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初兴之前【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以前),先祖由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陶村镇迁到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张桥镇,择居八公原东为安宅所,以制陶为业,在老后沟(又称老虎沟)烧制瓦盆、瓦罐和瓦缸。

百世之前,祖妣受乾坤二气以生,不审几传至世祖吴仲明。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1年—公元1566年),世祖吴仲明,字龙泉,妣牧氏,生七子一女,其子吴大、吴崇义、吴崇信、吴四、吴五、吴六、吴七,一女归赵门。家业有北庄村、张桥、花园头、赵村庄基八处,共地二十八顷有亩余,子女八分均析,厥后七子散居外。赵村祖坟一座,地一段,南北长一百七十步,南阔长六十二步五寸,北阔六十一步,该地四十三亩八分五厘四毫整,其地东至吴仕伦,西至金大甫,南北至官道。祖遗言未分,除安葬之外,七支轮流耕种,周而复始,毋得搀越。老祠堂位于卤阳湖畔(又称盐滩)的“滩里庙”。

明朝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清明奉祀,筚簋笾豆,物清颠嘉,牲醴宰猪一口,庶羞祭奠惟诚,至于伶人排列,鼓乐盛武,张罗七支族众。孝思悠悠,人心勃勃,睹墓坟而情切一体,瞻石至今,记辈干有余矣,曾孙吴邦泰等感念祖先之恩,窃恐年远,孝后不知水木源本之恩,纠合七支族众,议立石碑一通,石桌八张,石桩一对,石狮二只,石阙门一合,路碑一通。记而敬恭,绵绵千百万祀,益久而益不磨,愈远而愈不替者有矣。原有北京锦衣卫祖军一名,通议众户八帮,照前年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清明,祭品务要丰洁,且莫污乱。恐后因循,勒石警醒,是为碑记。
七支族众字辈排序:……仲、崇、计、福、良,仕(世)……

四大份:北庄村、张桥、花园头、赵村。七户八堡子:碑楼、赵村、张桥、苏家、花园头、北庄南庄、炭渣坡。

吴大后人:现居住张桥镇永庆村西吴组(以前叫碑楼吴家),现存古槐一棵,祖坟祭祀纪念碑一通,吴文学。
吴七后人:现居住张桥镇永庆村东吴组(以前叫炭渣坡吴家)。一后人住到同村金沟组(以前叫金沟王家),吴民军;清朝后期,一后人迁到同县薛镇宏化村吴家组(以前叫宏化杨家)。
四大份北户薛镇宏化支脉为吴七后人:
清朝乾隆末年,张桥镇永庆村东吴组(以前叫炭渣坡吴家)一个以制卖陶器为生的祖先在同县薛镇宏化村定居,在薛镇西边干河(位于曹村镇)挖土窑得一窑乌金而发家,后置买宏化坊永建堡杨家四垣庄基和数亩田地。值得庆贺之喜事,遂请秦腔戏剧团在堡子里唱大戏。

其曾孙吴光彦,字焕堂,参加清朝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丙子科乡试高中解元,国朝五贡【恩贡】。当时朝廷颁发20两牌坊银和顶戴衣帽匾额,后将匾额悬挂在宅子大门之上,以示“光宗耀祖”、“光耀门楣”。
清朝咸丰年间,高祖吴光彦与振威将军张青云(1777~1854),字衢九,号楠亭,薛镇宏化村马张寺堡人,修葺位于宏化村李家堡的红教寺(每年4月5日清明节过庙会),庙堂前原立有颂刻石碑。乡里称呼二人为张探花、吴解元。




高祖吴解元,生有五子两女,其子吴俊升,吴俊杰,吴俊堂,吴俊福,吴俊峰(又叫第娃)。其中二儿子吴俊杰没有子嗣绝门,现只剩四个儿子的支脉。解元第五个儿子吴俊峰(本人曾祖父),妣石氏金花,生有一儿(吴占海)一女。吴占海(本人祖父)生有四子,分别是吴天才(本人大伯父)、吴敬才(本人二伯父)、吴德才(本人父亲,字天德)、吴满才(本人叔父)。长子吴天才,生有一子(吴金刚)两女;二子吴敬才,生有一子(吴智超);三子吴德才,生有二子(吴银刚【本人】、吴同刚);四子吴满才,生有一子(吴龙)。目前两地还有联系,薛镇宏化村吴家组现有吴姓400来人,张桥镇永庆村现有吴姓1000多人,村里四个组分别叫东吴、西吴、前吴、后吴。
薛镇宏化字辈排序:*、富,纪、光、俊、友(社)、振(才),民(刚)……
联系人:吴银刚,字天垠,号青芳居士
QQ: 754765237 手机: 17602938615同微信
欢迎全国吴氏宗亲来交流信息,共同传承中华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