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一直受世人所称赞,连中华大圣人孔子也禁不住称赞:“泰伯,其可谓至德矣!”他认为泰伯兄弟的让贤品德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从意义上讲,泰伯、仲雍让国开启了周族兴盛的大好局面,原地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受到当地土著吴人的普遍欢迎,他们纷纷前去投奔泰伯、仲雍兄弟周围很快聚集了一千多家吴地百姓。他们被泰伯、仲雍的高风亮节、仁义之德所感化,自愿拥立泰伯为君长,因太伯所居处属吴地,故在这建立国称“句吴”(句为发声词头,无实际意义),简称吴。
泰伯建吴之时,已到了殷商末年,中原诸侯混战不已。泰伯恐怕战乱涉及吴地,影响吴地人民生活,就在今江苏无锡市东南梅里营造了一座城市,相传此城的内城周长三百步,外城周长达三百余里,人们在里面像生活在世外桃园一样,耕作种庄稼,自给自足,生生息息,不受外界干扰。泰伯无子,去世后,仲雍继立为吴君,把兄长泰伯葬在无锡梅里,后人在其坟墓附近修建至德庙来纪念这位让贤的德圣人。
无锡一带有关泰伯遗迹很多,至今无锡市东的鸿山(又名梅里山)仍存有泰伯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用青色大理石砌成,周围常年绿草如茵,墓碑呈正方形,刻有“泰伯墓”三个古朴典雅的篆书大字。
泰伯在封建社会被尊奉为至德大圣人,其遗迹受到历代文人的凭吊,并留下了不少名作,其中以唐代诗人陆龟蒙的《和泰伯庙》较为著岩。“故国城荒德未荒,年年椒尊湿中堂;迩来父子争天下,不信人间有让王。”
温州吴氏联谊会
泰伯112世孙 至德世家 吴正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