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资讯 > 吴氏渊源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瑞安吴氏祖源探索之一
作者:吴松金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2-17 |社区|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
  雅瑶吴氏系固社吴氏分支。雅瑶吴氏在2005年重修宗谱时希望找到远祖及联宗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仓促间未经仔细认真地考证,就将本宗与库村吴氏联宗却是有点过于牵强和草率。其理由如下:(1)库村始祖畦公生于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庚申;固社、雅瑶的始祖允公,生于唐僖宗乾符五年(878)戊戌(据岩下谱载),两者相差39年,相当于一代之差。畦公祖上一直居住在山阴和乐村,直到唐乾宁二年(895)乙卯,因避董昌之乱才徙迁安固库村。其时允公年已18岁,且祖上又居住在闽之赤岸。不管从时间上还是祖居之地来看,两者均无所关联。所以说:雅瑶吴氏在2005年修谱时将本宗与库村吴氏联宗显得有点过于草率和牵强了,即很有可能是认他人作祖宗。
    据雅瑶吴氏谱载:允公于后晋天复二年(937)因避王曦之乱,以60岁之高龄从闽之赤岸徙迁到安固集善乡三十一都一甲黄山、仅居八年,于天复九年(944)便辞世,葬在黄山。后历数世,方移迁固社。基于以上史实,可以肯定地说,其祖源应该另有源头,但绝非源于库村畦公派下。因此,固社与雅瑶、三甲、山根、岩下、松坦六支同宗共祖的宗亲,大家应该好好地坐下来协商祖源问题,力求达成共识,至于如何认祖归宗一定要慎之又慎。当然,如能趁这次编修《瑞安吴氏通志》之机寻找到祖源自然最好,如果真的找不到,暂时存疑也未尝不可。反正几百年上千年都拖下来了,也不必急在一时;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信息越来越多、交流日趋广泛、资料也日趋完善,说不定哪天就发现真正的祖源信息了,到那时再解决也不迟。
    固社吴氏是一个人才辈出,名震一方的名门望族。在宋、元、明三朝,誉隆数百年。从公元1223年至1247年,在25年间接连五人登进士第,其中四人为两对兄弟;一时誉满瑞安城、名振温州府,盛极一方。从公元1034至1530年496年间,先后有七人进士登第、多人中举入贡,近四十个人仕官。这样一个仕阀家族,在瑞安县乃至温州府的历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而其家族的文化底蕴也十分深厚,传世有多篇诗词、行述、履历、挽章、赞、序文、皇帝勅令等,散见于宗谱和地方志与传记之中。翻阅雅瑶、松坦、岩下吴氏谱序,南宋丞相文天祥于景定元年(1260)庚申为固社吴氏宗谱所作的序文中说:允公六世孙吴相于宋景祐年间(1034-1037)赐进士第,宰婺源。始修固社吴氏宗谱。十一世孙吴良骥、绍兴十八年(1148)戊辰进士、授大理寺评事。二修宗谱。十二世孙吴通于嘉定十六年(1223)癸未、十二世孙吴礼于宝庆二年(1226)丙戌兄弟俩先后同登进士第,十三世孙吴幼存嘉定十三年(1220)庚辰登进士第。十六世孙吴淪在淳祐四年(1244)甲辰登进士第,与文天祥交善。吴淪示以家谱、并请文天祥为固社吴氏续修宗谱作序,文丞相在序文中对其家族推崇备至、评价甚高。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史资料。也见证了固社吴氏曾经盛极一时的辉煌历史。
    固社吴氏除文天祥序中所提及的名人外,尚有以下众多名人先后涌现,或中举、或仕官:允公六世孙吴植、仕常州提举。七世孙吴练、宋天圣年间授泉州同安簿、后升常州提举。八世孙吴浃、宋熙宁年间授信州提举。八世孙吴潭、仕汀州判,赠承直郎。八世孙吴湛、宋元丰年间荐授上虞丞。九世孙吴景、宋乾道二年(1166)丙戌授汀州判。九世孙吴昭、宋元祐六年(1090)庚午、以才能荐授泉州司户。十一世孙吴仁、以书法荐抵京校考,授大理寺评事、赠文林郎。十二世孙吴迥、宋绍定年间仕德清令。十三世孙吴敏、宋端平年间以贤能荐授处州录事。十三世孙吴肇、宋淳祐年间荐授江西常平盐茶司副。十四世孙吴宏谨、宋宝祐年间以明经荐授江山教谕。十五世孙吴存勤、以明经荐授德路景陵学政。十五世孙吴存性、宋嘉年间以鸿词科擢授武昌咸宁令、升湖南通判。十六世孙吴洸、宋淳祐七年(1247)丁未登进士第,仕宗正卿。十六世孙吴玘、宋宝祐二年(1254)甲寅以明经授建州崇安县教授。十六世孙吴璆、经举荐授归德丞、后升汉阳令。十七世孙吴棖、宋咸淳八年(1272)壬申荐授福建制置司。十七世孙吴瓒、宋咸淳十年(1274)甲戌以才略荐授袁州司理。十八世孙吴廉、元元贞元年(1295)乙未、以科目擢襄阳令。十九世孙吴坚、明宣德七年(1431)辛亥,因灭贼寇为国捐躯、皇帝勅封其为当地忠勇太尉正神。廿世孙吴文熊、明洪武年间授中都指挥。廿一世孙吴继先、洪武十三年(1380)庚申爵继中都指挥。廿一世孙吴铎、明永乐元年(1402)壬午选贡生、授处州教授、升苏州经历。廿二世孙吴宗铎、明宣德四年(1428)戊申授广西浔州卫经历。廿二世孙吴铨、袭爵中都指挥。廿三世孙吴应观、明永乐年间由庠生入国子监、授黄陂令。廿三世孙吴祚、明景泰六年(1454)甲戌举人、仕常州通判。廿四世孙吴潜、明天顺年间贡元、授长汀知县。廿四世孙吴傚、明成化十四年(1477)丁酉授泉州崇武仓使。廿四世孙吴准、明弘治三年(1489)己酉贡生。廿五世孙吴玉、明天顺七年(1463)年癸未贡生、授处州教授。廿五世孙吴祥、明嘉靖十年(1530)庚寅选贡生。还有庠生多名,就不一一例举了。
    固社在历史上曾建有众多的牌坊和亭台楼阁等建筑:如为庆贺十二世孙吴通、吴礼兄弟先后登进士第,在本邑越山头建双荣坊。为十六世孙吴淪、吴洸兄弟先后登进士第,在瑞安城建联桂坊。为廿三世孙吴祚中举人建崇俊坊,为其任常州府判、又在瑞安城东建展骥坊以作庆贺。并在三十三都吴澌坦建曲间亭,在三十都建申明亭,在固社建旋马楼,在松坦建瑞庆轩(今祀址尚存)、德磬堂等,盛极一时。而如今已是古迹湮没、荡然无存,仅能从现存的诗文中遥想当年高朋满座、茶香满屋,饮酒吟诗、挥毫泼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情景了。
    总之,固社吴氏及其分支的后人,应该为有这样众多名声显赫的祖宗引以为傲,因此也更要珍惜和维护家族的荣誉与历史。千万不能随随便便地去认他人作祖宗,以免辱没了自己的祖宗、以致愧对列祖列宗,也愧对后人。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探索考证的意见,限于水平和见识、也限于手头资料的匮乏,不一定正确;仅作抛砖引玉之用,以供大家参考。对相关宗亲如有得罪之处、绝非有心为之,只是就事论事,还请多多见谅。
    附一、固社吴氏历代修谱首事:六世祖相公始修宗谱,十一世祖良骥公、十三世祖幼存公二修宗谱,十二世祖通公题宗祠匾“永锡堂”,十六世祖淪公三修宗谱,二十二世祖宗铎公四修宗谱。其后各分支各自另修宗谱。
    附二、固社旧谱行第:允 亨 建 孟 孔 均 惟 元 尚 仲 时 宜 叔 宏 存 宇 镇 希 德 文 先 宗 秉 彦 廷 良 伍 思 国 家 伯 世 亦 圣 作 王 学 理 显 耀 公 卿 永 传
    二零一四年九月十六初稿于场桥寓所之听雨轩、十月二十九日三稿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吴文佰    责任编辑:wcb888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再论长沙王吴芮的世次与左台吴氏谱的历
    大悟吴氏宗亲会纪念著名革命英烈杨松(
    《著姓吴氏》征稿启事
    2019年4月10日吴文化“泰伯祭祀大典”信
    2019年,我们再出发!赣鄱吴氏2018年年
    台湾延陵吴氏世系图
    陕西省延安市吴旗县吴氏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河道乡河大村吴氏
    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王闫乡口头坪村吴氏
    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渔度镇鱼池村吴氏
    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枣林镇吴氏
    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西河乡三合村吴氏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中原镇麻庙村吴氏
    至德堂太湖迁陕吴氏
    山西洪洞---云南
    浙江绍兴市嵊州市三界镇吴氏
    辽宁宽甸吴氏族谱(公开版)
    四川省吴氏字派集(已更新至388支)
    赞《瑞安吴氏通志》出版
    家风浅谈
    《瑞安吴氏通志》后记
    《瑞安吴氏通志》前言
    吴氏在线新年贺词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或回复:(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