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资讯 > 吴氏考证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马家寨之秘”之管见
作者:吴谋高    信息来源:吴泰苇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2-18 |社区|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

“马家寨之秘”,它不仅是“马家寨”本身“之秘”,它牵扯着中国南北、华夏古今很多重大“之秘”………
随着贵州省岑巩县“马家寨之秘”有关“马家寨吴氏族人就是吴三桂的后裔”,“马家寨陈老太婆墓就是陈圆圆墓”等重大秘密的破解,以及得到相关知名专家的肯定。可以预见,“马家寨之秘”会逐渐解开。
“马家寨之秘”隐藏的“秘”很多,有的“秘”是马家寨吴氏族传人自解家秘,有的“秘”是专家学者破译的秘,有的“秘”解得很符合逻辑,有的有待考证。
马家寨吴氏族源
据马家寨吴氏秘传人吴永鹏口述 “我们是黄帝的后代,是泰伯的后代” 的族源史,可以确定,马家寨吴氏的历史渊源。
华夏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公元前2697-前2599年),是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黄帝,为有熊国君少典和有娇氏之女吴枢所生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西北),故号轩辕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他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是中华文明承前启后的先祖。黄帝去世,葬于桥山(今陕西省黄陵县)。被尊为三皇之二,五方帝之中央之帝,黄龙之神。
姬姓吴氏源于少昊一支。据史书记载,黄帝是历史上第一个姓姬之人,成为后世姬姓和所有从姬姓分衍出来的姓氏最原始、最根本的祖先。黄帝有四妃十嫔。正妃为西陵氏,名嫘(Léi)祖,黄帝与嫘祖生玄嚣和昌意两子,玄嚣生蟜极(少昊),蟜极生帝喾(kù)。
帝喾正是赫赫有名的黄帝的第五代孙,帝喾的元妃是有邰氏的姜螈 (yuán)。姜螈是一位极娴淑而美丽的伟大女性,生子后稷。《诗经》“鲁颂 闷宫”曰:“赫赫姜螈,其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降之百福。”这后稷,名弃,即是周之先祖。     后稷少时就喜好种植各种庄稼。稍长,谙熟农耕之事,被舜任命为掌管农事的稷官,封在邰(今陕西武功西南),因而史称为“后稷”,去世后被中华民族尊为农神。弃生子不窋(zhú),不窋之子叫鞠,鞠生公刘。
公刘生子庆节,庆节生子皇仆,皇仆生差弗,差弗生毁隃(yú),毁隃生公非,公非生高圉(yǔ),高圉生亚圉,亚圉生公叔祖类,公叔祖类生古公亶(dǎn)父。从庆节至古公亶父共九代,世居豳(bīn)地。因豳地时常遭受到戎狄游牧氏族的威胁和侵犯。于是,古公亶父决定大迁徙,他率姬姓氏族二千乘,循漆水逾梁山来到岐山下的周原地区(今陕山歧山县)。     古公亶父定居歧山后,营造城廓都市和村邑(yi),同时在氏族组织的基础上开始建立各种国家统治管理机构。古公亶父建立的诸侯国得到了商王朝的认可,因为地处周原,故姬族从此称周人,建立的国家称周王国,古公亶父称周太王。
古公亶父生子三,长子太伯,为姬姓吴氏的开氏始祖;次子仲雍,为姬姓吴氏的传代始祖;少子季历,是历史上著名的周文王的父亲。
所以说,吴永鹏口述的:“我们是黄帝的后代,是泰伯的后代”,可确定马家寨吴氏族源是正确的。
 “延陵堂”与“延陵将军”
马家寨吴族人堂屋神龛供奉“延陵堂历代祖宗神位”与吴三桂称为“延陵将军”,也与吴氏族源有关。
太伯,又叫泰伯,是吴姓开氏始祖,吴国第一代君王。姬姓,因地处商末岐山周原,故姬族从此称周人。太伯还有一个弟仲雍和一个同父异母之弟季历。季历和他的儿子昌都素有贤名,深得太王古公亶父的喜爱。太王曾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有意将姬姓天下传位于昌。但按照氏族传统,王位只能由嫡长子继承,而季历排行最小,没有承袭王位的资格。正在太王左右为难之时,太伯、仲雍便立意辞让王位,让季历顺利承袭。于是太伯与弟仲雍托辞外出采药,同避荆蛮,最后定居江苏梅里。居梅里后,当地居民奉立太伯为君主,称吴太伯,自号“句吴”。后来季历继位成周季王,他的儿子姬昌也成为周文王。太伯虽是吴姓开氏始祖,但吴氏不是他的直系后代,而是其弟仲雍的血脉。所以,仲雍才是吴姓的传代始祖。仲雍生子季简,季简生淑达,淑达生周章,周章生熊遂--柯相--疆鸠夷--余桥夷吾--柯庐--周繇--屈羽--夷吾--禽处--吴转--颇高--句卑--去齐--寿梦。寿梦为太伯以来吴国的第十九任君主。有诸樊、余祭、余昧、季札、厥由五子。
寿梦五子中季札最有学问和才华,心地极为善良,仁义礼让四德俱全,从小就受父亲宠爱和兄弟们的爱戴,寿梦有意要让季札继承王位。公元前561年,吴王寿梦去世,诸樊以长子身份临时摄政。丧事办完后,与兄弟商定将王位让给季札,受到王室的一致拥护。不料季札却像当年泰伯一样出逃延陵乡下当农夫,诸樊不得已继位为王,把延陵一带封给季札为采邑。因此,时人称季扎为“延陵季子”,成为延陵始祖。季札是春秋时代的风云人物,曾与孔子并称“南季北孔”,司马迁赞美季札是一位“见微而知清浊”的仁德之人,让国、观乐、挂剑等故事都传颂至今。因此他被后人奉为“至德第三人”。所以,因其封邑在延陵,称“延陵堂”号,因其祖“三让天下”又称“三让堂”。
马家寨吴族人供奉“延陵堂”,称吴三桂“延陵将军”,肯定地说,吴三桂和马家寨吴氏都是“延陵季子”季札的后裔。
  为何称帝“大周”
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湖南衡阳称帝,国号“大周”。为何称“大周”,一说吴三桂祖籍江苏“州里”,取其谐音,永怀故里。
依我之见,国号取“大周”,是继承古代“周公”之志,“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以志已保社稷,救苍生之宏图伟业,重现先祖之辉煌。
吴氏始祖太伯之父古公亶父建周王国后,太伯、仲雍托辞外出,让季历顺利承袭王位。季历继位成为周季王,季历子姬昌承袭王位也成为周文王,周文王之子就是“周公”。
周公姬旦(?~公元前1105) 姓姬名旦,武王之弟。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为“周公”。在周文王时,他就很孝顺,仁爱,辅佐武王伐纣,封于鲁。周公没有到封国去而是留在王朝,辅佐武王,为周朝安定社会,建立制度。武王崩,又佐成王摄政,东征平定三叔之乱,灭五十国,奠定东南,归而制礼作乐。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贤人,洗头时,曾多次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吃饭时,亦数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地接待贤士。这就是成语“周公吐哺”之典故。周公辅佐武王、成王,为周王朝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后世为政者的典范。孔子儒家学派,把“周公”的人格典范作为最高典范,把“周公”的“仁政”作为最高的政治理想。
周朝的儒、道等思想是中国历史上最宝贵的,中国之所以历经战乱,外族入侵而不倒,就是因为儒、道等思想一直在中原大地上常存,任何种族,均被同化。
所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帅土之宾莫非王臣!”周公最伟大的功绩,还在于他用了七年的时间,订立了一整套政治制度,成为周朝八百年的立国之本。孔圣人在慨叹春秋年间“礼崩乐坏”,政治混乱时,无限憧憬地赞美周公订立的“周礼”,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是不是,吴三桂为承先祖大业,也如孔圣人所说“吾从周”而称帝“大周”呢?
“冲冠一怒”为了谁
吴伟业《圆圆曲》一句“冲冠一怒为红颜”,让“伟人”变成了“色徒”,背了几百年黑锅,根据史实,不尽其然。吴三桂“冲冠一怒”,是为红颜,更是为家严,为尊严,为同生死之兄弟。
吴三桂在明宗室已亡,独守孤城,闯王劝降,清军迫降之际,最后归顺了闯王李自成。但在归顺入京途中,获悉李自成灭了全家三十余口,其父被囚,受严刑拷打,爱妾被人霸占。灭门、杀父、夺妻之恨,谁能忍得,何况他七尺男儿,统兵将领,这是莫大的耻辱,这是对他尊严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谁不“冲冠一怒”,这一怒,单说他为了红颜是极不负责任的。
这一怒,体现了吴三桂的孝与爱,也展现了他的勇与谋。
吴三桂孝亲孝严,他对家人、对父亲、对长辈都很孝顺。少时以二十一人之兵力冲入三万敌人之重围,救出其父与五百骑。这样的孝子,怀灭门、杀父之恨,如不“怒”倒不正常了。
吴三桂不但爱陈圆圆,爱家人,还爱城民,爱同生共死之将士。他深知,如无这一“怒”,带领城民百姓、将领士卒入京,终将生灵涂炭。这一“怒”,夺回城池,保全了白姓,保住了队伍。
这就是吴三桂的孝与爱,勇与谋。同时也将“延陵三让”之吴氏家风和中华美德展现得淋漓尽致。
为何公开“吴张”独隐“陈”
马家寨吴氏隐姓求存,这好理解。问题是:为什么陈圆圆墓碑“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又要公开标为“吴门”,并落款“孝男吴启华”;既然公开为“吴门”,为何吴氏先人另一墓碑要“隐姓于斯”;既然“吴门”可公开,为什么要用“聂”来隐陈圆圆的诸多“秘”呢?
“吴门”在这里应指吴家,按碑文“故先妣吴门聂氏”的理解,应是“先逝的这位女性是嫁到吴家姓聂之人”。碑文中无 “清”字,但标注“清雍正六年”(1728年)立碑,是陈圆圆(1699年)终后29年所立,“明故”、“清故”应是一个时间概念,只是立碑时不写上而已,类似情况州境内大量存在。
全族隐去“吴”姓,此处公开“吴门”,绝不是写碑人大意,可能另有深意。是不是“行不改名,坐不改姓”,不能丢掉祖宗。如果是这样,为什么叫马家寨?能不能说,吴族人来此居住前已是马家寨,吴族人来后,势力大于马家人,马家人迁走了或从吴姓了,这种情况在旧时的州境内也比比皆是。另外吴族人隐姓马家寨,又姓什么呢?。如果以马宝之“马”为寨名,同样讲不过去,以马宝当时之身分,马宝本身就是“秘”,又不怕从马宝身上出事么?
用“聂”隐陈圆圆之“秘”的同时,又暴露出“此地无银”之疑。古时本无“聂”,偏要造一个“聂”出来,为什么要让人生疑呢?用“聂”隐去真事,为何又要用“位席”摆显?如果说“位席”就是“皇妃之墓”,那时的大西南何来“皇妃”,要有也只有陈圆圆,这不是不打自招吗?要隐去吴三桂、陈圆圆之真事,为什么马家寨吴氏墓群诸多墓联中都显出“皇家”风范,这类墓联在黔东南州境内是绝无仅有的。
本月二日,有媒体报道,在距陈圆圆墓背后第五台阶约20米远处,发现一棺清雍正元年藏立的坟墓,墓主是吴三桂在湖南衡州称帝时册封的张皇后。碑正中文为“受皇恩御養一次八十五歲吳公張君后墓”,右刻“雍正元年歲次癸卯季春二十七藏立”。 雍正元年(1723年)立的“張君后墓”,很明白地刻上“吴公張君后”, 册封的张皇后不用隐“秘”,为什么晚五年 “清雍正六年(1728年)”立的陈圆圆墓要这么用尽心机去隐“秘”呢?
公开“吴门”,隐去“吴姓”,是秘;公开“吴门”,隐去“陈氏”,也是秘。公开“皇后”,隐去“皇妃”,更是“秘”。
综上所述,本人对一些“秘”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对一些“秘”的探讨中又发现新的“秘”。
个人之见,供参考。

作者简介
(1956~)
黔东南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黔东南州州志》主编、《黔东南年鉴》主编,是当地历史文献研究专家。大学文化,学士学位。
是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会员、贵州省史学会理事、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理事,贵州省地方志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副会长,州侗族研究会常务理事,州老年书画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凯里学院和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江西省《经济晚报》特约记者、记者。
主持、参与百余项工业项目的编纂、设计、审查论证,主编有2004--2010年度《黔东南年鉴》、《黔东南历史上的今天》、《黔东南五十年大事记》、《黔东南州情》、《锦绣黔东南(大型画册)》、《黔东南风物志》等数十部书籍,是《黔东南建州纪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概况》副主编。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吴文佰    责任编辑:wcb888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贵州岑巩马家寨吴三桂后裔修谱告族亲书
    数十专家认定:吴三桂陈圆圆葬在贵州马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或回复:(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