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资讯 > 吴氏资讯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再创吴氏辉煌的南阳吴氏(二)
作者:吴桐林    信息来源:吴氏家园微信群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3 |社区|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

三、南阳吴氏开基始祖吴汉年谱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县人,系泰伯第三十八世孙,延陵季子第二十世孙,长沙王吴芮第十一代孙。其祖父吴复兴,精于占卜,父吴章,系西汉末年太学博士,擅长四书、五经、尤精于《尚书》,母李氏。

公元前
43年(汉元帝初元五年岁尾) 1
吴汉生于南阳宛县(今河南省卧龙区潦河坡乡吴老

庄村)一贫寒之家。

公元前
41年(汉元帝永光三年) 3在宛
三月,汉元帝立皇子康为济阳王。

公元前
37年(汉元帝建昭二年) 7在宛
冬十一月,齐楚地震、大雨雪、树折房毁。

公元前
33年(汉元帝竟宁元年) 11在宛
正月,匈奴乎韩邪单于来朝,元帝和亲,昭君出塞。

五月,汉元帝驾崩于长安未央宫。

六月,太子刘骜即帝位,尊其母王政君(王莽姑母)

为皇太后,任命大舅父王风为大司马、大将军、领

尚书事。由此,汉朝政权落入王氏外戚集团之手。

公元前
27(汉成帝河平二年) 17
吴汉离家,进山拜师习武。时年,汉成帝将其另五位

舅父全部封侯。

公元前
22年(汉成帝阳朔三年) 22
吴汉学艺出师,回归故里,完婚,娶博士卫公女为妻。

王莽时年
24岁,经伯父王风举荐,拜为黄门郎并转升
射声校尉。

公元前
18年(汉成帝鸿嘉三年) 26在宛
春夏南阳大旱,盗贼猖獗,吴汉约在此年秋担任本地

的亭长。

公元前
16年(汉成帝永始元年) 28在宛
王莽被封为新都侯(南阳新野)晋升骑都尉、光绿大

夫,侍中。

公元前
9年(汉成帝元延四年) 35在宛
吴汉之父吴章是当时的著名学者,因讲授《尚书》名

噪一时,王莽让其长子王宇和侄子王光同拜师吴章门下。

公元前
8年(汉成帝绥和元年) 36在宛
王莽代其叔父王根做了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

时年三十八岁。

公元前
7年(汉成帝绥和二年) 37在宛
汉成帝驾崩,哀帝刘欣继皇位,皇上的祖母傅氏,母

丁氏相继入朝,王氏外戚集团败北,王莽被罢官,被迫蛰

居南阳封地,闭门思过。

公元前
6年(汉哀帝建平元年) 38在宛
王莽杜门自守,更重视自己声誉,其次子王获,杀死

奴婢
莽切责获、令自杀
十二月甲子,刘秀出生于陈留郡济阳(今河南兰考北)

县官舍。

公元前
1年(汉哀帝元寿二年) 43在宛
六月,哀帝病逝,元后王政君重任命其侄儿王莽为大

司马,领尚书事,平帝刘衎即位,王莽二次返朝,杀了哀帝刘欣的妻子,将早已死去的傅、丁二氏扒墓亮尸,并把傅丁二氏外戚集团的成员全部罢官,西汉政权重又落入王氏外戚集团手中。

公元
1年(汉平帝元始元年) 44在宛
正月,元后王政君赐王莽号安汉公,王莽大封宗室、

功臣共计一百五十三人。

公元
3年(汉平帝元始三年)46
王莽胁迫其姑母元后聘已女为平帝后。

吕宽事件败泄,宇师吴章(吴汉之父)谋所联及,被莽腰斩,磔尸东市门,云敞自劾吴章弟子,收抱章尸归,棺敛葬之。时因章为当世名儒,门下弟子千余人,莽以为恶人党,皆禁锢,不得仕宦,门人尽更名他师。吴汉离家出逃避难。

刘秀时年八岁,其父南顿(今河南项城西)县令刘钦病故,寄养于叔父萧(今居安徽)县令刘良家,开始读书。

公元
4年(汉平帝元始四年) 47
春,王莽女立为皇后,大赦天下。吴汉返回宛县。移父吴章棺柩回归故里。

夏,元后王政君加号王莽为宰衡,位上公、位在诸侯王之上。

公元
5年(汉平帝元始五年) 48在宛
五月,颁策书加赐王莽九锡。

十二月,王莽鸩杀女婿汉平帝。

公元
6(汉孺子婴居攝元年) 49在宛
三月,王莽立宣帝玄孙刘婴为皇太子,号曰孺子。

四月,南阳安众侯刘崇起兵反莽,发兵宛城失败,刘崇战死,全家被杀。

五月,王莽称假皇帝。

吴汉的老乡彭宠之父彭宏,哀帝时为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太守,在边陲很有威望,因不满莽之所为,此年遇害。

公元
7年(汉孺子婴居攝二年) 50在宛
九月,东郡(今河南山东交界处)太守翟义举兵反莽,进兵至山阳(今山东金乡附近)已发展到十万大军。

十二月,王莽遣王邑等率关东官兵围攻翟义,在陈留(今河南开封)将其击败,追至固始界,翟义遭擒,被剥皮抽筋。

公元
8年(汉孺子婴初始元年) 51在宛
十一月,以哀章符命为借口,王莽把四岁的孺子婴抱下龙椅
,自己黄袍加身,登上龙位,篡汉立
公元
10年(新莽始建国二年) 53在宛
冬,王莽派兵北伐匈奴,开始了旷日持久的民族战争。刘秀時年
15岁,随叔父刘良由萧县返回故乡南阳。
公元
14年(新莽天凤元年) 57在宛
南阳新野人邓禹受业长安,時刘秀亦游学京师,两人结识,禹见刘秀知非常人,遂相亲附。

公元
17年(新莽天凤四年) 60在宛
临淮(今安徽泗洪附近)瓜田仪在会稽长州(今苏州市附近)起义。琅邪海曲(今山东日照)吕母聚众千人起义。王匡、王凤据绿林山起义,自此开始,全国反莽浪潮此起彼伏,连绵不断。

公元
19年(新莽天凤六年) 62在宛
关东飢旱连年,百姓没有活路,纷纷揭竿而起。

吴汉的同乡彭宠,原为郡史,此年为大司空士,跟随大司空王邑到东方与起义军作战。

公元
22年(新莽地皇三年) 65
十月,刘秀与李通,李轶举义反莽,起兵于宛。

十一月,刘秀还舂陵,时其兄刘縯已聚众起兵,合称
汉军
彭宠到洛阳,听说吴汉的宾客和已弟在汉军中,怕受株连,遂约吴汉一起逃往渔阳,投奔其父旧吏,吴汉资用乏,以贩马为业,常往来于燕蓟之间,结交了耿弇、盖延、王梁、严宣等豪杰

公元
23年(新莽地皇四年,刘玄更始元年) 66
二月,汉军立刘玄为皇帝,在宛城淯水畔登极,改元更始。

三月,更始帝遣使者韓鸿,持节徇北州,召见吴汉彭宠,相识甚欢,遂承制任命吴汉为安乐(今北京市顺义)县令,彭宠为偏将军,行渔阳(今北京密云)太守事。

五月,汉军占领宛城,更始帝入都于此。

六月,刘秀率汉军与莽军激战于昆阳
(今河南叶县),大获全胜。战后,刘秀在宛县当城里娶阴丽华为妻。其胞兄刘縯遇害。
八月,更始军进击洛阳、长安。

九月,更始军攻下洛阳,生俘新朝太师王匡和国将哀章,押解宛城斩首。

更始军与其他义军共破长安,诛王莽,传首宛市、挂于城门示众。

十月,更始入都洛阳。刘秀被任为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持节北渡黄河,镇抚慰问各州郡。

十二月,卜者王郞诈称自己是汉成帝的儿子刘子舆,在邯郸称帝。

公元
24年(刘玄更始二年) 67
春,二月更始帝迁都长安。

吴汉与盖延、王梁计劝渔阳太守彭宠归附刘秀,彭宠即派步骑兵三千,命吴汉代理长史,率兵南下,进攻蓟县(今北京市),杀死王郞大将赵闳,与上谷(今北京西北与河北交界处)兵合一处,攻克涿郡(今河北涿州)、中山(今河北定县)、钜鹿(今河北平乡南)等郡国二十二县。前锋直抵刘秀驻兵的广阿(今河北隆尧县东)。刘秀得渔阳、上谷支持,遂拜吴汉、盖延等为偏将军,合兵进围邯郸。

五月,破邯郸,斩王郞,吴汉被赐号建策侯。

夏,经邓禹多次举荐,刘秀任命吴汉、耿弇同为大将军,持节征调幽州所属十郡的骑兵突击部队,幽州牧苗曾暗中阻挠,吴汉率二十余名骑兵先行到达无终县
(今河北蓟县),苗曾以汉无备,出迎於路,当即被吴汉斩杀。收其兵马,各州郡震惊,全听侯调遣。
秋,吴汉率骑兵突击部队赶到清阳(今河北清河东),与刘秀会合,进击铜马,经馆陶(今属河北)蒲阳(今河南濮阳南)两场激战,铜马战败,将其全部收编。

更始尚书令谢躬,内背刘秀,外失众心,拥兵数万,屯於邺城(今河北磁县南),刘秀派吴汉和刺奸大将军岑彭袭占邺城,待躬返回,将其击杀,其众悉降。

公元
25年(刘玄更始三年,汉光武帝建武元年) 68
正月,吴汉随刘秀北击尤来、大抢、五幡于元氏(今河北元氏西北),追至右北平(今河北辽宁交界处),连破之。刘秀在顺水北,乘胜轻进,反为所败,危难关头,吴汉从容镇定,激励将士,稳定军心,大军复进至安次(今属河北)战而胜之,斩首三千余级,余部逃入渔阳,吴汉率耿弇,陈俊、马武、盖延等十三将军追战于潞东(今北京通县东)及平谷(今属北京市)大破灭之,斩首一万三千余级。

四月,公孙述在巴蜀称帝,号成家,改元龙兴。

六月,吴汉与诸将奉图书、上尊号、刘秀即皇帝位于鄗南,改元建武、拜吴汉为大司马,统帅全军,更封舞阳侯。

七月,光武帝刘秀遣吴汉等十一位将军围攻洛阳。

十月,洛阳朱鲔投诚,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

十一月,梁王刘永称帝于睢阳(今河南商邱)。

十二月,赤眉军杀更始帝刘玄,卢芳在安定(今宁夏固原)自立为西平王,匈奴单于立芳为
汉帝
公元
26年(汉光武帝建武二年) 69岁。
春,正月,大司马吴汉率大司空王梁、建义大将军朱祐、执金吾贾復、扬化将军坚镡、偏将军王霸等破降檀乡
10余万众,光武帝派使者玺书定封吴汉为广平侯。食广平、斥漳、曲周、广年凡四县。吴汉复率诸将击邺西山贼黎伯卿等,及河内修武,悉破诸屯聚。光武帝亲幸抚劳。
二月,渔阳太守彭宠反叛。

三、四月,吴汉南征,进兵南阳,击宛、涅阳、郦、稂、新野诸城,皆下之。

夏六月,光武帝立郭贵人为皇后,子刘强为太子。

吴汉引兵南下,与秦丰战黄邮水上,破之。又与偏将军冯异击昌城五楼贼张文等。再攻铜马、五幡于新安(今河南渑池东),皆破之。

秋,吴汉与骠骑大将军景丹、建威大将军耿弇等八将击破五校于羛阳,降其众五万人。大司马吴汉承制拜陈俊为强弩大将军。

冬,赤眉军
20余万众东归,光武帝命大司马吴汉重兵截击。
公元
27年(汉光武帝建武三年) 70
春,正月光武帝指挥大司马吴汉在宜阳迎击赤眉军、刘秀亲勒六军,大陈戌马,大司马吴汉精卒当前,中军次之,骁骑武卫分陈左右,赤眉望见震怖,遣使乞降。

二月,吴汉率建威大将军耿弇、虎牙大将军盖延击青犊于轵西,大破降之。

三月,彭宠攻拔蓟城,自立为燕王。

夏四月,吴汉率骠骑大将军杜茂、强弩大将军陈俊等七将军与刘永将苏茂战于广乐(今河南虞县北),大破之。复发兵助盖延围刘永于睢阳,刘永遭诛,睢阳、酂(今安徽毫县东北)二城皆降。

公元
28年(汉光武帝建武四年) 71
夏,大司马吴汉率陈俊及前将军王梁击破五校於临平,追至东郡箕山,大破之。北击清河长直及平原五里贼、皆平之。经吴汉举荐,光武帝拜陈俊为太山太守,行大将军事。

秋,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吴汉不准,且使收守长,传檄告民:
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鬲城不战而下,诸将皆服。
冬,吴汉率建威大将军耿弇,汉忠将军王常等,击富平、获索二贼于平原,大破之,降者四万余人。

公元
29年(汉光武帝建武五年) 72
春,富平获索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吴汉坚卧不动,意气自若,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因追讨余党,遂至无盐(今山东汶上县境),进击勃海,皆平之。

二月,彭宠为其苍头子密所杀,渔阳平定。光武帝封子密为不义侯。

三月,平狄将军庞萌反叛,引兵与董宪联合。

六、七月,吴汉与盖延、王常、王梁、王霸等会于任城(今山东济宁东南),随光武帝讨伐庞萌于桃城(今山东兖州北),征战董宪于昌虑(今山东枣庄市境),皆破之。

八月,光武帝留吴汉攻刘纡、董宪等,吴汉拔郯城,获刘纡。并进围董宪、庞萌于朐城(今江苏连云港市南)。

公元
30年(汉光武帝建武六年) 73
二月,大司马吴汉等克朐城。董宪、庞萌突围逃走,追至方与(今山东鱼台)被斩杀,东方悉定。

诸将还京师、置酒赏赐。

五月,隗嚣起兵叛变,盖延等战败,退下陇山,光武帝命令大司马吴汉率军西屯长安。

公元
31年(汉光武帝建武七年) 74
隗嚣派使者向公孙述称臣,公孙述封隗嚣为朔宁王。

公元
32年(汉光武帝建武八年) 75
闫四月,光武帝刘秀亲征隗嚣,竇融率五郡兵倾全力配合,大司马吴汉从车驾上陇,刘秀采取软硬两手,迫使隗嚣的十三员大将,所属十六个县、部众十余万人全部归降,隗嚣带着妻子儿女逃往西城(今甘肃天水西),吴汉岑彭遂围隗嚣於西城。

十一月,公孙述遣王元等率五千救兵突破包围进入西城,将隗嚣救出回到冀县(今甘肃天水西北)。

吴汉领兵下陇山,还军长安。

公元
33年(汉光武帝建武九年) 76
春正月,隗嚣病死,其子隗纯继立为王,维持残局。

夏六月,光武帝遣大司马吴汉率四将军击卢芳将贾览、闵堪于高柳(今山西阳高),匈奴遣骑助芳,汉军遇雨,战不利,吴汉还洛阳。

公元
34年(汉光武帝建武十年) 77
春正月,吴汉等四将军率军六万,在高柳战贾览,匈奴派数千骑救览,诸将与匈奴骑兵战于平城,破之,追出塞,斩首数百级。

冬十月,中郎将来歙大败隗纯于落门,隗纯投降,陇西平定。

公元
35年(汉光武帝建武十一年) 78
闫三月,大司马吴汉率征南大将军岑彭、辅威将军藏宫等伐公孙述。岑彭舟师破荆门,获任满,长驱入蜀,平定巴郡。吴汉留守夷陵(今湖北宜昌),整修战船。

六月,来歙自陇右攻蜀,被蜀刺客刺杀于军中。

八月,岑彭破公孙述将候丹于黄石,藏宫大破公孙述将延岑于沈水。

十月,公孙述遣刺客将岑彭刺杀。

十二月,吴汉率南阳兵及弛刑募士三万人,溯江而上,统领岑彭舟师,全权指挥平蜀战争。

公元
36年(汉光武帝建武十二年) 79
正月,吴汉与公孙述将魏党、公孙永战于鱼涪津,大破之,遂围武阳(今四川彭山),公孙述遣子婿史兴率五千人救之,汉迎击兴,尽殄其众。克武阳。

七月,吴汉克广都(今四川成都南)。并遣轻骑烧成都市桥,武阳以东诸小城皆降。

九月,光武帝致书吴汉,指示攻蜀方略,吴汉求胜心切,轻敌深入,加之布营失当,汉军大败,首尾难顾。为扭转困境,吴汉飨士秣马,闭营三日不出,乘蜀军不备,夜銜枚悄悄过江与对岸刘尚军合一处。第二天迎战蜀军,激战一天,遂大破之,斩蜀将大司徒谢丰和执金吾袁吉,获甲首五千余级。

公孙述收买叛贼真定王刘扬
(郭圣通舅父)之子,假扮太子特使自京师至广都行刺刘秀,恰逢吴汉去广都大本营向皇上请罪,帐前吴汉识破刺客阴谋,奋力护驾,光武帝方化险为夷。
十月,吴汉与公孙述战于广都、成都之间,八战八克,将述围困于成都城内。

十一月,南阳宛人张堪
(张衡之祖父) 隨大司马吴汉征蜀,供应军需,立下不朽之功,在道追拜为蜀郡太守。此时汉军久围成都不下,军中只余七日粮,吴汉准备暗中退兵,堪闻之,驰往见汉,言述必败,不宜退师之策,吴汉从之,乃示弱挑敌,述果自出,战死城下,次日晨,延岑献城投降,巴蜀悉平。
公元
37(汉光武帝建武十三年) 80
正月,大司马吴汉振旅浮江而下,至宛,诏令过家上冢,赐谷二万斛。

吴汉将自已出征时,妻子在家所置田产,全部分与昆弟外家。

四月,吴汉自宛还京师,大飨将士,班劳策勋,功臣增邑更封凡
365人。外戚恩泽封者45人。
南阳穰人郭丹,是诸儒都敬重的博学之士,多年隐居乡里,此年被大司马吴汉
辟举高第,再迁并州牧
公元
38(汉光武帝建武十四年) 81
大司马吴汉首先上书请封皇子,光武帝刘秀未允。

公元
39(汉光武帝建武十五年 ) 82
二月,大司马吴汉复率扬武将军马成,捕虏将军马武、北击匈奴,为避其抄掠,徙雁门、代郡、上谷三郡民六万余口,置居庸关、常山关以东。

大司马吴汉连岁重奏请封皇子。

三月,光武帝诏群臣议封皇子事。

四月,光武帝下诏封诸皇子为公。

公元
41(汉光武帝建武十七年) 84
十月,光武帝废皇后郭氏圣通为中山太后,立贵人陰氏丽华为皇后。诸皇子皆进爵为王。

公元
42(汉光武帝建武十八年) 85岁。
二月,蜀郡守将史歆反于成都,自称大司马,杨伟、徐容等起兵响应。光武帝考虑到史歆昔为岑彭护军,晓习兵事,故遣大司马吴汉率刘尚及臧宫领兵万余讨之。吴汉入武都,乃发广汉、巴、蜀三郡兵围成都。

七月,吴汉拔成都,斩史歆,然后乘筏沿江而下巴郡,杨伟、徐容等惶恐解散。吴汉诛其渠帅二百余人,徙其党与数百家于南郡、长沙而还。

公元
43年,(汉光武帝建武十九年) 86岁。
吴汉尝上书请封皇太子。

六月,光武帝下诏立东海王刘阳为太子,因刘阳和一度谋反的真定王刘扬同音不吉,故改名刘庄。原太子刘强先主动上折请辞太子之位,光武帝大加赞赏,改立刘强为东海王。

公元
44(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年) 87
春,吴汉患病,光武帝亲往探视。

五月辛亥,吴汉病逝。光武帝下诏痛悼,赐谥
忠侯〃。大葬时,发北军五校,轻车,介士送至故里宛县吴老庄安葬。

先祖吴汉,质厚少文、为人仆实,性情刚烈,不善言辞。在光武帝刘秀的众多将帅中,是位叱咤风云的顶尖人物。他不仅谋略出众、勇毅超群,而且对刘秀忠心耿秋、始终不渝,也是位可托生死,寄国命的社稷之臣,刘秀对他特别器重、绝对信任,往往把最艰巨的战斗任务交由他统兵完成。吴汉戎马一生,身经百战,出生入死,扫荡群雄,在马背和战车上度过了他晚年的峥嵘岁月,为中兴汉室、统一全国立下了盖世之功。汉明帝追思东汉的开国功臣,在洛阳南宫云台给二十八宿将的画像中、吴汉位居第二。


注:

本年谱所记月份,均为阴历,以下同,众习知,阴历十二月份多半已进入阳历的下一年。
吕宽事件:王莽接受哀帝时傅、丁入朝的教训,为隔绝卫氏,不准平帝母卫姬和舅舅卫宝、卫玄入朝,莽子宇恐帝长大后见怨,即遣人与宝通信,教令帝母上书求人,莽不听。宇与师吴章及妻兄吕宽商议,章言莽很迷信,可借神灵来警告他,令其回头。夜晚,吕宽依计而行,将血洒莽弟,门吏发觉告之,莽大怒,大开杀伐,将其长子王宇送狱,用药毒死,宇妻吕焉有身孕,下狱生罢孩子,又令自杀。宇师吴章和妻兄吕宽夫妇及平帝之母卫姬等,均遭诛杀,死者不下百人,海内震惊。

见《后汉书
.郭丹传》。
吴汉墓碑巜先祖吴汉传略》记有吴汉
享年八十八岁一句,按吴汉出生于汉元帝初元五年岁尾、属牛,此云八十八,乃从阴历本年算起,虚两岁。

[
本文作者系南阳吴氏文化研究会创会秘书长]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彤杉    责任编辑:彤杉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再创吴氏辉煌的南阳吴氏(一)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或回复:(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