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资讯 > 历史人物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威略将军吴英传
作者:小茶生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2-20 |社区|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

    

    宋状元宰相吴潜学术研究会等,在泉

州市晋江吴山泰伯庙筹办的《威略将军

英传》等四卷新书首发纪念

 

          吴英(1637-1712),字为高,世居

泉州之黄龙。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

奉旨入莆籍,遂家于黄石镇定庄村。

 吴英幼时父母早逝,只身赴厦门谋生,

曾以挑运私盐为活。体格魁梧,膂力过

人,脸方耳大。当地妈祖庙前有卖卜陈

某,见其相貌俊伟,将来必然大贵,甚

为称赞。有富绅遗孀郑老夫人与女同往

庙中虔诚,得陈某之荐,又见英年青貌

奇,怜其身世,遂收他为义子,在她家

中延师教读,期其有成。

      时值明末清初,闽境戎马倥偬,吴英

志从军报国,郑老夫人母女依依不

舍,以其人高脚大,临行时特制布鞋一

双,以供穿用并资纪念。吴英入伍后,

因躯干高大,编为掌旗官。某次战役,

阵地动摇,奉令紧急撤退。英执旗退至

中途,忽发觉布鞋丢了,乃火速急回寻

取。在慌乱中全军看到掌旗官倒向而

奔,亦紧跟着倒向过来反攻,拼命向前

冲杀,敌军纷纷溃逃。吴英为了一双布

鞋,盲目转向而行,幸得转败为胜,获

得首功,一时传为佳话,称他为福将。

 
吴英和施琅原隶郑成功麾下,琅降清

后,吴英从之。康熙二年(1663),以

平金门庆功,擢升都司。其后水陆数十

战,著有功勋,旋升同安总戎,壬戌年

移驻兴化。施琅攻澎湖时,英总陆军为

副,奋勇直前,攻下八 。台湾平后,才

四个月,升四川提督。他镇蜀十一年,

威德并著。旋调福建陆师提督,未几,

复调水师。康熙四十二年(1703),帝

南巡,亲写“作万人敌”匾赐给他,又

加授威略将军。吴卒年七十六,恤赠太

子少保。

     
 
   康熙帝曾于壬辰夏赐诗存问。诗云:

水陆封疆六十年,曾经百战驾轻船。

莲台远涉鲸鲲浪,岛屿平开烽火烟。

将老偏宜立壮志,宸襟每注施恩延。

波涛有作须先靖,□勉防微截未然。

        先是,当施琅督师与刘国轩(台

湾)海战时,施自领中军,以吴英为左

翼,以朱天贵为右翼(朱天贵阵亡),

向澎湖进军。施琅督师奋进,双方在鏖

战中,忽有刘军中一箭射来,正中琅

目,几乎跌倒,幸经吴英一面保护主帅

(施琅),一面指挥士兵力战,得挽危

局。

       吴英生前“敦族睦邻,置义田,赈凶

岁”,无不尽力而为。还斥赀六千余金

重修莆田东关外的熙宁、宁海二桥,造

福桑梓,为人所传诵。
        

       吴英定居黄石定庄后,曾营造自己的

定庄堡,是莆田历史上官家私营园林之

一。至今定庄尚有吴氏府第旧址及其养

虎的虎牢遗迹等。

        至于提督吴英墓志铭,是康熙五十

三年(1714)刻的,由安溪县湖头人李

光地撰文,莆田林麟火昌书。原2块,只

存一块。现存市博物馆。(按:李光

地,安溪人,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

林麟火昌,莆田人,贵州学政)。


        吴府“百廿间”位于黄石镇东南部

定庄。吴府“正厝”在上个世纪六十年

代就被拆毁了,只有位于吴府“正厝”

右侧百米处的“东府”保存得较为完

整。

      “吴府前20号”,是清代流行的“双座

厝”建筑,内分上下厅,中有天井。由于年

久失修,其雕梁画栋早已污黑腐朽,宅院内

墙破败漏风。

       在“东府”前方约百米处的一幢宅

院,其年代、规模、结构和建筑样式与

“东府”相近,这就是“中府”。

“中府”没有住人,看上去更加破败不

堪。

       赫赫有名的吴府“百廿间”,当年吴

英将军在定庄休养生息的地方。


       定庄村坐落于凤冠山脚。凤冠山山势

不高,顶部有平坦的开阔地,如今遍植

龙眼树。凤冠山紧邻定庄村落的一侧山

崖,耸立着三米高四五十米长的古代断

墙。
        穿越密密的树林,又看见林中隐隐

约约的旧时墙基,或突出于山地半米

高,或淹没在杂草纷披之中。只有把这

纵纵横横、断断续续的残垣断墙加以连

线,才可以在心中画出一个个长方或正

方的格子来,那就是“定庄堡”的重要

组成部分,莆田历史上重要的官家私营

园林——“虎橱”。

       “虎橱”因豢养猛虎而盛传于世。但

是被康熙皇帝授封为“威略将军”的吴

英,建“虎橱”的目的恐怕不仅仅在于

观赏,更在于军事。当你小心翼翼登临

随时可能溃毁的崖边断墙,举目远眺,

兴化湾畔那段古海堤已然收入眼帘。可

以想象,“虎橱”正是军事上的一个观

察哨口。

        据几位上了年纪的村民说,小时

候,站在村道上遥望凤冠山头的“虎

橱”,是那样的壮观,简直就像古长

城。可是“虎橱”在上个世纪中期被炸

毁过,渐渐就成为现在这个样子。

      在凤冠山脚一条蜿蜒的水泥村道上,

道旁有一块巨石,是当年吴英从台湾运

载回来的。

      这块巨石镶嵌在道旁的矮墙中,表面

坑坑洼洼,显然都是海潮长年冲刷的岩

洞。凤冠山没有这种形状的石头,风平

浪静的定庄河流,也不可能把石块雕琢

得如此嶙峋。莆田市文管办主任柯凤梅

证实:那块石头名叫“七星石”,的确

与吴英有关。

       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二月,

为粉碎分裂势力,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奏

请进攻澎湖、台湾,并疏请引荐吴英率

陆路官兵为副帅同征台湾。

       台湾收复后,施琅凯旋,吴英镇抚其

地率众开垦,造福一方,并传播妈祖文

化。台湾民众拥戴吴英,后在台南府邵

东安坊建吴英祠。乾隆五十三年,知府

杨庭理重修后改为吴氏家庙。

       治理台湾二年后,吴英又奉旨赴浙江

抗击外夷倭寇入侵,往四川平定吴三桂

部的分裂活动,为维护祖国统一大业

屡建奇功。

       在莆田定庄定居后,“敦族睦邻,置

义田,赈凶岁”,无不尽力而为。曾斥

资六千余金重修莆田关外的熙宁、宁海

二桥,为世人传诵至今。

       可见吴英运回台湾礁石的用意非常明

确:祖国大陆与宝岛血脉相连,永不分

离。

       在定庄一户村民家里有一块康熙御书

嘉奖吴英的“作万人敌”石匾。1997-

1998年间,中央军事博物馆几次派专家

来定庄考察吴英遗迹,并复制“作万人

敌”石匾陈列于该馆。

       吴府门前的一对石狮,目前保存在莆

田城内一个公园;吴英的一块墓志铭,

收藏于莆田市博物馆。

       吴英文物保护事关闽台文化交流,具

有较高的价值。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吴文佰    责任编辑:wcb888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信息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或回复:(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