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文化 > 吴氏文艺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延陵吴氏永修始祖南唐进士吴白教育思想分析
作者:吴传幸    信息来源:江西吴氏文史研究会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2-20 收藏|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唐未五代,读书士子多隐居避乱读书山林,后发展为聚书授徒讲学,常以书院命名读书讲学之地,遂演化成一种教育组织形式。[1]

     吴白(生卒年月待考),字尚素,建昌(今江西省永修县)欧麓区洽坪(今云山峡坪)人。原籍四川洽州。弱冠登进士,后唐庄宗(923-926年)时官至内阁中书。后因庄宗不理朝政,妄信伶人,成天沉醉戏曲歌舞之中。吴白上书谏之。因犯颜而遭贬海昏(今永修)教授。自此淡意仕途,后隐居峡坪。白自幼勤奋好学,熟读经书,隐居后逐在本里创办“云阳书院”,教书育人。现考证“云陽书院”乃永修最早私人创办的书院。[2]
     白公隐居峡坪,子孙繁衍生息,枝繁叶茂,扩展到九江、南昌、宜春等周边许多地方,如今已遍及全国及至国外,后人追思其功德,尊其为延陵吴氏永修始祖。

     白公为官正直,直言敢谏,学识渊博,才高德重。他践行泰伯精神,举建云阳书院,开发一方,教书育人,造福地方,成为一代教育宗师,代代为世人赞美。白公的不朽精神立起了标杆,他的子孙后代教育贤达和正直为官者众多,白公千秋师范!然而历史久远,令人遗憾的是白公的诗词文章等散轶殆尽,仅在永修县志和吴氏族谱中存《咏峡坪十景诗》。

      这一段时间以来,我反复品读《咏峡坪十景诗》,不断体会,我发现,尽管由于时局动荡,白公选择归隐山林,体现道家的淡泊与超然,然而举建云阳书院,也显现了他作为儒者时刻不忘历史责任的儒家精神,他不愧为一代教育宗师,时时提醒后人重视教育,做好教育,十首诗中有着深刻的教育思想,我将其归纳为七点。

一、      勤奋

      白公诗曰:一派道源勤为本。这句诗是白公总结和训导的话,可拓展到治学与学习外各方面。这里的勤奋不光是说学生勤奋也包括教学勤奋,他把勤奋作为治学的基础,作为学习精神的根本要求。告诉大家读书没有捷径可走,提倡老老实实的治学观,学习观。同时白公以勤奋为治学与学习根本也表明了他的平民立场,不认为治学与学习是贵族专利。白公自幼勤奋好学,深知做学问的道理,自身就是实例。正如古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二、      义方

        白公诗曰:家学相传有义方。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法度难得真识,教学与学习态度认真严肃。白公认为要遵循教育规律,要有教学秩序,要有政治理想。“弦颂声中思孔孟,衣冠座上讲虞唐”,要做一位认真负责的老师,要一位爱学习,有礼仪,温良谦虚的好学生,这是师圣孔子、延陵季子的思想一脉相传。

三、      节操

白公诗曰:归来陶令堪广世,老夫庞公不入城。通过这两句诗白公表明了隐居的立场,他坚持自己的操行,在世俗面前决不低头。他还用“历经风霜持老节、不比时娇艳绮罗”再次进行表明。为人师表,传道解惑最不能丢的就是美好情操,这属于修心的范畴。作为孔孟传人,白公时刻提醒自己和读书人要坚持美好品德。他要求:1、仁爱。白公对祖国美好山河充满了热爱,对老百姓充满爱心,举建云阳书院,体现了其为官一方,教化一方,造福一方的仁爱精神,“风泉想处想鸣坷”表达了他忧民亲民的理念。2、爱国。即使在国事动荡的混乱时局,白公仍通过“禹贡九州形灭没,匤庐五老影朦胧”来表达自己希望国家统一,消除战争,人民安居乐业的愿望。3、爱家。他在《望云亭 》中发出了“对此岂无人杰叹,洽州千里隔西东”思乡感叹,尽管峡坪风光如此之美,可他十分惆怅,他思念家乡,想念亲人,他爱家。4、爱幼。咏峡坪十景诗相对通俗,尤其是最后四首,更觉在为幼儿讲浪漫神话传说,可见白公重视对后代的教育,希望通过浅显的诗句来启发后人,重视启蒙教育,让他们能较轻松的跨入知识的门槛。

四、       传承

      白公诗曰:家学相传有义方、后人定必续余芳。白公崇尚教育,他殷切地希望一门学派能代代相传,知识的传承, 与国家的繁荣关系重大,后人能读圣贤书,行圣贤路,拥有知识和文明,国家就有希望,理想社会就能实现。举建云阳书院是流芳百世的事业,他相信后代会齐心合力来弘扬这份美好的事业,做其教育事业的接班人。

五、      自信

      白公诗曰:当窗山似鹅湖秀,洗墨泉如鹿洞香;一派道源勤为本,后人定必续余芳;何当峭拔凌空起,插破东南五色云;白公很自信,相信云阳书院能与鹅湖书院、鹿洞书院媲美,相信美好事业定有后人传承。教育离不开自信,没有积极心态,没有开拓进取的雄心与志气将一事无成。白公在提醒后人要勇于争先,勇于前进,自信通达。

六、         务实

        白公诗曰:畎亩可可耕书可读,从教身外有功名。白公归隐,没有消极,他要为大家办实事,永修没有书院,教育滞后,举建云阳学院,他办了一件功德千秋的大事,他不会后悔,他更觉自豪。其诗《吴家塘》中,白公对农事满怀喜悦,他高兴是因为这是大家都高兴的事,老百姓的生活就是最大的理。

七、         超然

 白公诗曰:天设画屏山出色,地盘罗带水怡情;雁抛锦字银尖上,鹭点琼花翠幕中;山形蘸青新过雨,波光漾碧净涵空;雨余秀削芙蓉现,云接高腾帛练缠。白公热爱自然,山水怡情,山水陶治情操,山水解脱烦恼,这反映了白公的教育思想,崇尚自然,领悟真趣,其诗《古洞泉琴 》更是整篇描写与自然交流的体会,他“四时洗耳听无厌,腔子浑无俗虑侵”,与自然融合,超然于世外。

       我从白公仅存的《咏峡坪十景诗》中做教育思想分析揣摩,虽然遵循其思想,道其大意,然而一代教育宗师有着广博的知识,有着高尚的情怀,有着超凡的智慧,他的教育思想有着更丰富更深邃的内容,值得大家更深入领悟!

参考文献:

[1]王炳照,中国古代书院[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年11月

[2]吴雨,五代吴白,吴氏在线(www.cnwu.net),    2011年6月6日

说明:

南唐为后唐延续,后唐存14年,中国书院史介绍吴白为南唐进士,吴白族谱介绍为后唐内阁中书。

附录:

                       白公咏峡坪十景

(一)

峡坪清溪隐

投簪所址峡之坪,甲第连云地位清。

天设画屏山出色,地盘罗带水怡情。

归来陶令堪广世,老夫庞公不入城。

畎亩可耕书可读,从教身外有功名。

(二)

云阳书院

官归书院建云阳,家学相传有义方。

弦诵声中思孔孟,衣冠座上讲虞唐。

当窗山似鹅湖秀,洗墨泉如鹿洞香。

一派道源勤为本,后人定必续余芳。

(三)

望云亭

望云亭在妙高峰,一览悠扬处处同。

禹贡九州形灭没,匡庐五老影朦胧。

雁抛锦字银尖上,鹭点琼花翠幕中。

对此岂无人杰叹,洽州千里隔西东。

(四)

吴家塘

吴家塘在峡之东,数亩天开一鉴同。

山形醮青新过雨,波光漾碧净涵空。

归来雪鸟堪为伴,养就金鳞可化龙。

万派细流无不纳,稻畦启沃见全功。

(五)

古洞泉琴

不论龙池凤沼深,高山流水自鸣琴。

无弦常寓长清曲,有韵犹涵大古心。

游鲤时跃如识趣,潜蛟夜舞想知音。

四时洗耳听无厌,腔子浑无俗虑侵。

(六)

石崖仙迹

何代神人策蹇鞭,石崖岗上寄行窝。

高低腾踏踪犹在,今古流传事不磨。

花草偃时疑整佩,风泉响处想鸣坷。

仙翁留作坪溪景,不比时娇艳绮罗。

(七)

后园石笋

生长名园秀可扪,参差如玉绝尘氛。

千秋万古江山迹,一本三枝造化分。

历尽风霜坚老节,食残苔藓露斑纹。

何当峭拔凌空起,插破东南五色云。

(八)

仙人试剑石

群仙射石誓开渠,使尽英雄谷斗机。

今世镞深痕尚在,当时臂健力难移。

弯匕月照如弓对,点点星移似弹飞。

留记一方灵不昧,夭氛怎敢入重园。

(九)人试箭石

片石分明辟两边,许君曾此试龙泉。

雨淋日炙痕犹在,雾锁云封试若连。

百怪无形应守护,五丁有力敢移迁。

当时写人旌阳记,西晋遗踪万古传。

(十)

古楼尖峰

一山名曰古楼尖,立在西南势卓然。

遥隔洪崖仙子洞,近凌欧阜梵土天。

雨余秀削芙蓉现,云接高腾帛练缠。

咫尺蟾宫应不远,阁中丹桂可攀援。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吴文佰    责任编辑:wcb888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信息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