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资讯 > 国族史记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史海钩沉】吴征百牢(公元前488年)
作者:吴超群    信息来源:吴超群QQ空间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3-1 |社区|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
公元前488年,癸丑,周敬王三十二年,鲁哀公七年,齐悼公元年,晋定公二十四年,秦悼公三年,楚惠王元年,宋景公二十九年,卫出公五年,陈愍公(亦书湣公)十四年,蔡成侯(亦书景侯)三年,曹伯阳十四年,郑声公十三年,燕献公五年,吴夫差八年,越王句践九年,许元公十六年,邾隐公十九年,杞厘公(亦书釐公)十八年,莒郊公三十一年,滕隐公三年,单武公十四年 《春秋》:“春,宋皇瑗帅师侵郑。” 《左传•哀公》:“春,宋师侵郑,郑叛晋故也。” (春季,宋军入侵郑国(杜预注曰:定八年(前502年冬),郑始叛。),这是因为郑国背叛晋国的缘故。 其时中原诸国已无盟主,互相侵伐日甚,前495年就有郑国罕达(子姚)帅师伐宋,败宋师于老丘。就在晋国的内乱逐渐平息之时,齐景公猝死以及景公死后的田氏作乱,令齐国自顾不暇。齐景公经营的诸多联盟出现松动,面对赵鞅对终于的强势压迫,宋国率先倒向晋国,并甘为晋国马前卒。赵鞅的努力初见成效。)   《春秋》:“晋魏曼多帅师侵卫。” 《左传•哀公》:“晋师侵卫,卫不服也。” (晋大夫魏曼多(魏襄子)领兵侵犯卫国。这是因为卫国不顺服(杜预注曰:五年(前490年),晋伐卫,至今未服。)。)   《春秋》:“夏,公会吴于鄫。” 《左传•哀公》:“夏,公会吴于鄫。吴来征百牢,子服景伯对曰:“先王未之有也。”吴人曰:“宋百牢我,鲁不可以后宋。且鲁牢晋大夫过十,吴王百牢,不亦可乎?”景伯曰:“晋范鞅贪而弃礼,以大国惧敝邑,故敝邑十一牢之。君若以礼命于诸侯,则有数矣。若亦弃礼,则有淫者矣。周之王也,制礼,上物不过十二,以为天之大数也。今弃周礼,而曰必百牢,亦唯执事。”吴人弗听。景伯曰:“吴将亡矣!弃天而背本不与,必弃疾于我。”乃与之。
  大宰嚭召季康子,康子使子贡辞。大宰嚭曰:“国君道长,而大夫不出门,此何礼也?”对曰:“岂以为礼?畏大国也。大国不以礼命于诸侯,苟不以礼,岂可量也?寡君既共命焉,其老岂敢弃其国?大伯端委以治周礼,仲雍嗣之,断发文身,赢以为饰,岂礼也哉?有由然也。”反自鄫,以吴为无能为也。” “鄫”,《史记》作“缯”,在今山东临沂市苍山县向城镇,亦云在今山东枣庄市东。首见于前646年。杜预注曰:鄫,今琅邪鄫县。 (夏季,鲁哀公和吴国人(应该是吴王夫差)在鄫地会见(杜预注曰:吴欲霸中国。)。吴国前来要求取牛、羊、猪一百头为享宴品。子服景伯(子服何)回答说:“先王没有过这样的事。”吴国人说:“宋国享我们以牛羊猪各一百头(杜预注曰:是时,吴过宋,得百牢。),鲁国不能落在宋国之后。而且鲁国享宴晋国大夫超过各十头(事见前521年,鲁国以十一牢之礼给予士鞅即范献子),给吴王各一百头,不也是可以的吗?”子服景伯说:“晋国的范鞅贪婪而抛弃礼仪,用大国的势力来迫使敝邑恐惧,所以敝邑享他以牛羊猪各十一头。君王如果用礼仪来命令诸侯,那么就有一定的数字(据说上公九牢,侯伯七牢,子男五牢)。如果也抛弃礼仪,那么就太过分了。周朝统一天下,制定礼仪,上等的物品数字不过十二,因为这是上天的大数(古人以为天空唯十二次,故制礼以十二为极数)。现在抛弃周礼,而说一定要太牢一百,也只好听从执事的命令。”吴国人不听,子服景伯说:“吴国快要灭亡了,抛弃上天而违背根本(杜预注曰:违周为背本。)。如果不给,一定要加害于我们(杜预注曰:放弃凶疾,来伐击我。)。”于是就照数给了他们。 太宰嚭(伯嚭)召见季康子(季孙肥),康子让子贡去辞谢。太宰嚭说:“国君走了那么远的路程(杜预注曰:言君长大於道路。),而大夫不出门,这是什么礼仪?”子贡回答说:“岂敢把这作为礼仪,只是由于害怕大国(杜预注曰:畏大国,不敢虚国尽行。)。大国不用礼仪来命令诸侯,如果不用礼仪,其后果小国就不能估计了。寡君即已奉命前来,他的老臣岂敢丢下国家?太伯(吴泰伯)穿着玄端的衣服戴着委貌的帽子来推行周礼,仲雍继承他,把头发剪断,身上刺上花纹,作为裸体的装饰,难道合于礼吗?因为有原因所以才这样做的(杜预注曰:大伯,周大王之长子。仲雍,大伯弟也。大伯、仲雍让其弟季历,俱適荆蛮,遂有民众。大伯卒,无子。仲雍嗣立,不能行礼致化,故效吴俗。言其权时制宜以辟灾害,非以为礼也。)。”从鄫地回来,季康子认为吴国没有能力做出什么事来的(杜预注曰:弃礼,知其不能霸也。)。)   《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第三》:“七年,吴王夫差强,伐齐,至缯,征百牢于鲁。季康子使子贡说吴王及太宰嚭,以礼诎之。吴王曰:“我文身,不足责礼。”乃止。” (七年(前488年),吴王夫差强盛,伐齐,到缯地,向鲁国素要牛、羊、猪各一百头。季康子(季孙肥。季桓子之子)派子贡(端沐赐,亦书端木赐)说服吴王和吴太宰嚭(伯嚭),用礼制折服他们。吴王说:“我们是纹身的蛮夷之人(吴太伯入荆蛮,断发文身,故吴王以此说明吴国的习俗与礼仪之邦的鲁国不同。),不值得用礼制来要求。”于是停止索要。)   《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吴与鲁会缯,征百牢。太宰嚭召季康子。康子使子贡往,然后得已。 孔子曰:“鲁韂之政,兄弟也。”是时,韂君辄父不得立,在外,诸侯数以为让。而孔子弟子多仕于韂,韂君欲得孔子为政。子路曰:“韂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何其正也?”孔子曰:“野哉由也!夫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矣。夫君子为之必可名,言之必可行。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吴国和鲁国在一个叫缯的地方会盟,吴国要求鲁国提供百牢的祭品。吴国的太宰嚭(伯嚭)召见季康子。季康子就派子贡前往交涉,然后鲁国才纳百牢祭品。 孔子说:“鲁国、卫国的政治情况,如同兄弟一般相似(集解包氏曰:“周公、康叔既为兄弟,康叔睦于周公,其国之政亦如兄弟也。”)。”这个时候,卫出公辄的父亲蒯聩没有继位做国君,流亡在外,诸侯对此事屡加指责。而孔子的弟子很多在卫国做官,卫出公辄也想请孔子出来执政。子路问孔子说:“卫国国想请您出来执政,您打算首先做什么呢?”孔子回答说:“那我一定首先正名分!”子路说:“有这样的事吗,老师您太迂阔了!为什么要首先正名份呢?”孔子说:“鲁莽啊,仲田!要知道,名分不正,说出的话来就不顺当;说话不顺当,那么事情就办不成;辐情办不成,那么礼乐教化就不能兴盛;乐教化不兴盛,那么刑罚不准确适度,那么老百姓就年足无措,不知怎么办才好。所以君子办事必须符合名分,说出来的话,一定要切实可行。君子对于他所说出来的话,应该毫不苟且随便才行啊。”)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吴学慧    责任编辑:吴学慧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信息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或回复:(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