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文化 > 吴氏文艺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泰伯之让是礼让还是谦让
作者:吴先辉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2-20 收藏|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近年来社会上及族人在研究吴氏文化时,都十分关切泰伯三让这一至德精神,并对三让作出礼让谦让的不同判断。
    
对任何事物见仁见智都是一种常态。但到底是还是?追求真切仍然是为学者的重要目标。

    礼让者认为:礼,在古代不仅指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礼节、仪式,更是指以等级制度为核心的社会制度、秩序、道德规范。 礼让是遵循一定的社会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为大家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而实施的、实实在在的品德行为。也就是说,礼让是遵循礼仪、社会崇尚的道德规范的原则下而谦让不争。
    
谦让者认为: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今天的法,那是一个礼治的时代。197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和1981年商务印书馆(北京)《新华词典》均未将礼让列入词条。我们常听的礼让是交通部门的礼让三先
    
由上可知: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是法度的意思;而今天的是礼貌、礼节、礼仪的意思。昨天之礼与今日之礼时隔三千余年,不单其意义流变,更是大相径庭。

    综合上述两种观点阐述如下:
   
一、大家已清楚:春秋战国时期是礼治时代,就是法规,犹如今天的法律。
    
二、已知是法的代名词,那么礼让法让,这样的事能成立吗?
    
三、故然历史上没有礼让这回事,所以197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和1981年商务印书馆(北京)《新华词典》均未将礼让列入词条。
    
四、多数持礼让观者都说:礼让是遵循礼仪、社会崇尚的道德规范的原则下而谦让不争。那么,由此可知:其最终的着陆点依然是谦让不争
    
五、归结而言之:谦让既是泰伯历史的本来面目,也是族人今天非常重要的精神资源!
   
六、从现在开始大家就践行谦让不争吧!

    让泰伯的谦让品格在三千余万族人中世代相传!不亦乐乎!

                                                                                      (撰稿人:赣州市 吴先辉)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吴文佰    责任编辑:wcb888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信息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