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文化 > 吴氏文艺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左台吴氏在湖北
作者:徽州老吴    信息来源:左台吴氏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3-15 收藏|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左台吴氏

左台吴氏也称新安吴氏和徽州吴氏,新安郡即过去的徽州府,今天的黃山市为主加上江西的婺源丶浙江的淳安及绩溪县。

左台吴氏以唐代左台监察御史吴少微为始祖。

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朝廷大招天下名儒,在新安歙州(今安徽歙县)讲学,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吴义方参加了这一盛会,由于喜爱当地的山水之美,举家由豫章迁居于歙县,当时吴义方的父亲吴良曾在歙县担任县令。少微公兄弟三人,兄太微、弟宝微。

少微祖公是徽州第一位进士,也是一位诗人,他开始担任晋阳尉(今山西太原市长),后台任左台监察御史即今天的监察部长。少微祖公告老返乡后移居到休宁石舌山(今凤凰山)享年87岁,去世后卒葬在休宁城边上的凤凰山吴家山,墓址至今还在。在徽州所有的吴氏宗祠,主牌位上供奉的是少微祖公,并掛统一的左台公容象。

左台吴氏在新安发脉,经历了唐丶五代丶宋丶元丶明丶清至现代,子孙繁衍,分成五大派:丰溪派丶莲塘派、金竺派、石岭派、城门派,据统计,左台吴氏后人有200多万之多,居住全国各地以及海外,目前歙县人口五十万中姓吴有九万多。

左台吴氏在湖北

左台吴氏迁到各地后形成许许多多支派,形成了众多的当地望族,其中湖北就有多支,比如我们“万七公”后裔红安吴氏有十多万,而且名人辈出,明清有进士22人,民国后将军级的23人。

考田吴氏,是少微公之长子仲远公(又名隆术),早在唐代就由新安迁来湖北黃梅。至今繁衍了50余世,现有三万五千余人,形成了考田吴氏五大派的庞大家族。

在我所整理的几部左台老谱记载中明清有上百支左台吴氏后人在湖北经商丶做官或戎边,后人定居湖北,其实远远不止。

鼎盛时期徽州商户数占据汉口半壁江山,鼎鼎大名的汉正街有一半是徽州人,汉口的新安街、新安巷、新安小学、新安派出所、新安市场丶新安码头就是这么来的。

 明清两代的淮盐行盐口岸,大半在湖广,汉口则因其发达的水陆运输系统而成为淮盐行销的转运中枢。明朝中叶,实行开中折色制度,为徽帮打开了进军两淮盐业的方便之门,汉口作为两湖淮盐分销的集散地,自然成为徽帮盐商竞趋逐利之地。徽商最早进入汉口,是在明代成化年间(其实在宋元时期,就有徽州商人在汉阳、武昌两府经商)。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第一批徽州盐商从江苏仪征、扬州出发,经湖北武穴到达汉口的龙王庙上岸布点,开拓市场。从长江西进至汉水晴川桥附近,开辟有新安码头,专供徽商船只停泊,绵延三十里;新安码头向北一线,有新安街,沿街建有徽商会馆、书院、学堂,以及高大雄伟的魁星楼(中华大酒楼),为汉口巨观。过去的汉口流传着这么一句童谣哪怕你湖北人刁,徽商买断汉口的腰 
      
康熙、乾隆年间,无徽不成镇,无绩不成街,徽商进入鼎盛时期,汉口一直是徽帮商人眼中的天下货物聚买第一大码头,他们在汉口开辟了新安码头,专供徽商停泊船只。
      
 汉口最繁华的闹市也是在徽商购置的地皮上发展起来的,因此被称作新安市场。徽帮在汉口的崛起不仅有赖于深厚的地域文化根基,更取决于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官商勾连等政治因素。
      
徽帮经营以盐、典当、茶、木为四大主业,而在汉口市场上的成功则首先源于淮盐经销,他们因此而成为早期汉口商场上叱咤风云的重要商帮。
  
 载满淮盐的船只,自江苏仪征出发,从长江水路一直向西进入湖广地区,运抵汉口,绵亘数十里,首尾联络,势若蛇蟠。至咸丰元年(1851),运销淮盐达4亿斤,各地盐商纷纷集居汉口,形成十里通津驻盐艘的盛况。
    
这段时期,也是淮盐的鼎盛时期。淮盐从汉口运销湖北省九府一州,湖南的运销亦由盐商从汉口领运。盐商们利用淮盐产销地区差价,牟取厚利。盐商因此获得暴利,汉口也随之产生了一批极为富有的徽帮盐商,成为商业资本最为雄厚,生活最为奢华的商帮群体。
   
在这些盐商中以西溪南吴氏即丰溪派为主力军,据西溪南吴氏宗谱记载仅一个村在湖北经商有五十余支,他们的子弟中近四十多名寄籍瑚北考取功名,其中进士二名,举人丶庠生三十余名,其实沒有记载的更多。西溪南吴氏在杨州丶仪征丶盐城一带有上千户盐商,他们利用江淮

  兴盛时期的汉口,徽商从业人数达8万之众(含流动商贩),店、铺、馆、所、庄、厂(场)等8000多家(个),汉正街的商人一半是徽商,黄陂城内的人一半是安徽人。徽商在汉口,主要以经营食盐、粮食、布匹、茶叶、药材、竹木、文房四宝等为主干,丝织、杂货、典当、酒楼、银庄、珠宝、行商坐贾兼而有之。
      
汉口徽商会馆、书院,也成为历代徽派名人雅士驻足、会友、讲学、献艺的场所。乾隆嘉庆年间,徽班几次进京,汉口徽商踊跃捐资助行;京剧鼻祖程长庚到汉演出,徽商万人拥戴,旬月不息。

汉正街今天还有个淮盐巷,清朝时期这条巷子控制了大半个中国的食盐市场,而食盐生意是当时中国最赚钱的生意之一,是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控制这条经济命脉的就是徽商,其中丰溪派吴氏有好几家。当时清朝在汉口淮盐巷设立了监销淮盐总局,这栋建筑如今依然伫立在淮盐巷附2号。

武汉十大最古老建筑 汉正街新安书排第一

5014年武汉市文物局作为决实,新安书院周边违建拆除 保护江城唯一300岁建筑。

如今武汉有毛主席吃过武昌鱼的大中华酒楼丶 “武汉健民”(即叶开泰)“胡庆余堂”“汪玉霞”(武汉笫一食品品牌)等老字号都是我们徽商州人创办,可见当年徽商的辉煌。


旅居汉阳吴正治大学士官至一品

在迁居湖北的左台吴氏后人中,最为出名的是清初的吴正治,祖居是休宁临溪,(红安吴氏也是从临溪迁出的),吴正治祖上在汉阳经商,所以他寄籍汉阳考取功名。吴正治从小聪敏颖异,9岁能写一手好文章,13岁应童子试连获郡邑第一名。顺治六年(1649年)中进士,康熙二十年(1681年)授武英殿大学士,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当朝宰相。

吴正治历任江西布政使司参议丶江西南昌道丶陕西按察使丶工部侍郎丶刑部侍郎等职务。是他上疏朝廷,力除“一人犯法逃亡,十家连坐”的恶法使许多无辜百姓得以大赦;也是他废除清初鳌拜当政时的“圈地”苛政。

大清国史《清史稿》为其立传,并赞誉他“所至以清廉执法著称”。

吴正治被授为武英殿大学士,成为当朝宰相后奉命领衔修纂《清太祖高皇帝实录》、《三朝圣训》、《大清会典》、《平定三逆方略》及《大清一统志》。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吴正治因完成上述五部清史的修纂而建功,受到康熙帝又一次嘉奖,并被加封为太子太傅。由此后人都称吴正治为“修史宰相”。康熙二十六年,吴正治告老还乡,去世在汉阳,由于他淸廉,丧亊还是由武汉的新安会馆办的。

吴正治著有“客商规略”等行商格要外,还以绘图等形式详明地介绍了《休宁由饶州至汉阳》等多条水、陆路程及沿途名胜古迹的状况。

 

徽商吴盘甫开办沙市第一家电灯公司
  沙市近现代史的要数沙市电气公司的开办,开办者就是徽商吴盘甫(祖籍安徽省休宁县,旅沙经商后定居)。这可是沙市第一的商业用电,开办于1932年。36千瓦发电机,除了供少数人家用电外,还输送给纱厂等工厂照明用电,此举推动了沙市工业发展。
  沙市电气公司原址在毛家坊,现中医医院门诊部。开办者吴盘甫,年轻时受“公车上书”及“洋务运动”新思潮影响,以实业救国为理念,把商业资本转为工业投资,曾入股川商正明面粉厂,后抽走入股的流动资金购置发电设备,创办沙市电气公司,任董事长。
  吴盘甫的外孙吴守贤,193411月出生于沙市,后来成为天文学家,中国现代高精度授时“北京时间”的开拓者之一。历任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副台长、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院长、陕西省科学院院长、中国天文学会副理事长。数年前,吴守贤曾给记者亲笔回信。
  吴盘甫的亲戚吴继贤任沙市电气公司总经理,后任中纺沙市公司经理,兼任沙市市政管委会执委。
  玉庆泰在青石街中山路今好公道酒楼旧址,由徽商蒋怡甫于民国14年开办沙市第一家名贵茶叶店。沙市码头一度为中游巨大的茶叶转口市场,1919年销售有7000担。
  在徽墨中,沙市鲍乾元笔墨店最为著名。上世纪初,沙市榨坊也多由徽商创办,他们改压榨为撞榨,出油率大大提高,深受荆沙人民喜爱。今教育幼儿园旧址就是胡植诚经营的立丰号榨坊。
  在沙市经营绸缎的徽商号有积泰昌、积义昌,资金雄厚。还有同吉号独家经营苏杭产品。
  徽商在沙市还贩卖木材,从事典当业、米粮业、饮食业、长途贩运业。
  徽商活跃于沙市,且都具有较高文化修养。有了文化易于接受新事物,有了知识则善于从各个方面去熟悉商务。这是徽商不同于一般商人的地方。
  徽商慷既好施,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能与侨寓地居民建立和睦邻里关系。他们崇文,每到一地都重视建书院,办学堂。徽商还善于利用血缘、地缘关系,形成地方商人集团。晩清时创办新安书院,遗址后改为崇文小学、沙市艺术中学。新安书院是徽商驻沙市的会馆和商会办学场所。1872年春丶秋湖广总督李鸿章亲两次为新安书院题扁“吾道中天” 斯文在兹悬挂于沙市新安书院时。古匾,现被民间收藏爱好者收藏。

 

襄阳徽州会馆位于襄阳皮坊街,在山陕会馆北面中间隔一小巷,徽州会馆又名新安书院。此巷子,又名新安巷。 此会馆约辛亥革命初期毁,其遗址为襄樊市二中校址。

歙县会馆,襄阳中山前街东段,湮灭年代不详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彤杉    责任编辑:彤杉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信息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