冲元公 之次子,配稽氏,生一子名圭。

 

56 圭公,桂公之子,配秦氏生一子名澄。

 

57 澄公,圭公之子,为理学名儒,配张氏,生二子:勤、乾本房祖。

 

58 乾公,澄公之次子,配萧氏,生二子:翔、聪本房祖。

 

59 聪公,乾公之次子,配曹氏,生一子名渎。

 

60  渎公,聪公之子,配任氏,生一子名智。

 

61 智公字稠,  渎公之子,因家於浚仪,即祥符县,生於唐太宗贞观十七年癸卯(公元643年),生子兢。

 

62 兢公名超,智公之子,配赵氏,居汴州浚仪,公生于唐高宗弘道元年癸未(公元683年)七月十二日寅时,仕唐中宗,玄宗时官居谏垣历国史馆,撰贞观政要,撰则天实录,为谏为史两职兼尽,官为御史,历中丞观察使。公元660年,武则天受唐高宗托处理政务,甲中嗣圣元年(公元684年),中宗复位,武则天临朝称制,公元690年,武则天称皇帝改国号周,公元705年,武则天患重病,大臣拥中宗复位,恢复国号唐,同年武则天病死,公为左廉官升宰相镇国将军,初为著作郎撰武则天实录,一日言宋景激张锐之诬魏元忠事,说:修史见之,谬曰:刘五殊不相借,公起对曰:此兢所为,史册俱在,不可使明公枉怨死者,同僚皆失色,其后,说阴,祈公改数字,公终不许,曰:若徇公请,则史不为直笔,何以取信。以后,丁南胡公谓公,事中宗则友爱相王之疏,事高宗则有纳谏之疏,有大风灾异之疏,其危言劲气,盖名谏臣也。素任史事,为武三思、张易之所抑,唐书,唐春秋,若峻拒张锐私嘱,当以董弧目之,盖良史忠臣也,意为谏为史两职兼尽汉唐以来,亦罕矣。实宰相为镇国将军,后卒墓苏州城外。公生二子:长伯大公,生武后嗣圣己亥(公元699年)十月十二,任御史中丞、观察史,夫人赵氏生二子烈、耿,分支未详;次伯芮公(本房祖)后裔传江西、浙江、湖广江南、福建、广东、广西等处。

                             

63伯芮公(本房祖),原名泰,兢公之次子,生於唐中宗复位神龙元年乙巳(705年)八月初四日,卒於德宗贞元三年丁卯(787年),享寿八十有三,居河南开封府,金精遇仙。配李氏、王氏生子三:长徊,字通明,本房祖;次通微,入翰林为学士;三通元,应神童举擢相制诰。

 

64通明公(本房祖),讳勔,又名徊,伯芮长子,唐宪宗元和时,由水曹入翰林,自延陵迁濮阳。生於唐玄宗开元廿七年已卯(739年)十月十五日,卒於宪宗元和十二年丁酉(817年),享寿七十有九岁。以遗逸荐水曹郎进职翰林,年四十七致仕,初自延陵迁濮阳,后乐贵溪山水之秀,遂居焉。配李氏生子三:长琲,字武陵,本房祖;次邺;三襄。

 

65琲公(本房祖),字武陵,通明公长子,生于代宗大历十年乙卯(775年)五月初四申时,唐宪宗时为大学博士,后任韶州刺史。文宗时为礼部尚书。殁于懿宗咸通六年(865年)乙酉四月初二,配李氏,生子:初,即初云。

 

66初公(本房祖),即初云,讳相,号相甫,琲公之子,苏州唐阳人,官为虔州刺史,今江西赣州府是也,生於唐宪宗元和六年辛卯(811年)九月初八日,卒於唐昭宗景福元年壬子(892年),享寿八十有二岁。配丁氏,生子三:长端,原名哲,生於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二常,又名篪,官九江府德化令,因家卢山,遂号卢山,元配龙氏,继配周氏。三简,本房祖。

 

67简公(本房祖)讳居敬,字志善,初公第三子,泰伯祖68世孙轩辕祖之92世孙,生于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癸亥正月一日,任西川节度使,因家西蜀阆州巫锡山。卒五代唐明宗长兴四年(933年)四月十二,寿九十有一。夫人李氏,子三:宣、宜、完,宣公迁金斗窠,宜、完二公子孙居西蜀狐羊潭村,未录传。

 

68宣公(本房祖)简长子,字守德,妣孟氏、刘氏、毛氏。宣公名宣成,兢公之七世孙也,自少随父。吴宣前数十代都不是布衣,籍贯无定。后汉同光年间,从父宦游西蜀阆州,居阗中县巫锡山。西川剑南节度使孟知祥以女妻之,933年,唐庄宗李勖封孟知祥为蜀王。第二年孟知祥称帝,封吴宣为附马。同年孟知祥殁,其子孟昶立,吴宣在孟称帝后不久,预见后蜀不会长久,更不愿意卷入这个国家的内部争斗,936年抛弃驸马的荣华富贵,携妻带子迁到江西抚州临川石井里,是年宣63岁。数年后又带长子、三子迁建昌府南丰县嘉禾驿梓口李宁庄,留次子吴经在石井,迁南丰嘉禾驿梓口庙李宁庄。公生于唐僖宗乾符元年(874)甲午四月十五日未时,卒于五代后汉隐帝乾祐三年(950)庚戌九月十二日,享年77岁,葬青鱼潭。次年后周太祖广顺元年辛亥九月,与妣孟氏合葬於今江西南丰县世贤乡坐东朝西翠鸟下潭形,公居左妣居右。31877曾孙360元孙。子三:纶、经、绍。

重修青鱼潭墓序:吴府公讳宣,娶孟氏夫人,唐太史兢公之七世孙也,自蜀徙于江西,卒于后汉三年(950)庚戌九月,葬于南丰青鱼潭。生三子十八孙七十七曾孙三百六十元孙,宋朝天圣年间,析处抚、赣、建武、四军之地,以逢塘、逢井、逢源为识,其后皆为盛族,而南丰、南城两县尤盛,近丙午岁,族弟东安主薄吴文容,经呈有司,复修青鱼潭吴府君及孟氏夫人墓一所,及祝家山窠纶、绍两府君,及天井湖朱曾墓四所,合族往拜祭奠,又从而封沟之,蒙宪户部宏斋先生赐之序,其间有教有戒,反覆谆切,凡尊祖敬本,视此畅然兴感焉,今列谱于序文之首,凡我子孙永传世守,勿忘勿坠。

宋淳佑九年(1249)已酉岁正月朔日十三世孙从政郎常德府推事官攀龙谨书

宣公像赞:不膺王爵孟家封,跋涉云山几万重,来向江南为始祖,后人千载仰高风。

南宋理宗端平甲午岁(1234)中秋月克堂马牛赵宏斋题

宣公配孟氏夫人像赞:父为蜀主,身配仁人,慈祥恺悌,鸟产精英,克事夫子,不事惊宠,

内助斗金,福禄来临。

后人追宣公诗:姬承后稷肇宗祧,泰伯留传季扎邀,兢祖将军唐相国,宣公驸马蜀王朝,纶经绍代分支派,塘井源居继族标,三让高风垂不,万年星日共昭昭。

 

69纶公(本房祖)宣长子,宋朝状元,字伯宗,生于唐昭宣帝天佑元年甲子(904)正月初四,33岁与父母兄弟同迁临川石井,继迁南丰县洽湾乡坪下村金斗。北宋太宗至道三年丁酉(997)殁,享年94岁。与刘妣合葬江西建昌府南丰县金斗窠,朱曾二妣合葬天井湖。妻刘氏、曾氏、朱氏、李氏。生1047孙。子十:长子吴宏、次子吴宥、三子吴华、四子吴福、五子吴珍、六子吴万、七子吴兴、八子吴宝、九子吴仪、十子吴景。

69世经公,宣次子。字伯克,生於唐昭宗天祐四年(907)丁卯二月初一日亥时,宋初状元,时居江西抚州临川石井寿九十葬石井塘,配汤氏生子三,长和配唐氏生四子迁抚州石井塘,次仁宋进士配刘氏生二子迁临川彭泽,三礼配黄氏生五子迁吉州梅田。

69世绍公,宣三子。字伯初,生於唐昭宗天祐七年庚午七月初三日未时,宋封三鞭总制,与长兄移居江西建昌府南丰县,卒与妣合葬金斗窠,享寿八十岁,配邱氏林氏官氏生子五,长权配丁氏生三子迁上塘,次安配曾氏生三子迁艾婆祝家山,三政配黄氏生四子迁宜黄梅源,四洪配章氏生三子迁南丰黄源,五永配邓氏生三子迁南丰新塘。

 

70世宏公,纶长子。宋时进士,生於五代纪後梁均王贞明六年庚辰,配王氏,生子五:长怀、次伟、三信、四免、五俊,迁居龙田石井。

70宥公(本房祖)即承顺公,又字开拔别字仁郎,纶次子,宣公十八世孙之一也。宋进士,敕赠文林郎官吏部,诰封中宪大夫,生於五代纪後梁均王龙德二年(922年),卒于北宋仁宗年间,为吴氏入闽始祖。原居江西南丰嘉禾驿梓口李宁庄,昆季十八袭父纶公分授产业,嗣因宋仁天圣五年(1027)八月二日火焚居乃迁居竹家山析山塘,以父昔有逢塘逢井逢源之誓,因居之后隐居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教子耕读不乐仕进,又隐居福建箭滩,今福建永定祠以公为始祖。卒与妣邹氏合葬漳州龙岩县笔架山虎形坐坤向艮未山丑向兼坤虎形,即墓葬于龙岩石牌前笔架山下大路上,后又立承顺银牌葬于上杭县胜运里兰家渡官压坪燕子阁形,为“燕子傍梁”。配邹氏彭氏,按兴宁刊谱载又配陈氏黄氏,生子四:坎一、 坤二、震三、巽四。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吴学慧    责任编辑:吴学慧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信息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或回复:(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