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资讯 > 吴氏资讯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致吴盛后裔各位宗亲的一封信
作者:吴泰苇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2-13 |社区|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

尊敬的各位宗亲:

    你们好!

    我受《吴盛后裔人物志》编辑部之托,给各位写这封信。

   《吴盛后裔人物志》征稿函发出后,目前已陆续收到了各地发回的入编资料,但在征集资料过程中,也有不少宗亲产生顾虑,他们担心怕受影响,为此,我就这一问题回答各位宗亲。

    首先,《吴盛后裔人物志》虽然不向《吴氏家谱》一样标有“家谱”两个大字,但它属于《吴氏家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吴盛后裔吴氏家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物是家谱的灵魂,是对吴盛后裔吴氏家谱的补充和完善,是记述家族、宗族历史的资料书。

    其二,就族谱的体例来说,多采用分纲列目体,体裁上一般有序、记、志(世系、实录、补遗)、传、图、表、录等。由于它的内容比较专一,不可能像其他方志那样门类齐全,包罗万象,但编纂结构、形式、写法等差异不大。因此,族谱也是方志史类书。《吴盛后裔人物志》属于方志史类书中的地方志书,地方志书是我国丰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所特有的一类著作,在中国文化史上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历代修纂的地方志书有如传、志、录、史、谱等,《吴盛后裔人物志》就是其中的一种,它虽然不像通志、府志、县志那样,记载面广,内容丰富,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姓氏源流、居徙变迁、婚姻生育、法律伦理等,是旧志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新编志书搜集资料的重要来源,现在不少新县志都收入了族谱。《吴盛后裔人物志》属于族谱的一部分,既然是族谱的一部分,那么它只能以某一姓氏为依据或线索而写,是为历史及其科学研究积累资料,为当政者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是新编地方志可以借鉴和使用的一种有价值的资料。

    其三,族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蕴藏着大量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族制度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它不仅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对当前的工作也有一定的作用。国家有关部门曾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广泛征集、收藏民间保存的族谱。因此,族谱又应属于档案的范畴。唐代以前由宰相领衔组织官员收集全国家谱,编定氏族总谱。宋以后,虽然官府不再收藏管理百官家谱,私家修谱不再上达于官府,而由民间有组织、有领导的修谱。一直到清末,历代皇族和一些世袭官员的家谱,仍然作为国家的重要档案,由专门机构和人员纂修和收藏。即使是民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少档案馆都收藏族谱。连国外的图书馆、档案馆,如日、美、法、英、意、比、荷等国家,都把中国的族谱列为档案收藏,供学者考察与研究。如我国前驻美大使柴泽民参观成立于1894年的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时,对方以《柴氏族谱》作为礼物赠送给他。

    其四,《吴盛后裔人物志》与府志、县志等有所不同就是,前者属家谱系列,是民修;后者是官办。这就会引起部分宗亲产生疑虑,请各位宗亲大所不必,正如上述,《吴盛后裔人物志》也是“为历史及其科学研究积累资料”。

    综上所述,《吴盛后裔人物志》属于族谱的一部分,同其他方志一样,有“存史、资冶、教化”的一定作用。毛泽东主席1957年在中央政治局成都扩大会议上就族谱问题提出了精辟论断:“搜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可以为天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宝贵的资料”。2001年2月7日国家文化部发文指出:“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家谱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民族学、教育学、人物传记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同时对海内外华人寻根认祖,增强民族凝聚力也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对于旧族谱,我们既不能认为它是封建文化而归摒弃之列,也不能“全盘继承”而无所不用,要珍惜、爱护和利用这些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泰民安,社会和谐,饮水思源、追根报本便成为中华民族各世系裔孙的职责和心愿。续修族谱是历史发展进入盛世的必然产物,是民间自发的一项重大文化工程。特别是现在许多海外侨胞的思乡之情日趋浓烈,他们也亟需利用族谱来寻找自己的血缘关系,教育下一代传承祖德,振兴祖国,甚至出资续修族谱,这种义举应该得到赞扬。续修族谱是一项历史文化公益事业,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族谱将会继续发挥积极的作用和得到充分的利用。

 

 

《吴盛后裔人物志》编辑部邀请:

 

书写书名和作序:

吴家甫   贵州省原副省长现任贵州省委委员、省政协副主席

顾问:

吴德海  原黔东南州常务副州长

吴宗源  原湖南省怀化市市长,现湖南省侗学会会长

主编:

吴展江  贵州省天柱县原副县长、政协副主席

吴谋高  贵州省黔东南州志办主任

    本书还有多位现在在任的领导提字提词,编辑部成员均是多种书刊的主编或副主骗。我们衷心希望通过本志的编纂,能使社会各界人士加深对我族人口变迁和对国家社会所作贡献的了解,也为海内外宗亲寻根谒祖提供一份可资印证的依据。这就是我们编纂此志的初衷。对各位宗亲的鼎力支持,我们深表谢意!

 

                                        吴泰苇

                                      2011-5-23

                                 

附:

国家领导人论家谱

 

    族谱记述着中华民族的团结,由于宗族的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的大团结。这是中国人特有的良好的传统观念,应加以利用。中国国民和国家结构的关系,先有家庭再推到宗族,然后才是国家……敬宗睦族的观念,深入中国人的脑筋……

——孙中山

 

    搜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聚落地域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 

——毛泽东

 

    发行传代通谱,是深化本姓历史传统,加深血肉之情,巩固团结友爱精神;也便于抓好文化品德、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周恩来

 

    属于文化领域的东西,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式进行分析与鉴别,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家谱进行“分析鉴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那么家谱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遣产,一定会对推动两个文明建设、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繁荣学术文化研究,起到重要作用。

——邓小平

 

    尊重和怀念祖先功业,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如连自己的祖宗都忘记了,那这个民族还有什么希望?族谱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收集、研究族谱,有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和中华文化的传播。

    研究家谱可增强民族凝聚力。海外华侨都有宗亲会组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增多,寻根问祖之风越来越盛,台湾同胞的祖先96%来自祖国内地,研究家谱,也有利于祖国的统一。

——江泽民

 

     家谱续写着家族的繁衍史,许多人从这里找到了自己的“根”。

                                               ——胡锦涛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吴文佰    责任编辑:wcb888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吴彦文吴盛及其后裔迁徙综述
    远口开基始祖吴盛世系
    致吴良弼一支族谱编委会
    就续修族谱致吴氏宗亲公开信
    远口开基始祖吴盛世系
    湖广远口始祖吴盛及后裔
    关于编修《道州舂陵蒲渴吴氏族谱》致吴
    《远口吴盛后裔人物》正式出版
    致吴世万公派下众族老少宗亲的一封信
    《吴盛后裔人物志》征稿函
    致吴氏总祠修复一期工程竣工暨万公主殿
    《远口吴盛后裔人物》书稿校对会在凯里
    关于《吴盛后裔人物志》截稿时间调整的
    贵州远口吴氏始祖吴盛画像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或回复:(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