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文化 > 吴氏文艺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宋代四大女词人之四——吴淑姬
作者:吴超群    信息来源:吴超群QQ空间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3-20 收藏|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在群芳竟璀的的宋代词坛,女词人吴淑姬只是一片小小的花絮,随风起落,但是她高尚的气节,不幸的婚姻,触动了我。所以,我想为她留下些文字。 
  认识她,让我们从这首《长相思令》开始。 
   
  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春从何处回? 
  醉眼开,睡眼开,疏影横斜安在哉?从教塞管催。 
   
  围绕这首词,有个很生动的故事。 
  宋孝宗时期,湖州有一贫家女吴淑姬,才貌双全,其父是落魄秀才。当淑姬到了二八芳龄时,已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美少女。这时,父母看着如花似玉的女儿,喜上眉梢,想借着她攀上富贵人家的高枝,于是,多方打听和物色后,把女儿嫁给了一个富家子弟。 
  满腹才气、心高气傲的淑姬嫁到夫家后,发现丈夫是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之徒,淑姬喜读诗书,吟诗作赋,而丈夫整日花天酒地,浑浑噩噩,无所事事。两人志不同,道不合,丈夫经常寻衅闹事,轻则辱骂,重则拳脚相加。淑姬呆在夫家,如同在地狱,因不堪忍受屈辱的日子,几次逃离夫家,但都被追了回来。后来,夫家以淑姬不守妇道为由,将淑姬送进官府受审。 
  若在现在,不能过,一纸婚约解除夫妻关系,双方都得到了解放,甚至婚外恋,一夜情都是很正常的现象,但在理学盛行的宋代,妇节不贞可是要触犯法律的大事。程颐、朱熹等理学家们极力推崇和鼓吹贞节观念,甚至认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这类说教,成了套在女性脖子上的枷锁,扼杀摧残了无数女性的青春和幸福。 
  淑姬就是其中的一个受害者。 
  据说,当时办理淑姬案子的是湖州太少王龟龄,他为官清廉,很有识见。淑姬在威严的大堂之上,凄楚的连声喊冤,王太守听后,动了恻隐之心。他听说淑姬很有才学,能吟咏诗词,于是对她说:"你能填词一首,自咏其冤,本府就可为你作主。"当时正值冬末春初,官府院内,积雪犹存,有寒梅怒放,旁逸斜出,馨香宜人。带着刑枷的淑姬,看着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傲然清姿,联想到自己不幸的遭遇,触景生情,提笔赋诗,写下了上面的那首《长相思令》。 
  这首词从古典诗词中撷英咀华,以贞洁的梅花自喻,描绘了深冬残雪中梅花的遭遇,并与自己遭污受屈的不幸命运作类比,恰到好处的实现了人、景、情、遇的有机结合,委婉地表白了渴望申诉,洗雪冤屈,要求自由的心情。  
  这样的女子,怎不让人折服?据说,王龟龄看到淑姬呈上的词作后,连声叫好,当即下令无罪释放。 
  真没想到,一首词,竟帮助淑姬解脱了罪名! 
  虽然淑姬无罪释放,跳出了夫家的火坑,但她这样的女子,在那个程朱理学盛行的时代,是不会被大家所认可的,相反只能被千夫所指,被众人诟骂。她在当时人们的眼中,仍是荡女淫妇,无人肯明媒正娶,最后被一姓周的富家儿子买去做了妾。这样,淑姬又开始了她屈辱的生活。 
  女子无才便是德,你有才有德又能怎样?还是逃脱不了整个封建礼教的魔掌,还是被三从四德约束着,被夫家管束着。 
  在那个黑暗的旧时代,女人啊,你的名字是弱者! 
  淑姬在无爱的婚姻中苦度时日,书写着她内心的哀愁。 
  春天来了,又是万象更新,桃红柳绿的季节。可是淑姬的心里却有无限的忧愁。请看下面的两首词: 
  其一:《小重山春愁》 
  

谢了荼蘼春事休。无多花片子,缀枝头。庭槐影碎被风揉,莺虽老,声尚带娇羞。 
  独自倚妆楼。一川烟草浪,衬云福。不如归去下帘钩,心儿小,难着许多愁。 
   
  荼蘼开后,春天将尽,残花立枝头,庭中槐影摇动,被风儿揉碎,莺声娇羞。词人独依妆楼,只见满川烟草,云儿悠悠。春已尽,花事了,此情此景,勾起了词人多少伤春的情怀。这暮春之景无人共赏,这缤纷烂漫的春天即将离去。词人依楼远眺,心中涌起无限的惆怅。最后她自我派遣着:不如放下帘钩,不再看了吧,我心眼小,实在放不下这许多的愁苦。 
  贺铸有词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淑姬这首词中的"一川烟草浪,衬云福"化用之。她为何而愁?是想起了行外未归的亲人?是因远山白云想到了滞留异乡的郎君?还是青春易逝、红颜渐老、心无归所的愁苦? 
  虽然最后一句化用李清照《武陵春》中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句意,但我还是感觉淑姬愁苦的境界小了许多,不及易安的深重。 
  其二:《祝英台近春恨》 
   
  粉痕销,芳信断,好梦又无据。病酒无聊,敧枕听春雨。断肠曲曲屏山,温温沈水,都是旧、看承人处。久离阻。应念一点芳心,闲愁知几许。偷照菱花,清瘦自羞觑。可堪梅子酸时,杨花飞絮,乱莺闹、催将春去。 
   
  这首"春恨",全词紧扣""字着笔。"精痕销,芳信断",三春将去,此一恨;春意阑珊,"好梦又无据",此又一恨;"病酒无聊",凭空再添一恨。女词人斜倚枕头,闲听春雨,想到春意盎然之际的曲曲屏山,温温沉水,这一切都将随着春天的逝去而消失,这怎能不引起词人的惆怅? 
  久离阻,一点芳心,都撩起了淑姬的点点愁绪。偷照菱花镜,只见人儿消瘦。更恼人的是,杨华飞絮,乱莺啼闹,春天又将逝去。春在亦愁,春去亦忧,女词人将何以堪? 
  春光将尽,淑姬想到岁月蹉跎,想到了自己的容貌渐衰,年华老去,想到不幸的婚姻,不禁悲从中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淑姬的一颗芳心,却如那风中的飘絮,没个存放处。 
  由于历史资料有限,也不知吴淑姬的最后结局如何。 
  史载,宋代有两位吴淑姬,在北宋时代籍隶汾阴的是北方人,丈夫叫杨子治;在南宋时代籍隶湖州的是南方人,其夫姓周。南宋洪迈《夷坚志》庚集卷十对南宋的吴淑姬有所记载:"湖州吴秀才女,慧而能诗词,貌美,家贫,为富民子所据。"由此可知,南宋时吴淑姬的父亲是一位秀才,很有才学,可惜怀才不遇,一生落拓不羁。吴淑姬聪颖貌美,能作诗词,著有《阳春白雪词》五卷。 
  但是有的论者,把北宋时淑姬的故事嫁接到了南宋淑姬的身上,说她后来嫁给了杨子治,两人诗词相和,恩爱有加,生活美满幸福。当然这样的结局只是人们的臆想,是不符合历史史实的。也许是人们同情才女淑姬的不幸遭遇,想还原一个浪漫多情的吴淑姬,想让她消瘦的灵魂变得丰满,所以才凭主观愿望,给她安排了一个幸福的结局。 
  其实,淑姬的命运是很悲苦的。 
  黄升在《唐宋诸贤绝妙词选》里评其词说:"淑姬,女流中黠慧者,有词五卷,佳处不减李易安。"可见,吴淑姬的词当时在社会上流传很广,她的名气也很大。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清代。 
   
  传说清朝末年,广西有个叫马良的书生,外出会友,天黑返家时踫上滂沱大雨,到附近的一户富家借宿,主人姓莫,读过几句诗文,喜欢附庸风雅,便与马良对答诗文。他们的对诗被莫公聪明的女儿隔窗听到。当莫公对答为难时, 借故走出闺房帮父亲解围,并想故意为难马良,于是, 出上句:"杜诗汉名士,非唐朝杜甫之杜诗。"马良立即对出了下句:"孟子吴淑姬,岂邹国孟轲之孟子!欣赏马良的机敏和才华,顿生爱慕之心。由此可知,吴淑姬的才名在清代尚有人知。 
  只是,宋代的天空依然阴暗,没有给才女吴淑姬一个阳光明媚的笑脸。但是,有才德的人,历史自然会给她留下一抹记忆,后世之人也会永远记住她。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吴学慧    责任编辑:吴学慧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宋代延陵南山吴氏家族教育述略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