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乾隆四十一年(1777年)湖山秀聚堂《(儒林八角亭)曹吴合谱》记载,浦城吴氏是唐代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市)吴氏吴廷珪(《新唐书》作吴道罐)的后裔。廷珪是吴季札裔孙,唐时官任奉政大夫。
吴廷珪之子吴通玄,《新唐书》卷一百四十五有传。吴通玄自幼聪颖过人,举为神童。擢文词清丽科,唐德宗时召为翰林学土,掌制诰。但结局却很惨,因结党营私,事败后;先贬为福建泉州司马,后被赐死。吴通玄有一个弟弟叫昊通微,官任职方郎中,知制诰。以文才知名于当世。他与哥哥吴通玄为人大异其趣,通玄被杀后,他身穿白衣,待罪于门,被德宗皇帝宽宥。
吴通玄贬为泉州司马,家族即迁居福建。通玄娶妻赵氏,生二子,长子吴睿,次子吴少微。(与安徽新安吴氏、著名文学家吴少微同名)吴睿官任福建浦城县尉,家族迁居于此。后裔子孙兴旺,繁衍成浦城吴氏。。
吴睿妻方氏,生—子,名吴公养,官任御史大夫。但浦城吴氏到吴睿的儿子辈,家族开始衰落。吴睿传吴阁、吴世忠、吴谅三代,,都没有什么功名,直到吴廷珪的第8代孙吴待问时,浦城吴氏才又迅速堀起,丽且远远超乎**各宗之上。
吴待问,宋真宗咸平时进土,仁宗时㈦L部侍郎。吴待问生了4个儿子:吴育(字春卿)、吴京、吴方、吴充。吴育、吴京、吴方兄弟3人同时登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一一1031年)进士,而吴育接着试礼部第一,高居魁首,在当时,传为美谈。浦城吴氏家族至此声名大振。吴育官仕资政殿大学士、礼部郎中,后升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尚书左丞、权倾一时。吴育与欧阳修在诗文和**上都是朋友。吴育去世后,谥“正肃”,欧阳修为他撰写墓志铭。
吴待问的第四子吴充,字咿,生于1019年,也是进士出身。吴充也是宋真宗时权倾一时的大人物。他的家族,与当时著名人物欧阳修、王安石都是儿女亲家?但吴充反对王安石的变法,王安石去职后,吴充继他任同中书门下乎章事。他上台后,上书乞召司马光等十余人复职。直到元丰三年(1080年)’因病辞去丞相之职,不久病逝,谥“正宪”。吴充娶李氏为妻,生三子:安诗、安持、安时。又生4女,其中,长女嫁欧阳修长子欧阳发为妻。
吴充的长子吴安诗,娶王安石之女为妻,生三子;吴仰、吴雇、吴僎。其中,吴仰官任枢密直学士;后被降职,出知平江。吴仰传吴琦,吴琦传吴自成。谱载吴白成迁居浙江梅堰开基立业,成为今日梅堰吴氏始祖。
-------------------------------------------------------------------
【01世】
吴道灌:连云港海州人,道士。代宗(762-766年)时诏授太子、诸王经,子通元、通微自有传《唐书·吴通元传》
------------------------------------------------------------------- 【02世】
吴通玄:海州人。与弟通微皆博学善文章。父道灌,以道士诏授太子诸王经,故通玄等皆得待太子游,太子待之甚善。始,通玄举神童,补秘书正字,有擢文辞清丽科,调同州司户参军。德宗立,弟兄踵召为翰林学士,顷之,通微迁职方郎中,通玄起居舍人,并知制诰。凡帝有撰述,非通玄笔未尝慊。与陆贽、吉中孚、韦执谊并位。贽文高有谋,特为帝器遇,自恃劲正,见遇玄等以东宫旧恩进昵,屡短之于帝前,欲斥远之,即建言,[承平时,工艺书画之冗,皆待诏翰林而无学士。至德以来,命集贤学士入禁中草书诏,待进止于翰林院,因以名官。今四方无事,制书职分宜归中书舍人,请罢学士]。帝不许,通玄怨之。会贽权知兵部侍郎,主贡举,乃命为真,贞元七年,通玄拜谏议大夫,自以久次当得中书舍人,为贽所沮,心颇怨望。贽与窦参交恶,从子申从舅嗣虢王则之方为金吾将军,故申介之使结通玄等,共危贽。会通玄有他过,帝知,未及责。则之非谤云,[贽试进士,爱贿谢。]帝怒其诬构,罢参宰相,逐则之昭州司马。通玄亦贬泉州司马,节《新唐书·窦参传》。吴通微:官任职方郎中,知制诰。子孙迁于浙江仙居等。
------------------------------------------------------------------
【03世】
吴睿:妻方氏,生—子,名吴公养,官任御史大夫。
吴少微:
-----------------------------------------------------------------
【04世】
吴公养:官任御史大夫。
-----------------------------------------------------------------
【05世】
吴阁:
吴阑: -----------------------------------------------------------------
【06世】
吴世忠:
吴世惠: -----------------------------------------------------------------
【07世】
吴谅:
------------------------------------------------------------------
【08世】
吴待问:字子礼,生于宋开宝七年(974年),终于庆历只年(1046年),原居建宁(今福建建瓯)因狩猎至秀里,发现该处风景秀色、气象万千,遂于宋朝端拱二年(989年)迁至福建南平浦城县秀里开基。宋咸平二年(999年)庚子科进士,历住官礼部侍郎,敕赠太师崇国公,终年七十三岁,葬河南郑州新郑县,崇文乡,朝村,娶李氏,诰封夫人,赠楚太夫人,又娶王氏封太原郡太夫人。生四子:育、京、方、充。 ------------------------------------------------------------------
【09世】
吴育:字春卿,为参知政事,曾任开封府,死后葬于河南郑州新郑县崇义乡朝村之原。谥号“正肃”,欧阳修为他撰写墓志铭。官仕资政殿大学士、礼部郎中,后升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尚书左丞、权倾一时。吴育与欧阳修在诗文和**上都是朋友。吴育去世后,谥“正肃”,欧阳修为他撰写墓志铭。生十子,吴安度、吴安矩、吴安素、吴安常、吴安正、吴安本、吴安绪、吴安厚、吴安宪、吴安莭。 吴京:字茂卿,宋天圣进士,末官早卒。吴京子吴安顺鳌四川范镇,入四川。
吴方:字正卿,为翰林学士。子有五人:吴安仁、吴安义、吴安礼、吴安智、吴安信。后人在浙江括苍。
吴充:字冲卿,生于1019年,死于1080年,也是进士出身。吴充也是宋真宗时权倾一时的大人物。他的家族,与当时著名人物欧阳修、王安石都是儿女亲家?但吴充反对王安石的变法,王安石去职后,吴充继他任同中书门下乎章事。他上台后,上书乞召司马光等十余人复职。直到元丰三年(1080年)’因病辞去丞相之职,不久病逝,谥“正宪”。吴充娶李氏为妻,生三子:安诗、安持、安时。又生4女,其中,长女嫁欧阳修长子欧阳发为妻。 -------------------------------------------------------------------
【10世】
吴安度:
吴安矩:
吴安素:
吴安常:
吴安正:
吴安本:
吴安绪:
吴安厚:
吴安宪:
吴安莭:
吴安顺:
吴安仁:
吴安义:
吴安礼:
吴安智:
吴安信: 吴安诗:字传正,浦城人,吴充长子,有贤行,以荫入官,元祐三年为礼部员外郎,擢右司谏,迁天章阁待制兼侍讲,改直集贤院,寻除中书名人,以草辙罢知汝州诏制,不中帝意,随为起居舍人,绍圣四年,坐附会邪谋,员守澲州团练副使,连州安置,崇年元年入党人碑籍。吴安持:浦州人,吴充次子,王安石女婿。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为太子中允,元丰八年(1085年),知滑州、旋知苏州,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为都水使者,后迁工部侍郎,终天章阁待制,后入党人碑籍。(《宋史》卷三一二《吴充传》)吴侔,官至承议郎。生二女,一女嫁中书侍郎邓询武,一女嫁殿直学士致政王能甫。吴安时:为太常寺奉礼郎,生三子吴仰、吴偓、吴僎,其中吴仰官任枢密直学士,后被降职出知平江(吴江),吴仰娶王坚女,《王氏宗谱》记载,王坚有七个女儿,长适侍读吴安时之子吴仰。吴仰传吴琦,吴琦传吴自成,谱载吴自成迁居浙江梅堰(今江苏吴江梅堰开基立业,成为今日梅堰吴氏),梅堰吴氏在元时吴江繁荣一时,当时有三十七支之多。吴江庙头、韭溪、宅里、柳塘、孝丰、松陵多有吴自成后人在。明朝时南京刑部尚书吴应乾考其族谱,为吴充后人,成为洮河吴氏一支。湖山秀聚堂(儒林八角亭)曹氏也是吴自成一支,为儒林八角亭吴氏。明末清初吴江严墓村吴氏吴宗潜、吴宗汉兄弟及侄子吴炎、吴南杓等多为吴自成这支。 --------------------------------------------------------------------
【11世】吴俦:字子友,建安人,正肃公吴育之孙,苏轼门人,曾任庐州教授,官至承议郎,崇宁元年入党人碑籍,绍兴五年赠直秘阁。吴俦有一女,嫁晁损之的儿子。吴仰:官任枢密直学士;后被降职,出知平江。吴偓:吴僎: 吴储:因党争而获罪。吴侔:允绍,字侔,官至承议郎,生二子,1107年,大观宋徽宗赵佶时,蔡京任相,因党争被蔡京所害。吴偃:1107年,吴储、吴侔事件后又回浦城秀里,葬秀里寺后,成浦城吴氏。
------------------------------------------------------------------------------------------------ 【12世】
吴琦:
吴孟澈:字天骥,行二十八登进士,官至户部侍郎,后出镇江淮,居徽州歙县陈塘(今黄山市)。
吴孟清:字天骅,行三十登进士,官至户部侍郎,绍兴三年(1161年),自临汝(临川)移居江西崇仁县石荘,成石荘吴氏。明朝万历时的吴道南就是出于这支。
--------------------------------------------------------------------
【13世】
吴白成:迁居浙江梅堰开基立业。【梅堰吴氏】
------------------------------------------------------------------------------------------------
吴从周、
吴兴周遂由福建浦城迁居至浙江青田。
-----------------------------------------------------------------------------------------------
吴道南,号曙谷,江西崇仁二都石庄(今石庄乡石庄村)人。官至礼部尚书。明代诗人。 幼时受其父一龙教诲,涉猎《书经》及儒家心学。万历十七年(1589)中进士,授为编修,知经筵日讲,预修正史,主纂《河渠志》。
-----------------------------------------------------------------------------------------------
【36世】
吴茂椅:
吴茂李:又徙居浙江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