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资讯 > 吴氏渊源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安徽泾县茂林吴氏探源
作者:佚名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2-17 |社区|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

旅美史学家唐德刚先生在他翻译的《胡适口述自传》的注释中谈到皖南名门望族时,曾引用了一句“小小泾县城,大大茂林村”这个口耳相传的民间俗语。茂林是泾县一个古老的村落,是吴氏族人聚居的地方,最盛时全村占地数千亩,富商豪宅鳞比栉次,职官品第比比皆是,被誉为“江南第一村”。1931年商务印书馆在香港出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就专门辟有“茂林村”词条。著名的皖南事变也发生在这里。茂林吴,与旌德江、绩溪胡、宣州梅并列皖南四大姓。

一、源流

吴氏始祖是西周时的泰伯,周文王姬昌的兄长,周武王姬发封他于吴国,因而得姓为吴。茂林吴氏尊泰伯第78世孙、南唐循州司马吴万一为一世祖,他随父吴君锡官从江西上饶迁居南京。长大后浪迹至宛陵(今宣城市),南宋庆元三年(1197)吴惟辉作《茂林吴氏宗谱序》就曾明确记载“吾始祖万一公迁居宛陵”。他的儿子吴希贤因时局动乱,从南唐衢州教授任上三次辞官获准后,又从宣城迁到下辖的泾县茂林地区,定居于东庄(今乔吴),算起来已有1001年了。

吴希贤生三子。长子觌京留在东庄,承守祖业,世居乔吴。次子吴安国于北宗熙宁年间,因为娶了河西的宋氏女为妻,于是从东庄搬到宋家坦与宋氏“联居”,这就是吴氏正式定居茂林的开始。三子开国徙居长安,后裔有的迁往青阳县,后发展为“老田吴氏”。

次子名安国(1042——1118)于熙宁间迁宋家坦,熙宁乙卯年(1075)建成一座大宅,因吴氏的郡望是“延陵世家”,故命名为“延陵新宅”,这就成了建立茂林吴村的开端“平吴里”。吴安国当时在庭前植紫荆树三株,以表示不忘三兄弟情谊,其中有一棵紫荆树存活了九百年左右,成为茂林吴氏宗族繁荣昌盛的象征。

吴安国定居宋家坦时,这里的居民并不多。后来宋氏衰微,吴姓日藩,逐渐取代了宋氏。到了南宋中叶,安国七世孙吴惟辉(谱名荣四)建上、中、下三宅,让诸子分居。因这里四面环山、双溪汇流,生长着茂密的树林,遂将宋家坦改名“茂林村”。至南宋绍兴、嘉定间,元至正十二年(1352)族人吴宗生、吴炎保、吴洪孙买下式微的宋氏旧族全部土地房产,出现了“庐舍相联、人员辏集”的繁荣景象。

随着吴氏宗族日渐繁盛,逐渐向四周拓展繁衍,分出了许多支族。最早是元朝初期的吴学兴迁到东溪河边,后来称为“九甲”。明朝中、前期出现后人称之为“八大分”,其中海昌、河昌、泗昌和济昌公分支合称“前四分”。尧生、利生、安生、义生公分支,合称“后四分”。按辈分推算“前四分”兄弟四人要比“后四分”晚一辈。前四分的吴济昌生有三子,又分为前、中、后三分,中分的吴宏安后来迁往江西,茂林只有吴钮安和吴钊安的前、后分相传。但是这两分不仅很兴旺还出现了许多知名人物,因而有“前分富、后分贵”之说。与前、后分祖同辈的“六甲”祖吴悦安,居于大宗祠边的“六甲坦”。“万公分”祖吴惠安字万良,居茂林西南村头。“王勺公分”祖吴王勺安,迁村西古溪边。此外,还有“巩缘公分”,以及迁往村北庄门前等地“安公分”等等。从晚明到清朝中叶,是吴氏宗族的鼎盛时期,大批读书人经科举进入仕途到外地去做官,更有很多人外出经商致富,许多达官富商在“落叶归根”的思想支配下,最后都携资回来建宅第、置产业,促进了茂林进一步繁荣,扩展为占地约有三、四平方公里的大村落,有“江南第一村”之誉。

茂林吴氏的字辈为:万大乾坤伯、千恩端荣祥、兴彦源关昌、安缘子道尚、有永唯一善、百世承守之、报本宗同茂、传家德久垂、光华先泽盛、千载庆鸿禧。前6句由吴万一定,后4名由清乾隆年间进士吴芳培续写。目前,在茂林已传至光字辈。而笔者属于本字辈。

二、宗祠

茂林吴氏立宗词始于南宋,十世祖吴惟辉立东山庵为祠,修吴氏宗谱,绘制世系图。

明崇桢已卯年(1630),时任湖广布政使的吴尚默在古老的紫荆树边建成“五楹三进”的吴氏大宗祠。到了清雍正庚午年(1730),大宗祠遭火灾烧毁后面两进,仅存门厅一进,但族人很快将其修复如初。文革中,大宗祠被做为粮库而辛存下来。近来年,在全国各地的族人的鼎力相助下,吴氏大宗祠经过整修,重新焕发了昔日的光彩。主体建筑物三大进,座北朝南,建筑面积约有931平方米。祠前有一道五十米长的影壁,两头各建一座石坊同祠堂前墙连接,构成祠前闭合式的院落。地面用扁圆形的卵石嵌成的“蝙蝠”,“白鹿”和寿字图案,为“福、禄、寿”的象征。两座石坊一为吴尚默赠其父亲吴云麓的“恩纶重贲坊”;另一为吴尚默和吴江龙的“文武进士坊”。这里应该介绍一下这两位人物:

吴尚默:字以时、号元垣(1562——1640),明万历丙辰(1594)进士。历官浙江义乌知县、浙江同考官、山东道监察御史,四川、粤东按察司使,后任湖广布政使。在他为官的地方,做过很多好事,如平定蜀乱,防御海寇,屡有功勋。谪守湖北承天府期间,兴修水利,储存粮食,练兵保卫地方平安。他还关心朝延大事,几次上书请求惩办为非作歹的阉党党首魏忠贤和崔呈秀,向朝廷举荐贤臣等等,敢于直言进谏。入湖广名宦祠享祀。

吴江龙:字德甫,号见田(1564——1639),攻举子业不就,弃文习武,考中明万历丁末(1607)科武进士。任广东拓宁守备时,剿灭海贼,驱逐荷兰入侵者,保卫边境安全。升贵州都司并署贵州布政使,后任广西昭平参将,又升永宁副总兵。不仅作战时勇敢,指挥若定,而且善于开展政治攻势。平息苗民叛乱中,有一次单骑深入其境,喻以大义,晓以利害,使其不战而降。

给这样两位文、武官员建牌坊,显然是为大宗祠赠光添彩。祠堂大门上首原有一块横额,大书“吴氏大宗祠”五字,其字体特异。《泾县志》载为明邑庠生吴国抡所书,称其书法“苍古奇逸”,如“老树枯藤,互为撑柱;天梯石栈,自相钩连”。大门两边还有一副镏金字的楹联,是明万历进士、泾县知县李邦华所撰,其联文为“延陵世泽传江左,荆里名家传改著”。

吴氏大宗祠的整体布局,依中轴线建门厅、享堂、寝室楼三大进,东西两侧建有边屋。大门前设抱鼓石和石狮各一对。祠内共有18根方形白石柱,64根圆木大柱,屋顶为硬山式。门厅内两边各装一间厢房,其后是四方形大天井,天井当中用麻石砌一条过道,两侧砌花墩分别栽扁柏和桂花树,取“四季长青”之意。天井两边有较宽的走廊,连接第二进大厅。大厅可容纳数百人做祭祀及集会等活动。屏风上首高悬“叙伦堂”三字横匾,两边墙上嵌青石碑刻“忠、孝、节、义”四个大字。厅中的月梁、瓜柱、撑拱和平盘头等构件上,鎏金绘彩,刻有卷草、云头纹饰,以及龙凤、狮象、麒麟和人物图案。柱础和走廊的墙裙上,也有很精美的雕刻。享堂后面又有一长方形天井,下面一对金水池,当中架单孔石拱桥。金水池用麻石砌护,上有狮头白石柱和青石栏,石栏上浮雕如意纹饰。第三进是二层楼房,上下均有木制神龛,安放历代祖先牌位,称之谓“寝室楼”。从前祠堂的门厅、走廊和大厅中悬挂数以百计的匾额,昭示着吴氏宗族在科举、职官、孝悌和懿行等方面的代表人物。

这座古老的大宗祠,从前每年四时祭祖,有读祝文、叙伦常、摆筵席等活动,是族人视为神圣的地方。此外,还有大官员回乡祭祖,族中大事商议等项也在其中进行。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还在其中集会。

1941年新四军北撤时途径茂林,就在吴氏大宗祠内举行告别皖南民众大会,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发表演说,还在舞台上演出节目,其热烈而悲壮的情景,茂林人至今难于忘怀。1991年皖南事变五十周年时,泾县人民政府在祠前立碑,定为革命遗址。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是读书人进入仕途的阶梯。人们在考中举人,进士等功名之后,就要在祠堂、敞厅中悬挂匾额,显亲扬名,也为同姓宗族视为荣耀。旧时茂林吴姓科举很兴盛,历史久远。

吴希贤最初迁居的东庄湾后改名为乔吴,为长子定居之地。现村庄北首有座吴氏支祠的遗址,南首也有座“吴氏大宗祠”。“大宗祠”座东朝西,前后三大进,面宽五楹。今存门厅一进,有人居住。门厅中有粗大的白石方柱和抱鼓石,以及雕花的月梁和撑拱等构件,表明这座大宗祠也曾经是富丽堂皇,辉煌一时。

三、科举

历史上茂林吴氏的科举之盛在整个皖南地区都是出类拔萃的。据宗谱和有关史志记载,仅明清两代,就出进士19人、举人119人,岁贡生员难以计数。其中尤以一家数人或祖孙世代中举者特别引人瞩目,传为佳话。从前吴氏大宗祠中的匾额数以百计,其中有“五凤齐飞”、“六鳌驾海”、“祖孙传芳”等等,就是为这类中举者所立。

“钦点翰林”六块竖匾至今仍立于大宗祠门首,分别是吴芳培(乾隆甲辰翰林)、吴昌龄(嘉庆戊辰翰林)、吴凤(嘉庆已已翰林)、吴敬恒(嘉庆丁丑翰林)、吴焯(道光庚戍翰林)。

“兄弟进士”。二世祖吴希贤九岁补太学生,十四岁试经魁,十五岁廷对赐进士,他的二弟吴希圣,也与之联名登科。故清道光年间江南河道总督潘锡恩为吴氏题写的联文称:希圣希贤,念先型为天下第一流人物;惟忠惟孝,启后裔植后世亿万载纲常。

“父子进士”。南宋时吴伟于绍兴壬戍(1142)中进士,诰赠通奉大夫,封男爵。十八年后,其子吴时选中绍兴庚辰进士,官至广南东路运判,封男爵,食邑三百户。吴时选金榜题名后,在村后的汇山顶上竖起“魁”字大旗,因此汇山改名“魁山”。

“文武进士”。明朝万历年间,茂林吴家有三人中进士,五人中乡举。其中吴尚默为万历丙辰(1616)科进士,官至湖广布政使。他的堂侄吴江龙,弃文就武,于万历丁未(1607)考中武进士,官至副总兵,署贵州布政使。吴尚默于晚明时倡建吴氏大宗祠,在祠前建有两座石坊,其一为“文武进士坊”,就是这叔侄二位功名的纪念建筑物。

“五凤齐飞”。乾隆已亥(1779)同科五举人:吴芳培(乾隆已亥举人、甲辰进士)、吴兆奎、吴□、吴成琢、吴鉴。

“五星联珠”。嘉庆辛酉(1801)同科五举人:吴文炳、吴鸿裁、吴世旃、吴学洙、吴敬恒(嘉庆辛酉举人、丁丑进士)。

“六鳌驾海”。同治庚午(1870)同科六举人:吴焕彩、吴尔襄、吴淞、吴瀚、吴报高、吴报勋

“祖孙传芳”。吴 一门三代五举人。吴 (乾隆已亥科);其子吴廷辅(嘉庆甲子科)、吴鸿裁(嘉庆辛酉科);孙吴奏言(道光辛已科),吴奏策(道光甲辰科)。

“秀士登瀛”。宁国府(宣城)一次童子试,共录取三十六人,其中茂林吴氏就占了十八人,恰好是总数的一半。

其他尚有,三代三人中举:吴先程(嘉庆庚申举人);子吴晋颜(道光壬午副榜),孙吴墉(咸丰庚申进士)。

“学灌园”分下四代十人中举:第一代吴敬恒、吴念恒;第二代吴望曾(道光辛已举人)、吴欣曾(道光壬午举人)、吴慕曾(道光已亥举人)、吴梦曾(道光庚子举人);第三代吴崇寿(道光丁酉举人);第四代吴报高(同治庚午举人)、吴瞻菁(同治癸酉举人)、吴瞻莪(同科副榜)。

兄弟中举的,吴悦我、吴之理兄弟同为清顺治辛卯举人;吴兆龙,吴蕙兄弟,于康熙辛卯、甲午先后考中举人;吴芳培是乾隆已亥举人、甲辰进士,他的二弟吴蕙培嘉庆甲子副榜;吴敬恒、吴念恒兄弟,分别是嘉庆丁丑进士和嘉庆庚申副榜;吴文炳、吴鸾,分别是嘉庆辛酉举人和嘉庆戊辰进士。

祖孙三代中举的:吴芳培、吴蕙培的儿辈吴木式(嘉庆庚申举人)和吴彭龄(道光壬午举人),孙辈吴朝宗(道光庚子举人)、吴朝宾(道光已亥举人)、吴观宝(同治癸亥举人),三代七人前后登第。

有关茂林科举的民间传说也很多,例如吴氏大宗祠边有棵紫荆树,是始迁宋家坦的吴安国所栽,成活了九百多年。当地人传说它既能占雨旸,也能占科名。开红花即旱,开白花即雨多;有时一年开花二次,吴姓中举的人就很多。还有一种传说,每年除夕深夜,大宗祠里有人大声报出人的名字,被报名的人就会中举。甚至庐巷间的口语也是科举的征兆,旧时茂林有"听卜"的习俗,除夕之夜轻扣别人门扉,听到好话就是好兆彩。传说有位青年敲人家的门,里面的人说:"听你娘的卜!",本来是句骂人的话,那青年听了回去敲自家的门。他父亲问:"什么人?"他娘说"还不是你家打马游金阶的儿子回来了"。本来是句取笑话,她儿子后来果然金榜题名。这些传说虽然荒诞不经,但是反映了昔年兴盛的科举在民间有广泛的影响。

四、名人

历史茂林吴氏名人辈出,除科举时代的进士、举人外,近代以来就有为爱国统一战线作出卓越贡献的吴茂荪、经济学家吴半农、财政部长吴波、国国学大师吴则虞、作家吴淮生等,而“茂林三吴”更是名震天下:画家吴作人、作家吴组缃、书法家吴玉如。

吴作人先生(1908--1997),谱名之寿,茂林吴氏第107世孙,是位驰誉海内外的书画大家,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和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他的“根”在茂林,其祖父吴平畴早年因避太平天国战火迁居苏州。先世可能是“四代五世同堂”吴善政家族中的一支。1985年4月,吴作人赴泾县参与专业会议,事毕转茂林,是百余年来第一次返乡。他在茂林作诗一首:“一别故园百几年,茂林修竹竟擎天。魁峰两刼屹空翠,子弟弦歌四化篇。”,诗后小跋云:“太平天国后期,先祖父吴平畴公甫及冠而仓走苏州,后三代及今迄无再归故里者。茂林小学吴海林校长以艺文相嘱,勉作七绝留念。八十二叟作人。”吴氏迁苏州一支,“本”字辈7人,海外3人,国内4人,确是枝繁叶茂,人才辈出。1995年茂林镇筹建“三吴文化艺术馆”,吴作人夫人萧淑芳女士对筹建“三吴”馆深表赞许,让人用轮椅请出病中的作人先生会见客人。先生听了有关“三吴”馆的筹建方案,连声说:“很好!很好!”同意将自己的作品赠送一些给家乡展出。萧淑芳女士对建馆热情支持,特意请赵朴初先生题写馆名,还派商玉先生到泾县茂林洽谈具体事宜。

吴组缃先生(1908-)原名吴祖襄,字仲华。是茂林吴姓“前分”人,系“绿野堂”七房后裔。组缃先生的祖宅即“七房”大夫第(今存)。1935年应聘担任了冯玉祥的家庭教师及秘书。1938年发起并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担任协会理事。抗战时期创作长篇小说《鸭咀涝》。1946年至1947年间随冯玉祥访美,此后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和中文系主任,1952年任北京大学教授,潜心于古典文学尤其是明清小说的研究,任《红楼梦》研究会会长。主要著作有:《西柳集》(小说集)、《饭余集》(小说集)、《鸭咀涝》(长篇小说,又名《山洪》)、《吴组缃小说散文集》、《说稗集》、《拾荒集》、《苑外集》、《宿草集》等。

吴玉如先生(1898-1982)名家琭,后以字行。自号“茂林居士”,晚年又署“迂叟”。吴玉如是“学灌园”长房的一支。玉如先生曾就读于南开学校,与周恩来是同班同学。1938年任国民参政会秘书。翌年返天津,执教于工商学院(后改名津沽大学),任中文系主任。文革中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遭到三次抄家,生活濒于绝境,不得已写信通过章士钊送给周总理。周总理批给天津市委:说他“权威”可以,“反动”谈不上。要立即解决他的生活和工作问题。后来被安排在天津图书馆和文史馆工作。文革后任天津市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天津市文联委员、文史馆馆员。吴玉如先生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早有定评。李瑞环在天津政协一次会议期间曾说:“吴老的字不能横比,只能竖比。三百年来无此大作,我很赞同这句话”。吴玉如先生的书法为世所称,其实他在文学、文字学、声韵学、训诂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他在津门的弟子,深知老师对故乡一往情深,因在天津创办“茂林书法学院”。玉如先生的长子北京大学吴小如教授,两度来到泾县。1996年曾在“学习吴玉如先生书法艺术报告会”上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详细阐述玉老的为人和从艺之道,犹如丽日和风回荡在家乡的土地上,以期将有更喜人的收获。

五、风光

茂林不仅历史悠久,也是一处风光秀丽、文物众多的旅游胜地。

东流山。1941年1月,新四军9000余人遵照党中央的指示,顾全大局分批转移。途经东流山时,突遭国民党部队包围和袭击,新四军被迫自卫奋勇突围,终因众寡悬殊,仅有2000余人突出重围,其余壮烈牺牲或被俘。位于山腰的蜜蜂洞是当年项英隐藏的地方。

魁山。魁山,一山独耸,园如大钟,峰峦秀拔原来名为“汇山”,吴氏宗谱诗中有“希贤来住汇山下”之句。吴希贤的后裔吴时显,于南宋绍兴庚午年(1150)考中进士,在山顶上竖起一面书写“魁”字的大旗,以后“汇山”改称“魁山”。明朝吴子孝有首诗说:“名山胡为唤作魁?先人曾此建旗来。”指的就是吴时显在山上竖旗的事。魁峰得名后600年,族人又在山顶建一座三层的飞雄塔,更添挺拨秀丽之气。山腰还建有集贤亭、关圣殿和观音堂。1952年9月,茂林人在魁山上建烈士墓,收葬皖南事变及解放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遗骨,题名勒石一百余人。魁山脚下还有一棵古松,风姿卓越、奇秀无比。

寻淮洲烈士墓碑。寻淮洲(1912-1934)是红七军团军团长,1934年随方志敏北上抗日,在茂林附近牺牲。1938年5月,陈毅率部东进抗日,军至茂林,重建墓、立新碑,亲撰碑文,至今犹存,是宝贵的革命历史文物。

花砖民居。茂林民居概括地说有:七墩、八坦、九井、十三巷、三十六轩、七十二园、一百零八座大夫第。现存明清古宅100多座。茂林民居用料、装饰借鉴徽州,规模、布局又近于潮汕,经过长期的融合,形成了屋宇高大宽敞、造型典雅庄重、富有官家气派的特色。而茂林民居最大的特色是大量使用花砖。这种由黑白不规则花纹组成的花砖为茂林特产,现在仍能小批量生产,但质量已大不如前。由花砖拼贴起来的整面墙简洁抽象、意味悠长,细看之下:似虎似狮、似竹似花、似仙女下凡、似潜龙在渊,是中国古民居中的一朵奇葩。茂林的古民居中,如尚友堂、随安居等都大量使用花砖,起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吴文佰    责任编辑:wcb888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安徽至德传统文化研究院第二次代表大会
    安徽至德传统文化研究院第二次代表大会
    石潭吳氏叙倫祠宗譜不分卷(1/70)
    安徽颍上十字沟延陵吴氏宗谱之阜阳口孜
    安徽颍上十字沟延陵吴氏宗谱之阜阳口孜
    安徽颍上十字沟延陵吴氏宗谱之阜阳口孜
    安徽颍上十字沟延陵吴氏宗谱之阜阳口孜
    安徽颍上十字沟延陵吴氏宗谱之阜阳口孜
    安徽颍上十字沟延陵吴氏宗谱之阜阳口孜
    安徽颍上十字沟延陵吴氏宗谱之阜阳口孜
    安徽颍上十字沟延陵吴氏宗谱之阜阳口孜
    安徽颍上十字沟延陵吴氏宗谱之阜阳口孜
    安徽颍上十字沟延陵吴氏宗谱之阜阳口孜
    安徽颍上十字沟延陵吴氏宗谱之阜阳口孜
    安徽颍上十字沟延陵吴氏宗谱之阜阳口孜
    安徽颍上十字沟延陵吴氏宗谱之阜阳口孜
    安徽颍上十字沟延陵吴氏宗谱之阜阳口孜
    安徽颍上十字沟延陵吴氏宗谱之阜阳口孜
    安徽颍上十字沟延陵吴氏宗谱之阜阳口孜
    安徽巢湖吴氏宗谱(四)
    安徽巢湖吴氏宗谱(三)
    安徽巢湖吴氏宗谱(二)
    安徽巢湖吴氏宗谱(一)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或回复:(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