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支源流
(1)
根据世系繁衍时间推算,清朝康熙年間(1662一1723年)左右,始迁祖明德公(生卒不详)带领子孙迁居至此,至今已历11代。
晚輩《恩行》从未見聞过家族之譜牒。明德公上源世系失考。所以,对于本支的迁徒来源大多是听老一辈族人里口传的一些传说故事,仅供大家寻根问祖的过程作进一步去考证。
(二)本支字辈:
从第13代(明德公)明字辈起:往下传
明振邦,好清增安洪。恩昔家。(略)
(三)本支世系:
据现有族谱记载:
始祖:明德公生:振侯、振山、振东、振棋、振现、振诚、振府、振州共八子。
【注:(1)长子振侯,次子振山,三子振东,四子振棋,六子振诚,五兄弟后裔不详。。。。。。。。。。。。。(明德公第七子振府,第八子振州失传。
(2)
明德公第五子振现公长子失考,次子邦臣、三子讳:邦元,字长善行三,生于乾隆十年( 1746 )年、卒于:道光十七年(1838)年。
邦臣之子好友后代不详。
邦元长子好义,次子讳:好棠字召遗行二,生于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卒于:光绪二年正月公元1877年。
好义长子:清彥,次子清泽。好棠:长子清志,次子清涟,三子清标。
(四)相关传说
听老人们传说是好义好棠弟兄俩来到的本村,可是有几位年长輩高者在《文化大革命》之前曾经见过:振,邦两代老祖宗的碑和坟墓,本支和:泰安市《新泰市》石来镇,我崔家庄村能续得上,此支为:
明末清初时期迁居至此【 始祖,吳仕阔13世~吳太14世~吳朝举15世~吳秉公16世~吳文存17世~吳付胜18世~吳建丁19世,洪20世,恩21世,錫22世,家23世】。他们的老家临沂市,平邑县两前庄村。
(1)传说一:
在抗日战争期间,本家族的一位爷爷《吳安进》曾经到过江苏省北部沒过江抬担架。在住店時曾经和店主人续过字輩。结果能对的上他说本支的迁出地是他那里,店主人给了我这位爷爷一本族谱。谁知深夜来了战机不慎遗失。
(2)传说二:
来自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定居在山东省济宁市【兖州一带】,之后又来到现在的济宁市,泗水县。泉林镇泉林村,因弟兄不和、搬到现在(附近)的这个村子。听巨野县的宗親说从山西省,洪桐县,喜鹊窝村,此村有一颗老槐树。搬迁到山东的这支吳氏是(明德公)老三一支,我们这一支是老二家一支。
(3)传说三:
来源与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大坝子村,先祖们沒有留下任何历史性的记载。。。由于近几年条件不好等……原因沒能去考证。。。。本家族长幼已经沒有一个明白人了,所以只能向社会各界人士求助。
宗亲们:如有相同或相似请与我们取得联系。
《厚德載物》QQ664102731微信名稱:字銀淸*號聖恩居士感恩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