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吳氏图腾为主体的会徽被确立并使用以来,得到许多宗亲的关切。图腾首次使用且独秀于吳氏组织会徽之林,并非江西标新立异、不合时与群,而是被吳氏图腾本身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氏族象征和内在历史文化魅力以及群彦皆具崇拜图腾之情结所决定,应是冥冥之中的缘分使然,定数所致。为回应此前或今后宗亲们更多的关切,余决意据此为题,权草稿以释明,若文不切题,敬请海涵!
一、简述图腾文化
(一)图腾
近代学者严复最早将“图腾”的概念介绍到中国,他解释说:“图腾者,蛮夷之徽帜,用以自别其众于余众也。”因此,通说认为,图腾是标志或象征某一群体或个人的一种动物、植物或其他物件。
(二)图腾崇拜-------------无姓氏的上古时代
在原始社会,人们对自身及自然界的认识十分有限,不了解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他们认为每个氏族与某种动物(鸟、兽)、植物(薏、稷)、无生物(木桩、足迹)或自然现象(雷、电等)有着神秘的亲缘和其他特殊关系,并相信这些“神物”就是他们的祖先、保护神,他们这个氏族就是由这种神物滋生出来的。因此,每个氏族都以某一种崇拜物作为本氏族供奉的神物与标志,此即图腾。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解释是:“相信人与某一图腾有亲缘关系;或相信一群体或个人某一图腾有神秘关系的信仰,称为图腾崇拜。”
图腾崇拜特点:(1)认为图腾是伴侣、亲人、保护者、祖先或帮手,有超人的能力;人们尊敬、崇拜乃至畏惧图腾;(2)用特殊的名称和徽号代表图腾;(3)崇拜者在一定程度上与图腾合而为一,或者用象征的方法表示与图腾同化;(4)规定不得屠宰、食用或接触图腾甚至还规定回避图腾;(5)举行图腾崇拜的特殊仪式。
图腾崇拜的内涵之一就是“氏族及其个别成员都须采用图腾物成自己的名字”“一个图腾开始是一个部族的标记,而后是部族的名字,最后是部族祖先的名字。”因为在上古时代,不同氏族部落的全体成员头上,都顶有一个代表他们本部落的名称,当部落与部落之间发生交往时,这一名称就成了他们区别性符号;当部落与部落间发生战争,或流落他方时,这一名称就无疑产生了精神纽带作用与强大的凝聚力量。久而久之,图腾名称就逐渐演化成了同一氏族的共同标记-----姓。
(三)图腾文化------------文明时代
上世纪中期前,国外学者认为中国不存在过图腾文化,故在其专著中未见论及中国。当前,在国内学术界,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中国存在图腾文化。事实上,中国的图腾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自古至今,都发现有图腾文化的遗迹。
1.原始图腾崇拜是中华古姓的根源。古代姓氏的起源,均与图腾有关联,启华夏文明之端,无论是古代文献资料还是现代少数民族中留存的图腾信仰,均已得佐证。“姓”的本义是指源于同一女性始祖、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族属所共有的符号标志。
“姓”,古代造字者以“女”、“生”两字结合构成“姓”字,是出于对妇女造姓表示尊敬。因为妇女创造氏族图腾,后来才由图腾演变为文字姓氏。古人认为创造图腾即等于创造文字姓氏,所以才有“妇女造姓”之说。而为了纪念妇女造姓的功劳,因此商周时代的文字姓氏多从女旁,如姬、姜、姒、姚等。
我国古代有关图腾感生传说的例子很多,著名的有“履迹”、“吞物”、“遇异”。比如最为姬、周、吳族人乐道的是太史公《史记.周本纪第四》载,姬周始祖后稷即“履迹”而生。周朝的祖先后稷,姓姬,名弃,他的母亲是有邰氏的女子,叫姜嫄。姜嫄是帝喾的元配,有天到野外,看见巨人的脚印,心里好喜欢,想去踩它,一踩上去,结果就怀孕了,生下了弃,是为周王朝(也是姬姓、吳氏等)的一位重要始祖,此后周族就以“姬”为姓,这个“姬”字一边是“女”字旁,另一边在过去的象形文字里面就是一个脚印。
图腾与姓氏的关系,大文豪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中指出,凤姓起源于凤鸟图腾:“卜辞风字均作风,盖古代神话以太凤为大风神。……古有凤姓之国,春秋时有任宿须句颛臾皆凤姓,古云,伏羲氏之胤,案其实乃以凤为图腾之古代族也。”
2.图腾也在文化艺术传承上有极大影响。图腾虽然产生在原始社会,但随着社会发展,还仍在当今文化、艺术等方面产生影响。因篇幅原因,不赘述。简单地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就有图腾的成份在内。
二、吳氏图腾
遍究中国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而图腾标志,国人看到最多的是王朝时代的龙凤旗。龙旗,据考证,为夏族的旗帜,凤旗则是殷商的旗帜,龙凤王旗一直沿用至清代。可见,图腾标志自古以来就为国人及万姓所摧崇。
有吴氏一族,做为华夏一族也不例外。吴氏图腾,通说以“勾芒玄鸟和太阳”共同组成,即人面鸟身,属于动物图腾中的鸟图腾,该图腾在诸多家谱中均有刊载。
传说勾芒是太昊的长子,是专门测量春分点的上古东方氏族,是太昊的助手。玄鸟,学者们一说凤,一说燕子,一说乌鸦,而太阳则是东方部族崇拜的图腾。吳氏图腾的组成正吻合史籍记载,即东方各族夷人崇拜的是鸟和太阳。
关于吳氏图腾,有人研究认为是鸭面人身,不揣认为此说错误,依上述且根据现有图腾研究结果,此说显然不符客观史实,篇幅原因,不赘述。
三、省内多个姓氏组织以图腾为会徽
基于图腾系原始人群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是历史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最早的社会组织标志的象征,主要是为了将一个群体和另一个区分开,其意义也就在于确认氏族成员在血缘上的统一性。经数千年的积淀,承载厚重的历史,见证华夏文明史的延续与发展,乃国之瑰宝,亦各氏族之骄傲!!
当前,我省各大姓中比如义门陈、王氏、刘氏、熊氏等等众多姓氏宗亲组织相继使用氏族图腾为会徽,成为保护和传承氏族优秀的文化有力践行者和担当者,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江西吳氏文史研究会会徽
(一)会徽确定的背景
当前,国家号召“复兴优秀传统文化”,以提高文化软实力。姓氏文化以其特有的营养成份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之一。不才认为,中华文明复兴或文化重建,应以中国固有文化为本位,中国固有文化的正统是儒教文化,中国传统思想之正宗是儒家思想,任何外来文化只能是支持、证成、丰富、完善固有文化的助缘,而不可成为正统,即只有坚持“本位价值”之“体”方可复兴中华文化。
我吳氏文化博大精深,始祖泰伯公、仲雍公的“三”让,包含着丰富的“忠、孝、仁、义、悌、勇”精神内容,不仅为太史公司马迁所称颂、崇拜,更为传统儒家思想之源,何其壮哉!何其美哉!何其伟哉!
祖宗的丰功伟绩需要宣扬与缅怀,祖先遗留丰富的历史文化宝藏需要挖掘和继承,而我们江西吳氏文史研究会能够从事哪些有益或有意义的事务呢?个人认为,研究会系准宗亲会组织,负责开展宗事活动,有促进敦亲睦族之责;研究会也是姓氏研究组织,从事姓氏文化研究,有研究探讨姓氏源流之职;研究会更是社会成员,应积极为国家、为社会服务,有乐于担当之义。因此,以择定会徽为切入点,无疑是对上述问题的最佳诠释。
(二)两次见面会纪念品图案
2011年国庆期间,时决定在南昌举办宗亲见面会,适逢粤籍吳明、南城新国等宗亲多次询问会徽事,我等认为此次见面会意义非比寻常,应留存实物纪之。故委托吳明就纪念杯上的图案进行设定,经过多次筛选,拟定二种图案即一为五吳梅花图案,一为吳氏图腾图案,因二者均具丰富内涵,兹事体大,故决定将二图案配以说明在网上公布,由宗亲们公决。后经统计,吳氏图腾得票率数倍于五吳梅花图案,遂确定图腾作为此次见面会的纪念品图案。
2012年国庆的筹备会暨南昌见面会,为了体现延续性、一致性,纪念品仍然采用该图腾作为瓷盘的图案,众宗亲接收后,绝大多数认为切中吳氏宗族的内涵。
(三)确定会徽
早在去年获批时,我们就商议确立会徽事,基于此前二种图案的比较及已知各吳氏宗亲组织使用情况,虽知吳氏图腾在现实中几乎没有被采用,但我们认为,研究会研究的对象就是吳氏家谱、名人、宗祠等文化载体,图腾作为有机载体,其所蕴含丰富的家族历史文化,堪为吳氏一族之象征。
然,使用图腾似有不合群之嫌,毕竟所有吳氏宗亲组织均未采用图腾,故是选择使用广泛性的还是坚持追本求知?现实的难题摆在面前。对此,我们首先在内部征询宗亲们意见,也听取QQ群宗亲意见,这些宗亲构成时代主体,其意见或建议最为中肯,我们还专门听取在走访中及参加两次见面会宗亲们的意见,在征询过程中,几乎一致同意采纳图腾图案。
最终让我们下定决心的是,当我们专门拿着两种图案分别到民俗博物馆咨询民俗专家和请教过王老教授时,专家们的意见与建议与我们的初想不谋而合,如出一辙,因此,经综合各方面意见,决定正式确定图腾图案为江西吳氏文史研究会会徽。
(四)集体智慧结晶
虽曾在纪念品中有使用图腾的先例,但感觉过于单调与空洞,在确定图腾作为会徽时,如何使会徽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和展现江西吳氏厚重的文化底蕴,遂提出三个设想:一是反映江西特色;二是突出研究会性质;三是简洁不失庄严。
经过宗亲们热切讨论并充分发挥想像力,最后综合大家意见、建议,达成一致。如色彩问题,耀彬、禄刚、学慧、吳明、新国、富禄等宗亲认为色彩以黄红相间,以黄色为主轴,红色搭配,其中图腾及谷穗、名称均为黄色彩,背景为红色;如何完善会徽图案构成,余认为应采用谷穗为衬托物,以力求展现江西“物华天宝”之美誉,如此既体现制作简易,又富有内涵与不失庄严,符合设想要求。此方案得到会长广凡宗兄的支持,遂经副会长吳雨宗兄多次调整,最终确定现今图案。
五、会徽涵义
江西吳氏文史研究会会徽以吳氏图腾为主体,以谷穗、汉语名称相组合的图案构成。中间是吳氏图腾顶着“江西吳氏吳氏文史研究会”半圆汉字,周围是谷穗。
吳氏图腾为主体,象征江西吳氏牢记使命与宗旨,尊崇优秀的传统氏族文化,敢于担当,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稻谷,象征江西吳氏勤劳、敦朴、善良。江西,早在12000~14000年前的远古时期,就有先民在此耕作,我省万年县被誉为国际“稻作起源地”,且江西自古以来,盛产稻谷而富庶一方,素有“物华天宝、鱼米之乡”的美称,故谷穗堪为江西又一代表。
研究会名称,象征江西吳氏积极向上,求真务实,以弘扬祖德为原则,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时代要求,不忘祖祢。
会徽色彩,背景色为红色,图腾、汉字、谷穗均为黄色。黄色寓意为我们系炎黄子孙,红色为大陆色,集吉祥、喜庆、大气、贵气于一体。
六、会徽使用及意义
继确定会徽后,考虑研究会横纵向的交流活动日益增多,广凡会长遂召集大家商议物化会徽事宜,最终于2月25日确定制作会旗、胸章,并于3月9日接收使用。
江西会徽物化使用后,随着研究会参加无锡祭祖、香港总会换届庆典、世吳第三次(菲律宾)恳亲大会、与其他宗亲组织间交流以及政府间和其他姓氏组织的各种交流联谊活动,宗亲们对会徽饶有兴趣,更多的是出于关切,对此,我们的感触颇多。
图腾会徽的意义不在于主体使用图腾本身,而在于其本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营养及对当今吳氏族人追根溯源的指引功能,故江西研究会为何逆势而用,前述是主因,还有如下几点亦是关键。
第一,传承和尊崇优秀传统文化之意。必须说明,如时光能够穿梭,回溯3200年,图腾因其本质属性,可能可以看到包括始祖泰伯、仲雍公在内的所有吳氏族人均对其顶礼膜拜!既然古代先祖都崇拜图腾,说明吳氏图腾即是吳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今人为何不能传承这种优秀的传统习俗?!为何不可将其确定成为会徽广为流传?!基此,研究会期图腾会徽以能切入中华文明及宗亲文化的肌理,以传承我吳氏古老的信念,有意无意地遵循祖先传承下来的那些优良传统,以示对于自己氏族的历史和文化仍然保持敬畏和尊崇。
第二,开宣传、研究图腾之风,倡追本求源之道。古人云: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姬姓得于姜嫄履迹,周氏、吳氏于姬姓出,而姬、周、吳图腾不一,那么,吳氏图腾究竟源于何时?古今并无资可借或可循,导致人们言及吳氏图腾,更多地仅是讲述图腾的构成而避谈源由,皆系此因。
研究会兼具宗亲会、姓氏谱牒研究组织、社会团体三大功能,应具有更高的社会责任与道义。但这种义务首要的是体现在对传统氏族文化的尊崇、挖掘、宣扬及传承等方面,方为研究会的正道!而吳氏图腾,不才斗胆断言,有逾半数吳氏族人不识其图、不明其寓、不究其理。倘若因不知晓数千年前及数千年来与吳氏族人有何种关联,而随着时间推移导致湮灭,我等岂不是罪人?岂不悲哀?!
当下,乐见各地吳氏宗亲均不遗余力地宣扬吳氏文化,愚以为,研究会就更应该走到研究吳氏文化的前列,着力挖掘吳氏深厚的文化遗产加以宣传,而吳氏图腾以其丰富的内涵无疑是我们吳家文化最珍贵的传家宝!故会徽图标之确定,亦系研究会出于对吳氏氏族文化根源之尊崇、保护和宣扬的责任所在。
今人籍自诩文明社会,视吳氏图腾等在内的传统文化载体已过时甚至视为封建糟粕者多之,因文题有限并前略有陈辨,不累述。且言图腾来源有无追寻之必要?不才想及古今吳氏族人热衷于研究泰伯奔吳、泰伯“三”让等等重大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乏硕果累累,却鲜见有研究吳氏图腾者。从图腾本身的功能而言,事实是图腾起源的重要性不亚于吳氏任何事件,包括与泰伯奔吳一样均系吳氏文化的核心部分,应当属于吳氏文化“本体”范畴。不佞认为,是本位价值就应崇拜与尊重,这与中华文化复兴的宗旨是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国学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有异曲同工之玄妙,故图腾文化值得甚至应当追寻与探究!
第三,弘扬吳氏文化,加强氏族认同之需。始祖泰伯公至德、谦让、开拓、进取精神,亦形成当今以地域冠名的“吳文化”中核心组成部分,可以说是吳氏子孙无尚荣耀!
当下,其他姓氏大多采用图腾作为会徽且能够翔实地解析图腾起源而骄傲自豪,我吳氏一族有始祖的功绩与光耀,更应走在其他姓氏前列,高举历代吳氏先祖所崇敬的保护神-------吳氏图腾,让我们沿袭着老祖宗们的信仰,重新了解吳氏来源、历史,重新开启一个启蒙的过程,并在这个启蒙过程中,重温支撑吳氏的精神力量,找寻吳氏文化中核心的价值,因为她一直坚固地存在着,她溶解在吳氏族人的血液中,隐藏中吳氏子孙的日常生活中,无形中给我们的行为以暗示、指导及保护,这就是吳氏图腾的功能与价值,使我们有着强烈的氏族归属感与认同感。
最后,必须指出,如前述,在当前,氏族文化物化史的研究(如宗祠、遗迹),尤其是图腾研究,与研究先祖个人的辉煌业绩对比,却是冰火两重天之境况,此现象亦非我吳氏独有,因此,本文除主旨外,尚有另一目的及意义,即: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吁请更多的贤良关注氏族图腾,如果可能,应将包括图腾文化等在内的氏族重大事件作为课题加以专题研究,以确实宣扬和传承包括图腾文化在内的姓氏文化。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吳氏图腾,有吳一氏的“保护神”,伴随着有吳氏渡过漫长而短暂的光阴,蕴含着无比深厚的文化底蕴,弥足珍贵。江西吳氏文史研究会幸籍盛世,蒙钱文忠先生倡“让文化落地成文明”之念,缘定会徽图标,以示追本与尊崇!
吳良生成稿于甬城
2014元旦后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