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资讯 > 历史人物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江西吴坤修曾两次助曾国藩脱险
作者:熊瑛    信息来源:江西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2-20 |社区|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
        近日,记者走访江西省方志馆,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吴坤修,字子厚,号竹庄,1816年生于新建县。他能文善武,率清兵打过不少硬仗,立下了很多战功,曾担任过湘军将领、安徽代理巡抚等职务;他在37岁时碰到曾国藩,并成为知己,还两次助曾国藩脱险;他也是个文才出众的官员,不仅刊行了大量书稿,他的书法更是为世人称道,安徽多处至今仍保留其墨宝。

  道光末年开始崭露头角后与曾国藩成为知己

  据《新建文献五种》记载,吴坤修在考取国子监生后,多次应试仍不中,之后通过捐纳获得一个九品小官,分发湖南湘阴县做地方官。道光末年,他协助总督裕泰剿灭李沅发发起的起义,才开始崭露头角,官进一阶,被授予候补县丞。

  1852年7月,太平天国攻打长沙,吴坤修率地方部队,参加长沙守卫战。当时,太平天国军事统帅萧朝贵率领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及精兵3000人,作为先锋奔袭长沙,一路连克安仁、攸县、醴陵;9月11日至长沙城南石马铺,突袭驻守石马铺的陕西兵2000余人,破连营七八里。随后乘势进抵城南妙高峰,昼夜攻城,终因兵少未能破城,萧朝贵身先士卒,在执旗督战时中炮身亡。由于守城有功,吴坤修被提拔为知县。

  在1853年9月,37岁的吴坤修迎来他人生的转折点。在衡阳,吴坤修碰到了他的人生知己曾国藩。

  多次立下战功曾两次助曾国藩脱险

  据史料记载,1853年11月,曾国藩创立水师,委任吴坤修管理弹药军械,旋领新募“彪字营”,转战赣、皖。次年,曾国藩率领水师攻打九江,反而被太平军围困。吴坤修单骑奔赴前线,后引导曾国藩船队逃出包围圈,来到永修吴城附近的鄱阳湖水域和赣江水域,这就是吴坤修第一次助曾国藩脱险。此后,曾国藩在这里重整队伍,与太平军展开了多年的拉锯战。

  之后,长江重镇武昌再次被太平军攻陷,吴坤修奉命率部随从罗泽南驰援湖北,一连光复了咸宁、蒲圻、崇阳、通城等城池,率部进逼武昌。吴坤修因战功显赫被提拔,皇帝赐予他顶戴花翎。

  1856年的江西战场,形势风云变幻。当时太平军再次进军,赣北、赣西多地被太平军占领,胡林翼命令吴坤修率领新近招募的部队“彪字营”4000人,会同其他湘军部队救援赣西、赣北,给被围南昌、瑞昌的曾国藩部队以莫大的鼓舞。之后,吴坤修率部奔赴前线,接连拿下了新昌、上高、安义、靖安等县,彪发凌厉,英勇无敌。经过恶战,又夺取了奉新县城,他再次被提拔,成为广东南韶道台,但他没有去广东任职,而是留下进攻瑞昌一带。此后,由于在战场上失利,他被撤职,被迫离开了部队一年多,后又因立下战功复职。

  据了解,1861年12月,曾国藩在安徽祁门再度被困,危险万分,甚至立好了遗嘱。为了配合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李续宾的部队,防止太平军从景德镇出师,夹击祁门大营,吴坤修迅速挺进广信(上饶)的德兴、万年,封锁太平军的道路,再一次助曾国藩脱险。接着,他与太平军一路战斗,保住了湖口重镇,因为立下战功被朝廷授予盐运使头衔。

  官至安徽代理巡抚成“重兴文化”派在皖骨干

  1863年吴坤修先后担任安徽的“徽宁池太广”道台、按察使、布政使、代理巡抚等职。之后,他请假回到家乡。在家乡的一年中,吴坤修修缮房屋、建造亭舍,修复望湖亭、鸿雪轩,与曾国藩等人相聚。1870年,他回到安徽布政使任上,直到1872年去世。

  据史料记载,吴坤修爱好藏、校、编、刻书,是清末以曾国藩为首的“重兴文化”派在安徽的骨干,著有《三耻斋集》,编有《大清律例根源》,辑《释氏十三经合刻》,参与修纂《安徽通志》(光绪版)。他选编了关于国计民生方面的书籍,定名为《半亩园丛书》,还积极支持印制皖籍学者著述。

  书法为世人所称道安徽多处仍留有其墨宝

  吴坤修不仅骁勇善战,文才也很好,与儒将们多有交往,例如,与彭玉麟、胡林翼、曾国藩及其弟子李鸿章、再传弟子薛福成等人一直交厚。在《曾国藩家书》、《曾文正公书札》等书籍中,就有一些吴坤修与曾国藩的书信往来,曾国藩或劝勉吴坤修,或论述吴坤修对他的多次军事行动总是信心百倍,信中多有“竹庄来,坐颇久”、“与长谈”这样亲密的字眼。在《庸庵笔记》、《清稗类钞》等书中,也记录了他的一些轶事。 吴坤修的书法也为世人所称道。至今安徽还保留着吴坤修至少三处墨宝:“汉淮南王墓”碑名、“古皋陶墓”碑刻、芜湖谯楼上题写的“白日青天”榜书,字体苍劲有力,至今犹存,很多人盛赞他书法精奇。而他的对联也很出色,清朝人梁恭辰所著的《楹联四话》第四卷中说:“吴竹庄中丞善制楹联,名重一时。”

 

“汉淮南王墓”碑名由吴坤修书写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吴文佰    责任编辑:wcb888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信息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或回复:(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