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资讯 > 姓氏要闻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天寿公族谱整理工作开展情况通报
作者:吴文贵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7-6 |社区|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

 

天寿公族谱整理工作开展情况通报

在观塘汉石脑宗亲吴志东的发起下,目前发现天寿公后裔分支有观塘汉石脑吴明章分支,观塘下街吴明仕分支,金广春堡山吴明仕分支,东岳吴曰富分支,马坝吴曰贵分支。排查出未找到的有住观音阁吴学建吴学魁分支,住吴家坝吴绍伯分支,住高公坎吴元清分支,住新凸桥吴朝选分支,住尖山庙吴瑄分支,住吴家嘴吴钦分支,住吴家岩双庙子吴正道分支。同时,还有已查分支谱中涉及到的众多未查分支。已查五个分支谱世系已基本明晰。

在近几年来,观塘宗亲吴志东、马坝宗亲吴开佺为天寿公族谱整理工作做了大量工作。从各已查分支老谱和残存部分谱载或留存实物记载找到诸多线索形成现在的成果。

其间最大的成果是天寿公第五代后裔吴伯通作品韵整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原一直以为吴伯通的作品《石谷达意稿》只有十二卷留传下来,吴伯通的研究也只有西华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蔡东州院长的零星研究。但在天寿公侯谱整理中马坝宗亲吴开佺在国家图书馆发现了三十卷完全保存下来的未点校的《石谷达意稿》。我们把它变成了纸质和电子档的作品抢救性的作为吴伯通全体后裔共同宝贝保存下来留传后世。目前,通过志东宗亲自费找大学退休教授已将该作品点校并转化成有标点符号为简体字的电子文档。本人也于近期再次对电子档进行整理完善变为吴氏留传的纸质资料,包括目前所有吴伯通有关的资料汇编。同时,另一个渠道是西华师范大学蔡东州院长正在进行官方的吴伯通《石谷达意稿》的点校出版工作,将以巴蜀丛书重点书目于下半年正式出版发行。

我们的工作得到了观塘分支吴紫强的大力支持,还有东岳分支吴亨通、吴和平、吴建权的大力支持,还有马坝分支的吴开会、吴开文的支持。东岳分支之一浓溪吴三、吴勇,大龙吴开平,前锋吴开全全力支持。马坝白马外迁分支吴元青,龙安吴开荣、吴元国等的支持。也有众多没有点到名字的许多宗亲的支持。

成绩的取得是所有吴氏宗亲的共同努力,但族谱的整理完善挖掘开发利用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也可能一些宗亲手里还有更多珍贵的史料,我们需要您的奉现。我们也真诚的发出呼吁,天寿公族谱的整理是我们每一个天寿公后裔的事,不求你有多大的贡献,希望你添砖加瓦,留心你视野范围内有任何一点蛛丝马迹的吴氏族谱线索提供给我们,这将是天寿公吴氏之大幸。我们的目标是让天寿公的族谱成为中国吴氏总谱的一部分,现在未接入,我们通过努力希望接入。其二让吴伯通研究更加有影响力。

天寿公后裔们能够积厚流光。

理顺我天寿公吴氏先祖之历史脉络,振兴我天寿公吴氏后裔之吴氏家族。天右吴氏。二O一八年六月

 

附:〈明代真儒吴伯通及文集内容〉

 

 

明代真儒吴伯通及文集内容

                    (吴志东   吴开佺)

 

明代吴伯通,四川广安人。号石谷,又称石谷先生,字原明,也叫吴原明。生于1440年,卒于1502年。吴伯通主要历经成化和弘治年间。弘治年间历史上称“弘治中兴”,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1464年24岁伯通公取得进士后步入政坛,开始的工作在大理寺,决定了他一生主要在司法系统工作。其间相当多的时间又在河南浙江督导教育。一生主要贡献在教育上,特别是创办书院,在书院历史上有重要贡献。这些书院一是在工作过的河南浙江,大兴书院,另一方面在四川广安家乡建书院,有名的是甘棠书院。一生讲学若干,影响了无数人人生发展。有两件事可以说明其影响有多大,一是著名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在朝廷上对在场的河南浙江官员说,吴伯通不立庙祠纪念,谁有资格?二是在他家乡四川广安后人专门为吴伯通建有“当代真儒”牌坊。吴伯通对后世的影响还体现在建甘棠书院,因父母去世,回家守孝八年。慕名去求教吴伯通,但这样的人太多,干脆在当时政府的支持下,建甘棠书院以满足家乡人民求学需求。到后面甘棠书院迁建了几次,甚至可追溯到是广安中学的前身。

不能不提的是吴伯通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的表现对他政治前途的影响。他的学生王攒在祭酒《吴石谷先生神道碑铭并叙》中记载:“振肃宪度,奸贪畏慑,逸去者若干”,“ 有铨部(吏部)卿求令其子弟入试者,以业未就,黜之!故巡抚历疏论荐,几九载不迁,先生处之裕如也”。在他的作品《石谷达意稿》中很多文章表达了他的无奈。

吴伯通的史料人们知道的主要在州志里。他的儿子吴荐主编过广安旧志,但没有流传下来,但其内容应被后人采纳过。

  据广安州志记载:吴伯通的作品有:《进思录》、《达意稿》达三十卷、《甘棠文稿》四卷十十斋铭一卷、《石谷韵语》十二卷、《顺庆府志》十五卷、《闻见录》闻见录二十卷《策问答》七卷。这些作品都未保存下来。目前只有石谷达意稿三十四卷保存在国家图书馆,是目前研究吴伯通唯一珍贵资料。但吴伯通的《石谷达意稿》没有点校,因此不被世人知道。本文将介绍吴伯通文集,也就是《石谷达意稿》的主要内容。

该书在国家图书馆门户网站可以在线阅读。国家图书馆将《石谷达意稿》编为善本类,善本书好13296;版本为刻本;书目史注为11行21字、白口、左右双边;出版发行项为汪城。 

 该书于1952年9月1日南州书楼藏书,由徐汤殷整理。全书是繁体字,没有断句,共24万字。 

 该书共三十四卷。计680篇诗文。主要反映在河南、浙江、云南、贵州等工作过的地方和故乡四川广安的所见所闻,有感而发的诗,帮朋友写写赞美之词,或去逝的人写写挽词,也有多数与工作有关的资料。以诗、序、记、碑记、墓志铭、字说、铭、文、题跋、书、公移、奏疏、策问等方式达意。该文集前十二卷是他儿子吴荐在吴伯通还在世的1501年之前整理的。后面二十四卷多数在1504年前吴伯通去逝后在甘棠书院整理的。直到1516年由广安知州汪城出版发行。

   前十二卷主要以诗为主。很多诗注明有并序,也就是交待了写这首诗的原因。这些诗注明了韵语五言律、韵语七言律。很多是写日常生活的感悟,思乡之情,对所到之处的感悟,的所交往的人的感言之类。诗中也表达了对自己仕途的迷茫。诗中对儒学思想根底,可谓真儒。

  第十二卷后就是序直到二十卷。共八卷,每卷八篇文章。这里包括了兰阳县志序、顺庆府志序、方州先生文集序,以及河南、浙江、云贵乡试录序,重刊唐鉴序、重修雷氏族谱序、重刊为政要规序等。

  第二十一卷到二十三卷为记。著名的有甘棠书院记、渠县重修琅琊四桥记、重修圣果寺碑记、作达县城西北门记、广安州石城记、杭州府儒学复建尊经阁记、岳池县大智光寺重兴记、重修双流县尹孔侯生祠记代作。

  第二十四卷为碑记。碑记有张氏祖茔之碑、平西夷碑、千户候刘诚之德政碑等,四川按察司副使黄公神道碑铭,武德将军徐州左卫后所千户刘公墓表。

   第二十五卷为墓志铭。涉及明代鄂县教谕梅菴姚先生、文林郎荆州府推官潘公源洁、义官姚德宣妻赵氏、封文林郎监察御史徐公、文林郎监察御史徐公、文林郎大理寺右评事府君吴公、文林郎永寺县知县越君、永川府通判潘公暨孺人辛氏。

  第二十六卷为字说。涉及辛用中、彭谦益、邓邦奇、刘惟健、王元臣敬夫、宋光德充、宋光德、梁浒朝宗、陈镰、姚本立。

   第二十七卷为铭、引。第二十八卷为祭。第二十九卷为题跋。第三十卷为书。

   第三十一卷专门是吴伯通向皇帝上的奏疏。河南等处提刑按察司佥事吴伯通谨奏为陈言学政事和浙江等处提刑按察司副使臣吴伯通为陈情乞恩休致事

  第三十二卷为公移。就是公函的意思。河南提督学校条约和钦差提督学校浙江等处提刑按察司副使吴为崇祀乡贤以励风俗事。

  第三十三卷为策问。共二十七道。为下面州府县出的科举考试题:舞阳县、 杞县、仪封县、考城县、雎州、虞城永城夏邑县、归德州、柘城县、鹿邑县、长葛县、文粱书院、甘棠书院。

  第三十四卷策问五十一篇。涉及嵊县、新昌县、台州府、黄岩县、温州府、青田县、永康县、金华府、衢州府、兰溪县、严州府、宁波府、象山县、杭州府、平湖县、湖州府、天台县、乐清县、泰顺县、处川府、龙游县、慈溪县、余姚县、桐卢县、绍兴府。    

吴伯通三十四《石谷达意稿》发现不仅有利于研究吴伯通,对研究明代历史和教育及各地历史和风土人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2018年7月)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彤杉    责任编辑:彤杉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信息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或回复:(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