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文化 > 吴氏教育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吴氏家训《家塾授蒙浅语》之《习字诀》
作者:佚名    信息来源:无棣文艺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2-20 收藏|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习字诀》是吴氏家训《家塾授蒙浅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共1819字,堪称毛笔书法练习者的入门教材。详细介绍了初学书法应怎样执笔、运腕、收笔,怎样临帖,练气……如何写好毛笔字?答案尽在《习字诀》。
       字如其人。汉字反映一个人的性格、精神状况和对生活、工作的态度,代表了一个人的知识文化程度和情操修养。
      练习写字,尤其有益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可培养细心和耐力,锻炼人的抽象思维能力,有助智力开发,增长生活情趣,对其一生将产生极积的影响。
      我们的汉字与武术、中医、京剧、国画一样,是永远值得我们继承的国粹,被誉为“纸上的舞蹈”。尤其是旅游胜地那些形神兼备的文字,填补了自然界的某些缺少和贫乏,创造了第二自然——人文景观。

       墨砚本平,磨须郑重,濡毫勿卷,顺适其性。指肚着管,大、二先并,三以为辅,四、五从,令掌心必空,笔行仍正,忌邪与拘,忙乃大病。
      临帖求似,法于古镜,即此是学。作字要敬。此为初学说耳。若求古人笔法,须于下笔处求之。
      所有之法全在下笔处,笔行后无法,无从用心、用力也。
      运腕之要,全在指不动,笔不欹;正上正下,直起直落;无论如何皆运吾腕而已。
      “直落”二字要体会,下笔微茫,全势已具。转折即同另起一笔,不是断开,只是换法。下笔先要法分明。分明方是法,不分明不是法,笔笔分明,便笔笔变化。
      凡用手者,皆运腕乃得法,盖莫不然。手只用以执笔,运用全责之腕。运用吾腕是在吾心,岂腕自运乎?运腕而指不动,气象意思极可体会。能如此,方是大方家数,方是心正笔正。手不动,方可言用腕;犹心不动,然后可言用心也。指动则腕不得为主,心动则心不得为主。心无主,则静而所得者亦甚少,动而所失者必甚多矣。
      
      力量运于指肚则虚灵,方能五指齐力,而无笔管伤指之病。运于虚灵,则力无穷而不拙谬,非门外人之斗很矣。手之用力于指肚,如以手用力抓小物,五指齐力,一气合运,自手通腕,自腕通臂,自臂通身。手指不合一,向管执笔之病百出,其他更难言矣。五指肚运齐力,再合起向上提,向上竖;心竖则手竖,手竖则字竖,字竖方有精神,入手自此,执笔定又无病。
      再说运腕。腕似拙而难运,求而得之,甚不拙矣。不肯用心,何能解此?运腕之妙,画家笔端有“金刚杵”之喻最精。然须正正当当,卓尔直落,笔尖落处又极分明,不瞢懂。软笔用力到尖,如以竹枝持而挺之,令直意。思力即能到尖,到尖则“鲁公锥画沙”之喻最妙。然亦须正印泥,浑融也。“屋漏痕”力遒有余,引而不发也;“折钗股”直住,收笔健也。下笔处,一画之法已具,一身之力俱到,有法则两头“吃劲”(二字俗语,谓力为劲之劲近音),中间仍不省力,方是真有法;中间松,仍是下笔力不足。力愈足则愈遒,笔愈竖则法愈真:力愈足,力愈有余;愈遒,愈善。用力愈足,此一笔是如何写,于下笔处已定。画短是如此,长亦如此。收笔立得住,即是下笔之法无误;收不住者,即下笔时法仍未尽善。
      凡事慎终于始小,道亦然。要好全在不苟求法,先须形似;形似又须神似,神似乃非貌袭,而为心得其规。仿而无神理者,徒讲间架尺寸而无匠心者也。是心里分明,手里分明,自然形似乃能神似,以至能自成一家。
      取法乎上,钟鼎篆隶皆可为吾师。六朝佳书,取其有篆隶,用笔法耳,非取貌奇,以怪样欺世。求楷之笔,其法莫多于隶,盖由篆入隶之初,隶中脱不尽篆法;由隶入楷之初,楷中脱不尽隶法。古人笔法多,后人笔法少。而于篆隶用心,且欲以凡字所有之点画分类,求其法之不同者,摹原碑字而论之为“汉碑笔法”一书也。得古人一笔,便多一法;一字有十笔,便有十法;一笔有数写法,更多变化,诸法奔赴腕下,无一不善,必成大家笔法,千古不易。一笔有一笔之法也,结体须要用功;一字有一字之样也。
      作字须行气,气须自画中贯,从大处从容来,向大处从容去。行气似甚大,旁虽无物亦若近,即相妨而笔画仍写不长者,能收得住,站得住,不出心中规矩尺寸也。更接得顺、转得灵、联贯得固者,法分明。而无画处,亦有脉格相连。
      一字如一笔画也,是非中锋提笔竖笔不能矣。若藏锋,则工夫到,力量足,神明于法,自能缩而更胜于伸,愈收愈足,愈微愈妙,非以不出锋便谓之藏锋,此则非初学所能解矣。
      练行不如练气。古人法备精神,大如钟鼎文行款,有全似散底,而通篇一气,无不联贯,不惟成行,直是成大片段,其实只是笔笔站得住,字字站得住,行行站得住。至锺王楷法,后人以九宫求之,谓凡纵三横三,九字皆联贯。唐以来书即不能如此,无论大段矣。
      作字必须悬肘,古人作小字亦无不悬肘者。童蒙习字,每日令写方二三寸大十数字,最有益。及冠后即难习,若性成矣。不可抬腕而不抬肘,思枉尺而可直寻也。硬笔不如羊毫,品格分矣。小笔写大,不如大笔写小。能用大笔为要,能用浓墨方是有力量。小字可展之方丈,方丈须如作小字。用笔与墨气,看墨迹较易解:力足者,墨右淡左浓;中锋者,墨在正中。
      作字须日日有课程,用心临古人碑帖:锺王帖,南宗;六朝碑,北宗。学者当师北宗,以碑为主,法真力足,则神理自高。先求风姿,俗软入骨,未易湔洗矣。本朝书家推刘张:张纯用硬笔,力能撑而内不足;刘字字摹仿古人,惜为帖所拘,只一字一字结构,未到汉魏六朝大碑境界。今之何氏子贞过于刘张,然不免有名士习气。有人之见存,目空俗子,而自己工夫未能作真古人上上乘,想未能虚心实力,不自少恕也。
      
       (注:因《习字诀》原文没有标点,此篇句读可能有不当之处,仅供参考。)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吴文佰    责任编辑:wcb888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信息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