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伟忠:鲲鹏展翅 义薄云天
“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重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溟——南溟者,天池也。”
——庄子《逍遥游》
——记安溪县新田矿产开发公司总经理、潘田村主任吴伟忠先生
安溪,以其蔓延不绝、终年毓秀的山,喷涌不息、清澈甘甜的水,蕴育出了文明世界、光耀史册的铁观音。殊不知,秀美的山水,不仅能出好茶,亦能出人才。吴伟忠先生就是从安溪的山水里腾飞而起的一只鲲鹏。所谓鲲鹏,庄子的传世著作里记载着,由鱼化成的巨鸟,善水能飞,日飞万里,朝着天池而去。而今,人们总是将之比成有大志、做大事之人。在与吴先生的短暂会面里,在其略带乡音的讲述里,在他迄今为止的人生历程里,笔者看到了鲲鹏的轮廓,体会到了鲲鹏的气势。如此感受,绝不仅仅在于他宏伟的事业王国及远大的商业理想,更多的是他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作为人民的公仆,那能容纳百姓悲欢疾苦的心胸与气魄和为大多数人的福祉做出的努力与付出给笔者带来的震撼。
从资深教师到杰出企业家
五十年代,是个令人难忘的年代,物质上的一穷二白和极富不确定因素的社会环境成了它最大的特征。出生在这一年代的人,难以避免要承受缺衣少食的苦,却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其他时代的人们难以领会的历练。一些描绘那个年代的文学作品总给那时的人们冠上了“隐忍”“坚毅”“踏实”等字眼,而这些,也确是时代赋予的精神财富。吴伟忠就是出生在这个年代。在1956年严寒的冬天,他出生在安溪县潘田村的一个干部家庭里。虽说,父亲是村里的副大队长,大小也算是个官,但生性正直的父亲,清正廉洁、两袖清风,加上时代大背景的影响,一家人仍是过得很拮据、捉襟见肘,并未从父亲的工作得到多少物质上的好处,倒是父亲的淳朴实在、一心为公的村官形象一直铭刻在少年吴伟忠的心里,成了日后他仕途上永远的榜样。
虽说家庭困难,但父母依然缩衣节食地将他送到学堂学习文化知识。而吴伟忠也非常勤奋好学,以优异的成绩完成高中学业。因碰上上山下乡的大潮流,未能继续升学,才回到了家乡感德。时代给他的命运打下了深刻的烙印,而对于这一切,他没有太多怨言,而是坦然接受。因其在校时候的优秀成绩,他被推荐成为一名小学民办教师。先后在福德小学、潘田小学,铁路工农兵小学任教,达十一年之久。很难想象,眼前这位谈笑风生、意气风发的企业家曾是农村学校里,简陋的讲台上,一名知识渊博、循循善诱的人民教师,但是,不同的是工作,相同的却是一颗服务社会、造福乡民的心。作为老师的生活是寂寞的,物质是贫乏的。而他从来都是全心全意、尽心尽力地以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浇灌着一批又一批的孩子们心田里那知识的小苗。为自己的人生写下了桃李芬芳、绚丽的一笔。
作为势单力薄的个人,总是被时代的潮流挟裹着向前,身不由己。而这种时代的力量也并不全是负面的。当改革的春风吹到感德潘田的这个小村落里,也唤醒了吴伟忠灵魂里生气勃勃的斗志。他毅然辞去了教师职务,跃入商海。经商生涯的最初,就涉足铁矿石的开采,之后更是与这个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与铁矿行业的不解之缘就是与故乡的不解之缘,因为铁矿石就是家乡潘田的“土地产”,也正是它成就了吴伟忠从教师到企业家的身份精彩转变。正如《逍遥游》里所说的:怒而飞,其翼若重天之云。
情义村官:村务、企业两不误
1987年是吴志伟开始自主创业的年份,在四年之后,正在事业蓬勃发展的1991年,他又当上了村干部。这是一份劳心劳力的苦差事,而他自己的事业也正是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的时候,犹豫之余,想起为村务付出一辈子辛劳的父亲,想起淳朴善良的乡亲,终于还是下了最后的决心,接过这一重任。这村官一做,便是十几年,从村委到党支部副书记到书记再到今天的村主任,付出的心血及时间都是难以计量的。
说做这村官难,有其特殊的原因。感德潘田村的铁矿为其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这是事实。当时潘田就驻扎了一个规模极大的矿产开发公司——潘洛铁矿。但到后期,潘洛铁矿因矿产的开发而与当地居民产生了矛盾,因为不适当的开发导致潘田地质结构的不良嬗变,引发了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严重地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潘洛铁矿也因各种因素而停产了。可以想象,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做为村书记的吴伟忠的难处,既要维护村民的利益,保护家乡的环境,又不能断了潘田村最大的经济命脉。为了解决问题,吴伟忠四处奔走,不仅要安抚群众的情绪,更要寻求根本的解决之道。
最终解决问题的办法出来了,这个极具科学性及创造性的策略被媒体惊喜地称为“潘田模式”:潘洛铁矿被收归潘田政府所有,吴伟忠与人合股创立潘田铁矿开发公司,并以5300万的高价买下了矿产开采权。而这笔钱则被用于村民的转移安置。在财政的有力支持下,两千多名村民先后被迁至安溪县城,住上宽敞明亮的移民安置房。新设立的潘田矿产公司给村民每人一千元的股份。村财政在公司也占有一定的股份,因此而获得的红利,全村人皆可受益。村民们从偏僻农村迁到了交通、教育等各方面条件都较为优越的县城,而基于股份,在收入上又有了一定的保障,一个棘手的问题被完美地解决了。“潘田模式”又怎能不让世人惊喜呢?
吴伟忠先生在娴熟地处理村务的同时,自己于1997年参与创立并担任副董事长的新田矿产开发有限公司也在有条不紊地运作着,并继新田、潘田之后,在漳平赤水镇投资设立了挂山铁矿厂。事业经营顺风顺水、村务管理科学合理,可有谁知道,在这辉煌的背后,吴伟忠付出多少努力?
行善不辍热心人
如果人生是个大舞台,那么吴伟忠就是一名最优秀的演员,他把每个角色都扮演得尽善尽美。从教师到企业家到村官再到人大代表,无一不是惟妙惟肖、熠熠生辉。而有一个角色,笔者以为他比之前的任何角色,都要有分量,因为它与个人利益无关,甚至是与个人利益相违背的。这是个造福大多数人的角色,需要有善良的品性、宽阔的心胸、高远的视界……而即便是有如此高标准的要求,吴伟忠都无愧于慈善家的称号。
作为村书记、主任,在关注村里经济发展的同时,他也不忘对于村中弱势群体施以温暖的关切。在他的领导下,村里财政的使用显得极为人性化。村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个月可享受50元的生活补贴;考上的大学的孩子,每人每月能得到500元的经济支持;财政还设立了预借款项,为需要的村民解燃眉之急;对于生活困难的个人及家庭给予必要的经济补贴……所有的这一切,都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潘田村描上了艳丽的“和谐”的色彩。
引用吴伟忠善良贤惠的妻子的话:“咱们生活好过了,就应该多帮助别人。”如此朴实的话语,也许就是他所有善举的动机。如果说,作为村主任所做的一切是他职务的履行,那么,作为一个企业家,他对这个社会也表现出了极大的责任感,从个人角度而言,他又有着博大的爱心。当笔者问及四川地震是否捐款赈灾,他的回答引出了一串爱心数字。除了以个人的身份捐资2万元,在发动新田、潘田、挂山几个企业的职工捐款的场合,又大方出手,以身作则。而去年的冰雪灾害他个人及公司都是慷慨解囊。“只要是政府有号召的,我们都积极参与。”所以,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只要有需要帮助的地方,吴伟忠都会不遗余力。
殊不知,做善事有时也会顶上流言的压力,这点吴伟忠深有体会。在铺设剑斗至感德的水泥路的过程中,吴伟忠个人捐资20万,他作为大股东的新田、潘田两个企业分别捐资100万元,而他担任主任的潘田村也拿出了3万元。在他看来,修路这样利国利民的大事是值得他全力支持的,不料,他这样的善举却引起少数人的妒忌,散播不实言论。对此,吴伟忠一笑置之。关于对错,他心中自有一杆称,而他认为对的事情,就会一如既往地做下去,比如慈善事业。安溪慈善总会成立之时,他捐资50万元。身为慈善总会的副会长,他随时随地都以自己的一举一动向世人诠释着“善”的深刻内涵。
吴伟忠先生说:“钱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就是这样一句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话,但能解其中深意的已是少数,能以自己的行动践行的更是凤毛麟角。但吴伟忠说到并且做到了。他用金钱为社会创造幸福,给了金钱最高尚的含义。如果说,吴先生就是那神鸟鲲鹏,那么,他振翅高飞、苦苦寻觅的圣地“天池”便是那人人温暖平和、愉悦幸福的慈善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