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时代上郭被誉为科甲名宗,名门望族。自宋至清出过进士三名、文武举人二十八名(其中四名副榜)、著名仕宦七十六名。上郭官宦皆有清名,诸多轶事广为流传。
始祖吴保金在京历官十八年,官至枢密使,授银青光禄大夫。因支持王安石变法,被谪高凉参军,屯边吴川、电白及阳江沿海一带,力保南疆安定有功,受朝庭嘉奖,复获银青光禄大夫爵衔,得在府第、宗庙立戟(戟门)的殊荣。
南宋度宗进士吴颐为官清廉,勤于政务,官至光禄寺正卿。得到皇帝对其父封赠,御联:“双亲白发堂前坐,一领蓝袍天上来。”同时也得到皇帝赐宴,因父年老齿稀,嚼食不便,宋皇命御厨官特制肉以赐食,称为“帝赐肉”。
明洪武间,吴孔昭两任云南御史,忠于职守,勤政爱民,安定边陲,使边民得以安居乐业,因此深受爱戴。在他离任还乡时,当地百姓十里相送,并摆着清水明镜送行,洒泪而别,意为其官清如水明如镜。云南建有御史祠以作纪念。
明朝吴玑,机智聪颖,成化间拔贡,任广西马平县知县。政绩卓著,上宪称为良吏(《广西通志》有载)。
明崇祯朝进士吴鼎泰任江阴知县六载,以德化民、以法治乱、铲除弊政、惩处劣绅、并捐俸银以济饥荒。率百姓疏通水利,解除旱涝。断狱公允、不畏权奸、不受贿赂,有恶则惩,有冤则雪,因此被民称为父母官,晋升两淮运使。江阴百姓联名上书朝廷表彰,崇祯皇帝御旨冠以名宦殊荣。其弟鼎元官至夔州知府。初任江西袁州推官,折狱明允,迁西太平府推官,奉诏讨河南贼,设策筹抚渠魁李荆楚授首,化解当地历史贼患,民得安然。当事上其功,调顺庆府同知。兄弟俩慷慨仗义,轻财好施,亲躬吴邑善事,同被旌表为“名宦乡贤”,敕命立牌坊纪念,上书“二贤里”三字,意为兄弟皆贤,同出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