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姓始祖是周太王的长子泰伯、次子仲雍 。周太王有三个儿子,泰伯、仲雍为了让位给三弟季历——即周文王的父亲,兄弟二人结伴岀逃建立吴国 ,以国为氏 。
石首吴氏始祖吴次玉原藉开封,元至正时任荆襄提督,提督府设在荆州,次玉公告老落藉东山,即今湖北省石首市桃花山镇,祠堂建在吴家垱村 。
我族人丁兴旺 。族谱由五世祖创修,历经多次续修,从第九 世起立四十派,前 二十派是:金永天贤一,士自名闻世,朝廷征硕儒,德学兆先第 。从第十世分为宁、富、宾、宽、宪、安、宸、宠、万、亨 十大房 。从前由于战乱和动荡,以及道路、交通、通讯不畅,迁出的失去联系,十大房就有宾、宽、宠三大房没有上谱 。
一九零一版的谱修好后,先人们又经几十年努力,终于将迁往监利、四川、柳州的几大支以及散居异乡的族人收聚一堂,草谱于一九三八年续成,集中存放在华容县城时任族长的硕涛公家中,准备请工匠雕版印刷的,由于战争没有印刷成谱书 。四川有一位参加续谱的老人寿寝在故乡石首 。解放初极左思潮拆庙宇毁祠堂,不准家族搞活动 。我族三八年在历史上修得最完整的谱,实可惜在六六年的文化大革命中被当成四旧焚烧了,多数人也把老谱当初废纸 。联系上的族人又得而复失,给我家族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
一九七九年中国共产党拨乱反正,尊重历史,各姓各族才重新续修族谱,重建祠堂 。同时我族一批有志老人为续族谱四处奔走,苦于找不到谱书 。几代人经三十多年努力,二零一二年才将跨越一百一十一年,即将断代的家史续起来,遗憾的是迁出的几大支没有联系到 。为了实现先人遗志,二零一四年我往四川和重庆地区寻访一个多月 。 当地吴人多,支族多,有的同原藉一起续了谱;有的沿用原藉的派序续了谱;有的自立派字修了谱 。
由于历史的原因,加之时代久远,收族或者追根朔源认祖归宗,我们必须共同努力,寻找历史资料如老谱,草谱,手抄本,笔记,传说等 。我们加强联系和考证 。
延陵堂石首吴氏吴德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