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文化 > 祭祀聚会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海丰吴氏的历史沿革
作者:吴良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2-20 收藏|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太伯19世季札三次让国,逃避而退耕于延陵,即今天的江苏江阴、丹阳地区。公元前547年,吴王余祭正式册封延陵为季札的食邑,季札把家室迁到延陵。因季札有让国高风,封在延陵,季札的后代就自称延陵吴氏,沿用至今,尊吴季札为始祖。

    季札次子吴征生,在吴氏失国后,投奔齐国。其子吴启藩,又迁居鲁国,拜为相。吴启藩后代散居于齐鲁之间,形成庞大的宗支。延陵吴氏人口有3000万,约占中华吴氏的80%以上,而吴征生一脉是最大的一支,据《中华吴氏至德纪考》测算,现在的吴氏族人,近半数是季札次子吴征生的后代。

    继吴芮、吴汉之后至唐代,吴少微家族祖居新安,属新安吴氏。该地因新安江而得名,其范围包括现在的黄山市、歙县、休宁县等。唐朝武氏执政时期,吴少微从歙州原籍避官隐居休阳石舌山(休宁凤凰山)南麓,后代居焉。神龙中兴初(705),少微重新被起用,官授左台监察御史。此后新安吴氏分衍出吴少微一派,称“左台吴氏”,奉吴少微为始祖。

    吴少微四世孙吴瑀因洪水于唐乾元元年(758)由凤凰山迁到石岭立村,是为一世祖,称石岭吴氏。石岭村位于安徽省休宁县东8公里,因村域狭小,历朝外迁甚众,现石岭村只有50余户,190余人,吴姓占半数以上。

    后汉乾祐三年(950),吴瑀十世孙吴尧为州丞,早卒,孺人汪氏携二子迁璜源,后代繁衍日盛。此支奉吴尧为始祖。璜源村位于休宁城南偏东43公里,现分上、中、下三村,以上村吴姓最多。上村现有约200余户,600余人,吴姓约占三分之一以上,现已传至尧公38世。

    元统三年(1335),吴尧十三世孙吴传从休宁璜源迁居大都(今北京),任翰林院宣使,官至户部员外郎。明洪武元年(1368),明大将徐达攻克大都,朝廷溃散,吴传携族人流徙于迁安县,寓居南门里,耕读为业,诗书传家。明永乐二年(1404),朱棣下诏补充京畿地区人口。时吴传之孙六人,除士义留迁安外,士安、士爱、士智、士旺奉旨南迁海丰、盐山;士豹时因修城居文安,得凭照亦赴海丰;从此一家兄弟分散齐燕之界、渤海之滨,各自立村。以后吴士义的长子、次子又迁入盐山立村,形成了海丰吴氏的六大支脉。因长门吴士安居地,历史上俗称海丰吴氏,相沿至今。海丰吴氏至今已下传25世,估计人口约8万人,播迁范围主要在无棣、沾化、庆云、沧州、沧县、盐山、黄骅、海兴、南皮、青县、静海、天津南郊等地区。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吴文佰    责任编辑:wcb888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信息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