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文化 > 吴氏文艺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对名山县吴沟吴氏祖上入川经历的联想
作者:舒毕生    信息来源:华容君的博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2-20 收藏|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在名山县车岭镇几安村吴沟田野考察时,吴氏乡亲赠《名山吴氏谱谍》一册。查看此谱谍,发现由于祖辈经历的复杂性,也由于年代的久远,很多吴氏家族明初的很多史实已无法让人清楚了。依据元末明初的时代背景和《名山吴氏谱谍》提供的有限资料,以吴沟吴氏为代表联想吴氏祖上入川经历。既然是联想,所述一些情况不一定是事实,这里只是立一个联想,待以后有新的发现,再来肯定它,或否定它。

 

一、明朝初期有关郑、吴两家大事

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将开国功臣排位:“……郑遇春第十七……吴良第十九,吴祯第二十……”

                  同时封郑遇春荥阳侯、吴良江阴侯、吴祯靖海侯。郑遇春为山西朔州指挥副使,并修朔州城

                  墙。吴祯守沿海,加强沿海防倭兵力,追杀倭寇。时郑遇春子女数量不详,长子娶吴祯女为

                  妻。吴祯共育有坚、忠、端、洪四子(一说为五子)。

洪武四年(1371),朱元璋派廖文忠、傅友德进攻四川,明升投降,大夏政权亡。郑遇春镇守临濠(安徽淮河两岸)。

洪武五年(1372),吴祯受命督海运、饷辽东。

洪武七年(1374),吴祯督浙江诸卫舟师运粮给辽。

洪武十二年(1379),靖海侯吴祯病故,追封镇国公,谥襄毅。葬紫金山。吴忠袭靖海侯爵。

洪武十四年(1381),荥阳侯郑遇春随傅友德经四川平云南,“帅杨文等经略城池屯堡”(《明史》郑遇春传,

                    这是后来郑孤贞选择名山县避难的原因之一)。云南平。

洪武二十三年(1390),荥阳侯郑遇春、靖海侯吴忠受胡惟庸案牵连削爵死。

 

二、第三代靖海侯及家属入川前后

    建文帝二年(1400),建文帝为有效抵御燕王朱棣的进攻,于当年九月下旨“诏录洪武中功臣罪废者”。于是荥阳侯郑遇春子郑孤贞得以袭荥阳侯,而吴祯及子吴忠皆故,袭靖海侯的只有吴忠的长子了。吴忠进葬紫金山,安埋于其父墓侧。郑遇春葬在湖北公安县狮子口镇申津渡村。同时,郑孤贞和第三代靖海侯吴忠长子在黄河沿岸参加了抵御燕军的战斗。

    建文帝四年(1402),黄河沿线抵御燕军失利,建文帝不知所踪,燕王朱棣登皇位。二代荥阳侯异名“孤贞”与第三代靖海侯埋名变装,率居于郑州、洛阳一带的郑,吴两支家族开始四处逃亡。靖海侯吴祯因长子为庶出,由嫡出次子吴忠袭靖海侯。吴忠与父同葬南京紫金山,因而吴氏避祸入川始祖的范围,应在吴坚及子孙、吴端及子孙、吴洪及子孙、吴忠的子孙之中。这个范围内的吴氏不可能全部同时入川,也不可能只有一支入川。他们其中一部份随郑孤贞、吴夫人从河南一带过汉水经西楚入川。这部份入川的郑、吴两家的队伍中,凭吴夫人与吴家众子弟都有血源关系,按旧时观念,第三代靖海侯是今后吴氏重整家威的根,郑孤贞、吴夫人对第三代靖海侯应有特别关照,第三代靖海侯与之同时入川应是有很大可能的。根据郑、吴两家族谱所提供线索分析,当年郑、吴入川后的趋势是一同到了嘉州。到嘉州后,由于吴氏众子弟户数及人口众多,为更好有效保存吴氏血脉,于是在嘉州分八支,并以“锅边、锅铁、锅底、锅心、铜罐……”为日后认亲记号。其中吴守相(不应是入川始祖)一支迁眉山县张河坝。有的分别迁至峨眉、雅安包城坝、杨柳、崇州、邛崃等各地落业。郑孤贞、吴夫人带领郑氏子弟及一部份吴氏子弟,经木城、洪雅一线到名山县,郑氏最终落业双河郑沟,吴氏落业车岭吴沟。

    名山县车岭镇吴沟与名山县双河乡金鼓村郑沟两沟沟口相距十余公里,而在吴沟沟尾却有一小丫口与郑沟相相通,无碍两家往来。凭与吴夫人关系和靖海侯地位分析,很可能第三代靖海侯应是车岭吴沟吴氏入川始祖。

    在名山车岭吴沟的尽头有一座“青松寺”。据《名山吴氏谱牒》和当地吴氏族人口碑,这“青松寺”早年称“青松庵”,是吴沟吴氏的“家庙”(不是“宗祠”),原供奉有吴氏亡人的牌位。根据我在《开启四川“某姓营”尘封的历史大门》中的分析,吴沟吴氏入川始祖被明政府编为名山县屯田的“民(兵)屯”。而“民(兵)屯”的屯民中的青壮年会派到各地戍边打仗,自然也少不了阵亡的事情发生。而家中的遗孀不是舍家为庵就是结芦为庵,立牌位以祭祀亡魂,这就是我文中所说的“某姓庵”。明末清初的战乱让民众四处避难,必然会导致青松庵一度无人祭祀,逐渐由吴氏的“家庙”演变为公众的佛寺“青松寺”了。

 

三、吴时勉一支世系的联想

    据《名山吴氏谱牒》提供,先前入仁寿县儒仁乡落业的吴时勉吴氏一支的世系为:

 

一世       二世           三世         四世        五世

吴九杨(不详)

吴春杨→吴加元妣黎氏→吴承俸妣胥氏→吴芹妣晏氏→吴时勉妣周氏

吴金杨→吴加正妣王氏→吴承纪妣范氏

吴荣杨→吴加昆妣屈氏→吴承刚妣龚氏

 

    从这个世系(可以看成为吴时勉这支吴氏的“祖传简谱”)中可看到,吴时勉为该支吴氏第五世。吴时勉妣周氏由西楚入川,其上世及旁系仍居于西楚。吴时勉在明成化年间任南京锦衣卫经历司(“锦衣卫”为明代特务机构。“经历司”洪武时期锦衣卫没有这一机构,以后设置,专管文书公文。)是可能的。从吴时勉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迁仁寿县儒仁乡,弘治元年(1488)迁丹棱县王场金花村,正德十六年(1521)九月初八开挖耕种,又于嘉靖七年(1528)七月中旬栽种茶桑,于是发达立业。从1487年入仁寿,到栽种茶桑的1528年,已历四十一年。估计吴时勉迁仁寿时,年龄应在20~30岁间,而接近30岁的可能性更大。因而吴时勉去“经历司”职不可能是“告老还乡”,而应是吴氏家族历史方面的政治原因。

    按吴时勉入仁寿时为30岁推算,吴时勉当是明宣德年间(大致在1430年前后)出生。按每世间隔20年计算,吴时勉是该支吴氏第五世,一世吴九杨兄弟四人应是元至正十年(1350)左右出生的人。吴祯出生是元致和一年(1328),如果吴九杨兄弟四人真为吴祯之后,明显吴九杨等就是吴祯的四个儿子了。我们可以继续联想,这四兄弟名字是“埋名变装”后的名字。“吴九杨”可能是吴忠死后,后世为其取的名字。

 

三、以上部份联想的依据

    1、郑遇春在洪武三年封“荥阳侯”。朱元璋为什么要以“荥阳”为侯名?我认为,郑氏受姓的祖源地是河南省荥阳县(今为“荥阳市”,属郑州辖市),故以“荥阳”为侯名。郑孤贞在黄河沿线抵御燕军时,将吴夫人及子女安置在荥阳一带是很合情合理的。吴忠的长子及其伯父、叔父的家眷,跟随吴夫人在一起也是很可能的。荥阳县在洛阳与郑州间,因而《名山吴氏谱谍》有祖上是“辗转河南(洛阳),湖北(汉水)楚地。”入川一说。

    2、第二代靖海侯吴忠于建文帝二年(1400)才进葬紫金山的观点依据是:

1)吴忠于1390年被朱元璋杀害,家人不可不将其及时下葬,而“罪臣”下葬的地点不可能仍在紫金山。只有在建文帝二年“诏录洪武中功臣罪废者”时,才会以第二代靖海侯的身份重新进葬在吴祯墓旁。

2)据南京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发掘报告,吴忠的墓室长7.9米、宽4.14米、高3.5米,而伯父吴良的墓室长6.78米、宽3米、高3.2米,明显吴忠墓的规格超过了吴良。这应是建文帝为笼络臣子,为其效命的举措之一。

3)吴良墓东20米是吴祯墓,吴祯墓东50米是吴忠墓。说明三座墓所处自然条件基本相同。在发掘时,吴良与吴忠两墓中亡者尸骨均无存,不过1381年下葬的吴良墓木棺、木椁尚存,而后葬于紫金山的吴忠墓葬具都已散乱腐烂。这应是1390年吴忠被草草下葬于它处,后又匆忙以原棺迁葬紫金山,进行二次葬才会出现的情况。之所以说吴忠是匆忙中进葬,是因为吴忠墓室底部铺的是12厘米厚的砂土,而吴良墓室底部是铺的是砖,砖下为厚1.8厘米的三合土。

    3、如果是普通百姓每世之间通常以28年计算。其理由是,由于经济上的原因。通常普通百姓结婚较迟。采取每世之间以20年计算。因为吴氏虽遇难,但早期经济情况是良好的,早婚的情况仍可继续存在。如果以28年计,吴九杨的出生时间就早于吴祯了。

    4、“湖北麻城孝感乡现象”在名山县吴氏家族史也有反映。湖北麻城县的孝感乡在明成化八年时撤消,至此,以后再从麻城县迁出的移民就不会再有“麻城县孝感乡”的称谓。在四川境内,也有移民称明成化八年之后或清代某个时候,由麻城孝感乡迁川。其实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这部份移民祖上,早在明成化八年之前,从麻城县孝感乡就已迁出,只不过在四川各地辗转迁徙。数代或十余代后的子孙,误以为近祖是从麻城县孝感乡迁出的。吴祯是安徽定远县人,因而名山县车岭吴沟吴氏原籍应为“安徽定远县”。《名山吴氏谱谍》中虽有“清初从麻城孝感乡入川”,或“从麻城孝感乡迁出家眷”之说,但没有肯定原籍是麻城孝感乡。不过有那么一两支吴祯后裔从安徽(在安徽蚌埠有一支吴良后代)过来,经由麻城孝感乡,在西楚会合南下的吴氏入川倒是有可能的。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吴文佰    责任编辑:wcb888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信息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