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陵季子,其天民也乎。季子,吴之习于礼者也。——春秋·孔子——
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何其宏览博物君子也! ——西汉·司马迁——
夫不以国私身,捐千乘而不恨,弃尊位而无忿,可以庶几矣。——西汉·刘向——
宝剑值千金,指之干树枝。——东汉·班固——
思慕延陵子,宝剑非所惜。子其宁尔心,亲友义不薄。——魏·曹植——
游青云而佩日月,英风藻俗,遗德在民。——晋·殷仲堪——
全义让国,挂剑酬心。怀哉高风,无古无今。——南朝宋·刘裕(武帝)——
延陵轻宝剑,季布重然诺。处贵不忘贫,有道在葵藿。——南朝齐·江淹——
延陵高让远,传芳世祀移。地绝遗金路,松悲悬剑枝。——南朝梁·张正见——
一人冲让,天下谦悟,猷哉!至德邈矣。——南朝梁·王僧恕——
延陵有宝剑,价值千黄金。观风历上国,暗许故人深。——唐·李白——
延陵古封君,雅有高世谊。闻乐知国风,挂剑见高义。——唐·王维——
季子让社稷,又能继国风。——唐·李华——
贤哉吴季子,不为权利迫。——唐·曹确——
忠贞者必信,所信交道深。贤哉吴季子,可称莫逆心。——唐·罗隐——
季子之让,让以义也。可谓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矣。——唐·萧定——
清风足以竦万古之人心,高节可以励千载之愚俗。——宋·赵煦(哲宗皇帝)——
延陵腰利剑,上国初使通。谁敢欺生死,苍苍照尔衷。——宋·司马光——
以听乐观礼之札,岂可与豺獍一朝君也?避之延陵,乐天知命,此孝而忠也!——宋·包拯—
信如季子贤,自昔能知几?嗟尔后之人,万言书不浅。——宋·梅尧臣——
挂剑自知吾已许,脱骖不为谦无从。——宋·黄庭坚——
战国并吞礼仪微,延陵高节救周衰。生死不欺留剑约,兴亡都有审知音。——宋·杨杰——
江左诸人好谈子房、季札之贤,有以也夫。此可与知者论,难与俗人言也。——宋·苏轼——
圣人如日月,下照无党私。恭惟吴季子,夙禀明睿智。——元·白珽——
大义可令吴俗变,高风不独鲁人知。——元·王冕——
当时让国心,肯使徐君疑?呜呼!剑可折,台可堕,生死之诺不可亏。——明·杨基——
长剑评烈士,存心报知己。平生让国心,耿耿方在此。——明·李东阳——
延陵季子,吾乡之特。气钟一元,道通之极。——明·薛应旂——
让德光前——清·康熙皇帝——
吴公子札,当春秋之时尝辞千乘之国而不受,凛然高节,万世如生。——清·乾隆皇帝——
躬耕表遐志,高哉子藏节。慕义永无极,穹碑字难灭。——清·王士祯——
尚论季子,谓有伯夷之清,子藏之节,得其论矣。——清·张衮——
千金不重重已死,古人一诺有如此。——清·钱维乔——
先王知人兮,敢千义嗣。匆匆抽剑兮,肘腋之间。——清·赵怀玉——
嗟乎!太伯之让,让以贤也。季子之贤,贤以让也。——清·蔡澍——
温州吴氏联谊会 吴正东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