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资讯 > 历史人物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吴复长子吴杰简表
作者:吴仁清 吴孝成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2-20 |社区|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

吴杰,复公之长子,从军征战,试骁骑右卫指挥使,袭其父安陆侯爵位。现将《明史》太祖传、恭闵帝传和成祖传中的记述,《明太祖实录》、《朱元璋系年要录》、《明史》中的功臣传记,以及涔澧《吴氏族谱》中有关杰公的记载分录于次:

1371(辛亥)年:洪武四年,随曹国公领兵设立九溪卫,把守苗蛮,授职千总。

1386(丙寅)年:洪武十九年四月,黔国公吴复子杰袭封安陆侯。屡出山、陕、河南、北平,练兵从征。

1389(己巳)年:洪武二十二年三月二十八日,诏傅友德率诸将分屯四川、湖广,防西南诸少数族。各军驻地如下:傅友德沅州、邓镇(愈子)大庸,徐允恭(达子)常德,李景隆(文忠子)安陆,常(遇春子)辰州,叶襄阳,陈桓岳州,周武武昌,陆仲亨蕲州,吴杰(复子)茶陵,韩勋(政子)黄州,胡海宝庆,赵庸长沙,曹泰(良臣子)瞿塘,金镇(朝兴子)施州,吴忠(祯子)衡州,吴高(良子)永州,孙恪(兴祖子)沔阳,唐胜宗黄平,张铨贵阳,王诚忠州,孙彦道州,汤鼎(和子)长宁,王威(志子)夷陵。

是年十一月十九日,命宣德侯金镇、宣宁侯曹泰、六安侯王威、安陆侯吴杰往湖广诸处训练军马,各赐钞五十锭

1390(庚午)年:洪武二十三年五月初二日,朱元璋在朝堂之上“念列侯年老,悉遣还乡”。 其中有公:魏国公徐辉祖、开国公常升、曹国公李景隆、宋国公冯胜、信国公汤和、颍国公傅友德、凉国公蓝玉。有侯:西平侯沐英、江夏侯周德兴、长兴侯耿炳文、江阴侯吴高(吴良之子)、东平侯韩勋(韩政之子)、宣宁侯曹泰(曹良臣之子)、安庆侯仇成、安陆侯吴杰(吴复之子)、凤翔侯张龙、靖宁侯叶升、会宁侯张温、怀远侯曹兴、景川侯曹震、崇山侯李新、普定侯陈桓、鹤庆侯张翼、东川侯胡海、武定侯郭英、沈阳侯察罕(纳哈出之子)、航海侯张赫、全宁侯孙恪(孙兴祖之子)、西凉侯濮(濮英之子)、定远侯王弼、永平侯谢成。

六月初十日,朱元璋命令礼部,制造公、侯、伯屯戍百户印及敕赐铁册。

跟随这些列侯归乡的,还有每人112人的铁册军,兵力相当于今天的一个警卫连(百户),任务是专门负责其身家安全,卫护其家,并在周围屯戍,自耕自食,等主人老病而死,子孙承袭爵位后,这时方能停止屯戍,归建入卫。

1390(庚午)年:洪武二十三年七月安陆侯吴杰往湖广长沙府训练将士,籍其土军凡一万八千二十三人,分隶平坝、威清诸卫. 

是年丙申,魏国公徐辉祖等奏:“三代蒙恩,俱已加封王爵,其旧诰宜缴纳。”上命毁其旧诰,令中书舍人更以新诰给之。于是魏国公徐辉祖、曹国公李景隆、颍国公傅友德、宋国公冯胜、凉国公蓝玉、安庆侯仇正、江阴侯吴高、安陆侯吴杰、靖海侯吴忠、景川侯曹震、西凉侯濮、东平侯韩勋、崇山侯李新、全宁侯孙恪、会宁侯张温、定远侯王弼、江夏侯周德兴、怀远侯曹兴等缴进旧诰,凡二百二十八通。

1391(辛未)年:洪武二十四年, 诏在外公侯伯还京师。先是,命曹国公李景隆等往陕西等处练兵备边。至是,召景隆及凉国公蓝玉、开国公常、长兴侯耿炳文、东平侯韩、安庆侯仇政、西凉侯濮、定远侯王弼、江阴侯吴高、鹤庆侯张翼、全宁侯孙恪、渖阳侯察罕、徽先伯桑敬等凡十三人还京,仍命靖宁侯叶於河南,宣宁侯曹泰於平凉卫,安陆侯吴杰、指挥使陈义於岷州,驸马李坚於巩昌,都督汪信於临洮,都督宋晟於凉州,都督刘真於甘肃,指挥使严麟於庆阳,指挥朱铭於延安,徐质于宁夏,仍训练军马,以俟後命。

1392(壬申)年:洪武二十五年九月五日。上以山西大同等处宜立军卫,屯田守御。乃谕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等曰:“屯田守边,今之良法,而寓兵于农,亦古之令制。与其兵以困民,曷若使民力耕而自卫?尔等宜往山西布政司,集有司、耆老,谕以朕意。”乃分命开国公常、定远侯王弼、全宁侯孙恪、凤翔侯张龙、永平侯谢成、江阴侯吴高、会宁侯张温、宣宁侯曹泰、徽先伯桑敬、都督陈俊、蒋义、李胜、马鉴往平阳府,安庆侯仇正、怀远侯曹兴、安陆侯吴杰、西凉侯濮、都督孙彦、谢熊、袁洪、商、徐礼、刘德、指挥李茂之往太原等府,阅民户四丁以上者,籍其一为军,蠲其徭役,分隶各卫,赴大同等处开耕屯田。东胜立五卫,大同在城立五卫,大同迤东立六卫,卫各五千六百人,仍戒其各慎乃事,毋扰于民。

改制铁券,赐颍国公傅友德、定远侯王弼、长兴侯耿炳文、武定侯郭英及故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安陆侯吴杰、西平侯沐英家。

是年壬申,宋国公冯胜等籍民兵还。先是,上遣胜等往太原、平阳选民丁,立部伍,置卫屯田。至是还,以所籍之数奏之:凤翔侯张龙、徽先伯桑敬籍平陆、夏县、芮城三县民丁为一卫,定远侯王弼籍临汾、襄陵、蒲县民丁为一卫,宣宁侯曹泰、都督马鉴籍洪峒、浮山二县民丁为一卫,会宁侯张温、都督李胜籍曲沃、翼城、绛县三县民丁为一卫,都督徐礼籍闻喜、安邑、猗氏三县民丁为一卫,开国公常籍霍州、灵石、赵城、汾西四州县民丁为一卫,东平侯韩勋、东莞伯何荣籍绛州及太平县民丁为一卫,江阴侯吴高、都督蒋义籍蒲州及稷山、万泉、临晋、荥河四县民丁为一卫,全宁侯孙恪籍隰、吉二州及石楼、永和、太宁、河津四县民丁为一卫,安陆侯吴杰、致仕指挥李茂之籍平遥、太谷、祈县三县民丁为一卫,永平侯谢成籍汾州及汾水、孝义二县民丁为一卫,西凉侯濮籍辽、沁、平定三州及乐平、和顺、榆社、武乡、沁源五县民丁为一卫,安庆侯仇正、都督孙彦籍石州、岢岚、保德三州及宁乡、临县、兴县、静乐、岚县、河曲、河津七县民丁为一卫,都督商、袁洪籍、代二州及崞县、繁峙、五台三县民丁为一卫,怀远侯曹兴籍太原、清源、徐沟、交城、介休五县民丁为一卫,都督刘德籍阳曲、榆次、寿阳、盂县、定襄五县民丁为一卫。

1394(甲戌)年:洪武二十七年,明太祖朱元璋根据广东指挥使花茂关于“沿海宜立卫所,以防海盗”奏章,命安陆侯吴杰,都督马鉴,在雷州沿海增设海康、海安、乐民、锦襄4个千户所以及石城(隶雷州卫)、宁川(隶电神)等千户所,练兵屯田,防御倭寇。

 “四月辛丑,命魏国公徐辉祖、安陆侯吴杰往浙江训练沿海军士。时海上有倭寇之警,先命都督杨文节制沿海诸军备之,至是,复命辉祖等往加训练。

《合浦县志》载:"洪武二十七(1394)年秋七月,命廉州备倭,遣安陆侯吴杰、永安侯张金宝往广东训练沿海卫所备倭。"鉴于此,为防范倭寇,于明洪武初年建白龙城驻扎军队,防备海盗和倭寇的侵扰。白龙城为钦州龙门港至雷州必经之道,与永安城成犄角之势,互相呼应,又扼龙门港至雷州水道之咽喉,既可防倭寇和海盗侵扰,又保采珠太监的安全,历代采珠官均驻于此城。

八月甲戌,安陆侯吴杰、永定侯张铨等率致仕武官往广东训练沿海卫所官军,以备倭寇

据《潮州府志》记载:明初倭寇犯境,安陆侯吴杰在沿海地区设防,置寨建所。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百户顾实在宣化都小金山下筑城守御,设所之城。所城称为大埕城,设正千户二员,副千户三员,百户十员,镇抚一。

十月四日,征虏将军何福进兵金齿。 安陆侯吴杰谪广西南宁卫指挥使。

1395(乙亥)年:明洪武二十八年,当时海口由于港口贸易的兴起,成为岛内与大陆各地往来的水运中心,也成为海盗掳掠的目标。为防海盗袭扰,明安陆侯吴杰下令筑海口所城。据史书上记载,所城“周围五百五十丈,高一丈七尺,雉堞六百五十三,窝铺十九,门四……”城内修有东西、南北十字形所路。

八月三十日,命右军都督府遣人谕总兵官征南将军左都督杨文,令调南宁卫兵千人江阴侯吴高领之,柳州卫兵千人安陆侯吴杰领之,皆令从征。先是,高等以事获罪,故俾征讨,建功以自赎。

1397(丁丑)年:洪武三十年十月十七日,上以平将军都指挥齐让逗遛不进兵,平蛮无功,命左军都督杨文佩征虏前将军印为总兵官,右军都督同知韩观副之,锦衣卫指挥使河清、凤阳卫指挥使宋忠为参将,统京卫及湖广、江西等都司军马前往代之。

复谕文等曰:“都指挥齐让讨贼久而无功,故命尔等代之。凡用兵行师,以严明为胜,赏罚必当功罪,然后恩威并行,人心悦服。如分遣官军入山追捕,日可行十五里、十里或二十里,暮即还营,如此则出入有时,寇不得肆其狙诈。若五开蛮人果来连构,即调兵会征南将军都督佥事顾成同剿捕之。其安陆侯吴杰、江阴侯吴高以事获罪,可与步骑三四千,俾之立功;都督、汤都督尝领兵为楚、湘二王宿卫,驻营黔阳、辰溪之地,二人亦令从征;宋都督、刘都督亦各与军一二万,俾自当一路。仍先檄思州宣慰司土官转运粮饷,以足军用。”

1399(己卯)年:建文元年七月,朱允文颁昭曰:“朕以棣于亲叔近,未忍究治其事,今乃称兵扰乱,图危宗社,获罪天地祖宗,史不容赦。是用简发大兵,经致厥罚。咨尔中外臣民军士,各怀忠守义,与国同心,扫兹逆氛,永安至治。寻命安陆侯吴杰、江阴侯吴高、都督耿献、都指挥盛庸,潘忠、杨讼、顾成、徐凯、李友、陈晖、平安分道并进,置平燕布政使司于真定(治所今河北正定南),尚书暴昭掌司事。”

1400(庚辰)年:“建文二年正月,燕王攻大同……四月,景隆大誓师于德州,会武定侯郭英、安陆侯吴杰等于真定,合军六十万,与燕军连战,复大败,玺书斧钺皆委弃,走德州,复走济南,斯役也,王师死者数十万人,南军遂不支,帝始诏景隆还。”

建文二年四月,“李景隆进兵河间与郭英、吴杰、平安期会白河……平安、吴杰屯定州(今河北定州市),庸住德州,徐凯屯沧州。”是年冬,燕兵袭沧州,破擒凯,掠其辎重,进薄济宁。庸引兵屯东昌以邀之,背城而阵。燕王帅兵直前薄庸军左翼,不动。复冲中坚,庸开阵纵王入,围之数重。燕将朱能帅番骑来救,王乘间突围出。而燕军为火器所伤甚众,大将张玉死于阵。王独以百骑殿,退至馆陶。庸檄吴杰、平安自真定遮燕兵归路。是役也,燕精锐丧失几尽,庸军声大振,帝为享庙告捷。”

建文二年九月,盛庸代李景隆将,复取德州,与吴杰、平安、徐凯相犄角,以困北平。

建文二年,削除吴杰安陆侯爵。

1401(辛巳)年:建文三年闰三月乙亥,吴杰、平安及燕战于藁城(在河北省中西部),败绩,还保真定。癸丑,燕王上书请还吴杰、平安、盛庸兵,帝不允。

建文三年五月,吴杰、盛庸分兵断燕饷道,燕王遣指挥武胜上书建文帝,诘其故,天子怒,方孝孺出矫命,锦衣卫执武胜系狱。燕王遣李远略沛县,焚粮舟万计。

杰同盛庸领兵往征,与燕兵战于滹沱河,庸先败,杰与燕兵力战,北风烈,发屋拔树,咫尺人畜不见,杰等不能支,亦败,贬为宁夏守陴。

1402(壬午)年:建文四年,燕王是其计遂生禽二人。时长兴侯耿炳文率兵二十万至真定。玉请往觇之,遥见其军士散漫,无统纪,且有败气,驰报曰:彼无能为力赞。燕王往攻,俘斩无数,余皆奔溃。继安陆侯吴杰引兵来战,玉率众大败之,追奔四十余里,斩获甚众,永平被围,引兵从。

“建文四年六月乙丑日,李景隆等开城门纳王,都城遂陷地。”, 

1403(癸未)年:“永乐元年,子乞嗣,不许。” 

是年,行都指挥使司为大宁都指挥使司,隶后军都督府,设保定左、右、中、前、后五卫,俱隶大宁都司,调营州左屯卫于顺义,右屯卫于苏州,中屯卫于平峪,前屯卫于香河,后屯卫于三河。卫设左、右、中、前、后五所,仍隶大宁都司。复设东胜中、前、后三千户所于怀仁等处守御。宁夏总兵官左都督何福奏请,调河南都指挥高山,领骑千五百赴宁夏听用,陕西都指挥李智来,领马李庸提督也屯种守,宁夏都指挥吴杰往守绥德,从之山西行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房昭言:“大同诸卫军士,屯田者众,守城者小,虑寇猝至,无一备御,宜各存守城军八百,从之,赐昭钞百锭。  

1404(甲申)年:永乐二年杰随曹国公镇九溪蛮,屯驻九溪卫澧州,袭左所千户总兵。

正统年间(1436-1449):再三乞嗣,皆不许。  

1494(癸丑)年:弘治六年,孙铎援诏乞嗣,亦不许。

1505(乙丑)年:弘治十八年,孙铎援诏再乞嗣,方复子孙世职千户。

参考文献:1、《明太祖实录》

2、《太宗文皇帝实录》

3、明史《吴复传》

4、《朱元璋系年要录》

5、《潮州府志》

6、《合浦县志》

7、《黔中吴氏宗谱》中吴应明编的源流篇

8、涔澧《吴氏族谱》清光绪版

       

复祖第二十二代孙   仁清 字杭茂

复祖第二十三代孙   孝成 字守鼎

公元二O一一年十二月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吴文佰    责任编辑:wcb888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信息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或回复:(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