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资讯 > 吴氏传说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歙县昌溪乡:“第一世家”的由来
作者:方爱芳    信息来源:黄山新闻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0-21 |社区|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

走进全国生态文化村昌溪村吴氏祖祠太湖祠,首先引入眼帘的当属那高高悬挂于门枋上的朱元璋御赐“第一世家”牌匾。你可千万别小看这块长2米、宽70厘米的匾额,对昌溪吴氏族人来说,那可是莫大的荣耀。

  话说元朝末年,政治腐败,赋役沉重,再加上灾荒不断,众多老百姓在死亡线上挣扎,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出生凤阳的朱重八(朱元璋),少时穷苦,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反抗蒙元暴政,因作战勇敢,机智灵活,战功卓著,起义军力量不断壮大,后以战功连续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拥兵十万。

  这一年,朱元璋在皖浙交界处与元军正面交锋,展开了殊死搏斗,双方伤亡残重。由于义军人数远不及元军规模,朱元璋决定退据徽州重整队伍,细谋军事,率领大军几万人拖着疲惫的身躯撤退徽州。由于当时昌溪是徽杭古道的必经之路。朱元璋路过昌溪时,见昌溪前有昌源河为屏,后有来龙山为障,在军事上有利于屯兵修整,加之义军士兵近日连续奔走,粮草亦日趋匮乏,于是率军在此驻留。热情好客的昌溪村民,特别是吴氏家族,财力雄厚,对起义军的到来很是欢迎,倾尽家中所有,盛情款待。

  月余后,义军修整完毕,临走之时为感激昌溪吴氏村民的热忱帮助,朱元璋亲自挥笔题写“第一世家”,以表谢意!昌溪吴氏族人欢送朱元璋一行至村后山岗,后此地命名为“朱岗岭”,一直沿用至今,意为当年朱元璋的军队曾路过此地。

  后来,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的统制,在南京称帝,建立了大明朝。昌溪吴氏族人闻此喜讯,族中长者立即召集族中有威望的人商议。当年吴氏家族曾帮助过朱元璋,朱元璋成为明朝开国皇帝,吴氏家族有一定的功劳,理应受到封赏,于是决定安排当时有威望的族人代表上京讨封。

  昌溪吴氏族人代表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见到太祖朱元璋。朱元璋见到故人,甚是欢喜,随即热情款待并颁布圣旨,重新御赐昌溪吴氏“第一世家”牌匾。领回牌匾后,吴氏众族人商议,牌匾不仅代表着家族的荣耀,也代表着乐善好施的昌溪吴氏家族,当高悬于吴氏宗祠门枋。

  历经600多年的岁月沧桑,世事变迁,御赐“第一世家”牌匾仍保存完好,足以说明当地村民对祖上遗传的珍爱。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吴氏    责任编辑:吴氏在线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南阳吴氏文化研究会捐赠书刊给贵州省黔
    吴姓当代演艺名星吴海棠
    华莹山南宗和尚考
    贵州籍民族歌手吴宇珍走进《原创贵州》
    宜宾市吴姓至德文化研究会
    千秋功过说夫差
    吴云出使云南
    唁 电
    吴姓起源
    吴尚东籍贯科第生卒年及其仕履考证
    盛公后裔血谱
    宁乡古今区划对照地图(都、区——镇、
    关于太子友于王孙关系论
    关于吴国太子友与王孙弥庸的关系
    宣公28世孙——吴思澄
    第三届温州泰伯文化节暨瑞安吴氏文化研
    建德家谱文化研究会成立吴氏分会
    假设历史:假如吴三桂不放,清军能入关
    菲律宾延陵吴氏宗亲总会庆典活动
    广东潮州枫溪吴氏族谱
    广东潮州枫溪吴氏新老辈序
    贵州锦屏腊洞吴氏文化(二)
    贵州锦屏腊洞吴氏文化(一)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或回复:(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