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资讯 > 历史人物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吴阿衡
作者:郭新治 张鸿基    信息来源:未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2-20 |社区|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
吴阿衡(?~1638年),字隆徽,裕州人。明万历已未科(公元1619年)进士,任山东省淄川令,后调任历城令。当时,白莲教数万人攻历城,吴阿衡设伏兵,白莲教大败。因镇压农民起义有“功”,明朝皇帝钦锡盔甲,并赐御制“忠”字,不久升任湖广道御史。吴阿衡首行向皇帝揭发魏忠贤的恶迹,魏党对吴切齿痛恨,欲派人杀之,适适吴回家奔丧,得免于难。在家守孝时,农民起义军占据方城山,准备攻打州城。吴阿衡急命建敌楼、造大炮、修城壕,并捐款散粮,驱使兵、民登城严守。义军见防守严固,遂去。后吴任浙江巡按,明察公断,贪吏敛迹,又升迁河东(山西蒲州)副使。当时在蒲州的宗室,持强害民,吴阿衡诛其首恶,以平民愤,遂升为兵部侍郎,总督蓟辽、保定军务,节制宁远、山海、顺天三地巡抚。他到任后,即训练士卒,筹集辎重,严设壁垒。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秋,清兵由墙子岭、青山口分道而入。吴部总兵吴国俊,前往祝贺监军邓希诏生辰,大醉,听说清军逼近,不战逃去。唯吴阿衡孤军拒敌,他跃马挥刀,连战五昼夜,直杀得天昏地暗,尸堆如山,毫无惧意,怎奈援兵不至,兵尽粮绝,力竭被俘,清军逼降,吴阿衡大义凛然,慷慨陈词:“我生为大明将领,死为天国英灵,决不屈膝”,清军恼羞成怒,吴被双膝被砍,齿被击落,舌被拔掉。是年九月二十一日被杀。福王[1]时追谥忠毅。吴阿衡死后,经友人资助,将其灵柩运回裕州,葬城南朱床西北隅。
    他家府邸原址在西关吴府街。

方城纪念民族英雄吴阿衡壮烈殉国375周年
新闻日期: 2013年10月30日 08:49:58 
移动编辑RMKB发送到10658300,联通编辑50发送到10655885,订《人民快报》手机报,每天一毛钱。

  人民网郑州10月29日电 10月25日,为纪念我国明末清初著名民族英雄吴阿衡壮烈殉国375周年,方城县文化、史志、街道办事处等单位部门以及吴阿衡后人100多人参加了在吴府大堂遗址举行的祭奠仪式。
  
  吴阿衡,号隆徽,生于1588年。累官至大明朝兵部侍郎,总督蓟辽、保定军务,节制宁远、山海、顺天三处巡抚。生前曾向崇祯皇帝揭发魏忠贤的恶迹,为阉党所嫉恨。公元1631年,吴阿衡为保卫国家捐资购买了西洋产红夷大炮五十四门给明将袁崇焕用于山海关、宁远、锦州及京城的军事防御。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兵由北京密云墙子岭、青山口分道而入,吴阿衡孤军抗敌,连战五昼夜,杀敌无数,力竭被俘。因其誓死不降,是年九月二十一日被杀,惨死沙场。
  
  据悉,吴阿衡生前为家乡做了很多好事,如捐助并主持重修云虹桥(今潘河桥),重修张释之祠以及加固方城的古城墙,并亲自题写“固若金汤”等。中国社科院历史学家给予了吴阿衡高度评价“忠心报国,力主为民”。(郭新治 张鸿基)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吴文佰    责任编辑:wcb888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信息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或回复:(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