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文化 > 吴氏联谊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首届华夏宗祠文化高峰论坛在兴宁举行
作者:王银城    信息来源:渭南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2-20 收藏|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华夏宗祠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里,宗祠文化是不可轻视的姓氏宗族文化,宗祠,习惯上多被称为家庙、祠堂,是供奉祖先神主,宗族祭祀祖先的场所,一向被视为宗族的象征。崇拜祖先并立庙祭祀的现象,在原始社会后期即已存在。明世宗采纳大学士夏言的建议,正式允许民间皆得联宗立庙,从此宗祠遍立,祠宇建筑到处可见。宗祠原为“追远、报本”的目的而兴建,所以在建筑规制上要体现出礼尊而貌严。自南宋到明初,一般的祠堂都是家祠。特别是自明清以来,祠堂成了宗族祭祀先祖、举办宗族事务、修编宗谱、议决重大事务的重要场所。

华夏宗祠文化基地——孝子坊
  以“和谐、团结、爱心、奉献、育才、发展”为主题,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传承华夏宗祠文化、弘扬孝道精神,广东省汉文化促进会、华夏宗祠文化基地落成庆典组委会将于2012年11月26日(星期一)至27日在广东省梅州兴宁市隆重举办华夏宗祠文化基地落成庆典系列活动。期间,将于11月27日上午举行高规格的首届华夏宗祠文化高峰论坛,邀请国内著名学者、专家共同探讨宗祠文化的精神内涵、发展历程及其对当今社会的教育意义,届时将有多名中央首长、广东省领导,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领袖以及杰出企业家共1700人出席盛会,系列活动中,将隆重发布“华夏十大姓氏联盟‘和谐宣言’”,倡导全国各姓氏宗亲:“敦亲睦邻、团结互助、共谋发展,共同进步,共创和谐”,为世界和平和国家的繁荣昌盛作出积极的贡献。
  宗祠文化的大力弘扬在当今历史条件及社会背景下更有其新的存在的意义和社会作用。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华人寻根热潮的兴起,许多宗祠被新建和修复,族谱被续修,而海外华人则不断翻新旧宗祠,联络故众。可以说,今天的宗祠已经没有了“宗族主义”的负面作用,只具有帮助人们“寻根问祖、缅怀先祖、激励后人、互相协作”的积极意义,特别是对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对于促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为尊宗敬祖而建祠,为光宗耀祖而挂匾,为熏陶子孙而挂联,为追溯世系而修谱。于是,建筑祠堂的形制、装饰厅堂的风格,祭祖程序的模式,编修族谱的格式等,形成中国独具特色的古老文化遗存。它扎根于久远的中国土地之中,蕴藏于深厚的华夏文化之内,包含了建筑文化、民俗文化、族谱文化以及书法、绘画、雕刻等艺术。又是海外华人及台港澳同胞追寻祖根宗源的凭据。它主要呈现中华文化的精华。

华夏宗祠文化基地——爱敬堂
  华夏宗祠文化在新时期新阶段,应该旗帜鲜明地宣扬倡导祠堂“孝”文化,把孝作为构建社会道德的起点,营造小家孝悌有序,乡风古朴至美,社会和谐兴旺的氛围,有效推动现代文明建设,为民族和谐,社会繁荣再谱新章。

华夏宗祠文化基地题字“为祖先尽孝,为后人造福(刘耕)”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吴文佰    责任编辑:wcb888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信息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