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可能是我第一个说季札是墨者的始祖。墨子的墨学也只是季札文化里的一部分,很多人只知道孔子,季札是谁根本就不知道。
墨子(公元前467—公元前376),名翟(dí),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墨子曾经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来逐渐对儒家繁琐礼乐感到厌烦,最终舍掉了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墨家是一个宣扬仁政的学派。在代表新型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对立的最大的一个学派,并列“显学”。
季札(公元前576年一公元前484年),姬姓,名札,又称公子札、延陵季子、延州来季子、季子,春秋时吴王寿梦第四子,封于延陵(今镇江丹阳一带),后又封州来,为避王位“弃其室而耕”常州武进焦溪的舜过山下,史称后三让。季札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广交当世贤士,对提高华夏文化作出了很多贡献。
先秦时代最伟大的预言家、美学家、艺术评论家,中华文明史上礼仪和诚信的代表人物。广交当世贤士,对提高华夏文化作出了贡献。他是孔子的老师,与孔子齐名的圣人,同时也是孔子最仰慕的圣人。称为“南季北孔”,历史上南方第一位儒学大师,也被称为“南方第一圣人”。季札于公元前484年死后葬在申港西南。后人在墓旁建季子祠,墓前立碑,传说碑铭“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10个古篆是孔子所书。
季札聚儒学和墨学为一身,更是千古一人。墨者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对人类社会有着深厚的、难以为平常人所理解的爱。也就是这种墨者精神在漫长有封建王朝的历史中,史书上才少写很多季札公的文化精神。墨者大都信奉墨子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的核心思想,同时又有作战能力,以墨家钜子(墨家掌门人)为核心结成准军事组织,墨门子弟必须听命于巨子(ji同音季子),为实施墨家的主张,舍身行道。
墨者们试图在人间创造一个“兼爱”互利的理想国,在兴盛之时,就受到儒道法诸家的攻讦。当时的王朝,怕墨学会影响统治地位,备受打击。去看下,刘德华饰革离的电影<墨攻>,陈龙的电视剧<仙女湖之墨仙>可以更好的了解下墨者精神。
秦统一后,禁绝私学,“专任刑法,而儒墨既丧焉”。西汉初年,崇尚黄老之学,墨学在局部地区和民间有所复苏,到汉武帝时独尊儒术,法、道、阴阳诸学都被儒学所吸收或改造,只有墨学在此后的岁月里被视为异端邪说而备受打击,在近2000年中华历史上被沦为绝学,墨者随之也湮灭在历史长河中……
为什么我会说季札公更有墨者精神呢?是墨学的始祖呢?请看下面的例子:
使鲁......季札惊叹道:这是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至德乐章,就如同苍天无不覆盖,大地无不承载。就算是盛德之至,也是无以复加了。欣赏了周代的经典音乐、诗歌、舞蹈。他当场结合当时社会的政治背景,一一作了精辟的分析和评价。如在欣赏《秦风》后就说:“这是华夏的声音呀,能够华夏化必能强大,强大到一定程度就能达周王朝鼎盛时那样了吧!”他能从乐声中预言秦国的未来,也言中了。
使郑......对子产说:“郑国的国君无德,在位不会很久,将来国主的王位,一定会传到你的手中。你统理郑国的时候,务必要谨慎,务必以礼来持国。否则郑国很难避免败亡的命运。”
使卫......他对人说:“卫国虽然只是一个小国,但是有很多贤士良臣辅佐卫君,卫国是一个政治十分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国家。”果然卫国在一个不短的时期内,一直是平安无事。
楚国名将子期进攻陈国,吴王派季札救援陈国。季札传言给子期,明确表达自己的反战态度。经季札调停,平息了一场战乱。公元前544年,季札奉命出使鲁、齐、郑、卫、晋五国,在这次外交活动当中,他同齐国的晏婴,郑国的子 产及鲁、卫、晋等国的重要政治家会晤,高谈政事,评论时势, 使中原国家了解并通好吴国。季札重信义。一次途经徐国时,徐国的国君非常羡慕他佩带的宝剑,难于启齿相求,季札因自己还要遍访列国,当时未便相赠。待出使归来,再经徐国时,徐君已死,季札慨然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旁的松树上。侍从不解。他说:"我内心早已答应把宝剑送给徐君,难道能因徐君死了就可以违背我的心愿吗?"此事传为千古美谈。
季札公的墨者精神,也是吴文化的至德精神,那种大爱更是我们要学习的。举些实例发表下个人的看法,有同道中人可以一起来完成。当然有不同看法的朋友我也欢迎,这样才能更好的研讨季札文化-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